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离婚律师他送我玫瑰 > 第7章 当PTSD女主遇上共情障碍律师

茶餐厅里弥漫着一种微妙的静谧,只有空调低沉的嗡鸣与远处厨房偶尔传来的器皿碰撞声。文吉面前的那杯冻柠茶已经见底,杯壁上凝结的水珠在桌面晕开一小圈水渍。他修长的手指轻轻转动着杯底,腕间那块价值不菲的手表在昏暗光线下偶尔反射出冷冽的光芒。

李笑然凝视着对面这个男人,他刚刚结束了对那场2000万官司的讲述,眼中还残留着诉说胜利时的锐利光芒。她忽然轻声开口,打破了这份安静:"文吉,我很好奇,为什么是你接了这个案子?2000万标的的家事案子在上海并不少见,那么多律师都不愿意接这个'小三'的案子,你接是因为......?万一.....我是说万一败诉呢?哪怕胜诉,你不怕到时候原配夫人出于报复,也让你身败名裂吗?"

她刻意停顿,观察着他的反应:"是因为标的额足够大?还是因为明知很难赢,想要证明自己的实力?"

文吉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他身体微微前倾,手肘撑在桌面上,形成一个极具压迫感的姿态。"你知道法律人的第一课是什么吗?"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就是学会为'坏人'辩护。"

李笑然的眉头微微蹙起,但没有打断。

"在很多人眼中,我的当事人是个道德有瑕疵的'小三',那个富豪是个婚内出轨的'渣男'。"文吉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像是在强调每个字的分量,"他们从道德层面都侵犯了原配,这点毋庸置疑。但是——"

他刻意拉长了语调,目光锐利地看向李笑然:"在法律没有判定她有罪之前,她都是无罪的公民。千夫所指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坏人,更多时候只是被冠上了'坏人'的名字。我们法律人的职责,就是确保每个人的权利都能得到保障,哪怕这个人在大众眼中是'罪有应得'。"

李笑然沉默了片刻,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所以你认为这是在维护司法公正,而不是为了高额的律师费?"

文吉轻笑一声,那笑声里带着几分李笑然读不懂的情绪:"笑然,你还是这么理想主义。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我接这个案子,既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也是为了维护当事人应有的权利,当然——"他的目光变得深邃,"丰厚的报酬也是应得的。这三者并不矛盾。"

就在这时,服务员端来了他们点的豉汁凤爪。腾腾的热气暂时中断了这场价值观的碰撞。文吉熟练地用公筷为李笑然夹了一筷子,动作优雅自然。

"尝尝看,"他的语气忽然变得温和,"这家店的豉汁凤爪,是我吃过全上海茶餐厅里最地道的。"

李笑然低头看着碗里的凤爪,忽然轻声说:"文吉,其实我离婚...除了那些日常摩擦,主要还是因为一些原则性问题。"她抬起眼,注视着他的反应,"就像我之前提到的,他家暴。"

文吉的表情立刻变得专业而专注:"家暴?就是你之前说过派出所出具告诫书的那次?"他的反应迅速而精准,完全是一个资深律师的本能反应。

李笑然点点头,目光飘向远处,仿佛在回忆那个不堪的夜晚。"前年二月份的事,孩子才一岁半。那天凌晨,为了一点小事争吵,他从卧室把我一路推到客厅,再推进卫生间。"她的声音很轻,但每个字都清晰可辨,"途中他故意拽掉我的眼镜,扔了,我可是一个高度近视。在淋浴房里,他抓住我的头和手,还把我的头往瓷砖墙上撞了好几下。"

李笑然继续道,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试探:“有朋友劝我说,他可能只是一时情绪失控。但你想,如果是失手,会接二连三地撞我的头吗?他当时一边动手一边说‘我忍你很久了,今天必须给你个教训’。”她抬起眼,仔细捕捉着文吉脸上的每一丝变化,“这应该不是失控,是…蓄意的吧?”

