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今朝芳林 > 第54章 别故里荷花枝

今朝芳林 第54章 别故里荷花枝

作者:妘十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3 04:53:53 来源:文学城

谭文卿走了。

留下了两封信。

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也没人知道他具体什么时候走的。

那天夜里,庄冉和虞珵在窗台边发现了一封谭文卿写的信,本压在花瓶底下,庄冉抬头去看虞珵,虞珵摇了摇头。

“我前天来给花换水的时候还没有的。”庄冉道。

二人抽出了那信封上简洁明了写了“庄冉收”三个大字的信,字迹是庄冉再熟悉不过的。

信的内容其实很短,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谭文卿同寻常兄长一般,嘱咐庄冉吃饱穿暖,告诉庄冉如果被欺负了也千万别忍着,可以去找商初,闲来无事也记得多去寻他玩玩,总之勿有烦心事,健康平安。

只在信的最后,谭文卿告诉庄冉,如今万事已了,想来他活过的前半生人生,除了江南,还从未多欣赏过这京师以外的天,皇城之外的大好河山,他想去看看,便出发,勿念。

信读完,庄冉依旧低垂着头,双手捏着信纸站于原地良久,虞珵看不清庄冉的神情,他觉得庄冉应该有很多想问,毕竟连虞珵都觉得这封信哪里怪怪的。

然而最终,庄冉什么也没有问,面对这个明明前几日才刚见过面、如今却徒留封信不告而别的人,庄冉笑了笑:“……这家伙,现在倒学得像个兄长了。”

折起信封,庄冉向床边走去:

“我们睡觉吧,今天好累啊。”

虞珵没有说话,望着庄冉往前走的背影,他也不知为何,竟在此时忽然想起了白日里畹兰提过的那福兴楼的“怪人”。

那“好皮囊的白衣客”到底有多好一副皮囊,虞珵没着没落地想:

“他今后还会去吗?”

——

谭文卿留下的两封信一封给庄冉,还有一封是给商初的。

夜半处理完公事,回到谭府的商初将信捏在手中。

那是一封谭文卿写了彻夜的信。

信中既没有称谓与启辞,也没有署名和日期,素净纸张中,唯剩一点心中藏了许久的话,和写给庄冉的不同。

如果有机会,谭文卿很想亲口说与商初听,他想告诉这个曾在年少时与他邂逅了一段缘分的弟弟,谢谢你曾出现在我的生命当中。

然而谭文卿到底没那个勇气,因为他终于还是决定向商初坦白,彼时那个出现在贡院东墙黄榜头首的名字,他得知后即害怕又犹豫。

谭文卿不愿商初入朝为仕,他当初甚至考虑过于其中使些手段。

只是他最终还是没有那么做,原因想来其实很多,但谭文卿也是真的真的害怕商初日后得知会憎恶他,唾弃他。

一定很可笑吧?一个曾在朝野作奸犯科、助纣为虐的人,也会害怕被人厌弃。

又或许他真的累了……

累到已经不愿再去成为一个曾经自己深恶痛绝的人了。

“小初,人生过小半,我心中志向早已在多年前蹉跎,唯深深歉疚于你,望见你,我便时常想起你的兄长。”

“过往种种我亦皆不愿提及,唯恐心中所念、所想、所惧、所怕、所怨席卷,唯一句坦诚:他是我一生欢喜。”

“我一生的欢喜,一生的欢喜,欢喜……”

后面的字迹被一团墨迹与水渍晕染开,商初看不见,但他清楚。

夜深着笔的句句肺腑之言,此为最痛。

故此,那着笔之人写:

“因而如今此间事了,便放我离去。”

回过神来时,商初已经不知何时走出了谭府,至一处旧巷街角。

他抬头怔愣片刻,晃了晃神:“……”

片刻,那个如今已能在朝堂上独当一面而尚且年轻的身影,蜷缩在了那儿时春天短暂居住过的旧书铺的角落,哭得泣不成声。

他的手中攥着几张已经被捏皱了的信纸,哭声之外,仿若还能听到那徒留一封信不告而别之人嘱托他的信中之言:

“小初,我走了。”

“闲暇时记得多去寻小冉玩玩,他是个很好的孩子,亦是我人生当中为数不多的朋友,另日后你二人相聚,亦不必常常提及于我,偶尔想念,便已十分足够。”

