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君臣不孤 > 第13章 明心者辞

君臣不孤 第13章 明心者辞

作者:夜满青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0 19:03:27 来源:文学城

居安楼傍水,水畔澄澈,青影摇曳,沿岸堆满了方裂的冰棱,临水探出的庭榭内。

武怀圣独自煮着清茶。泥炉沸腾。她轻轻吹了吹滚烫的茶汤,放在一边晾着。

“陛下打算在此处待多久?”温泊玉站在门边遥遥问。

武怀圣一边擦拭着方几上面的水渍,一边缓缓道:“不多久,四五日吧。”

她动作很轻,声音很静,正完全沉浸于眼前,整个人也没了帝王架子,变得平易近人许多。

无人打扰的闲暇时刻,她总喜欢做一些简单却凝神的小事,不让旁人干预的。

她将茶席擦干,回身望了一眼温泊玉。

“去把言大人请来,要快。”

“是。”

茶室突然一空,只余壶中渐渐平息的水声。武怀圣坐下来,默默转着拇指上的银戒。

把言盛时喊来属实有些添乱,不过眼下时局不稳,还需言盛时献策出力……假如她再不靠谱,那院里有一棵好大的树,正好给言大人吃。

言盛时一下车便跌跌撞撞,脸色看上去不好。

“你晕车?”

“也不是…刚才在翰林院蹭饭,吃多了……”

言盛时喘匀了气,心有余悸道,“陛下,这小尼姑对马车使用了轻功。臣差点散架。”

武怀圣眼角一抽。

温泊玉驾车本就......效率重于质量,她还特意嘱咐了“要快”。

好像挺缺德的。

言盛时捂着头。“臣工伤了,今晚能不能吃螃蟹?”

“不能。”武怀圣干脆道,“还是素斋。”

***

素斋里的饭食自然清淡。古庙里的方太法师提出可以买一些外面的饭食来,但武怀圣拒绝了。

“三位施主所来为何?”

武怀圣灵机一动,揽着旁边的言盛时往怀里拽,咧嘴乐着:“是进京赶考的学生。”她又指了指旁边食不言的荀甫欣,替她道:“那位是我的老师。”

“原是如此。今年殿试声势浩大,陛下要甄选人才。既是泊玉的朋友,便是有缘人,我看施主的面相——”

“诶!”武怀圣立刻打住,“我不信卦。”

实际上她很信,天家人一般都信这些。她是怕万一方太法师看出了她的身份,那岂不白藏到这种地方了。

方太法师却笑着:“这位施主心性质朴、勤于守拙,凡事多有贵人相助。你很有灵性,即使此次科举不能及第,总有路可走。”

武怀圣愣住,没想到方太竟是这样的回答。不禁瞄了一眼荀甫欣,心想道:确实如此。

至于科举及不及第,到底录用几人,还不是由她说了算。

言盛时夸张地笑了一声:“哈,你这命也太硬了!”

方太法师的视线转了过去,眼睛蓦地一亮,又陡然黯淡。

“这位施主,来日必登达显贵,然命中有大劫,能破则立,不破则死。”

武怀圣顿时皱眉,这什么法师,怎么刚见面就说这样晦气的话?她正想出言呵斥,却被言盛时按住。

言盛时倒是乐观,还笑呵呵地道:“有起有落的人生,挺有意思。接着说说?”

方太法师将目光转向了一直安静喝粥的荀甫欣。

“你与她二人皆不同。你的心中执念太深,是自囚为牢。我也看不清你的路。”

荀甫欣动作顿了一下。半晌,有些生硬地道:“无凭无据,揣测而已。”

“明目者不能明心。明心者不能明目。”

方太法师叹息一声,便兀自离开了。“难啊。”

留下武怀圣等人面面相觑。言盛时愣然:“明目、明心,这说的都是谁?只讲一半就走了啊。”

荀甫欣抬头:“神鬼之词,不必放在心上。”

武怀圣却留意着方太对荀甫欣的判词。在她的印象里,荀甫欣处处小心谨慎,不求名不求利,漂如浮萍,过如流水,让人拿不住把柄。

这样不留痕迹、清风玉骨之人,竟然心底埋藏着很深的执念?

武怀圣转念一想,方太给她的判词还是“心性质朴、勤于守拙”,谁又能想到这形容得是刚登基的女帝呢?

故而方太所言,多半不是神鬼之词,而是有所依据的。

武怀圣低头,视线不动声色地绕着荀甫欣孤竹般的身影打转,一会儿澎湃,一会儿深沉。

究竟什么人、什么事,才配得上为荀甫欣的执念?

***

武怀圣很快意识到,让荀甫欣休假这事情就是一个悖论。

很容易变成给自己加课。

“臣闲不下来。”荀甫欣一本正经地陈述道,“这几日不查陛下的功课,还望陛下也不要干扰臣做事。”

像是要表现她坚决的决心,荀甫欣凌厉地一转身,带动裙襟,却似因动作幅度太猛,牵动了左肩上的旧伤。

她猛地身形一晃,撑着书架站稳,也不做解释就想逃离。

武怀圣皱眉:“老师没有按时敷药?”

“没带着。”

武怀圣心中暗悔,她吩咐沈源准备的行囊里万事具备,唯独忘记了伤药。大抵是她自己从来不用这种东西。

“那怎么行,朕出去买一些。”

“等……”

荀甫欣犹豫了一下,手不自觉地往衣带处一伸。

武怀圣心灵神动,探手去她衣带下的暗兜里,掏出了一小只朴实无华的木罐,翻着梅花清香。

武怀圣打开盖子一闻:“嗯,去淤去疤的。不太对症,但勉强能用。老师想用这个吗?”

