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离婚律师他送我玫瑰 > 第13章 藏在时光里的纸星星

离婚律师他送我玫瑰 第13章 藏在时光里的纸星星

作者:小白菜不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7:10:46 来源:文学城

文吉那句“都过去了”说得轻描淡写,试图将刚刚流露的脆弱重新封存。但李笑然看着他那张已褪去青涩、刻上社会痕迹的脸,恍惚间,却仿佛看到了高三暑假唯一那次见面时,那个顶着几颗青春痘、眼神里带着些许紧张和不自在的少年。

那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炎炎夏日,短暂,仓促,带着那个年纪特有的纯真和笨拙。

而此刻,是第二次。

中间,竟然横亘着十四年的光阴。

一时间,李笑然心中涌起一股宿命般的震颤。命运的轨迹严丝合缝地重叠——十四年前,她还是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高中生,在那个春节通过□□结识了孤独的文吉;十四年后,她已成为母亲,若非婚姻变故后为求稳定挤进体制内当上老师,此刻又怎会有这个暑假,坐在这里与他重逢?

而命运之轮仍在转动:十四年前那个闷热的暑假尾声,两人有了青涩的第一次见面;十四年后的此刻,竟又是暑假将尽之时。她不知道的是,这并非巧合。文吉清晰地记得那个暑假的告别,他正是在收拾行囊准备前往西安读大学前,在□□上发出了见面的邀请。半年多前,当李笑然在春节发出那封怀旧邮件时,尚未被中年空虚侵蚀的文吉选择了已读不回,将其冷落在收件箱深处。直到这个暑假,某种熟悉的空虚感再度袭来,他在整理邮箱时偶然重读了那封信,时节更迭的熟悉感刺中了他内心的困顿。于是,他编织出“翻找论文偶然发现”的谎言,在这特定的时间点,开启了这场精心策划的“重逢”。

这看似偶然的时序循环,像一层温柔的薄纱,暂时掩盖了现实锐利的棱角。李笑然心中那些关于反客为主、抢占上风、甚至赶赴疫苗预约的紧绷念头,在这一刻奇异地消融了。她并非全然放下了戒备——那束不合时宜的玫瑰依旧像根小刺扎在心底,提醒着她文吉可能并非单身的现实,这需要她后续去小心试探。

但此刻,一种更复杂、更柔软的情绪占据了上风。此行最大的需求,本就是重温旧梦,借由回忆触摸那段纯粹的青春。而文吉方才不经意流露的、关于年少的孤独,更是勾起了她真切的心疼。她不禁奢望,若能借此机会让他卸下心防,或许不仅能探知更多尘封的往事,还能窥见他如今真实的生活轨迹——尤其是他始终回避的家庭状况。

不得不承认,即便理智告诉她眼前之人精于算计,李笑然内心仍残存着一层滤镜。这滤镜或许并非投射给当下这个深谙世故的文吉律师,而是牢牢附着在十四年前那个她曾真心喜欢过的、忧郁而真诚的少年身上。

她只想先安慰他,用往事的温度,软化此刻略显冰冷的气氛。

李笑然端起微凉的茶杯,轻轻呷了一口,润了润有些发干的喉咙,再开口时,语气变得异常柔和,带着一种追忆往事的温暖笑意。

“其实说起来,高三第二个学期,我反而没什么压力了。”她试图用一种轻松的语气,将话题引向不那么沉重的方向,“那时候自主招生的资格已经拿到了,只要过一本线就能上华师大。要不是我爸妈非要我‘保持状态’,逼着我继续学,说实话,按我当时的水平,一本线真的是随便考考的,华师大的最低分数线也不是问题。”

她笑了笑,带着点过来人的调侃:“我模考成绩稳定点,都能摸到同济的边儿。但想想同济工科太多,真要去了,估计得在土木学院里当‘凤尾’,我也不喜欢。所以拿到华师大的资格,反而是种解脱,至少高三下半学期,不用像其他同学那样拼死拼活了。”

她注意到文吉听得很专注,眼神里的精明和审视淡去了不少,便继续说着,声音里带着一丝少女般的娇憨回忆:

“那时候啊,每天中午吃完饭,我都要拉着我闺蜜,雷打不动地去学校门卫室看信件。”她模仿着当年闺蜜吐槽她的语气,“我闺蜜就总说我:‘谁天天给你写信啊?这信写一写,再加上同城邮政那个速度,前后加起来最少也得一个礼拜吧!哪能天天有?’”

李笑然眼中闪着光,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阳光明媚的午间校园:“我就跟她撒娇,‘你就陪我去嘛,正好当饭后散步了呀!’”