“朝廷赐你的宅邸不是早也布置好了吗?有空便搬出去吧,我这房子风水不太好。”

“有事可去找虞家人,无事是极好。”

“……”

“小初……”

“文卿便在此祝大人前途一帆风顺,万事坦荡。”

——

六月季夏,江南

小镇西街塘的荷花池盛起了怒放的荷花与莲叶,这六月的江南天近来实在高温,周遭络绎的行人纷纷着上了轻薄的纱衣或短衫。

实际上这小镇西街往常是没有那么多人的,这里人家稀少,多的是开阔的水域与盛夏开满了荷花莲叶的河池。

这不正巧了吗?

今年西街河池的莲花开得格外鲜艳,成堆成簇。

于是白日里小孩欢闹,撑起小舟便在莲水中央藏起了猫儿,时有船夫载着游客过水,要是一不留神被藏在莲叶里头的皮孩子们撞个正着,便又要吵吵嚷嚷掀起好一阵热闹。

被船夫载上了岸的游客有的是不远万里来瞻仰江南风情的文人墨客,更多的则是邻乡趁时节三两闲聚的姑娘们与年轻男女,会有老阿婆寻个阴凉的角落摆上竹篮卖莲蓬,她不时常吆喝,遇上过路去劳作或是合眼缘的人,却时常赠上一支。

便常有远道而来的文客品评,此乃元年福禄,承天之祜。

西塘的荷花池心有一处凉亭,这日有姑娘走过水桥,来到了这池心的凉亭乘凉,闲坐也不知多久,便有一姑娘拨着莲子拿手肘杵了杵她身旁的人:

“欸,瞧你都盯那处老久了,有什么呢?不就几间老房子嘛,我还道小晴莫不是被什么好看男人给勾去了魂,哈哈!”

姑娘中这话一出,便是阵哄笑,被开玩笑的小晴见状捏起手中团扇拍了拍她身旁的人,笑道:“有什么好笑!我跟你们说啊,还真别不信,那里面可真有好看男人呢。”

“什么啊,我瞎说的,打趣你的知不知道?”

却是其他姑娘耐不住好奇:

“你一套我一套的,到底是什么?”

“唉,就是啊,”小晴便在姑娘们的催促声中道,“我那天听我阿姐说,她那日和姊妹们一道来这荷花塘里划船,不慎落了水,便被位好心的阿婆给带去家里擦了身子,那位阿婆啊,她家就在那几间老房子里的一间。”

小晴说着便又拿团扇指了指。

“然后怎的?”其他姑娘接道。

“然后?”小晴故作神秘,拿团扇挡着脸往左右瞅了瞅,“然后我就听我阿姐说啊,跟她同行的一位妹妹早先换好衣服出了门,却在那墙外听到不远处一阵咳嗽声,本也没什么,可那妹妹却非说她不知为何觉得这咳嗽声熟悉,便想去瞧一眼。”

“那最后看到没有?”

“看到了,最后我阿姐听那妹妹说,她找到了那传出咳嗽声的老房子,透过门缝看到一位白衫的男子的背影,可惜只有一瞬,那男子便进屋了。”

“那正脸呢?看到没有?”

小晴两手一摊:“没有。”

其他姑娘顿时觉得扫了兴:“没见到正脸,算什么好看男人?”

“喂,”小晴反驳,“单看那背影和身段一定是个好看男人好嘛!”

“那你也没看到啊。”

“……”

见小晴没话说,其他姑娘便又开始笑起她来,小晴脸上倏地挂不住了。

却是这时有个从方才起便躲在姑娘们身旁的小男孩冒出头来:

“喂!你们这群傻姑娘都被骗了,那旧房子里住的根本就不是什么男人,它就是故意扮成那般,好引你们女人进去吃脑瓜子的白衣鬼啊哈哈!”

姑娘们恼了:“欸!你这小孩哪里冒出来的,怎的这么没礼貌?”

却是小晴这时把住了机会,她对那小孩道:“那、那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小孩骄傲道:“我跟同伴进去探险看到的。”

姑娘们又笑了:“那白衣鬼怎么没把你的脑瓜子吃掉?”

