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锦衣第一坤道 > 第15章 京城

锦衣第一坤道 第15章 京城

作者:我捡垃圾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19 21:35:29 来源:文学城

陶杞晚上几乎没有睡,一面思考着真假张聚究竟为何,一面听着整个张府在锦衣卫的搜查下发出阵阵嘈杂。

这次陈霁罕见地没有直接否定她用道家机巧得出的结论,甚至连夜安排了锦衣使在张府内寻找张聚的尸体。

天刚亮时,她在窗外透进来的一丝鱼肚白中睡了约莫半个时辰,再醒来后毫无睡意,于是起身洗漱。却发现她除了这身沾了血污的道袍,没有其他衣服。

正在纠结是否继续穿着脏道袍,门外传来敲门声,打开门没有人,只有地上放着一个托盘,托盘里放着一套寻常的长衫,青白色的,比道袍更青点。

陶杞穿上送来的长衫,仍然把冠巾带上,拂尘拿上,褡裢背上,这才出门。

让她意外的是,这次陈霁没有带张章,只他们两个人坐马车前往。

陈霁低调地穿了常服,一身青绿色的长衫,墨发用同样青绿色的发带束起,绣春刀换成了一把短刀藏在衣摆之下;若不是这把短刀,看起来像是位人畜无害的白净书生。

陶杞不敢在这样的陈霁身上多停留,自打上了马车,一路上闭目养神。

从张府去往城西必经过东大街,东大街的早市喧嚣热闹,让安静的马车内不至于尴尬。

原以为就这样一路上相顾无言,陈霁在窗外的喧闹消失后,开口打破了两人之间的静默。

“没有找到。”

陶杞睁开眼,理解了陈霁话中的意思。

没有找到尸体。

按照锦衣卫的速度,一晚上的时间足够将张府底朝天翻个两三遍,却毫无发现。

陶杞掐指准备堪一卦,又想到现在不在张府,算卦不太准确,于是作罢,却看到陈霁的眼睛盯着她捏起的手指。

眼前的陈霁逐渐覆盖记忆中的陈霁,陶杞存心想要再试探他的容忍,开口道:“待回了张府,贫道算一卦。”

陈霁未答话,闭上眼睛不做理会。

闭眼的人调换了个,陶杞便瞪着眼睛瞅眼前的陈霁,倏尔想到昨晚上在这张脸上的浅笑。

陶杞把自己突然回忆的内容吓了一跳,转头不再看陈霁舒朗的面容。

到了仁西巷,陶杞挑帘钻出马车,先站在马车上踮脚眺望,发现仁西巷和姜父家在的仁一巷紧挨着,若是她个子再高些,应该能直接看到姜家的院子。

陈霁紧跟着出来,直起身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指着一处说:“姜家在那里。”

陶杞不敢回头,她和陈霁贴得很近,几乎能感觉到他的体温。马车前小平台只有一小块地儿,若是回头,和陈霁几乎会紧紧贴在一起,她脚底抹油地下了马车,前去江公子家敲门。

迟迟没有人来开门,陶杞侧耳趴在门上听,里面没有动静,像是没有人在家。

“没有人。”

陶杞想陈霁说道,陈霁看向长街的尽头,示意她看那里。

巷子尽头,一身白衣的书生手提竹篮,正缓步朝这边走过来,看到他家门口的马车和人,步子明显加快。

白衣书生走近,怒而斥问陶杞他们作何?为何围在他家门口?

书生浓眉大眼,五官鲜明,陈霁与他比着,到更像是文人,陶杞扫了一眼,看到书生手中竹篮,里面散散落着几枚纸钱,还能闻到书生身上淡淡的烧香味。

“姜氏葬在哪里?”

陈霁穿了常服站在马车后面,而面前的陶杞一身道士装扮,书生将陶杞认作了这几人的头,听闻陶杞说话,低头看看竹篮,了然地反问道:“与你有何关系?”

“贫道玄凡,前夜寻回姜氏尸骨,送还给姜父,不知姜父可还安好?”

书生想到昨日姜父和他说的姜氏尸骨如何被找回来,又看看眼前两个人,态度缓和道:“尚好。”

“几位来访,是有何事要江某帮忙?”

几人随江公子进了院子,江公子直爽,开门见山:“是因为姜娘吗?”

“我与姜娘自幼相识,若不是因为张聚仗势欺人强掳了姜娘,我定要风风光光娶了姜娘。

也罢,现如今姜娘已去,说这般有何用。”

陶杞瞧见江公子是个没有弯弯绕绕的耿直之人,便直接问道:“姜氏的最后一封信在哪里?”

