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逃也似地离开了偏殿,摸着砰砰直跳的心口,靳羽柯才终于从那种劫后余生的压迫感中回过神来。
即使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寝宫,已经熟悉了的环境却也没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安心感,唯一能庆幸的只有宫室内的人早已经被支开,自己的狼狈姿态并没有被谁撞见,不然又是一场麻烦事。
“还好没让常遂安看到……不然他两个人又要闹了 。”
“主子什么不能让我看?”
靳羽柯话音未落,被念叨那人就出现在了门外,常遂安先看到殿内除了他家主子外空无一人,两道修眉立时便皱了起来。
他不过出宫当了几日的差,也不知道宫人们都怎么伺候的,偌大一间宫室竟只留主子一人在里面。
“没什么,”靳羽柯心虚,没敢看人家,自顾自地到榻边坐下,错开话题问道“不是派你去中书门下当差,怎的今日突然回来了?”
寻常人像这样随意进出皇宫是断然不可为之,但常遂安在宫里威名赫赫,即使不看他那块御赐的腰牌,宫门侍卫也不敢多难为他,是以他在皇宫内外几乎是畅通无阻,回宫一趟就跟进自己家一样自然。
只是靳羽柯几日前才调派他去中书门下并几个文书工作多的衙门轮值当差,大朝日当天按理正是这些地方忙碌的时候,没想到他偏就挑这么一天回来了。
常遂安听他问起,才解释道:“上峰有些公文要上呈陛下过目,我也有事需回禀,何况离宫这几日见不到陛下,总归不得安心。”
说着又愤愤不平起来,“那些宫人惯会欺良心的,看主子仁厚就张狂起来,今日若我不回来,还不知道他们平日里都是这般怠慢主子的 ……”
这景阳宫上上下下是该好好敲打了!
“无妨,是孤不喜身旁杂人太多,总归扰人清净。索性全赶去外面,要用时能唤来就是。”靳羽柯看他少见地怒容满面,显是被气得狠了,即使并不能理解对方将自己当成什么巨婴娇气包的心态,为了宫人们不至事后被磋磨,还是打断他的话解释了两句。
他这么说,本意不过是给自己的心虚孤僻找个借口,然而常遂安这个旁人听来,却难免想到钩吻案,兀自认定他是心里膈应,不愿再被一群陌生的宫人环绕。
当下更是揪心,又不好说出自己停了职回宫来之类的话,只能走近了给他的陛下倒一杯茶,聊表他侍奉的心意。
方才他规规矩矩站在门边,因而没看分明,离得近了才注意到他家主子鼻尖上多了两道像是磕痕的印子,新得很,边缘还泛着红,显是刚伤着不久。
常遂安心下大惊,一时什么也顾不上了,贴近了仔细端详起来。那印子不算浅,底下泛着一层薄红,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心道这若是再深个半分,恐怕就要见血了。
靳羽柯让他这突然凑近了的举动吓了一跳,本能地就要躲闪,却不料他还未来得及出口质询,已听得对方一句既惊且怒的“陛下缘何伤了?”
他一愣,接着猛地想起方才在偏殿发生的事,本已经有意不去回想,被常遂安这样一问却不期然闯入脑海,那人贴近时的温热吐息与轻声话语犹在耳畔,靳羽柯后知后觉,到这时才“腾”地一声红了一张脸。
“无碍,不过是孤自己不当心磕在门框上罢了!”
