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励精图治的我怎么会亡国[历史直播] > 第11章 011

励精图治的我怎么会亡国[历史直播] 第11章 011

作者:天争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16 20:31:41 来源:文学城

朱翊钧越发焦急。

李时珍为人耿直、医术高明不假,但他毕竟不能预测生死,他知道隆庆帝龙体一日不如一日,对比其他人侥幸和乐观,他忧心忡忡。

他微细的表情落入见微知著的张居正眼中,张居正颇有远见,已然布置起来。

这事朱翊钧无意中得知。

朱翊钧为了避免冯保疑心,将他干儿子孙海和孟冲干儿子孟小忠调到身边做内侍,但人有了隔阂,实在无法保证时时刻刻不露端倪。这让孙海意识到,孟小忠比起自己更得太子殿下的欢心。

于是,一日朱翊钧向孙海询问冯保去向时,孙海为了压孟小忠一头,倒豆子似的,将他干爹近日动静汇报给朱翊钧。

其中提到,冯保派出锦衣卫指挥徐爵出去办事。冯保掌管东厂,东厂是管理锦衣卫的机构,这看起来实属平常,冯保无意隐瞒,孙海知道也不足为奇。

但看过直播的朱翊钧知道,徐爵是冯保的心腹,是与张居正联系的关键人物。

大明司礼监宦官有一项规定:司礼监宦官不能离开皇城,更不能和文官有私交。

这是避免司礼监宦官和文臣勾结的一种限制方式,最好是让司礼监宦官和文臣能够相互制约。但在实际中,若皇帝不够明智强势,往往不尽人意。

张居正这边已经开始作出部署,而高拱那一边,岁月静好。

高拱性格马虎,又因隆庆帝毫无保留信任而有所松懈,失去了谨慎。

而他举荐的司礼监掌印孟冲,原本只是掌管尚膳监的,毫无司礼监经验阅历,比敏感细腻的冯保差了不少,与明察秋毫的张居正更是无法相提并论。

两人会错过隆庆帝弥留之际这最重要的时刻不足为奇。

可如今,朱翊钧知道,若没了高拱掣肘,自己必然大权旁落,到时候就是任人摆布的傀儡了。直播间那方天地的朱翊钧,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让权,这种情况都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不论张居正会对大明有多大的贡献,所有的前提是,不能让他成为摄政者。正如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那么最重要的一步,便是避免直播间那一道让冯保和内阁共同辅政的圣旨出现。

那封圣旨是冯保重新成为司礼监掌印的重要倚仗。

他一直在思考:直播间那个世界中,父皇留下那两道圣旨,是否出自父皇之手;若是,父皇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圣旨的。

孟冲虽忠心,但不堪重用,没有主见,对局势看得不透彻,被排斥出权力中心早晚的事。

冯保是陪着自己长大,父皇虽不喜欢他,但信任他,可是留圣旨让宦官辅政的确不可思议。

可恨自己年幼,身边人培养时间太短,资历不够。

司礼监和东厂锦衣卫都是最紧要的地方,不掌握在自己手中,难以安枕。

朱翊钧放下颜面,一边盯着太医院,让他们重视;另一边搬到隆庆帝寝室暖阁,盯着隆庆帝。因此,惹出不少笑话与闲话。

笑话无非是说皇太子似未断奶的娃娃,先是依赖生母李贵妃,现在又赖在生父身边。

闲话便恶毒了许多,说皇太子急不可耐想要搬进乾清宫,日日盼望隆庆帝驾崩,故意在隆庆帝面前闲逛,惹隆庆帝发怒,进而不利于养病。

只可惜,不论笑话还是闲话,隆庆帝都一笑了之。

五月十五,隆庆帝再次病倒。

隆庆帝命令高拱留宿乾清宫。

按照规定,外臣不能随意出入乾清宫,夜晚更是不能留宿乾清宫的。

于是,高拱提出建议,离乾清宫最近的西阙太监直庐过夜,随时等待隆庆帝传唤。

此外,他心中思量,若仅他一人留宿,万一隆庆帝真有三长两短,交代后事,没有人作证,他无从辩白。张居正人品端正,可以一起商量,既然叫上张居正,那叫上高仪也无妨。

于是,他又向隆庆帝提议,让三位阁老都进宫在西阙太监直庐过夜。

隆庆帝应允。

看到内阁阁老们留宿西阙,六部尚书、尚书侍郎也都不敢回家,留宿办公处。

朱翊钧看在眼里,对高拱多了一分好感。只可惜,正如直播间主播评价,他这两年顺风顺水惯了,忘记了政.治斗.争残酷性。

朱翊钧不再睡暖阁,直接睡到隆庆帝寝宫的卧榻上。

隆庆帝躺了一天,晚上难以入眠,见朱翊钧捧着书读,欣慰不已,虚弱声音道:“我似你这般大时,不爱读书。”

朱翊钧放下书,惊讶道:“那父皇爱干什么?皇祖父不会训你吗?”

