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开元疑事·始皇宝匣之壁中人 > 第1章 第 1 章

开元疑事·始皇宝匣之壁中人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林一琳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0-17 08:57:02 来源:文学城

开元元年,某冬日傍晚,钱塘江裹着凌冽朔风,将杭州盐官的黄昏搅得混沌。谢品言立在江堤上,浅绯色官袍被吹得紧贴脊梁,露出腰间银銙的寒光。眼前江面浩瀚如海,残阳泼金般洒在浪尖,远岸青黛山影细若游丝。他望着这吞天沃日的巨川,恍惚想起一月前长安城门的霜雪——自己这终日埋首案牍的大理寺主簿,被一纸诏书抛来督造这近两百里的海塘,圣旨里那句“陈郡谢氏,世居江南,谙熟水土”着实可笑:他五岁离乡,吴侬软语早已可辨不能言,谈何通晓水利?

“谢司马久居北地,可还惯这江南湿寒?”浑厚笑声自堤下传来,杭州刺史韦一堂踏阶而上,紫缎圆领炮被江风鼓成团绛云,肥硕腰间的金鱼袋晃得刺眼。谢品言余光扫过这三品大员的配饰,暗忖离京前听闻的秘辛:京兆韦氏在韦后之乱折了七成高官子弟,偏此人因娶了扶风窦氏庶女,据说与新皇生母有旧识,竟从腥风血雨中全身而退。新皇登基后,他非但未受牵连,反擢升为上州刺史,这般手段,怕是比江底暗流还诡谲。

“韦刺史折煞下官。”谢品言拱手行礼,拢了拢被风吹斜的幞头,“下官虽生于吴地,却是饮渭河水长大的。若此刻在长安,怕是霜雪更为彻骨。”话音未落,江风忽卷起千堆雪浪,惊飞沙洲上栖息的鹭群。

韦一堂话锋陡转,浑浊眼珠闪过精光:“说来谢司马年少有为,此番圣上调任,定是看中了贵府累世家学?”

“刺史谬赞。”谢品言心头微凛,这老狐狸分明在试探他底细——陈郡谢氏早随隋唐一统散了根基,若非赏识自己的老上司去做了吏部侍郎,他又怎可能升职回江南故土。他佯装附身察看堤石,避开对方视线:“我只是在大理寺时,时常爱查看工部案卷罢了。”

“贤弟过谦了。”韦一堂广袖迎风,圆脸上重新堆起殷勤笑意,他遥指江心:“此江古称钱唐,秦时设县便以江为名。隋开皇九年,杨素灭陈后垒土筑城,始有杭州根基。大业六年运河贯通,此地成漕运咽喉,商船樯橹如过江之鲫。”

谢品言颔首应和,韦一堂复又叹道:“天后垂拱年间筑的界塘,去年秋汛崩了二十余里,让钱塘盐官两县上千亩良田成泽国,”他靴尖轻点堤面青苔,“彼时所筑的界塘,多用夯土参杂芦苇,哪经得起潮信年复一年的啃噬?”

暮色渐浓,咸腥江风卷来远处法喜寺的钟声。谢品言望向远处江面,问:“听闻此江潮汛格外凶险是由地形而来?”

“正是!”韦一堂眼中精光乍现,似茶楼说书人般比划:“自澉浦往西,江面由百余里急剧收缩,至盐官仅余五六里,潮来如万马脱缰,前浪未退,后浪已至,这才有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奇观。“他忽然指向江滩某处,“看见那半截石像没?本为垂拱年间埋的镇水石牛,去年秋潮竟被冲了出来。”

谢品言也点头称奇,目光扫过堤下劳作的工匠,一队赤脚陷在寒冬淤泥里的汉子们,单衣早被浪花浸透,寒风中像挂着层冰壳,肩头被扁担压得脊骨如虾弓。此时忽见工匠中有人踉跄跌倒,那汉子扁担坠地,箩筐里的青石滚入江中,溅起的水花打湿了监工袍角。他刚要开口,韦刺史一旁抢先说:“让贤弟见笑。这些工匠有的是越州明州雇来的渔民村人,不惯挑石担土,然我州仁义,体恤他们,给的工钱远比其他官府徭役多,愿意来筑堤的工人倒从来不缺。”

谢品言心知韦刺史在暗示,他已经帮自己打点好了一切,便顺杆恭维:“韦刺史治下井井有条,下官初来乍到,倒像是白捡了现成的功劳,今后若有不懂,也请刺史多多指点。”

韦一堂脸上笑出了更深的褶子:“贤弟这是在臊我呢,”他抬手指向江滩蚁群般的工匠,“筑塘钱粮是圣上亲拨,工匠除了本州外,附近各州府同僚都配合借调,本官不过是跑腿传话罢了。”话虽谦卑,眼角却泄出一丝得意。

“哪里哪里,刺史过歉了。”谢品言装做愈发恭敬,指着远处整齐堆放的青石,“这石料规格统一,运输有序,若非刺史调度有方,哪能如此事半功倍?”

