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周嘉颖在辩论赛后的初次交谈,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张钰忙碌而紧绷的生活中漾开了一圈涟漪。但现实的引力很快将他拉回——数据库的稳定性、商城的后期装修、团队的日常管理,以及并不轻松的课业,占据了他绝大部分心神。他几乎快要忘记那个眼神清澈、言辞犀利的经管系女孩。
然而,三周后的一个下午,当张钰正在工棚里与李工调试新编写的数据库查询模块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门口,逆着光,轮廓有些模糊。
“请问,张钰是在这里吗?”
是周嘉颖的声音。
张钰从一堆线路和服务器后面抬起头,有些愕然,随即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周嘉颖?你怎么找到这里的?”
周嘉颖走进略显杂乱的工棚,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环境——嗡嗡作响的服务器、墙上贴满的架构图和代码片段、堆满元器件样本的桌子,以及几个埋头工作的年轻人。这里的气氛,与窗明几净的大学教室截然不同,充满了草根的活力与技术的极客感。
“我说了要来调研的,自然不会食言。”周嘉颖微微一笑,目光落在张钰身上那件沾了点机油印子的T恤上,“而且,找到你并不难,‘华强北最年轻的老板’,在深大也不是完全没名气。”
张钰笑了笑,没有接话,而是向她介绍了李工和团队的其他成员。周嘉颖落落大方地和大家打了招呼,然后直接说明了来意:“我们经管系有个关于‘新兴交易模式对传统市场影响’的课题,我觉得你这里,是非常理想的研究样本。不知道张老板是否方便接受我的‘调研’?”
“求之不得。”张钰做了个请便的手势,“不过我这里比较乱,也没什么招待的。”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周嘉颖展现出了惊人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观察力。她并没有只是被动地听张钰介绍,而是提出了许多一针见血的问题:
“你的数据库信息如何保证真实性?靠人工核实成本会不会太高?”
“商户入驻平台的标准是什么?如果遇到信誉问题商户,如何处理?”
“你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介绍费和未来的租金,有没有考虑过数据变现或者其他增值服务?”
“如果……我是说如果,将来出现强大的竞争对手,用资本补贴的方式抢夺商户和用户,你如何应对?”
这些问题,有些张钰已经思考过,并有初步方案;有些则触及了他正在摸索的领域,甚至是他前世记忆中曾经遭遇过的困境。与周嘉颖的交流,仿佛一场高水平的头脑风暴,让他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
“你的问题很专业。”张钰由衷地说,带着一丝欣赏,“不像是在校大学生的水平。”
周嘉颖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翻开,里面已经密密麻麻记录了许多关于华强北和各类商业模式的剪报、笔记和思考。“我从小就对商业感兴趣,喜欢琢磨这些。理论学得再多,终究要落到实地。你这里,就是最好的‘实地’。”
夕阳西下,工棚里的光线变得柔和。调研暂告一段落,张钰送周嘉颖走出市场。
“今天谢谢你,让我学到了很多。”周嘉颖诚恳地说。
“彼此彼此。”张钰看着她被晚霞映红的脸颊,心中一动,脱口而出,“你的那个课题,如果需要持续观察和数据支持,欢迎随时过来。或许……我们也可以合作。你的视角,对我很有启发。”
周嘉颖停下脚步,转头看他,眼中带着笑意和一丝挑战的意味:“合作?比如呢?”
“比如,”张钰目光扫过喧嚣渐退的市场,“帮我设计一套更科学的商户信用评价体系?或者,分析一下我们平台用户的交易行为数据,看看能不能优化我们的服务?当然,有偿的,算你兼职。”
这个提议超出了周嘉颖的预期。她本以为只是一次学术调研,却没想到直接获得了参与一个“活的”商业项目的机会。她沉吟片刻,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说:“我需要看看你们更详细的数据和目前的规则,才能判断我能不能胜任。”
“没问题。”张钰爽快地答应,“随时欢迎。”
看着周嘉颖骑着自行车远去的背影,张钰心中有种莫名的预感,这个女孩,或许不仅仅是一个过客。她的智慧、她的视野、她对商业本质的洞察,正是他目前团队所欠缺的。她像一面镜子,让他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事业的优势与短板。
而回到宿舍的周嘉颖,在日记本上写下:“今天见到了传说中的‘张钰’。比想象中更年轻,也更……深刻。他的‘电子商情港’,不仅仅是一个生意,更像一个试验田,在试图重塑华强北的规则。与他交谈,有种在理论和实践之间飞速穿梭的刺激感。他提出的合作邀请……值得认真考虑。”
一场始于辩论赛的惊鸿一瞥,正悄然转化为一种更深层次的吸引与联结。张钰的世界里,多了一抹来自象牙塔的理性之光;而周嘉颖的学术研究中,也注入了一份来自商业前线的鲜活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