小男孩一愣,脸红起来:“我、我……唉我也是从别人那里听说的嘛。”

姑娘们笑得更大声了,小男孩被驳了面子恼不过,眼珠一转,便把目标锁在了那最开始追问他的姑娘身上,飞身上前便把人团扇给抢走跑远了。

小晴愣了愣,随后瞪大了眼站起身:“嘿,你小子给我站住!”

小男孩朝身后比了个鬼脸:“哈哈,有本事追我啊。”

“给我等着!”

小晴拔腿便追着小孩儿出了亭,而她身后的其他姑娘见状也笑笑,跟上了前面人的步伐。

池心的凉亭一空,又恢复了往日宁静。

这日晌午已过,日头却仍旧耀得很,乡里干农活的青壮年们大多都光了膀子。

姑娘们走了,却不知被她们讨论了半天的屋主人此刻才方从被窝里爬出来,这旧厢屋里走出来的男人感觉不到热似的,穿得一层叠了一层。

男人没有束发,墨色的长发披散在纯白的衣衫间,倒衬得他脸色更加透白了,午后的阳光直照在他的脸上,却不见他有一点闪躲的意思,站久了也不见有汗珠从额间渗出。

谭文卿站在院子里发了会儿呆,才总算从睡意里清醒过来。

揉了揉眼睛,他转头看向院子靠墙的矮石桌上他昨日插了半盘的花,桌边随意摆放了几枝昨日从院子小花圃里剪下来没来得及插上的花,酷暑一夜,基本已经干枯了。

谭文卿往常其实也不会睡到像今日这样晚,只是昨日傍晚花插到一半,不知为何身体格外乏累,他也不为难自己,放下剪刀便进屋睡觉去了。

是不是忘了什么?

站在院中间的谭文卿眨了眨眼——哦,算来从昨日傍晚到现在,他已经错过三个饭点了。

但好像也没有很饿,谭文卿原地思酌片刻,决定先去把昨日没完工的花给插好,便向院墙的矮石桌走去。

好在盘中花有净水滋养,是谭文卿特意从流经屋后的小溪里打的,又有院内一棵高过房顶的石榴树提供荫蔽,一夜过去,除了晾在石桌旁的几枝花,盘中花大都也还娇艳。

说来这小院,谭文卿已在此处住了三月有余了。

自那日京城留下两封信离开,谭文卿实在不知能去哪里,他没有到处游玩的心,又不敢回到当初在庐溪的房子,考虑再三,他选择了临近庐溪的另一处小镇。

谭文卿现在住的地方便是他当初来这小镇挑的一处旧居所,实在说不上大,看那院中光是一棵有年岁的石榴树便已经遮挡了大部分阳光,不过也正好,谭文卿往这石榴树底下放了一把藤椅,平日就爱躺在那上面打瞌睡。

除石榴树外,他还特地往这本就不大的院里划了块地,种花,也种些好养活的蔬菜,尽管如此,他每日还是要花上好番功夫才能照顾好它们,但总归也闲来无事。

谭文卿平时很少出门,白天读读书、写写字、做些手工,从院子里摘两颗白菜炒了,饭后再往院子里的躺椅上打个瞌睡,一天也就过去了。

他把落到前额的碎发撩至耳后,手里拿着剪子。

认真修剪花枝的间隙,谭文卿把眼神往一边瞥去,矮石桌边是盆泡了井水的莲蓬,昨日他难得出门,被街上阿婆送了一枝,他尝了觉着好吃,便又多买了些。

这么看着,谭文卿想,要不等会做碗绿豆汤吧。

算作午饭,刚好还有些食材,也不知道把莲子放进去好吃不好吃。

只是这日,谭文卿没来得及把绿豆和糯米蒸上架。

修完最后一剪子,他便准备把花给搬进屋内,却是起身时不知为何手上脱了力。

“啪”一声,花盆摔在地上,碎了。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谭文卿一阵心绞痛,又开始咳得撕心裂肺。

一手扶着石凳,谭文卿蹲在地上缓过眼前一阵眩晕的劲儿才起身来,他已经懒得再看自己呛咳到手帕上的污渍了,也是这时谭文卿才终于想起:哦,他忘记吃药了。

药是边九给谭文卿配的。

一年多前在京都,皇宫中先帝赐的那杯毒酒饮下,他以体恤为名,谭文卿却是清楚。

也说不上被迫不被迫吧,不得已的理由肯定有,但那时谭文卿仰头喝下毒酒时,他的内心其实是平静的。

想来他是真的累了。

是啊,他做的已经够多了。

春秋多事,人间反复无常;