对于新来下属的吹捧,韦一堂明显照单全吃,呵呵笑着:“是啊,筑堤一事殊为不易,”手指江心沙洲:“贤弟可知,这江塘成败全在根基……”话音未落,堤下骤起骚动。

数十工匠如溃散蚁群忽重聚作一团,箩筐翻倒声混杂着各种吴语惊呼声。谢品言和韦一堂疾步而下,见监工揪着一个跛脚老汉奔来:“禀,禀大人!江滩上掘出个嵌玉鎏金木箱子。”

韦谢二人疾步下至江滩,拨开人群,看到有个乌木箱半陷淤泥。黝黑的木纹在残照下流转着蜜色幽光,箱角包铜处嵌着拇指大的绿玉,暗青光泽如深潭凝碧。螭首金锁在暮色中熠熠生辉,竟将周遭工匠的破衣烂衫衬得灰败如土。

谢品言环顾四周,不仅后颈一紧——数十个工匠正围住他们,伸颈也往里观望,紧贴他的几个工匠喉结滚动,黢黑指节正无意识地摩挲扁担,浑浊的眼珠里闪烁着贪婪的光芒。他猛然想起离京前同僚们告诫他,下至州府要谨防各类意外招致的民变,额角渗出冷汗。

“江塘重地,一草一木皆属皇纲!”他陡然提声,惊飞堤上栖鸦,“今日当值者,悉数录名!”转头对监工厉喝:“酉时前画押的赏钱一贯,虚报冒领者仗二十。”又压低嗓音补了句:“着此工地当值衙役监工都来此处,持械列阵,擅近木箱者以盗官物论处!”

监工得令,立即挥手驱赶人群,几名衙役持棍棒上前。工匠们如惊鸟般四散,草鞋踩在淤泥里发出黏腻的声响,有人因退得太急,箩筐翻倒,青石重陷江滩淤泥。几个年轻工匠低声咒骂着,弯腰去拾扁担,却被监工一鞭抽在脚边,吓得连滚带爬逃开。

韦一堂始终含笑旁观:“贤弟这手恩威并施,倒比我这老吏还熟稔。”谢品言也笑而不语,看工人已然散去,始示意监工可以过来挖出木箱。

监工走上前蹲下身,十指插入黏稠的淤泥,缠绕箱体的水草被一根根扯断,泥浆顺着木纹滴落。韦一堂广袖掩鼻,却仍凑近细看,嘴里不停轻说:“小心,小心。”待箱底最后一团淤泥被刮净,监工才用衣袖擦了擦额头的汗,将木箱稳稳捧出。

韦一堂从怀中拿出一方杭帕裹住箱体,转头对谢品言说:“贤弟,我们还是回州府细细查看。”谢品言颌首称是,转身之间,瞥见江心那半轮残阳,恍若巨兽已然微张赤瞳。

谢品言与韦一堂抱着木盒登上马车,在暮色中驶回杭州刺史府。两人将木盒置于内府书房案几,屏退仆从后,韦一堂取来崭新细绸布轻轻擦拭盒面。先前市井喧嚣未及细观,此刻烛火摇曳下,这方木匣终于显露出真容。木匣长约一尺有余,宽约一掌,通体漆黑如墨,表面却泛着釉色般温润的光泽。韦一堂托在手中感觉很沉,隐隐有暗香自木质纹路间浮动。

"竟是金丝楠木所化的阴沉木。"谢品言指尖抚过冰凉的匣面,大理寺任职时曾经手案件遇到奇珍异宝的记忆苏醒:“这类阴沉古木历经千年地动洪流,深埋河底淤泥,终成比金铁更沉的质地。相传西周时三寸见方的杉木阴沉木即可作太庙祭器,韦刺史,我们眼前这方木匣,貌似是比杉木阴沉木珍贵百倍的楠木所制。”

细看匣盖边缘,阴刻的卷云纹如水波流转,每道纹路深浅如一。中央金锁不过孩童掌心大小,却在烛光中凝着赤金独有的暖芒。谢品言言罢用指轻叩匣身,虽是木匣却响起类似金石相击之声——这金锁在泥里不知历经多少年仍然金色纯正耀眼,着实成色极佳。

韦一堂抚摸着盒身,掌中沁出的薄汗。又绕着木匣踱步,俯身贴近匣面细细端详,鼻尖几乎贴到乌木表面,忽然直起身抚须笑道:"谢司马以为,当如何启此宝盒?"

