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父亲的光斑
本节提要:复诊、傍晚的棋局、意外的小滑、照料的分工。
观测记录:035|036|037|038
───────────────────────────────────
第33话|复诊|信息保真_
◆观测记录 035|保真:信息要原样传给医生,不要提前润色。
——摘自白芷在父亲病历本上的铅笔字,2024年秋
第二天一早,安岚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顾行发来的消息,附着一张医院的缴费单截图,项目是“老年人体检套餐A”。
消息很短:“我爸最近血压有点不稳,带他来做个检查。你那边都还好吗?”
安岚看着那张截图,心里某个地方被轻轻触动了。他们解除了婚姻关系,却仿佛在同一时间,被推入了另一条名为“中年”的轨道。这条轨道上,有孩子的成长,也有父母的衰老。这些是他们必须共同面对的、无法回避的重力。
她回:“我们都好。你照顾好叔叔。”
发出后,她想了想,又补了一句:“有需要随时开口。”
同一时间的县人民医院,走廊里弥漫着一股浓郁的、混合了消毒水和疾病的特殊气味。空气是凝滞的,仿佛承载了太多看不见的焦虑和等待。电梯口排着长长的队,人们把声音压得很低,交谈声、脚步声、仪器的滴答声,汇成一片沉闷的背景音。
白芷推着父亲的轮椅,停在内科诊室的门口。父亲的精神看起来不错,他没有像其他候诊病人那样愁眉不展,反而饶有兴致地观察着走廊里来来往往的人。
“你看那个小伙子,”他小声对白芷说,“走路的样子,像不像一只刚学会直立行走的企鹅?”
白芷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然后笑了。她知道,这是父亲独有的、对抗沉重环境的方式。他总能从严肃的、令人不安的场景里,找到一丝轻松和幽默的缝隙。
叫到号了。白芷推着父亲进去,诊室很小,医生看起来很年轻,但眼神沉静而专注。
“哪里不舒服?”医生问。
白芷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拿出一个文件夹。她打开文件夹,将一张记录纸推到医生面前。上面是她手写的、过去两周父亲的健康数据记录。
“医生您好。这是我父亲近期的观察记录。”她的声音清晰而平稳,像在宣读一份实验报告。“服药规律:每日早七点,晚七点,降压药A两片,B一片,无漏服。夜间起夜频次:平均每晚2-3次,较上月增加1次。近一周头晕频次:共出现4次,均在午后或傍晚,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无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饮食方面,控盐控油,但饮水量可能不足,日均约1000毫升。”
她没有添加任何诸如“我感觉他最近不太好”或者“我有点担心”之类的主观判断。她只是将事实——精确的、量化的、不经润色的事实——整齐地摆在桌面上。她相信,对于医生来说,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信息。
年轻的医生显然有些意外,他仔细地看完了那张记录纸,然后抬头,用一种赞许的目光看着白芷:“你做得很好,比很多病人家属都专业。”
他转向白父,询问了几个问题,又为他做了简单的检查。最后,他说:“从数据和体征看,问题不大。先别急着加药,去做个脑部血流图,看看是不是供血有点慢。另外,饮水要跟上,每天至少1500毫升。”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父亲,这时忽然笑了。他指着白芷,对医生说:“我女儿比我还像老师。我以前教书,是教学生知识;她现在教我,怎么跟自己的身体打交道。”
医生也笑了,诊室里略显严肃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老师好。您女儿做得对,您得听她的。平时走路记得慢一点,别跟年轻人抢。”
从诊室出来,外面的阳光透过玻璃窗,将走廊地面切割成一格一格明暗相间的棋盘。白芷给父亲戴好帽子,帽檐遮住了刺眼的光线。她将手轻轻地按在他的后背上,那是一个安抚的、给予力量的动作,像在黑板上,用粉笔把一条重要的辅助线,坚定而清晰地压实。
她拿出手机,给安岚发了一条消息:“我父亲今天复诊,一切平稳。勿念。”
【侧记】
在等待脑部血流图结果的时候,父亲对白芷说:“你看,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系统。年轻的时候,系统冗余度高,随便折腾。老了,就像这台老机器,得小心维护,定期检查,不然一个小零件出问题,整个系统都可能停摆。” 白芷点点头:“是的,所以我们需要更精确的监控和更及时的反馈。”
本话钩子:
父亲看着白芷,忽然问:“那你这个系统,找到愿意和你一起维护的人了吗?”
信息保真(Fidelity)是通信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概念,指输出信号在多大程度上能准确复现输入信号。在医疗沟通中,“保真”同样至关重要。白芷的做法,就是剔除了所有主观情绪的“噪声”,将最原始、最真实的数据(信号)传递给医生,从而让医生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这种理性的、科学的态度,是她性格的核心,也是她处理情感和关系的基本原则。她不相信经过情感“润色”和“放大”的信息,只相信可观察、可量化的事实。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4章 第9节第33话|复诊|信息保真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