她将这些温暖的、带着青春气息的往事娓娓道来,像展开一幅泛黄却温馨的画卷。她刻意避开了任何可能引发暧昧联想的细节,只聚焦于当时那种简单的期待、闺蜜间的嬉笑打闹,以及那段时光里独有的、轻快而充满希望的氛围。

她希望这些记忆能像一缕春风,吹散一些笼罩在他心头的、关于孤独过往的阴霾。她明白,文吉此刻最想听的,或许就是她曾经对他的在意和期待,那是证明他当年并非全然被世界遗忘的证据。

但她诉说的方式,极有边界。她将“对他的期待”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青春日常”中,用“拉着闺蜜去看信”这个具体又充满友情画面的细节来呈现,既表达了那份等待的真心,又不让这份真心越过友谊的界限,变得暧昧不清。

她只是想,让这场对话变得轻松一些,温暖一些。用共同经历过的、还算美好的青春碎片,给这个刚刚流露出脆弱的中年男人,一丝微不足道却发自内心的慰藉。

文吉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李笑然带着追忆笑容的脸上,冷硬的嘴角似乎不知不觉地柔和了些许。会议室里弥漫的正山小种的香气,仿佛也终于带上了一丝真实的暖意。

然而,李笑然的心绪,却早已飞得更远。看着他脸上那片刻的柔和,一个被时光尘封的角落猛地被撬开,一段连她自己都几乎遗忘的、带着柠檬般酸涩与甜香的记忆,裹挟着十四年前春天阳光的味道,汹涌地撞进脑海:

那不是可以通过言语与他分享的往事。那是她一个人的秘密,封存得太好,以至于若非今年春节重读那些信,她这个亲手制造了那段记忆的当事人,都快要记不清那些细节了。

不是真的遗忘,而是那份小心翼翼的、带着卑微的欢喜,被后来的不确定和那句“有保质期”的判词伤得太深,被她刻意压抑了太久太久。

此刻,画面却清晰得刺眼。

她记得他那封信。他说羡慕班里那些提前录取的同学,羡慕那些能给男朋友折星星的女生,说她们“闲情逸致”。她当时捧着信纸,心跳如鼓,反复揣摩这究竟是单纯的羡慕,还是对她某种含蓄的期许?她对他谎称自己压力也很大,不过是为了靠近他那份忧郁,假装与他同在泥泞中。可事实上,为他折星星的时间,她挤得出来——下课十分钟指尖翻飞,午休时躲进安静角落,深夜灯下强忍睡意……三月份他们互赠了书籍,《小王子》与《红楼梦》,像是两个灵魂小心翼翼地交换信物。而四月初他生日前,她寄出的那个快递里,装满了几百颗亲手折的、饱满的星星,这是她更大胆的回应。她记得他信中提到生日在清明期间,语气里的失落像江南四月绵密的雨,“不吉利”,“没人记得”。她能读懂那份藏在自嘲下的渴望。这罐星星,成了她无声的呐喊:我记得。

直到十四年后,她看到那两张泛黄的快递单副联,才将这份险些彻底迷失的记忆彻底打捞起来。

而随之浮现的,是收到礼物后,他那封如同谶语般冰冷的回信,尤其是最后那句像淬了冰的刀刃般直刺她心口的话:

“不要花这么多时间给我折星星呀,高三的时间多宝贵呀,不值得的。”

“很多东西留不住的——它是有保质期的。”

“它是有保质期的。”

这七个字,像一道突如其来的闪电,劈开了她所有小心翼翼的期待和欢喜。那时年纪小,甚至来不及分辨他判了“死刑”的究竟是那罐五彩的星星,是她鼓足勇气捧出的朦胧情愫,还是这世间所有试图靠近的关系。只觉得一腔滚烫的热血瞬间被冻住,那份藏在每一颗星星褶皱里的、羞怯而真挚的喜欢,刹那间变得无比可笑,无处安放。

正是这种不确定,这种仿佛靠近就会被推开的恐惧,让她最终将那份汹涌的喜欢,死死摁住,封存在了那三封写了又撕、撕了又写,最终未能寄出的回信里。她不敢表达,也不知该如何表达。

想到这里,李笑然望着眼前这个沉稳的中年男子,心中涌起一股极其复杂的酸楚。原来,那些被她深埋的、自以为早已过去的情感,从未真正消失,只是凝固成了琥珀。而此刻,琥珀正在融化。

什么狂犬疫苗,什么按时离开……都成了苍白无力的借口。心底有个声音在清晰地说:她想留下来。疫苗可以延期,但这种能触碰到彼此真实内心的时刻,可能不会再有了。

她深吸一口气,决定顺应自己的内心。她看着文吉,笑容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与坚定,轻声将话题引向更深的、她真正在意的地方:

"其实现在想想,那时候通信,虽然慢,但每一封信,都好像能把对方的生活拉得很近很近……"

她的话语轻柔,却像一把钥匙,不经意间触动了文吉记忆深处某个尘封的角落。他的眼神微微闪动,似乎被勾起了什么。他沉默了片刻,再开口时,声音里带着一种复杂的、近乎叹息的意味:

"是啊,很近……近到,我后来在你们学校门口的红榜上,看到你的名字和录取的大学时,都觉得有些刺眼。"

这句话说得有些突兀,带着一种沉淀了十四年的、难以言喻的重量。文吉没有接她关于通信的温情回忆,反而将话锋一转,径直将两人的思绪都拽向了那个闷热的、遥远的暑假——那个他们第一次,也是十四年间唯一一次仓促见面的夏天。他的语气里混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嘲,和某种显然未曾被岁月真正抚平的郁结。

这简短的一句话,像一个突然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瞬间暗示了远比李笑然所知更多的故事——关于那次见面,关于他当年未曾言明的自卑,以及那之后长达十四年断联背后,可能更深层、更私人化的原因。

李笑然怔住了。红榜?刺眼?她完全没想到,重逢以来一直显得从容甚至有些居高临下的文吉,会在此刻流露出这样的情绪。她意识到,关于那个暑假的故事,似乎远不止她记忆中的蜻蜓点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