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以一种表面光滑如镜、内里却布满裂痕的方式,向前滑动。
林晚成了一个囚徒,被囚禁在自己逐渐陌生的身体里。她看着“自己”规律地起床,吃那份每日都会出现的、由“她”不知何时做好的草莓蛋糕(冰箱里的那个第一个蛋糕早已被“她”在某个林晚无法感知的时刻“享用”完毕),然后打扫房间,处理一些简单的工作邮件。
“她”将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甚至开始回复朋友和家人的慰问信息,语气恰到好处地混合着悲伤与坚强,赢得了电话那头一片“你要保重”、“要向前看”的欣慰感慨。
没有人察觉异常。在所有人眼中,林晚正在从丧夫之痛中慢慢走出来。这简直是医学奇迹,也是精心编排的骗局。
真正的林晚,像一个附着在船舷上的贝类,感受着船体(她的身体)的航行,却无法左右方向,只能被动承受。那层隔绝情感的毛玻璃变得越来越厚,她只能隔着它,模糊地感知外界,以及“她”那稳定得令人发指的“情绪”。
愤怒和恐惧并没有消失,它们被压缩、沉淀,在意识的最深处,凝结成一块冰冷、坚硬的核。她知道,如果彻底放弃挣扎,被这虚假的平静同化,那她就真的“死”了。
反抗是徒劳的,至少直接的对抗是。她试过无数次,试图在“她”拿起餐勺时让手指僵硬,试图在“她”露出那标准化的微笑时让嘴角抽搐,哪怕只是流露出一点点不协调,一点点属于“真我”的痕迹。但每一次,都如同石沉大海,那股无形的、强大的意志力轻而易举地抚平了一切波澜,有时甚至会引来一阵短暂的、作为警告的眩晕或意识空白。
她需要杠杆。需要一个能撬动这坚固控制的支点。
这个支点,在三天后的一个傍晚,意外地出现了。
“她”坐在阿哲的书桌前,整理他的旧物——这是“她”每日“怀念仪式”的一部分。当“她”拿起一本阿哲常用的皮革封皮笔记本时,一张对折的、略显陈旧的纸片从书页中滑落。
“她”弯腰拾起,动作优雅。林晚透过“自己”的眼睛,看到了那张纸——是一张名片。
陈远舟博士
认知科学与潜意识应用研究所
首席研究员
下面是一行手写的电话号码,笔迹是阿哲的。
陈远舟!那个心理医生!
一股电流瞬间窜过林晚被禁锢的意识。就是这个人!阿哲的“帮手”!这张名片被阿哲小心地夹在他最常用的笔记本里,绝非偶然!
“她”拿着名片的手指,几不可察地停顿了零点几秒。林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极其细微的凝滞。随即,“她”的眉头几不可见地蹙了一下,一种……类似于“程序遇到意外参数”的极短暂的困惑,掠过“她”的脸庞,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
“她”认识这个名字,但这个名字似乎并不在“她”日常运行的“程序”清单里,或者说,这是一个需要被“谨慎处理”的条目。
有戏!
林晚凝聚起全部的精神力,像一束激光,聚焦在那个名字上。陈远舟!陈远舟!她疯狂地重复着这个名字,试图用残存的意识影响力,干扰“她”的判断。
“她”拿着名片,站起身,走向碎纸机——这是“她”处理“不必要的、可能引发情绪波动”的遗物的常规方式。
不!不能让她销毁!
林晚在心中呐喊。她不再试图争夺身体的控制权,那是以卵击石。她换了一种方式,将所有的意念集中在那张名片上,集中在一个念头里:
看它。记住它。它很重要。对阿哲很重要。对我们很重要。
这是一种纯粹的意念投射,不包含任何对抗性的指令,更像是一种……强烈的暗示。
“她”的手已经按下了碎纸机的开关,机器发出沉闷的预热声。就在名片即将被送入进纸口的瞬间,“她”的动作再次停顿了。
这一次,停顿了足足两秒。
“她”低头,看着手中的名片,眼神里那片平静的湖水,似乎被投入了一颗极小极小的石子,泛起了一圈几乎看不见的涟漪。
然后,“她”的手指一松,名片飘落,但不是掉进碎纸机,而是轻飘飘地落在了书桌角落一叠无关紧要的旧文件上。
碎纸机空转着,发出嗡嗡的噪音。
“她”抬手关闭了机器,然后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继续整理其他物品,将那张名片和那叠旧文件一起,归入了“待后续处理”的范畴。
成功了!
林晚几乎要喜极而泣(如果她还能控制泪腺的话)。她无法阻止“她”的行动,但她似乎……可以极其微弱地影响“她”的“决策优先级”?通过强调与阿哲的关联?
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胜利,却像在密不透风的铁屋里,凿开了一丝缝隙,透进了微光。
“她”依旧强大,掌控着绝大部分主导权。但林晚找到了第一个武器——利用“她”对阿哲的绝对忠诚和模仿欲,进行极其隐蔽的意识渗透。
那天晚上,“她”照例在睡前进行“反思与确认”,这是一种内在的梳理,林晚能模糊地感知到那些流动的、程式化的思绪片段:“日常维护完成”、“外部交互稳定”、“核心记忆(指与阿哲相关的)链接强度良好”……
然后,她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几乎被主程序忽略的“杂音”,一个被标记为“低优先级待观察项”的念头,关于那张名片。
陈远舟这个名字,像一颗休眠的种子,被林晚冒着风险,悄悄埋进了“她”精密运行的系统中。
夜更深了。“她”平静地入睡,呼吸均匀。
而被困在深处的林晚,却前所未有的“清醒”。她不再绝望地嘶吼,而是开始冷静地、像黑客分析代码一样,复盘“她”的一切行为模式,寻找着下一个可能被利用的“漏洞”。
阿哲创造了“她”,是为了让“林晚”活下去。
但阿哲或许忘了,或者他故意忽略了一点——真正的“活下去”,包含着痛苦、迷茫、失控,以及……反抗的自由意志。
而现在,这被压抑的意志,终于找到了它的第一个突破口。
战斗,才刚刚开始。下一次,她或许能做得更多。比如,让“她”的手,主动拿起那张名片。甚至……拨通那个电话。
林晚在意识的深渊里,第一次,露出了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冰冷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