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港城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山顶,带着初夏特有的明净。
父亲一早就去了公司,身为两个家族业务在港城乃至亚洲区域的重要衔接点,他总有忙不完的事务。早餐桌上,气氛比昨晚轻松了些。贺知韫换上了一身简单的深色运动服,更显得身姿挺拔。
母亲看着他,眼里带着光,用粤语提议:“阿韫,今日妈咪得闲,陪你去买几身衫啦?你翻来行李咁简单,而且依家嘅款式同你细个时都好唔同啦。” (阿韫,今天妈妈有空,陪你去买几身衣服吧?你回来行李这么简单,而且现在的款式和你小时候都很不同了。)
贺知韫对穿着并不挑剔,在美国时大多是以舒适和符合场合为主,自有固定的品牌和风格。但他看着母亲眼中那份想要为他做点什么、重新融入他生活的迫切,点了点头,没有拒绝:“好,麻烦妈咪了。”
“唔麻烦,同自己个仔行街,几开心啊。” (不麻烦,和自己儿子逛街,多开心啊。) 母亲脸上立刻绽开笑容,仿佛得到了一个难得的奖励。
司机李叔将车开到了港岛核心地带的顶级商场。这里汇聚了全球奢侈品旗舰店,环境清静,服务周到。母亲显然是这里的常客,熟门熟路地引着贺知韫走进几家以剪裁和质感著称的男装店。
“呢件恤衫你试下,你肤色白,着蓝色好睇。”
“呢条西裤嘅剪裁几好,衬你腿长。”
“休闲装都要备多几套,呢个牌子嘅料子好舒服嘅。”
母亲兴致勃勃地为他挑选,拿着衣服在他身前比划,语气里充满了久违的、为儿子操持日常的满足感。贺知韫配合地接过,走进试衣间。
镜子里,他穿着母亲挑选的浅蓝色衬衫,质地柔软,剪裁合体,确实更衬他湛蓝的眼眸和冷白的皮肤。母亲站在他身后,透过镜子看着他,眼神有些恍惚,仿佛透过眼前这个高大沉稳的青年,看到了当年那个被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男孩。
“好合身,”她轻声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我个仔真系好靓仔。” (我儿子真的很帅。)
贺知韫看着镜中母亲站在自己身后的身影,那种想要靠近又怕被拒绝的小心翼翼,让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一下。他转过身,面对母亲,语气比之前温和了许多:“妈咪眼光好,就呢件吧。”
他没有像小时候那样扑上去抱着她说“谢谢妈咪”,但这一句肯定的认可,已经让母亲眼中瞬间亮起了光彩。
接下来,他又试了几套西装和休闲装。母亲的意见他大多采纳,只在一些细节上,比如领带的宽度、鞋子的款式上,会提出自己更偏好的选择。这个过程,不像单纯的购物,更像是一种无声的交流与磨合。母亲在试图了解他现在的品味,而他,也在学着重新接受并回应这份过于浓稠的关爱。
逛累了,母子二人在商场顶层的咖啡厅坐下。窗外是繁华的都市景象,母亲替他点了杯冻柠茶,自己则要了杯热咖啡。
“你爸爸话,你喺美国好勤力,成绩好好,爷爷都好满意。”母亲搅拌着咖啡,语气里带着骄傲,也有一丝心疼,“但系妈咪更想你开心,唔使俾自己太大压力。” (你爸爸说,你在美国很努力,成绩很好,爷爷也很满意。但是妈妈更想你开心,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
贺知韫握着冰凉的杯子,指尖传来清晰的凉意。他看着母亲,阳光在她依旧保养得宜的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他知道,母亲的世界相对简单,最大的愿望无非是儿子平安喜乐。而他的世界,从被选定为继承人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与“压力”共存。
“我知嘎,妈咪。” (我知道的,妈妈。) 他放缓了声音,用粤语回应,“我会照顾好自己,你唔使担心。” (我会照顾好自己,你不用担心的。)
他没有给出更多承诺,但这句安抚已经足够。母亲笑了笑,不再提那些沉重的话题,转而说起哪位表姐快要结婚了,哪个舅舅又得了孙子之类的家常。
阳光透过玻璃,落在两人之间。购物袋放在一旁的椅子上,里面装着新衣,也装着一个母亲笨拙而真挚的爱,以及一个儿子试图重新靠近的努力。
