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今年春上 > 第1章 今宜

今年春上 第1章 今宜

作者:舒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9 22:11:00 来源:文学城

《今宜》

1 。

李今宜明日大婚。

她此刻坐在屋檐下,看向院里,正在发呆。管事婆子正在安排几个丫鬟做事。陈妈从外面走进来,摇着帕子笑。

今宜望了过去。

陈妈走近,笑意慢慢褪去,眉眼之间有些担心之意:“姑娘,明天就是你大喜的日子,现在府里上下都为这事开心着呢,要是让夫人看见你现在这样子,会不高兴的。”

今宜问:“我什么样子?”

陈妈没说话。

今宜轻道:“我都没见过他。”

只知道一个名字。

王言叙。字右临。

陈妈听到这话,随即微微笑了,话里带着安抚:“新姑爷这次可是下了一副重聘,又请了四司六局,可见是上了心的。老爷的眼光自是不会差的,姑娘多虑了。”

今宜不再多言,回了屋。

她记得那人是嘉佑五年的进士,当年父亲榜下捉婿,第一眼便相中了他,只是那时的婚配说得是姐姐。后又恰逢他母亲去世,守孝三年,姐姐已然嫁了文大人之子。一直到去年中秋,英宗皇帝问及婚事,做了此媒。

昨夜立于廊下,听见父亲与继母道:“这婚事总算是要办了,现在圣上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再拖下去,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只是有些难为今宜了,上面已经发了调令,王言叙下个月就被调往台州任提点刑狱,不免会聚少离多。”

2 。

今宜睡了一觉,又醒。

听见陈妈小声唤她:“姑娘,该起了。”

此时才不过丑时。

今宜已经清醒,从床上坐起,看向周围挂着的红色帷帐,不免有些恍惚。房里已经设好了红漆浴桶,水中撒满了花瓣。等到陈妈催促,她才不情不愿下床沐浴,换上了崭新的青色绢制小衣。

到了寅时,便要梳妆。

陈妈一边轻轻捋顺发丝,一边轻声笑念:“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我们姑娘生得好,眉眼温顺,一定有享不尽的好福气。”

少女时梳的垂挂髻盘了起来,镜子里的自己俨然一副新妇模样,再戴上珠冠,比平日里多了几分妩媚。上襦是碧色广绣衫,下裙绣了鸳鸯,又加了一件青色大袖长褙子,肩上搭着绣金帔子。

再一抬眼,陈妈眼睛湿了。

今宜强颜欢笑:“陈妈,披盖头吧。”

屋子里似乎过于清净,今宜连叹息都没有。过了半刻,父亲派人过来告知,该去祭祖了。今宜被陈妈扶着,走得很慢。等到拜别父母,已是午时。

只听到外面热闹起来。

有人喊:“姑爷来了。”

今宜心下一颤,手攥紧了。

因着婚事是天子做媒,大家都不敢过分阻拦,那人很快就进来了。今宜从盖头下,见他穿着绿色圆领襕袍,腰束阁带,右侧悬挂着一块玉。

只听他作揖低声道:“请受小婿一拜。”

今宜呼吸都凝重了,她听着耳边那人的声音,低沉清淡,并不多言,与父亲交接两句,便与她一同走出院门。

到了门口,今宜上轿。

仆人撒谷,乐队奏乐。

轿帘落下来的时候,有风吹过盖头,今宜抬了一眼,正好瞧见他骑马引轿,只留下一个挺拔端正的背影。

王家与大相国寺隔了一条街,地处偏僻,越往北走越是清净,只有迎亲队伍的管乐声。王父与父亲同朝为官,都在翰林院入职,听闻为人宽厚,妻子去世之后,并未续弦,也无妾。

王言叙是家中独子。

今宜坐在轿里,想着今夜该如何度过,又紧张起来。不过须臾,轿子停了,哪里还有时间多想。她缓缓下轿,盖头已经拿掉了,换了团扇遮面。

入了府,礼节确实简单。

今宜一直低眉,团扇距离脸颊很近,她有意遮挡,即使王言叙都看不太清。行了对拜礼,今宜在四周的欢呼声里进了婚房,已是黄昏。

3 。

婚房设在后院东厢房,门楣悬双喜红绸,门槛铺青布地衣。婚床像是换了新的,床架雕着缠枝莲纹,底层铺粟谷,上面覆着青红双色棉褥,悬红罗帐。屋子虽然布置过于隆重,但还是可以看出一些清雅别致。譬如,案几后面放着几本书,倒是与这屋子有些不搭。

细细一闻,还有燃过艾草的味道。

外面这时候传过来脚步声,慢步平稳,很快有人推开了门。先是礼婆的声音,笑着说:“请新贵人,先喝合卺酒吧。”

今宜举着扇子的手都抖了。

陈妈在一旁站着,小声道:“姑娘。”

她慢慢移下扇子,依然垂着眸子,不敢抬眼。礼婆走过来,拿走扇子,放在合卺酒旁,随后倒酒入匏瓜,给他们各自递上一杯。今宜都不知道这些后来怎么做完的,只是一直低着头。只等礼婆剪下他们各自一缕头发,装进锦囊,礼数已完,才听到王言叙淡淡的声音:“你们都下去吧。”

四下现都已安静了。

今宜坐在床上,不敢动。

过了半晌。

王言叙低声问:“你不敢抬头看我?”