他急忙解释的样子落在旁人眼里自然是另有隐情,常遂安听了自是不会全信,何况他看那印痕一上一下、形状诡异,显然不是寻常磕碰所致。
只是他到底是在官场里滚过,又是自幼便熟知人心复杂难测、下位者多言为患的官宦子弟,见主子不肯明说,自不会多问,于是也就装着被哄过去的样子按下不提。
他早在来时路上就听说了今晨大朝日上出现的变故,之后陛下与兵部密谋、不久后竟携着一身怒气径自回宫的种种,自然也瞒不过宫里人的耳目。就连警醒宫人令他们不可外传的差事都是常遂安吩咐下去的,他又如何不知陛下此时的烦闷?更不会平白无故去触这个眉头。
只是这之后发生的事,因着靳羽柯早早便将两处的宫人驱赶,自是除了几个当事人外无人知晓,常遂安自然也无处可知,因而并没有蛛丝马迹让他能猜到那伤与他最看不惯的一人有关。
靳羽柯见他虽不似全信,但到底不再纠结于此,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气,接着半是为了岔开话题地问起常遂安所说回禀一事。
谈到正事,常遂安本就不苟言笑的面容更添一抹端肃,只听他条理清晰地将这几日在职上所观察到的朝堂风向一一道来,从官职变动到银钱流向,无论是微末细节还是重大变动,那些隐藏在一封封奏折下的真相,随着这亲历者之口皆清楚明白地展现在靳羽柯面前。
靳羽柯敛目细听,即使听到令他起疑之处,也只是微蹙双眉,并无出声打断的意思。一直到常遂安讲述完毕,他才缓缓道“如此听来,倒是人人都有些小动作了。”
侍中寺掌建言顾问、统领参议之职,虽无六部之实权,却到底占着个顾问的名声,因而大小政令既下,总要在此处由侍中替皇帝过上一审。便是些到不了皇帝面前的琐碎,他们也会事无巨细地一一看过。
此等方便靳羽柯怎会放过,早便有意将常遂安派去替他监督群臣动向,然而未免打草惊蛇,还是先派他在各衙门历练许久,直等到侍中寺因近日事繁人稀上表请援,他才将其时正在刑部审卷宗的常遂安调去。
此前常遂安早已在中书门下下辖的几个台省轮了两圈,又外派过六部的实权职位,外面人只当陛下是在培养心腹以备将来,哪里想得到他绕这么大圈子,不过是为了能直接监察百官而按了只眼睛下去?
侍中寺的差事只会越来越多,等常遂安在此处站稳脚跟,他自有理由给他安排个正经职位,到时不但木已成舟,只怕旁人见他蹉跎“虚职”已久,早对其失去了兴趣,更不会想到靳羽柯苦心积虑地往侍中寺里塞人。
常遂安当值时,因他能力出众,更是很快就得了几位侍中侍郎的青眼,这些人因为昔日主君对朝政的不重视,虽名为天子近臣,实则不上不下、好不尴尬,因而此时还留任的,多是些胸无大志、只想在官场混日子的人。冷不丁被新帝的雷厉风行与瞬息万变的朝堂局势给搅得不得安宁,一道道新政令潮水般朝这个不起眼的小衙门涌来,即使他们日以继夜,终究人力有限,不得不上书求陛下暂且扩充下他们这本一潭死水似的老部门。
本以为最多派几个补阙拾遗一类的小官给他们打打下手,哪知一来就是常遂安这尊大佛,不但办事能力出众更是实打实的天子近臣,比他们这只余虚名的昔日闲官不知强了多少,自然乐得将工作都交给他去办,他们几个名义上的上峰只打打下手,乐得轻松。
也因此,常遂安不过入职数日,便已能便览省内文书,不但最近的政令都要过他的眼,就是库中所录的昔日政令,他若想看,也无人阻拦,因而不过区区几日便已被他将这朝中数载所生之变动掌握于心,才有了今日的述职一事。
至于陛下知后所言,这朝中无论大小官员皆是各有谋算一事,常遂安敛目恭敬回道:“为官者所求不过荣华富贵与光宗耀祖二事,先王在时对此亦无意照管,因而下层官员愈发肆无忌惮,非惹大祸者,上位官员也多是只作不知,或沆瀣一气,共谋私欲尔。”
若依他的心思,是不会建议陛下这时整顿官场作风的,但毕竟新皇是初登基,又已暂止了对外的战事,此时调转马头向内发力也未尝不可。
只是一切还需陛下亲自决断,他能做的,也不过是尽力为陛下搜集情报,好让陛下下令时能多一份参考罢了。
靳羽柯如何不知现下的内忧外患,只是比起官场积重难返的作风问题,眼下却是另有一件要事须得尽早处置。
“孤知道,要一转官场风气非一朝一夕之事,眼下比之急迫之事更是不知凡几。只是”,他话锋一转,“遂安既已在侍中寺得到重用,孤亦怜你连日来的辛劳,只是眼下之事,兹事体大,孤也不好托予旁人。”
常遂安听出他的疑虑,干脆道:“陛下但说无妨,遂安虽一时受繁杂庶务所困,却终有事毕一日,何况幸得陛下信任,又岂会辜负陛下美意?”
他这一番言辞恳切的自请,正中了靳羽柯下怀,他一边心道,不愧是原主最为倚仗的近侍,不但能力出众,言辞上更是精妙,这一番话回得简短但滴水不漏,一边放宽了心地交待道:“既如此,孤便委任你为六部巡检,以整肃官场,探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