她诚恳地看着江公子。

“这关乎姜氏被害的真相。”

江公子为难地低下头:“我答应了姜娘,不会随意开启信的。即便姜娘突然传来死讯,我也没有打开过,读书之人,不可违背说过的话。”

陶杞不解地询问:“为何?这封信没有交给姜父。”

“姜娘将把这封信交给我,便遭遇不测,这信断不能再送到姜父手中。”

陶杞看出江公子对信的内容有所怀疑,知道这关乎姜娘之死,他是过不去心中的坎,只能等他自己想明白。

她不再说话,众人静静地坐着,耐心等江公子。

许久,一滴细小的眼泪从这位耿直郎君的脸上划过,他从贴着心口的衣襟内拿出一个信封,信纸和上面的字迹与在姜父处看到的一样,递给了陶杞。

陶杞将信交给陈霁查看,她站在一侧。

展开来看,信的内容很简洁,先问候了姜父安好,然后接着上封信的内容讲出了姜氏发现的真假张聚一事。

信上说,姜氏去年正夏发现了张聚的异常,经过两个月的试探,和大夫人确定,而她在发现张聚被调换后,又尝试去弄清楚这其中缘由。

她根据张聚的变化,推测出很可能是在去年出了正月的时候,当时正值春闱前夕,四少爷张海秋要进京赶考,恰好布庄有一批货张聚准备亲自押送,顺道将四少爷送到京城外。

这次是张聚近几年来离开司州最远、时间最久的一次,也是在这之后,根据姜氏的回忆,张聚开始出现不一样。后来姜氏与大夫人等人也几乎确定是这个时间点。

他们发现真假张聚后,有尝试过试图揭穿他,但恐怖的是,假张聚和真张聚一样,熟练地处理布庄生意,管理整个张府,作为一家之主,即便是假的,他们也无法撼动丝毫。

而他们也有尝试去寻找假张聚到来的原因,这让他们更加的恐惧和茫然,没有原因,他们找不到原因。

假张聚和真张聚一样,尽心尽力地处理布庄生意,支撑整个张府,好像只是来体验张聚的人生。

一路看到末尾,终于看到了姜氏之前提到的证据:

布庄常有偷漏税银,与知府沟通,获其免责,如今假张聚愈发严重,乃至税银漏缴甚重,难逃死罪。然偷漏之税银未用丝毫,定被私藏,若能寻到,上报官府以降罪。

站在陈霁身侧看完信,陶杞想到的是看似毫不相关的线索:

京城。

是怎样的案子,让陈霁一位正三品的锦衣卫指挥使亲自带人前来调查?

而张聚也是在前往京城时被调换。

至于税银,寻常民商即便贪没再多税银,也决不需要锦衣卫出动,这其中怕是隐秘颇多,涉及京城盘根错节的官场。

她看着陈霁的侧脸,发现了一丝和从前一样的熟悉感,朦胧作一团大雾,看不透,若是细究,便要迷失在其中。

*

拿了信离开江家,已是正午,初夏的太阳愈显毒辣,马车内闷热,两人愈发的沉闷。

马车停下后陶杞掀开车帘出去,却发现不是张府的大门,而是喧闹的东大街、升阳楼正门口。

她回身疑惑地看着陈霁。

“午膳时间。”

陈霁说罢,先行下了车。

陶杞乐的混一顿佳肴,二话不说下了马车,跟上陈霁。

店小二照旧将两人引上阁楼,只是面对白龙山的一侧已经有了人,他们做到了楼梯另一侧,虽看不到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但鳞次栉比的梁城尽收眼底,是与另一侧不同的喧嚣人间。

点菜这种事仍然轮不到她,陈霁正在点菜,她便走到窗前将半掩着的窗户全部打开,端了杯牡丹酿站在窗前,一面慢酌,一面看着窗外的风景。

梁城她最为熟悉,布局记在心中能默画出来,她知道这扇窗外能将临街的整个张府尽收眼底。

不远处的张府方方正正,只有靠近后墙的烧焦院落黢黑一片,像是散落在珍宝首饰盒中的一颗煤球。

可以看出火势控制的很好,能将整个小院烧成废墟,但没有丝毫扩散出去烧了其他院落。

烧焦的院落一路往东看去,张府的东北角是葱绿如翡翠的竹苑,书斋淹没在其中几乎看不到,但是尚还没有修好的死水塘清晰可见。

因为动土,四周植被被破坏,光秃秃的黄色嵌在绿色中。

院中不时有锦衣使走动,看来仍然没有找到真张聚的尸体,陶杞再次从褡裢中拿出罗盘。

张府之外,罗盘受府上紊乱气场的影响小了一些,磁针几番晃动之后,对着东北方向轻轻颤抖。

陶杞将罗盘举高,与视线相平,脑海中带入张府的布局,想要更确定具体位置。

抖动的磁针陡然停下,直直地指向张府的东北墙角,精准地停下一瞬,复又不停抖动。

陶杞看去,张府的东北墙角什么也没有,但墙角之下,是还没修建好的一潭死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