“那是……想送给陛下的。”

“给朕?”武怀圣一愣,“给朕干啥?”

她后知后觉,是为了疗她背上的旧伤,她自己都快忘了,荀甫欣却还记得。

武怀圣突然觉得呼吸一紧。

“朕赏赐给老师了。”

她将药罐抛回荀甫欣手里,有落荒而逃之势。

风风火火冲进院子,惊走了言盛时正在投喂的一群金鱼。言盛时嘟起嘴,吐出一串无聊而搞怪的气音。

“龙来了,鱼都吓跑了。”

武怀圣拉着她把刚才的事一说,连同在桥头相拥的那一幕。言盛时擦了擦手。

“咱俩不是科举考生吗?走,缠着她学习去。”言盛时道,“总比搁寺庙里看政论来的轻松吧。”

武怀圣狐疑地看她一眼:“每一任教过你的先生,可都不是这么说的。”

二人前往书房去。言盛时一路絮语道:“不过她毕竟是你的臣,如今权势盖主,无论朝政还是感情都不容易拿捏......陛下何不想一想,怀烈侯最想要的是什么。”

“这我也想到了。”武怀圣思绪渐远,若无意识地念着:“怀烈侯的远见、能力都在我之上啊。我尚且连朝堂派系都摸不清,还能许她什么......”

荀甫欣果然在书房,背窗而立,满纸盈辉如画。她眼下青影,含蓄而深刻。她听见动静,抬头时笑容温柔而平静,尽显柔情。

“陛下与言大人有何事?”

将二人迎进屋,斟茶款待。窗外艳阳筛入窗棂,印着海棠枝角、薄云浅镜,在暗室里铺了一层金辉。

光清影澄。荀甫欣抬臂之间,随意搭在肩上的黛螺披风滑到了肘下。

倏尔,窗辉落在墙壁上的斜影晃了一晃。

玉墙上一道人影,转瞬即逝,又像是被风吹叉了的树影。

武怀圣凛起眼神,聚精看去。

松风绕凉院,落地击起一层薄薄如雾的残雪。却没看到别的。

荀甫欣绕到书案另一边,背影接住了阳光,墙上玉影刹那便勾勒成了她的清瘦轮廓。武怀圣收回视线,循着那光影,攀上了荀甫欣落在阳光下翻书的素手。

“言大人要参加殿试的吧?”

“没错。”

“可有把握?”

“有…没有。”言盛时收到了武怀圣的眼神警告,生硬地改口。

“陛下一向勤勉敬业。但人若得同伴相陪总是颇为有益,念书再枯燥也能得乐趣。”荀甫欣道,“言大人回京了,多陪伴一些陛下吧。”

言盛时:?

她望了一眼窗外粗壮的大树,深感不易。

“那个……陛下刚刚问我一处典故,我也不甚理解,故前来请教。”

荀甫欣目光温柔地落在了武怀圣身上,见她低眉垂目,走过去轻敲桌子。“陛下?”

武怀圣扶了扶额头,悄悄又瞪着言盛时一眼——什么典故来求教,你让朕现想一个是不是?

“咳、咳咳。”言盛时被呛到了,正襟危坐,“陛下读史书,书中言,冰与炭不可同炉,是以喻朝廷党祸,避不可除、调不可解。大人以为此言对否?”

不愧是言盛时,随口一说,还挺结合时事。武怀圣纵然心里有些抵触再提朝堂纷争,却也留心听着荀甫欣的回答。

荀甫欣一笑道:“都不过是一家之言,何谈对错。陛下心善,喜爱和睦,但臣以为朝堂纷争不但不可避,而且不能避。凡任意一言独大,俱是灾祸。”

“此消彼长,互相制衡。为君者不应心有偏颇,应保持开阔,适时而变化。”

“朝堂不是个炉子,臣等来此,亦不是为了炼金。所谓冰炭同炉,不过是身在局中者据势一方的霸道之言,能攻,能守,却不能退。”

武怀圣来了兴致:“自古忠臣都讲究置外生死、不为瓦全。如何能退?”

“臣以为不然。”荀甫欣逐渐严肃,声线清苦,“为人臣者的品格、思想俱不同,岂能一概而论?以退为进,也是宁为玉碎的一种。”

“那岂不是连声名都不顾了?”武怀圣感慨道,“血溅五步,换青史佳名,也算是多少赴死之士的慰藉了。”

荀甫欣:“那芳名留给陛下就够了。”

她的那一双眼睛背着光,此时格外的明亮。明目所然。

许是争辩的热度逐渐升起,荀甫欣在书案之前踱着步,步履轻风带起了书案上的一卷纸页,轻轻吹落到地上。

武怀圣低头,正好瞥见那纸上刺目的几个字:忠疑毁士、奸伪贪邪……

荀甫欣匆忙弯腰将纸捡起来,紧张地团了团,藏进抽屉深处。

“那是什么?”

“陛下不必在意。”

武怀圣从那时起就隐隐猜到,除了关乎窗外那棵树的赌,荀甫欣另有其他的事在瞒着她。

小言一会儿用敬语一会儿又不用,是她故意的,人设就这样,勿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大隐市卜卦知命,偷浮生半日悠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