这只是一个平常的上午,一次普通的购物,但对于分离七年的母子而言,却是一次小小的、珍贵的破冰。回程的车上,母亲似乎放松了许多,甚至轻轻哼起了很久以前的粤语老歌。贺知韫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流逝的街景,感觉港城的阳光,似乎比昨天更温暖了一点。
回国第三天,温情与适应的面纱被悄然揭去,属于继承人的节奏正式开启。
清晨,父亲已经穿戴整齐,深色西装勾勒出依旧挺拔的身形,他与贺知韫同样深邃的眼眸里,此刻是纯粹的商业精英的锐利。
“阿韫,准备好了?我们今天的行程比较满。”父亲用的是英语,这是他们进入工作状态时的习惯。
贺知韫点头,他换上了一套昨天新购的定制西装,剪裁完美的服饰将他薄肌挺拔的身材衬托得愈发利落,蓝色的眼眸里睡意全无,只剩下冷静与专注。“随时可以出发,爸爸。”
李叔驾车,目的地是港城机场。这一次,不再是回家的路,而是通往庞大商业版图的征途。
第一站,江浙市。
这里家族投资了先进的智能制造工厂。巨大的厂房,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精密仪器发出低沉的嗡鸣。父亲与工厂负责人边走边谈,技术参数、产能爬坡、供应链优化……信息流密集而专业。
贺知韫沉默地跟在身侧,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环节,偶尔会用清晰沉稳的声音提出一两个关键问题,直指核心,让陪同的几位高管不禁侧目,收起了最初对这位“少东家”可能只是来镀金的轻视。
第二站,魔都。
黄浦江畔的顶级写字楼,俯瞰着这个充满活力的金融中心。这里是家族在国内的投资总部之一。会议室内,投影幕布上闪烁着复杂的财务模型和市场分析报告。
贺知韫坐在父亲下首,全程几乎未发一言,只是安静地聆听、记录,那双蓝眼睛如同高速摄像机,捕捉着每一位汇报者的逻辑、数据,乃至细微的表情变化。在父亲征询他意见时,他才言简意赅地指出报告中一个未被充分评估的潜在风险,其洞察力让在座的资深分析师都暗自心惊。
第三站,京城。
氛围与前两者又截然不同。会面安排在一处雅致的茶馆,对方气度沉稳,言谈间涉及的是更宏观的政策导向与行业布局。父亲在这里显得更加游刃有余,既保持了商业上的进取,又充分体现了对规则的尊重。
贺知韫敏锐地察觉到,这里的“业务”更多是关于信息、人脉与对未来趋势的把握。他收敛了在技术和财务层面的锋芒,表现得更加谦逊好学,恰到好处的几句见解,既展示了能力,又不喧宾夺主。
最后一站,深城。
夜幕降临,这座科技新城的灯火如同数码瀑布。与几家极具潜力的科创公司创始人的晚餐,气氛相对轻松,但话题却关乎前沿科技与颠覆性商业模式。
贺知韫流利的英语和对全球技术趋势的熟悉,让他能与这些年轻的梦想家们顺畅交流,甚至就某个技术路径的优劣进行深入的讨论。父亲在一旁看着,眼中露出欣慰。
一天之内,穿梭四个核心城市,接触制造业、金融、政策、科创不同领域。贺知韫就像一块高效的海绵,疯狂吸收着关于家族国内业务的一切信息,同时也在快速调整着自己的角色和姿态。
回港城的航班上,窗外是浩瀚的星空与脚下城市的连绵灯海。父亲揉了揉眉心,难掩疲惫,但语气带着满意:“感觉怎么样?”
贺知韫望着窗外,蓝色的眼眸里倒映着地面的星光点点。“节奏很快,业务比我想象的更深更广。”他顿了顿,补充道,“也很不一样。”
这里的“不一样”,既指与国外业务的差异,也指与他之前所受训练中模拟场景的不同。真实的商场,充满了更复杂的变量和更微妙的人际关系。
父亲点点头:“这只是开始。你需要尽快建立起自己的认知体系和人际网络。”他顿了顿,意有所指,“你爷爷和外公,都在看着。”
贺知韫没有回答,只是将目光从窗外收回,闭上眼睛。高强度的一天下来,他确实感到了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被点燃的斗志。这片土地,这些业务,不再仅仅是纸面上的报告和远方的消息,它们变成了具体的工厂、报表、面孔和对话。
他知道,这密集的行程是父亲有意为之,是一次高强度的“入学测试”。而他,交出了一份足以让两位家族掌舵人初步认可的成绩单。
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他需要消化,需要整合,需要在这片熟悉的东方土地上,找到属于他自己的位置和节奏。飞机平稳飞行,载着沉思的继承人,归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