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链彻底断裂前的最后几天,是整个“电子商情港”团队记忆中最灰暗、最漫长的时光。账面上空空如也,几个临时租用的仓库却堆满了以惊人低价吃进的元器件,像一座座沉默的山,压在每个知情者的心头。
发薪日的前一天,周伟顶着巨大的黑眼圈,将最终的财务报告放在张钰桌上,声音干涩:“张总,明天……工资……真的发不出来了。” 他甚至不敢看张钰的眼睛。赵晓芸在一旁默默垂泪,她负责薪酬核算,深知这意味着什么。
坏消息接踵而至。之前因理念不合、在此次囤货决策中持最激烈反对态度的元老陈斌,带着他手下的几名业务骨干,正式提交了辞呈。陈斌是张松柏的老部下,看着张钰长大,他的离开,不仅仅是一次人事变动,更像是一种信念的崩塌和对张钰决策的终极否定。
“小钰,不是斌叔不帮你,”陈斌站在张钰面前,语气复杂,带着失望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你这步棋,走得太险,太绝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大家跟着你一起跳火坑。我老了,求个安稳。这些老兄弟,我也得给他们找个出路。”
他带走的不仅是一批有经验的员工,更拉走了十几个与“电子商情港”深度合作、但在此次风暴中同样惶惶不安的老商户,成立了一个所谓的“稳健同业联盟”,直接与张钰打起了擂台。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让本就因市场萧条而交易锐减的平台,更加门可罗雀。
团队内部,悲观和绝望的情绪像瘟疫一样蔓延。留下的员工虽然嘴上不说,但眼神中的疑虑和恐惧无法掩饰。办公区里弥漫着一种死气沉沉的寂静,连键盘敲击声都显得有气无力。
张钰独自站在仓库里,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货箱,冰冷的金属和塑料外壳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幽光。这些在他看来是未来黄金的物资,此刻却像是通往破产坟墓的砖石。父亲张松柏悄悄来看过他几次,看着儿子日益消瘦的背影和紧锁的眉头,心疼不已,却不知如何安慰,只能默默地将家里所剩无几的积蓄又拿出一些,垫付了部分紧急的日常开销。
周嘉颖是唯一始终坚定站在他身边,并试图行动的人。她利用自己在经管学院的人脉和知识,尝试寻找可能的短期融资渠道,甚至联系了一些对华强北模式感兴趣的小型风投,但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刻,所有人都持谨慎观望态度,回应寥寥。
“张钰,也许……我们可以先出售一部分库存?”深夜的办公室里,周嘉颖看着疲惫不堪的恋人,轻声建议,“哪怕价格低一点,先渡过眼前的难关,保住团队和平台。”
张钰缓缓摇头,声音沙哑却异常固执:“不,嘉颖。现在卖,就是割肉。价格远未到底,现在卖,我们之前所有的坚持和投入就真的血本无归了。我们必须扛过去!扛到市场信心的冰点,扛到第一缕曙光出现!”
他走到窗前,指着外面漆黑一片、仿佛陷入沉睡的华强北:“你看,现在所有人都绝望了,都不敢要货了。但这恰恰说明,我们离反弹不远了!物极必反,这是规律!”
话虽如此,但现实的冰冷依旧刺骨。第二天,发薪日,工资账户果然空空如也。张钰召集了全体留下的员工,他没有试图粉饰太平,而是直面困境。
“各位,”他站在众人面前,脸色疲惫,但眼神依旧清澈坚定,“我很抱歉,这个月的工资,暂时无法按时足额发放给大家。公司现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金链非常紧张。”
台下顿时一片骚动,不安的低语声响起。
“我知道,大家心里都很慌,很怕。”张钰提高了音量,压过嘈杂,“有人选择了离开,我理解,也不怪他们。但我感谢你们还留在这里,信任我,陪着公司一起扛!”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承诺:“我张钰在这里向大家保证!现在拖欠的每一分钱工资,我都记着!只要公司渡过这次难关,我连本带利,双倍补偿给大家!如果……如果公司真的撑不过去,我就是卖房子卖地,也一定会把欠大家的工资还上!”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真诚,感染了一部分人。王大海率先站起来,粗着嗓子喊道:“小张老板!我信你!工资的事不急,我老王还能扛!”
赵晓芸也擦干眼泪,站了起来:“张总,我的工资也可以晚点发!”
李工推了推眼镜,默默地点了点头。
但也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会议结束后,仍有几名员工默默提交了辞职报告。张钰没有挽留,一一批准,并让周嘉颖想方设法,先凑出他们的基本工资结清。
团队规模缩水了近三分之一,气氛压抑到了极点。张钰知道,光靠口号和承诺无法维持士气。他必须找到突破口,哪怕是很小的突破口,来点燃希望。
他重新扎进市场,不再仅仅关注价格,而是更细致地观察供需的细微变化。他让李工加紧优化平台,哪怕交易量小,也要确保用户体验,为市场复苏做准备。他和周嘉颖一起,挨个联系那些没有跟随陈斌离开的核心商户,提供更深度的数据分析服务,帮助他们在这个寒冬里尽可能地存活下去。
至暗时刻,星光尤为珍贵。张钰像一头受伤但不肯倒下的头狼,带领着残余的、信念不一的队伍,在绝望的荒野中,艰难地寻觅着那一丝可能存在的生机。他知道,他不能倒下,他的身后,是父亲期盼的眼神,是周嘉颖无条件的信任,是王大海等伙伴的义气,也是所有留下员工那微弱的、却尚未完全熄灭的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