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州城,本是南朝西北偏远之地,寂寂无名。近些年,一座报恩寺的兴起,却让它从边陲小城一跃成为繁华之地,香客商旅络绎不绝。
偏是这一年夏至,忽有飞雪自九天而降。
就在这片奇景中,报恩寺内那株自天竺移栽,五百年未结花苞的菩提古树,竟骤然开放。鹅黄花蕊吐出七瓣异种,形如佛陀拈花时屈起的手指,瞬间引来普罗大众的纷纷朝拜。
可监院慧明,却心绪不宁,他手中念珠碾得咯吱作响。所谓“花开见佛”,菩提开花本是祥瑞之兆,但守夜僧一早来报,说昨夜子时见菩提花蕊渗出琥珀色的血露。
“昨夜观星,但见紫微动摇,贪狼离位;莫非这乱世劫数已满,终要应验那句‘菩萨下生,明王出世’的谶言?”
“菩提开花又歃血,不知这将来人间的是魔还是佛?”心念至此,慧明耳边一串嗡鸣,忙转起念珠诚心念诵《地藏王菩萨心咒》。
一连数日,子时将至,那菩提花蕊便准时沁出血色露珠,在月色下泫然欲滴。异象笼罩下,报恩寺内人心浮动,连晨钟暮鼓都透着一股惶然。
这恐惧其来有自。
十年前,刘征弑兄篡位,上位后旋即掀起血雨腥风的灭佛运动。伽蓝焚毁,僧侣流散,那场劫难如同烙印,深深刻在每个幸存者的骨血里。如今帝位上的君王,正是当年那位弑亲逆佛人之子,这诡异的菩提异象,莫不是是灾祸再临的谶兆?
如何抚众?慧明终是要去找住持师兄商议的,便一步踏进了释佛塔。
释佛塔乃是由住持慧能亲自督造,紧邻百年菩提,象征释迦佛塔、□□常转。
塔深九层,高39米,塔基以七宝砖砌就,每块砖面阴刻《金刚经》偈语,雨水流过时字迹泛金芒。塔底设地宫供奉八宝舍利,住持说此乃“西来龙象”大乘佛教高僧的舍利。
自释佛塔封顶后,住持便潜心研究佛法,长居塔内辟谷不出,将寺院的大小事务一应交与监院慧明、戒律堂首座慧仁两位师弟掌管。
慧明顺着酸枝木楼梯拾级而上,蓦地,慧能清朗的声音破空而来:
“出家本是无家客,却向无门辟法门。”
未待他开口,慧能便先问他:“师弟,还记得当年我们兄弟俩是如何艰难辗转至此吗?”
“刘武帝借灭佛运动清剿余孽,官兵们冲进寺庙,纵火焚烧,咱们兄弟逃难至此,幸得菩提庵能修师太慈悲,收留我们。因藏匿在尼庵我们才躲过一劫,逐渐有了今日。师兄,也正因此,这几日的异像令我心神不安,毕竟鸠占鹊巢,说起来,这株老菩提才是本寺的根基。”
原来当年,此处是个小寺庵,只供奉地藏菩萨,因寺内有株五百年菩提树,故名菩提庵。收留的又全是乱世中无处可去的女眷,在此避世修行,几乎不对外香火。
当初慧能、慧明逃难至此,菩提庵的能修师太慈悲为怀暂且收留了他们。好在只一年光景,刘武帝便突然暴毙,其尚在襁褓之中的幼子登基,太后胡氏掌权,绍隆佛法,重开佛门,佛教又在全国上下迅速兴盛。可这时,能修师太却因突发急病过世了。
师兄毅然接下师太托付的重任,与众师兄弟倾尽积蓄,新修殿宇,扩建寺院,广纳十方善信。为铭记当年恩情,特将寺院命名为“报恩寺”。后为规制严谨,虑及男女同修或有不便,遂将尼众迁至后山清幽之处,另建“菩提庵”安置,并将原寺地藏菩萨法像一同恭请过去,以此永志圆寂的能修师太。
时值乱世,黎庶疾苦,往此而来的信徒趋之若鹜,报恩寺的香火日趋旺盛。即便当初兄弟俩是误打误入进的佛门,如今也算修得正果。
慧明的心忧,慧能并不以为然:“师弟不必忧心,宝刹巍巍因众生愿,炉烟袅袅证法相严。”
