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兰台纪 > 第14章 选试(2)

兰台纪 第14章 选试(2)

作者:青湘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0 10:14:39 来源:文学城

两人回到月灯阁时,马球赛果然已经结束。参与比赛的新进士各自下场更换衣衫,再三三两两到楼上赴宴。丁莹与王瑗刚到门口,便遇上了更衣回来的萧述、崔景温和邓游三人。

丁莹记得球赛开始不久,萧述就进过一球,算是同年里球技不错的人。邓游和崔景温虽然上了场,却连球都没碰着几次。崔景温对自己的表现很不满意。第一次正式打马球的邓游倒是兴致颇高。萧述的神色则是一如既往的云淡风轻。

看见他们,丁莹不免又想起谢妍的话。不止萧述和崔景温,就连邓游及第后都是理所当然的模样,似乎从不担心自己有没有资格,是不是实至名归?丁莹自省,究竟是她不够自信,还是她也不知不觉默认了女子天生不如他们,才会如此不自安?

丁莹思考时,邓游已发现了她们,热情地冲她们挥手。丁莹醒神,和王瑗快步迎了上去。曲谢之后,崔景温对丁莹的态度倒是改善不少,至少不再把他的不服气挂在脸上,彬彬有礼地向两人问候了一声。

“你们回来得及时,酒宴就快开始了。”萧述比崔景温随和,也同二人更熟悉些,打过招呼后又笑着同她们闲聊。

丁莹和王瑗都点了头。几人刚要一道入内,却听见了楼阁内传出的声音。

“诸位莫非都觉得丁莹这状元名符其实?”

丁莹脚步一滞。另外几人也都跟着停了下来。

“曲谢那日,恩府不是说萧侍郎与王补阙都曾举荐她?这还有什么可怀疑的?”阁内有人回答。

“她确实有点本事,这我不否认,”先前那个声音又道,“但这状首是不是还有可商榷之处?崔十四少有才名,又得高相国保荐;萧三为前年京兆解头,当时便已名动京师,若非家讳(注1)之故,不得已退考,去岁便该名登金榜。她丁莹何德何能?一介女流,名不见经传,竟能力压此二人?”

萧三即是萧述。

“这我赞同,”另一人插口,“在此之前,女子登第者,名次最高的是弘久三年的郑锦云。可那郑锦云是荥阳郑氏出身,父祖皆至高位,且自幼就有恭敏之名。即便如此,她当年也不过名列第四。论门第,论家学,论声名,丁莹哪一样及得上郑少府(注2)?”

听到此处,王瑗和邓游都担心地看向丁莹,但丁莹此时的神色竟然很平静,脸上甚至看不出太明显的情绪。

萧述却是轻叹一声,安慰丁莹道:“别放在心上。我当初退考,外间幸灾乐祸的言论不比这好多少。”

里面的人还没察觉丁莹就站在门口,依旧议论纷纷:“若只是让她及第,倒也不至于有这么多异议。偏偏与她状首,确实难以服众。”

“你们小心些,”也有谨慎之人在旁提醒,“别被她听见了。”

“听见又怎么了?再说有疑惑的可不光是我们。你们不见外面也有诸多议论?前几日我还听人戏言莫不是谢兰台今年倒排榜……”

丁莹终于有了反应。但她刚踏前一步,还未出声,崔景温已先按捺不住了,冲里面大喝一声:“你们胡说什么!”

众人闻声回头,才发现站在门口的丁莹几人,顿觉尴尬。

等其他人都看了过来,丁莹才迈步,却是径直走向刚才说倒排榜那人:“刚才说恩师倒排榜的是你?”

那人有点慌张地起身:“我我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丁莹不理会,自顾自地续道:“若我没记错,你在榜上名列二十四位?”

“是……”

“说恩师倒排榜,意思是你才华胜过萧、崔二君?”