文吉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语气完全是法律分析式的:“从行为模式上看,持续性的伤害行为,伴有明确的言语表达,这更符合蓄意伤害的特征。这在离婚诉讼中是很有利的证据。”

他的反应精准、专业,完全符合一个资深离婚律师的身份。但他跳过了一个步骤——他完全没有问一句“你当时一定很害怕吧?”或者“后来怎么样?”。他没有对“李笑然”这个人表示任何情感上的关注,而是直接跳到了“证据”和“利弊”。

她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那天凌晨我就从闵行打车回了浦东,车费贵得惊人,此后便开始了长达2年的分居。因为在闵行报的警,所以还得回闵行做笔录。报案的时候,那些带着执法记录仪的执法人员告诉我48小时内做笔录和验伤都是可以的,结果等我第三天去验伤,做笔录的警察反而问我为什么不在24小时内来。"

文吉微微颔首,表情专业冷静:"这种情况下,第一时间验伤很重要。我通常建议当事人必须在24小时内验伤,否则超过这个时限,哪怕出具了验伤报告,也会被质疑与家暴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最初的指引确实不够准确。"

李笑然苦笑:"说来可笑,我当时什么都不懂。最后,警察还是帮我开了验伤单,去了指定医院自费验伤。整个过程特别折腾,48小时里在闵行浦东来回跑。"

她顿了顿,继续说:"后来街道还组织了调解,我明知道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但还是配合走完了流程。这种事情在警察局有了案底,街道、妇联都会知道,所谓的**保护,最后都成了小区里的八卦谈资。"

文吉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这类案件的传播确实难以避免。不过那份《家暴告诫书》在离婚诉讼中很有价值。"他的语气依然专业而冷静,没有任何情感波动。

李笑然注视着他,忽然转移了话题:"说起来,我用dating app时遇到一个某211大学的博士,还是个硕士生导师。"她注意到文吉的眉毛微微挑起,似乎对这个话题产生了兴趣。

"他一上来就像查户口似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还会再生孩子吗?'"李笑然模仿着那个博士的语气,带着几分讽刺。

文吉轻轻嗤笑一声:"典型的筛选思维。很多高知人群容易把人际关系也变成实验数据。"

"是啊,"李笑然继续道,"我回答说,生孩子取决于我的意愿和对方能提供什么——经济支持、对孩子的陪伴、对家庭的照料。然后他问我的离婚原因,我说是因为家暴。"她停顿了一下,观察着文吉的反应,"你猜他接着问什么?他问:'那你是不是脾气挺差的?'"

文吉皱眉,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画着圈:"这种归因谬误很常见。部分高知人群容易陷入逻辑自洽的陷阱,用理性分析完全覆盖情感因素。"

李笑然仔细观察着他的反应:"更可笑的是,当我让他先说说自己的离婚原因时,他只敷衍地说性格不合、长期分居之类的话。我觉得他就像在验证实验假设,根本不真诚。"

文吉点头表示认同,语气中带着专业人士的洞察:"他这是在用科研思维处理亲密关系,完全缺乏共情能力。就像在做实验一样,先提出假设,然后收集数据验证,根本不在乎对方的感受。"

(李笑然内心OS:文吉的分析总是如此精准,但这也只是建立在认可我的观点基础上的逻辑推演,并非真正的共情。他能够精准地批判那个博士的冷漠,却给不了我渴望的情感共鸣。他的共情只停留在认知层面,从未触及情感。)

这时,李笑然突然想起什么,语气变得若有所思:"文吉,我有点好奇。像你们做离婚律师的,在面对客户时,这种'共情'也是必须的吗?它和你在处理其他案件时用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吗?"

文吉立刻进入了一种近乎条件反射的专业状态,流畅作答:"当然要!"他的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变得更有说服力,"离婚是情感消耗战,不共情就得不到当事人的信任,特别是女当事人的信任,得不到信任就没法顺利签单。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逻辑。"

他稍作停顿,继续解释道:"就像心理咨询师需要通过共情与来访者建立联系,防止来访者脱落和达成咨询目标一样。我们律师也需要通过共情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案件细节,制定诉讼策略。"

李笑然敏锐地捕捉到他话中的关键信息:"所以,共情对你来说是一种工具?就像心理咨询师使用共情来建立咨访关系一样?"