谢品言瞥见韦刺史圆脸上掩不住的雀跃,暗叹此人怕是早有了计较,面上仍拱手道:"全凭使君定夺,下官自当相随。"

这话恰似春风拂面,韦一堂顿时抚掌大笑,震得案头烛火摇曳:"来人!取细刃凿与铁夹来!" 守在廊下的侍从应声而来,捧上工具。待侍从退去,他执起铜凿解释道:"这金锁虽雕作云纹,但毕竟是软金所铸。"暮色已爬上窗棂,烛火在二人衣袍上投出晃动的影,谢品言也开始手心出汗,他自是明白刺史将要做什么,此等举动是暴殄天物的行径,奈何心底好奇如猫爪挠心。更何况韦一堂早将退路铺就:"待开启匣子后不论中间藏何物,俱呈御览。只说金锁出土时便已损毁,贤弟可愿联署作证?"

"理当如此。"谢品言答得干脆。他早料定这官场老手的心思:江塘挖宝众目睽睽,私藏等同引火烧身。倒不如借献宝之功,换得龙颜大悦。

青铜凿尖抵住金锁最细处,韦一堂手腕轻抖三下。但闻"叮"的一声脆响,赤金应声而断。韦刺史用铁夹拾起残锁时,碎金在烛光里犹自流着蜜色柔光。"有劳贤弟启匣。"他将铁夹往案上一搁,退后半步。

谢品言会意一笑——这是要共担干系了。他左手扶匣右手启盖,阴沉木特有的沉坠感自掌心传来。随着木盖缓缓掀起,陈年水气裹着楠木冷香扑面而至。

"这!"二人同时惊呼。

匣中层层朽如飞絮的绢麻织物间,竟还卧着个尺半见方的玉匣。羊脂白玉温润如凝脂,若非顶面嵌着半圈银灰铁片,几乎辨不出匣盖缝隙。韦一堂指尖刚触到玉面便倏然收回——那玉竟寒似冬泉。最奇的是那金属片虽看似凡铁,却光洁如新,常年江泥中竟未留半点锈痕。

谢品言喉头微动,他在大理寺见过各类贵重涉案证物,却从未遇过这等物件。即便是外行人也能看出,这方玉匣绝非凡品。

"这玉匣该如何开启?"烛泪滴在青砖地面上凝成琥珀,韦一堂举着烛台绕案三匝,他抬头问谢品言,二人此时都在对方眼中望见了踌躇。

谢品言托起玉匣轻摇,隐约听得细微水声。"怕是设有防盗夹层,可能是银汞。"他将玉匣递还刺史,"若贸然开启,轻则毁坏内藏,重则触发机关......"

"伤及开匣之人。"韦一堂接口道,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玉面寒意,"也罢,只是——"他忽将烛台凑近外层乌木匣,"这两重宝匣竟无半字铭文,若这般含糊上奏......"

"有字!"谢品言蓦地低呼,读了出来:“始皇帝。”方才刺史摆弄玉匣时,他正就着烛火细察乌木匣内壁,此刻指尖正按着三道浅痕——"始皇帝"三个小篆字体,深嵌在乌木匣盖的肌理之中。

韦一堂夺过木匣对光细看,浑圆脸庞涨得通红:"当真!"这三字藏得极巧,合盖时与云纹浑然一体,启盖后偏转特定角度方得窥见。如此既彰始皇威仪,又不至招摇过市。

"可始皇遗物怎会流落杭州?"谢品言蹙眉。

韦一堂抚须笑道:"贤弟久居北方,怕是忘了始皇帝五巡天下的旧事。当年他东临会稽祭禹陵,的确经过杭州。龙舟过处恰逢风浪——"他推开雕花木窗,夜风裹着钱塘湖的湿气涌入,"瞧见宝石山上那块揽船石否?相传便是始皇帝御船遇大浪系缆所留。"

谢品言望向窗外沉夜:"如今宝石山下已是平湖如镜。"

"沧海桑田呐!"韦一堂以指蘸茶,在案上勾画道,"秦汉时这里是怒涛拍岸的海湾,到东汉时海湾堰塞已成内湖。这宝匣兴许就是当年风浪中沉入海湾,随泥沙淤积渐陷江塘,直至今日重见天日。"

两人目光同时落在玉匣上。烛火"啪"地爆响,惊得谢品言袖中手指微蜷:"依刺史之见......"

"即刻八百里加急上奏。"韦一堂合上乌木匣的声响惊飞宿鸟,"始皇非寻常帝王,他的遗物自有天地造化护着。送去长安,圣上自有能工巧匠来启,你我也算不负皇恩。"他忽然压低声音,"三年前扬州刺史私开前朝玉玺函,落得个丢官流放......"

谢品言颔首称是。

夜风掠过回廊,将案头残烛吹得明明灭灭。玉匣在光影间泛着幽光,似在诉说千年前某个暴雨倾盆的夜晚,龙舟宝匣坠入怒涛的瞬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