今宜闻言,缓缓抬眸。

正好对上王言叙的目光,清淡从容。他坐在镜台椅上,静静凝视着她,眸子漆黑沉静。

今宜望着他。

从前去富相国府上办的赏花会,听那些小姐说过,王言叙才华甚高,相貌俊朗。如今匆匆几年过去,他的眼神里多了稳重和岁月的磨砺,举手投足之间,淡漠又克制。

今宜掂量着想了许久的话,站了起来,双手交叠于腹前,膝微屈,又起,低头轻道:“当年姐姐嫁人,我们李家终究有错在先,如今官家说媒,又将此事掀起,想必给夫君带来了很多烦扰,是妾身一错。自小又体弱多病,常年食药,怕不能为夫君绵延子嗣,此为二错。因是天子赐婚,不敢有违,如若夫君有相好女子,不必在意妾身,尽可娶进家来,妾不会多言,有一隅遮雨便是了。”

王言叙就这么看着她。

话说的这么漂亮得体,想来思虑了很久。他撩起眼皮,轻笑了一声:“我居然不知,夫人可以如此大方,这才刚嫁进来,就张罗要为我纳妾。”

今宜拿捏不准他的性子,微微抬眼。

王言叙眼神暗了下来。

他望着她的目光微微移开,落在窗台上,恍然觉得上面那个贴着喜字的雕花瓶有些碍眼,便转过头去,神色掩在昏暗的烛光里,似是在思考什么。

半晌,他声音低了:“你心里有别人了?”

今宜一愣,嘴角微微一颤。

王言叙:“回话。”

今宜摇头:“妾身没有。”

王言叙旋即笑了:“据我所知,夫人一向端庄有礼,又对长辈孝敬。虽说体质差了些,倒也不至于如此,让太医调个方子,还是可以将养好的。你看你刚来,就让我纳妾,说明并无妒意。至于绵延子嗣,我们都没试过,你从何得知?”

最后一句,听得今宜红了脸。

4 。

王言叙点到为止,勾起嘴角。

今宜不知道,王言叙见过她,有两次。嘉佑八年,仁宗去世,司马光提出新政。他那日心情不好,与韩忠彦去相国寺逛庙会。

韩忠彦说:“好不容易守丧期满,结果李翰林把女儿许给了文家,真是让人气不打一处来。我说王右临,你这婚事怎么这么难办?”

王言叙没有答话,视线落在别处。

那个时候的今宜刚及笄,来这给母亲求福保平安。她素钗布衣,薄纱褶裙,与四周太过格格不入,转身的时候身形轻柔,面容干净,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只是安静往前走,差点撞到了他,却并未抬头,只是低头道歉。随后走了两步,撩起纱裙,径直上了马车。

韩忠彦倒是认了出来:“那不是李翰林的小女儿吗?听说李夫人病重,传言李翰林打算将二房扶正,这小姑娘可怜了。”

没过多久,李家门前挂上素幡。

王言叙有一日读书,忽然想起那天遇见她,不免有些失了神,大概她最近的日子不好过。

第二次见便是去年,濮议风波大起。

英宗生父濮王尊号引发朝臣激烈辩论,一方称为皇考,一方称为皇伯。王言叙父亲虽站在欧阳修一派,却也对反对者被贬出京表示同情,特此进言,英宗被噎住了。

那日,王言叙与韩忠彦一同下朝。

他原本坐在马车里闭着眼,正在想事情。风吹起帘子,他随意往外看了一眼。今宜穿着很素,更消瘦了,抱着字画,穿梭在人群里。与上次见不一样,她笑意明媚,眼睛里含着光。纱裙随风飘摆,倒与那笑意相得益彰。他心下一动,倏然做了决定。

王言叙放下帘子。

韩忠彦问:“看到什么了?”

他淡淡笑了。

“王右临你说不说?”

王言叙气定神闲:“准备好贺礼吧。”

“什么贺礼?”

王言叙不慌不忙:“过几天就知道了。”

于是后日上朝,王翰林放下成见,谨记儿子的叮嘱,知道英宗心里不满自己求情之事,特意提了一句王言叙如今一直未婚配,当年李翰林家做事不妥,到底同朝为官。看似抱怨,实则递话。

英宗大喜,问了一句:“李卿是否还有一个女儿?”

当年婚事未成,逢人都不太舒服。现在又要结亲,不免心里有些疙瘩。英宗却心里一乐,既是出了一口被老臣顶撞的气,又促成了一段姻缘。

后来韩忠彦好奇:“算这么准?”

