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励精图治的我怎么会亡国[历史直播] > 第13章 013

励精图治的我怎么会亡国[历史直播] 第13章 013

作者:天争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22 01:47:49 来源:文学城

朱孝孝有半个月没有直播了,期间剪辑了一个视频,朱翊钧vs郑贵妃,傲娇腹黑皇帝vs钓系大美人,完美soulmate(灵魂伴侣),磕CP是她讲解电视剧动力之一。

高考分数出来了,她在学校选择上和父母有了分歧。

她想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城市,爸爸妈妈想要她选择离家近的。

家里气压低了几天,后来爸爸妈妈还是拗不过她,选择妥协。

爸爸摸了摸她的头:“你长大了,有自己想法,很棒!爸爸妈妈舍不得你,但更希望你开心。”

带着酸楚,她睡着了,似幻似梦,她去了另一个世界,是大明雄伟壮观的紫禁城,大明门前守卫的禁卫军庄严肃穆,皇极殿外面成千上万条金龙纹美轮美奂,屋脊角分布龙、凤、狮子、海马、天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①令人不由自主心生敬畏。

趿拉着鞋,去厨房从冰箱拿出一瓶冰水,猛地灌了几口,朱孝孝才清醒过来。

果然是离家焦虑症,开始胡思乱想了,梦里天马行空。

拧好盖子,关上冰箱。爸爸妈妈房间灯灭了,估计是睡着了,慢吞吞回房继续睡觉。

梦到大明。应该是粉丝催更了,明天起来查资料,准备直播。

.

乾清宫寝殿,黄昏。

隆庆帝吃力道:“太子,东西在枕头下面,拿出来。”

隆庆帝床上有两个枕头,他正枕着的是软枕,旁边是玉枕。

朱翊钧用手摸了摸玉枕那边,柔软的金蚕丝,是两道圣旨。

朱翊钧拿了出来。

“高阁老,”隆庆帝伸出手,高拱连忙上前握住,“你说过太子聪慧机敏,要帮他亲政。”

高拱好不容易憋回去的泪,鼻子一酸,滚出来了,沿着皱纹滚到两鬓,“陛下安心。”

“劳累高阁老了。”

高拱红着眼睛,道:“臣万死不辞。”

隆庆帝看向太子朱翊钧,“太子,念出圣旨。”

三位阁老跪下。

朱翊钧握住圣旨的手微微发抖,声音没了往日稳重。

一道圣旨传位太子。

一道圣旨让三位阁老辅政。

没有司礼监冯保。

张居正掩饰好失望,跟着高拱高仪一起承诺:“臣遵旨。”

冯保带话给他,说已经服李贵妃。按李贵妃城府,说服隆庆帝不是难事。到底出了什么变故?

冯保和高拱不和,若同为辅政,他这边两人,高拱一人,优势在己。可惜!

再细想隆庆帝一番嘱咐,太子年纪如此小,如何亲政?隆庆帝莫不是病糊涂了。

高拱心里也在纳闷,再如何早慧,还不是十岁孩子,如何亲政?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因为一系列连锁反应,以及他无心之举,命运的轨迹已然发生偏移。

朱翊钧因直播间提示,提前准备好玉圭,避开玉圭断裂“不详”之兆,以太祖朱元璋为借口,得到了隆庆帝重视,严查宫中,查到那位得宠几日便死在锦衣卫那里的美人,又涉及冯保……然后被他“捕风捉影”,向隆庆帝告状。

朱翊钧眼泪涟涟,跪在隆庆帝跟前。为什么圣旨可以改变,父皇寿命改变不了?

若这样还不如不要让自己预知,有预知能力却什么都改变不了,眼睁睁看着父皇一日比一日虚弱,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自己。

几位宗亲和三位国公听闻,未有异议。

五月二十六卯时,隆庆帝驾崩。

他在位短短六年,废除海禁,俺答封贡,朝堂纷争暂平,百姓安居乐业。

隆庆帝早早吩咐礼部按照一应规矩举行丧礼。

消息传到皇宫外,京城官员身穿素服,头戴乌纱帽,赶赴内府,在官署里面进行斋宿,在放置灵位的几筵殿上哭丧、吊灵。

后宫妃嫔和命妇摘下首饰,脱下华服,从西华门开始哭丧,一直进入灵堂。

朱翊钧坚持要安排隆庆帝入殓事宜,若有不懂之处仔细问清楚礼官。

又吩咐凡年满六十岁老臣,哭丧每一个时辰休息一炷香功夫,斋食必供应一道菜汤。

众大臣见他小小年纪已有帝王之威严,又孝顺君父、体恤老臣,欣慰诚服。

隆庆帝驾崩消息传到琼山时,海瑞起床喂了鸡,煮了粥做早饭,就着咸菜吸溜着。

一身粗布衣裳,草鞋被磨得要散架了。

进房换上丧服,对着京城方向叩拜。

海瑞遥望顺天府,太子冲龄践祚,大明会走向何处?是百姓之苦,还是百姓之福?