事了事无,该回来的终究还是回不来。

只是后来又发生了些事,谭文卿放心不下,他找到边九时自己清楚已经不剩多少时日了,边九叫谭文卿留在侯府,或是他往谭府去,好每日查看他的身体情况便于配出解药。

没办法,老皇帝可能真的太想要他的命了,都不知道上哪里找的那么鲜见的毒药。

谭文卿拒绝了,他只求边九能延缓点他的疴症,让他余下的日子能够好过点,那毒发作起来挺痛的,还有……不要告诉别人。

边九问谭文卿为何如此。

谭文卿笑了下,他对边九道:

“边师兄,我以为此间最能理解我之人……是你。”

他拒绝的不是留在侯府,亦不是让人发现他喝下的那杯毒酒。

边九倏忽一顿,想起了许久之前。

在松山老竹林的房舍下,多的那只活鬼,从此永远游离在人群之外。

城东槐树林等待的活鬼亦等不到约定回来的人。

从此少年时落满肩的花,为他编织了一席往生的寿衣。

谭文卿随手将脏了的手帕扔在桌上,他走进屋内拿药,当初离开时,边师兄给了他足够足够多的药。

只是到底……他没能把药吃完。

这一日谭文卿走到他往常放药的橱柜边,打开柜门,却是不知他昨日没有把药罐放好,还是他方才开柜门时身体一时痛得抽搐,将橱柜往身前一拉,总之他还没来得及看清,药罐就掉在了地上。

所幸这药罐不是瓷的,掉在地上没碎,也没摔出个响。

黑色细小的颗粒药丸洒了满地,谭文卿站在原地愣了愣,又低头盯着地上的满地狼藉很长时间,良久,他颤了颤身子,也许是痛的。

他蹲下了身,未束起的长发不听话地滑到肩前,没人能看清他此刻的表情。

不对,这间屋子本就空无一人,他做什么都无人在意。

随手一抹眼角,谭文卿蹲在地上抓起一把裹满了灰的药丸仰头塞进嘴里。

边师兄给的药总是很灵的,谭文卿这样想着,没过几秒身体就不痛了,他有几次甚至还想过,自己再把这药多吃几回,会不会还真就死不了了。

可我也还年轻啊,要是真活到七老八十,得多无趣?

身体不痛了,人也就开始乏了,谭文卿懒得收拾这屋里屋外的狼藉,想等自己睡一觉起来再说,于是他又游到了那往常与他午觉做伴的藤椅上。

藤椅上是一把蒲扇和谭文卿平日里随意写的一本诗词小集,小集被放到了一边的石桌,蒲扇拿在手里,被躺到藤椅上的谭文卿随着椅子的前后摇动缓缓扇起。

椅子摇着摇着,谭文卿闭上了眼,眼前一片黑,院外隔着一大片荷花池还能听到的姑娘们的聊笑声就清晰了起来,听着听着,谭文卿便想起了先前京都开张的福兴楼,掌柜也都是一群姑娘,又能干又漂亮。

去福兴楼喝酒那段时日,说来谭文卿还有些抱愧,那时每每有上前来打招呼的姑娘,他都只是朝人淡淡点了下头,想来扫了姑娘们的兴,也有些失礼,但真的……已经是他能做出的最大的回应了。

碧亭轩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福兴楼,曾经受制于人的姑娘们也都有了新的人生,想来如果不是这样,谭文卿这辈子都不会再踏足那个地方。