此言一出,不止崔景温,就连萧述的神色也冷了下来。

那人这时也发觉他之前那句话把萧述和崔景温都捎带上了,不免变了脸色。得罪丁莹是一回事,但是连那二个人也一起得罪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自不敢与二君相较,”不过那人反应也不慢,很快就冷笑道,“我也不过是转述外间的议论。至于坊间为何有此评论,就要问丁君自己了。”

“这就不劳足下操心了,”丁莹淡淡道,“我欲参加明年吏部选试,届时自见分晓。”

吏部选试指的是吏部每年的科目选,最受关注的是博学宏词和书判拔萃两科。如今朝廷虽大多跟据资历授与官职,却也忧虑埋没有才之士,因而设立科目选。即便格限未至,只要通过两科铨选,便能立即授官,且为美职。

不同于礼部试举,吏部的选试只有进士或明经及第的人才有资格参与,标准也更严苛,各科每年登科者无过三人,难度远胜常科。即便丁莹是今年的状元,要通过选试也绝非易事。果然此言一出,月灯阁上便是一片哗然。

虽然国朝也有头年及第、次年登科的先例,然而凤毛麟角,极为罕见。同年聚会宴饮时也不是没有讨论过,但大都觉得准备数年后再参加选试更为稳妥。就是丁莹,之前也是打算利用守选的三年时间精心准备,再来就试。难道为这一时之气,她就要仓促参试?若是来年未能登科,不但被人耻笑,还可能耽误前程。不说其他同年,便是与丁莹关系不错的王瑗、邓游等人,此时都忍不住暗自摇头,太冲动了。

月灯阁上的对话并非秘密,新进士又受人瞩目,宴饮尚未结束,已有好事者将消息传了出去。做为座主的谢妍也在两日后听闻了此事。

“都说不用在意了……”听人转述此事时,谢妍以手抚额,小声嘀咕了一句。

萧豫和王肃都表过态了,朝中不会再有什么质疑。至于坊间的传闻,用不了多久就会消散。丁莹没有现在就参加吏部选试的必要,更无需闹得人尽皆知。这人如此顽固,难道真是属石头的?谢妍暗自腹诽。

“少监说什么?”向谢妍讲述这件事的同僚问。

“没什么,”谢妍放下手,若无其事地笑道,“多谢告知。”

那人反倒有些担忧:“这丁莹会不会太急功近利了?”

“这取决于她能不能登科。”谢妍淡然回答。能登科,便是天纵奇才;失败了,才会是急功近利。

那人还想说什么,这时有内官过来向谢妍传话,说是皇帝宣召。谢妍只好匆忙终止谈话,随那宦官入内宫晋见。

“怎么回事?”不等谢妍行礼,皇帝已迫不及待地问,“丁莹怎么突然要参加吏部选试?是不是你给她出的主意?”

显然皇帝也得知了消息,甚至比她还早了一步。

“拜谢座主那日,”行礼之后,谢妍回答道,“她确实被外间传言所扰,也同臣谈过。不过臣并未建议她参加科目选。至于外间传言之事,臣已请萧侍郎与王补阙为她澄清,也告诉过她不必放在心上。臣也不知她为何还如此执着?”

“这可如何是好?”皇帝甚是无奈。好不容易出个女状元,却这么不让人省心。

“往好处想,”谢妍笑着安慰,“她若登科,马上就能授职。这不是陛下一直期望的事吗?”

皇帝白她:“哪有你说的这么容易?”

之前她们不是没考虑过科目选,可那时就连谢妍都觉得条件过于严苛,故而一致舍弃了这一想法,以免给丁莹造成太大压力。

“的确不易,”谢妍说,“不过臣已与她接触过几次。此人心思甚是细密,不像莽撞之辈。若是毫无把握,臣想她也不会参试。”

“这并不能保证结果,”皇帝烦躁地说,“女子任官,至今仍受人诟病,她又是第一个女状元,如今还闹得满城风雨。试想一下,要是明年她不能通过选试,那时的言论会是何等苛刻?”

谢妍嗤笑:“何曾宽容过?”

皇帝闻言看向谢妍。

谢妍的表情十分平静,可是皇帝却能从中读出许多内容。

皇帝移开目光,低头翻动案头的文卷:“你若不曾将点她为状首,是不是能少很多风波?”

“本次科试,她所作确为最佳,”谢妍道,“这是她应有的荣耀。当时陛下不也很高兴吗?”

皇帝不语,良久以后才轻叹一声:“罢了。你的门生,你看着办。”

*****

注1:唐代科举习俗,若试题中出现举子父祖名讳,该举子需要回避,不能再继续考试。

注2:少府是对县尉的别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