他想了很多,想到关于太子朱翊钧的传言,想到了朝堂大臣针锋相对,想到贪.官污吏鱼肉百姓,想到了国.策.民.生,唯独没有想过他自己的未来。

七月初三,群臣上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庙号穆宗,停灵三月后,穆宗于九月葬于明昭陵。②

文渊阁中,高拱、张居正、高仪请了六部大臣、几位宗亲和成国公、英国公、定国公,商议皇太子继位之事。

他们身着特制的国丧服饰,茶水也换上了粗茶。

高拱脸色憔悴,虽皇太子给了恩典,毕竟是六十岁的老人,三个月以来又是丧事,又是国事,心力交瘁,能撑到现在完全仰仗他平日勤奋锻炼。

对着礼部尚书吕调阳嘱咐:“一应章程万万不可有差错,不能让人以为我等欺负太子殿下年幼。”

吕调阳看了张居正一眼,见他没有吩咐,回道:“高老放心。”

宗亲和各位国公要负责什么,已有前例,按照章程准备便可。

众人又将细节核对一番,三位阁老坐在一旁听着,偶尔出言提出意见,整整一天工夫,最后才定下来。

其他人各自去忙,剩下三位阁老,高拱疲倦道:“先皇让太子亲政又让我等辅政是何意?十岁太子如何亲政?”

高仪比高拱小四岁,但看起来精气神完全比不上高拱,已经累得不想说话。

张居正敏锐发现这句话危险之处,避而不答,“高老比我等更有资历,我等还要仰赖高老。”

高帽谁都喜欢戴,高拱也不例外,听到张居正似有以他唯命是从之意,心中无不得意,完全没有意识到他的话留攻讦余地有多大。

秋爽斋中,孝安皇后和李贵妃俱是疲惫之色,不过,细看,李贵妃一双眼睛隐隐闪着亮光。

毕竟,丈夫做皇帝和年幼的儿子做皇帝完全不同,值得期待的也不能相提并论。

孝安皇后耐心跟朱翊钧解释继承皇位的三次劝进,以及要如何表现。

第一二次要坚决拒绝,表示君父刚刚驾崩,太过哀痛而没有心情继位。

到了第三次才可表示,君父驾崩前不放心社稷,做儿子的只能听从父亲遗愿,勉为其难接受皇位。

三请三辞,要有条不紊,要有君子之范。

朱翊钧皱眉:“这道理何在?”

李贵妃答道:“表示你谦逊,不图名位。”

“天子之位,不单单意味着权力,也意味着责任。”这句话是主播笑笑说的,朱翊钧听到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就没有人不这么虚伪吗?”朱翊钧又问。

“这不是虚伪,这是规矩。”

“规矩也是人定的。”朱翊钧嘟囔。

一大早,朱翊钧在文华殿偏殿接见阁老和六部大臣,以及宗亲、成国公、英国公、定国公。

按照传统的劝进方式,他们开始劝皇太子朱翊钧继位。

他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三次劝进辞藻极尽恳切,甚至他们已经预判好皇太子推辞之言。

高拱作为阁老,带头劝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臣求太子早日登基。”

朱翊钧不语。

张居正上前,“先帝驾崩前将百姓托付太子殿下,臣求殿下不要辜负先帝嘱托,早日登基。”

高仪原本预估太子会直接拒绝两位阁老,然后痛哭,赶走阁老和宗亲、国公。然后他们将太子一言一行告诉所有官员,甚至写文宣扬赞赏太子美德。

然后在京有资格的大臣一起求见太子,请求太子继位。

有来有往三次。

结果才第一次,太子就是一言不发,高仪只好上前一步,和高拱、张居正并排,道:“臣求太子早日登基。”

1和2 来自《明史》及网络资料

抱歉,网络不好,一直上传不成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013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