文吉微微一笑,那笑容专业而疏离:"可以这么说。共情是建立信任的必要手段,而信任是达成合作的基础。这在任何需要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中都是通用的。"

"得到信任"→"顺利签单"。这冰冷的逻辑链,像一把冰锥瞬间刺破所有迷雾。李笑然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

她看着文吉,语气变得异常平静:"其实那件事之后,我的状态一直不好。等到六月份的时候,办公室里有个同事新冠二阳了,传染给了我。"她的声音很轻,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我母亲却认定是因为我周末出去见朋友才感染的,说我撒手不管孩子,只顾自己逍遥。"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可那个朋友根本没阳啊。母亲完全不听解释,整天指责我自私,说我染病了还得连累全家人照顾,耽误工作还要扣钱。"

文吉认真倾听着,适时回应:"家人的不理解确实会加重心理负担。"

"最难受的是,"李笑然继续说,声音微微颤抖,"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除了照顾孩子,几乎不出门。没有同事的声音,没有朋友的陪伴,连母亲都在指责我。我不能出去散心,因为母亲说除非带着孩子一起,否则就是不负责任。"

她苦笑着:"熬到八月份,我终于扛不住了。跟我母亲说今天必须要出去一趟,要去医院看看。她甚至都没问我要去看什么病,就由着我去了。"

“本来怀疑会不会是产后抑郁,”李笑然说下去,语气中带着一丝恍然和无奈,“结果仔细评估后,医生诊断是PTSD。他说我那些严重的抑郁和焦虑情绪,都只是创伤引发的症状,问题的核心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由于PTSD没有‘特效药’,所以医生给我开了一个复合用药方案来稳定症状,”李笑然继续说道,声音低了一些,“一种是抗抑郁药,用来改善情绪和回避症状;一种是抗焦虑药,帮我缓解警觉和失眠;还有一种是用来稳定剧烈情绪波动的。医生说,虽然现在起始剂量都很小,但多种药物联用,身体可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得密切注意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

文吉表示赞同:“医生这个思路是对的。这三种药其实是分别针对PTSD的三大核心症状群:回避麻木、过度警觉和情绪失控。联合用药虽然听起来复杂,但低剂量组合往往比单用高剂量一种药效果更好,副作用也更可控。”

李笑然轻轻点头:"我吃了大半年的药,到去年春天觉得好些了,就靠着自己学过十几年心理学的知识,强行停药了。我觉得自己已经走出来了。"

她停顿了一下,声音变得更轻:"结果去年三月份,精卫中心打电话给我确认我是否安然无恙,问我已经连续两个月没去医院配药的原因。当时,我在食堂接的电话,只能小声说'我挺好的,不用了',连'配药'两个字都不敢说,生怕同事听见。"

文吉听罢,神色认真地摇了摇头:"这样做非常危险。你觉得好了,正是药物在起效、在保护你。突然停药,就像把支撑骨折部位的石膏突然拆掉,看起来能走路,但里面的骨头根本没长好,很容易再次折断,甚至伤得更重。"

他语气平实却切中要害:"精卫中心打电话不是多管闲事。停药后一两个月正是最容易复发的时候,他们是在最关键的时间点拉你一把。你的心理学知识应该用来帮助自己理解病情,而不是用来给自己停药找理由。幸好你现在恢复如初。"

(李笑然内心OS:他说得都对,每一句都在理,可我心里那块空落落的地方,还是没有被填上。我需要的不只是正确的道理,而是有人能摸摸我的后背,对我说一句“这段时间你一个人硬扛,真的很辛苦吧”。成峰当年也是这样,能把我的痛苦分析得头头是道,却永远听不见我哭声里的孤独。我真正需要的,不是解决方案,而是被真切地理解和拥抱的感觉。)

她觉得有些疲惫,也彻底清醒了。她不再期待从他这里得到任何情感上的共鸣或安慰。

她看着文吉,语气变得异常平静:"所以你看,我告诉你这些,不是需要你同情我,或者替我愤慨。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

文吉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解:"但我刚才不是在共情你吗?我认同了你的观点,分析了那个博士的问题..."