不,就算如今,他也依旧不忍。

只是临走前,他还是想去替那人看一眼。

到时好说与他听,他听来会高兴的吧。

院外的笑声越来越小,荷花塘边的姑娘们大概跑远了。

谭文卿一阵惋惜,他还想多听一阵,那笑声着实让人惬意。

谭文卿又想到商初,那小子的笑声也总是很干净的,只是每每听来,心里不知为何总多一份感怀。

小初啊……

谭文卿想,小状元郎如今也已经能在朝堂上独当一面了。

不知你知晓了会怎样想,小初和你当年一样厉害啊……不不不,还是小初更厉害一点,毕竟你当年才夺了个榜眼。

咦?那是谁夺了魁……

藤椅的缓慢摇动让谭文卿卷上一阵困意,他的脑子被朦胧的雾裹住,他想了很久很久,久到几乎快要睡着了。

临街不常吆喝的阿婆叫卖起莲蓬来,大概是有游人路过。

谭文卿忽而内心毫无波澜地想起:哦,是我啊。

——我是当年的状元郎啊。

谭文卿又想起庄冉,小冉啊……

其实说来,这片荷花塘的小镇谭文卿之前还同庄冉来过几次。

那时候很开心啊,他虽然嘴上说着日头太晒,却还是陪庄冉混在一帮孩子堆里在满是荷花的水中央划船捞鱼、摘莲蓬,谭文卿还记得临走前,他顺手摘了一枝荷花到花楼去喝酒。

那敢情好,荷花只有一朵,姑娘们却是成群。

人都抢着要谭公子亲手摘的荷花,又叱其是故意惹她们姐妹生隙,而当事人却一展折扇掩住了他半张俊逸的脸庞,闲适地坐在二楼临窗的位子,将身子靠在窗沿,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话里都带着笑:“何都来抢我这一枝花?”

姑娘们也笑了:“谭大才人摘的花,世间仅一朵啊。”

那靠在窗沿的人将折扇从嘴边放下,笑得更深了。

他仿佛知道自己很有魅力似的。

不知道她们如今过得好不好……

躺在小院藤椅上的谭文卿闭着眼睛想道,身体随着椅子一晃一晃的。

谭文卿有时候也会想,如果当年那群人没有来找过他,他会不会现在还整日待在江南过着无所事事的日子,小冉会不会也不曾离开这片把他滋养大的水乡?

可是他们不放过我。

一次又一次,没什么“如果”。

其实想来,他从不曾踏足这片土地才是最正解。

“嘁。”谭文卿在心里把有这个想法的自己唾弃了一遍。

做错事的又不是他,凭什么叫他来迁就。

谭文卿想庄冉了。

前段时日还在京都时,那会儿他的身体还没有现在这般虚弱,闲下来的他三天两头去侯府找庄冉,他喜欢和庄冉独处,仿佛他二人仍在当初江南,过着闲散时日。

他们会上街上去闲逛,有时也只是待在家中聊侃,谭文卿从不觉着无聊,恍惚间,他还真生出了点错觉,此间为何处?

谭文卿却清楚自己身体的变化,身体乏累的同时他还能清晰感受到自己日复一日沉抑下去的心,总觉得自己还有什么事没做,想来又发现什么事都做完了。

对啊,什么事都做完了,他还记得自己当初是带着别有用心的目的回京都的,那现在一切都完了,他是不是得回去了,回去了,回哪里去?

每每黑夜降临,浓浓的黑雾便总如附骨之疽般盘旋在谭文卿的身体上方,又往下压,压得他喘不过气,谭文卿没告诉任何人,但他知道,不管去哪里,他不能再在京城待下去了。

心病难医,边师兄救不了他。

而况因那老皇帝的毒,他也不剩多少时日了。

这是谭文卿自己的选择,但他不愿让庄冉知道。

好在到了江南这症状好不少,至少谭文卿每晚都睡得踏实了些。

只是他时而又会担心,在京都时小冉有没有发现他什么变化?他给小冉写的那封信他又会不会发现什么问题?小初会把他收到的那封信讲给小冉听吗?不会的,小初一向拎得清。

算了,不想了。

总归现在这一切都与他没关系了。

日头不知何时已经西斜下去,斜了的太阳等了整日终于照到了那躲在荫蔽里的人。

蒲扇摇啊摇,谭文卿的困意越来越重,临睡前,他其实还想到了很多人,因他这一生认识的人很多,在意的人说来也不少,而曾经恨入骨髓的人如今也都扬了灰。

这么想来,倒也没有遗憾了。

院外隔着荷花塘响起几道嘹亮的声音,是玩脱了的孩子们被爹娘喊回家吃饭的,吆喝生意的阿婆也早都收拾好了摊子,做农活的青壮年们扛起锄头走在焦黄的石板路上。

小镇的人都回了家,荷花塘没了声音。

旧小院里的人不知何时停了手中蒲扇。

而老藤椅仍在摇晃,椅中人眉头舒展。

想来山水养人,又想来他睡在石榴树下,梦到了曾将思念与爱意深藏心底、连名字都不敢提的人……

感谢阅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4章 别故里荷花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