“可师兄,这些年慧明时有回顾,出家实属偶然,却蒙菩萨慈悲,得此安定,未及报恩,能修师父,她却突染恶疾而亡,不瞒你说,愚弟总觉得她那病来得突兀,且又急又快……”
“师弟!”未及慧明说完,慧能便抢过话来,“你我兄弟二人屡得佛祖庇护,若要报恩,当一心念佛,可师弟佛学造诣却无甚精进。《金刚经》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管遭遇什么都不要纠结,能修师父早就不纠结了,她如今在那净土,只会因寺院广布佛法而感谢咱们兄弟。”
慧明深知自己并无佛学慧根,低头不语,却仍有不服。
“师弟,你且来看。”慧能见他仍有芥蒂,便拉着他来到塔顶,俯瞰寺院。
远眺,半山处隐约可见一朵盛开的莲花,那是善信放生之处的莲花池。莲花池西侧为流通处,东侧为香客房。莲花池上,一座步莲桥南北纵向横跨水面,连接山门和广场,寓意“步步莲花、心生欢喜”,向上便依次进入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两侧配殿庄严。东配殿为祖师殿与东方三圣殿;西配殿为伽蓝殿与西方三圣殿。广场两边设有钟楼和鼓楼。晨钟暮鼓,往来无数,报恩寺早已成了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大寺。
“宝殿擎霄汉,香烟绕梵天,此地已成灵音宝地。师弟,你的功德一笔一划都记在这巍峨宝殿中。当初若无因缘来此,此地又怎会结此佛果?所以,人,应无所执着地活着。”
“师兄所言皆是,可如今‘菩提歃血’,众僧皆恐,又该如何去解?”慧明心中始终是放不下。
“人有佛缘树木亦有佛性。师弟心慈仁义,念念不忘旧恩,菩提树亦然。其实能修因恶疾病世,愚兄也耿耿于怀。不如择一吉日,在药师菩萨像前做一场**事,救众生之病源,治无明之痼疾,也圆菩提树心愿,你觉如何?”
“师兄有心。慧明即刻去办。”慧明想想也只能如此,但愿此法能解众僧心事。
告示【药师佛祈福开光法会】
应众善信祈请,谨定于农历六月初六
举行药师佛祈福开光法会
恭请大医王佛——药师如来
慈光加被,普降甘霖
为众生消灾延寿,除病解厄
法会设如意斋、光明灯等功德福田
诚望善信檀越,发心参与,共成胜会
以此法缘,祈愿天下父母福寿安康
与此同时,报恩寺阖寺僧众齐集东方三圣殿,启建为期七七四十九日的药师法会。一时间,殿内梵呗悠扬,《药师经》的唱诵与《药师咒》的持念相续不绝,更辅以《大悲咒》广大圆融之力。众僧虔心共修,以此殊胜功德,涤荡不祥,祈愿国土安宁、众生安康。
一时间,殿内佛光普照,梵音如海;而殿外诸堂,则因这空寺般的寂静,显得格外深杳。
唯有释佛塔九重檐角悬挂的青铜惊鸟铃,无风自动,发出清越的叮铃声,遥遥传向后山脚那空寂的菩提庵……
他们为“避祸”而聚集,这聚集本身,却成了牵引“果”降临的因。就像那只在观测前处于生死叠加态的猫,正是众人齐聚寺中这个“观测”行为本身,使得命运的波函数骤然坍缩,将一个原本缥缈的可能性,定格为确凿无疑的现实。
这并非宿命的嘲弄,而是天道最深的慈悲:它从不凭空降下启示,而是将答案藏于我们的行止之间,待我们在无意回首时,窥见其中环环相扣的庄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菩提开花又歃血·袈裟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