李笑然看着文吉眼中那份纯粹的不解,忽然觉得一切执念都放下了。她轻轻呼出一口气,声音平静得像一汪无风的湖水。

“文吉,你刚才做的,是认同,是分析,是逻辑上的支持,但那不是共情。共情不是说你站在我的阵营里,一起批判那个博士有多荒谬,或者我前夫有多恶劣。那些事谁对谁错,本来就一目了然,不需要判断。”

“共情是……”她顿了顿,寻找着最准确的表达,“是当我说起那个凌晨,他拽掉我的眼镜,把我的头往墙上撞的时候,你能先不问细节、不分析案情,而是能瞬间理解那一刻一个抱着幼崽的母亲,内心最原始的恐惧和绝望。”

“是当我说起在食堂接到电话,连‘配药’两个字都不敢说的时候,你能立刻感受到那种羞耻、孤独和无处言说的委屈,而不是告诉我精卫中心的流程多么合理。”

“是当我说我熬到八月份终于扛不住了的时候,你能自然而然地问一句:‘那时候,你一定觉得很孤独吧?’”

“你看,文吉,”她的目光清澈而柔和,没有责备,只有一种彻底的明晰,“你给我的,是精准的专业支持,像一个高明的医生在处理一个病例。而我真正渴望的,或许只是一个人类对另一个人类在遭受痛苦时,那种本能的情感连接和抚慰。”

“我需要的是被看见——不是被看见我的‘案情’,而是被看见我的‘痛苦’。我需要的是被理解——不是被理解我的‘逻辑’,而是被理解我的‘感受’。”

“这就是我真正的需求。和你是不是一个好人,是不是一个优秀的律师,都没有关系。这只是我们……处理这个世界的方式不同。”

文吉怔住了,李笑然的话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他内心深处某个被遗忘的抽屉。里面尘封的,不是法律条文,而是另一本书的重量——他年少时也曾为之动容的《小王子》。

(文吉内心OS: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用眼睛看不见的,要用心…我竟然忘了…我竟然一直在用眼睛“分析”,却忘了闭上眼去“感受”。)

这一刻,他律师身份带来的所有傲慢和狩猎心态土崩瓦解。他看到的不再是一个“有趣的案例”或“潜在的猎物”,而是一个灵魂在他面前坦诚地、颤抖地展示着最深处的伤痕。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羞耻,不是因为计划失败,而是因为他发现自己差点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盲人”。

沉默良久,他再开口时,声音里的精明的计算感完全消失了,变得低沉而温和,甚至带着一丝笨拙的诚恳。

“你说得对。”他微微颔首,仿佛不是在向她,而是在向自己内心某个被唤醒的部分承认错误。“我…我好像一个只关心数字的大人,忘了最重要的东西,是需要用心才能看见的。”

他抬起头,目光第一次真正地、毫无保留地落在她身上,不再是评估,而是尝试着去理解。

“所以,”他轻声问,语气里带着真正迟来的关切,“那个看不见的……‘害怕’和‘委屈’……它后来……都去哪了?你把它放在哪里了?”

李笑然抬起头,目光清亮而平静,像一汪深不见底却已然风停浪止的湖:"文吉,谢谢你的理解。但我不是小孩了,我不再需要从别人那里讨糖吃,讨安慰了。"

(李笑然内心OS:这迟来的共情,像一场过了季的雨,再也滋润不了早已自己扎根生长的我。我的内核已然稳固,不再需要外界的认可来拼凑完整的自己。文吉,无论你是猎人还是醒悟者,都请止步于此吧。)

她嘴角牵起一个淡然却无比坚定的微笑:"我的快乐和平静,我可以自给自足。这段路,我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我比任何人都珍惜,也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事情再来破坏它。"

她的话语里没有怨恨,没有指责,只有一种经历过彻底破碎后又亲手将自己重组后的明晰与边界感。她不再需要从他那里确认任何价值,她的存在本身,已是答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