隆庆帝目露回忆之色,脸上是种轻松释然,道:“那时候我母妃不得宠,我也不受你皇祖父重视。没有人时刻盯着我,日子舒坦。我爱骑马,便常常溜去骑马。”

隆庆帝年幼时,嘉靖的先太子还在世,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坐上这个位置,只盼望早日长大,然后当个无忧无虑的藩王。

“我也爱骑马。可惜先生说,骑马不是正事,于治理天下无用,不应该过分沉溺其中。”

朱翊钧想起了在马背上,自己从风中穿行的感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先生这话虽有理。只是你年纪还小,不要太拘着自己。太.祖是马背上闯出这番天地,切记切记,文官武将皆是国家栋梁。”

“父皇,我有些害怕。”也许是夜晚太沉寂,有些心声不由自主说了出来。

“不怕。老子有言‘治大国,若烹小鲜’。什么时候下锅,什么时候放调料,什么时候起锅,把握好时机,调和好味道,差不到哪里的。”①

父子俩有一搭没一搭聊着,直到隆庆帝累了睡着。

第二天一大早,朱翊钧红肿着一双眼睛去上课。

李贵妃邀请孝安皇后一同探望隆庆帝,被孝安皇后拒绝了。

孝安皇后说得直白:“相看两生厌的人,何苦为难自己,为难他。”

李贵妃只好作罢。

隆庆帝虽已没有前几年那般宠信李贵妃,但毕竟是陪着自己吃过苦,又生了自己唯一两个儿子的人。

见到李贵妃过来,隆庆帝心情十分愉快,笑道:“你们母子俩一个赛一个勤奋。”

后宫宫女、太监多达三万人,很多事情都要李贵妃拿主意,琐事繁多。

李贵妃幼年时家里做生意,父亲走南闯北,她耳濡目染,见多识广又经验丰富,处理宫中事务井井有条。

李贵妃接过内侍手中的粥,亲自喂隆庆帝吃,娇嗔道:“陛下这是笑话我们母子,劳碌命罢了。”

李贵妃生了五个孩子,但还未到而立之年,保养又好,正是千娇百媚。

隆庆帝一把握住她的手,“是我不好,让你们受累了。”

李贵妃连忙道:“陛下可别这样说,真要心疼我们,就快点好起来。”

隆庆帝神色黯淡,别人不知他身体,他自己难道还不知。

“若让高拱、张居正、高仪辅政如何?”

隆庆帝带着期待目光深情看向李贵妃。

这让他想起多年前在裕王府,他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都是李贵妃同他一起分析时局,一起忍受父皇刁难。

“陛下不要多想,好好养病。”

“我没有多想,以防万一,你就说说你的看法。”

李贵妃明白隆庆帝是问若他不在了,让高拱、张居正、高仪为太子辅政大臣是否稳妥,“高阁老对陛下忠心耿耿,张阁老忠心又稳重,小高阁老学识渊博,性情温顺,陛下眼光属实犀利。”

“难得彩凤与我想到一起了。”

李贵妃微微一愣,隆庆帝很久没有叫过她闺名了。

顷刻回神,笑道:“陛下早有决断,还问我作甚。”

“我是怕……”隆庆帝笑容微敛。

李贵妃也收起笑容,道:“如今这三人再合适不过了,只是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

“你我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高阁老忠心不二,但性子霸道,怕是内阁无人能制衡他,真到了那天,我儿怕不是会被他欺负了。”

“高阁老怎么会?”隆庆帝下意识反驳,想起高拱做阁老这几年情况,又有些不确定了。

高拱能干,但性子暴躁,一言不合便发怒,朝中不少人怕他。

李贵妃点到为止。

沉默片刻,隆庆帝道:“高拱肯定要留在内阁,张居正和高仪我不放心。你有什么其它想法?”

李贵妃:“若是我儿能有陛下这般睿智,还怕看不懂‘票拟’?只是他尚且年幼,又出阁就学不久。”

说完,默默流泪。

被李贵妃影响,一种悲凉之感充斥隆庆帝心上。

强忍泪意,继续道:“若找个看得懂‘票拟’的人把关如何?”

“上哪去找那样的人?我是不会管的,徒留千古骂名,下去了和祖宗都无法交代。”

大明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后妃多出身于寻常百姓之家,《明太祖宝训》制定了严格限制后妃干政的规定。

“让我再想想。”隆庆帝本来就没有打算让李贵妃垂帘听政。

当初登基后,为避免李贵妃干政,他特意冷落了她一段日子。

①“治大国,若烹小鲜”,有多种理解,我采用了文中解释。

PS:非历史向,平行架空世界,人设会有ooc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01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