王言叙只笑,不语。

他当然做了两手准备,前一日已经给宫里送了消息。曹太后的侄女是他的表姑妈,只是往来甚少,但凡有家族重要之事,还是会走动。

王言叙便走了这一步棋。

那天下朝的路上,他是走回去的。只要想起,再过不久,便会将那个明媚的女孩子娶回家,心情便不由大好。

5 。

只是这姑娘真是有意思。

他们就这样僵持着。

婚房内,烛火渐渐暗了下去。王言叙看了她一会儿,唇角弧度渐深,终是先开了口,不紧不慢道:“一天都没吃东西了,你不饿吗?”

今宜抿了抿嘴,低下头去。

王言叙笑问:“真不饿?”

今宜又抬头。

就这么撞进他的眼里。

那双眼含着不易察觉的笑意,淡淡地,却又克制,耐心等她回话,目光依旧停留在她脸上。见过她不施粉黛的样子,今天妆容浓淡恰到好处,倒是让他眼前一亮。

今宜摇头:“妾身不饿。”

王言叙低头笑了。

大概是屋子里太过安静,他可以听见她的呼吸,很轻,身上还有淡淡香味,让他一时有些心猿意马,随即出声:“李今宜。”

直呼名姓,她愣了一下。

却听王言叙道:“你可有话问我?”

今宜抬起眼睛,慢慢正视他,像是想了许久,谨慎开口:“刚才妾说那些话,夫君不生气吗?”

“为何生气?”

今宜被问住了。

王言叙淡淡道:“你一开口便维护了王家,又坦诚相告,为我操心子嗣,这么好的夫人我去哪找,还是说你并不想嫁我?”

今宜沉默不答。

王言叙却不再问了,另辟蹊径,说起调任一事:“等你回门,我就去台州了。圣上调我做了那边的提点刑狱主事,大概很长一段日子不会回来。”

今宜知道。

对她来说,这是好事吧?

王言叙似乎看清楚了她眼里的狡黠,她今天实在装得太乖,他话音一拐,接着又道:“等我在那边安顿下来,就派人接你过去。”

今宜嘴角一僵。

王言叙:“你可愿意?”

今宜揪着衣裙一角,沉吟片刻,声音轻柔:“夫君被圣上派往台州,自是有要事,妾不好打扰,还是不去了吧。”

王言叙收了笑意,探问:“你这么想吗?”

今宜不答。

她很聪明,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却也是答得小心翼翼,想来生母去世之后,在李家的处境并不算好。

王言叙轻轻叹息一声,嗓音微沉:“过来。”

今宜手脚发麻,未动。

王言叙看了她一眼,眼底情绪渐渐变浓,慢慢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胳膊碰到茶盏,霎时碎落一地,他脚下刚抬起,下意识落了下去,踩在碎掉的陶瓷上。

只听他闷哼一声。

今宜咯噔了一下,忙撩起褶裙,走了几步,又停下来,隔着一米的距离,关心道:“你没事吧?”

她并未称夫君。

这是脱口而出的本意。

王言叙心里起了波澜:“到底是新婚做的鞋子,底厚,不碍事。既然已经成亲,大可不必拘束,你我相称便是,听着舒服。”

今宜小声道:“这怎么行?”

他笑问:“怎么不行。”

今宜不说话了。

王言叙却又笑了,声音低沉平静,说得却又是另一番话:“台州到底不是东京,那边偏僻阴寒,过两日我请奏圣上,让太医给你开些药带着。”

今宜一听,急了:“妾身还没说要去呢。”

王言叙淡定道:“为何不去?”

今宜又失语了。

她紧张地看着他,这人看起来稳重平和,说话做事却不是,步步紧逼,却又可以全身而退,以至于今宜思考的对策都没有,只能实言相告。

她声音很轻:“我们从前没有见过,并无感情。”

王言叙扶住桌角,忽低了头。

她以为他不再开口了,正不知该如何是好,他却慢慢抬起头来,一字一句问道:“你怎知没有见过?”

今宜皱眉,实在想不起来。

她问:“你见过我?”

王言叙静静地看着她,轻轻抬脚,朝她走了过去。今宜却因为他主动上前,一直往后退,退到床边,后背抵到床架上,他的身影已然趋近。她的眼睛明亮干净,此时轻咬下唇,却又不甘示弱,固执地抬头看他。

今宜身体往后,没站稳。

王言叙眼疾手快,伸手扶住她的胳膊,她的呼吸温热,香甜的体香若有若无。他看着她的脸颊,低下头,目光温和。

他声音低而沉:“何止见过。”

我们好久不见了。

这本《今年春上》有点特别,一章一个故事,几百字到几千字。因为太忙了,长篇无法兼顾。这本是忽然而来的灵感,想写一些不同朝代的故事,有古有今,但背景和配角人物都是真实存在,或多或少多了些编撰,大家看个乐子就行,别太当真。如有错误,还请指摘。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很喜欢看李敬泽的书, 他有一本《我在春秋遇见的人和神》,因此我想到了这本的立意:“我在往来古今遇见的那些人。”希望可以带给大家好看的故事。不定期发。感恩相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今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