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金错刀 > 第7章 初次打架

金错刀 第7章 初次打架

作者:三山老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0:28:44 来源:文学城

张绍一把甩开正握着的益王的手,上前一步朝着刘桓的面门奋力挥出一拳。

这一拳张绍使出了十成十的劲,正打在刘桓的左眼眶边上,将没有防备的刘桓打得一连倒退三五步,才踉踉跄跄地扶着身边的桌子站稳了脚跟。

在众人的惊叫声中,张绍隐约听见一声低低的轻呼。

“嘶!”

张绍回过头,只见益王正捧着刚刚被自己握住的那只手小声吸着气。

张绍这时才恍然察觉,刚刚自己甩开他的手时,似乎有些用力过猛了。

虽然自己心中充满了对这些人的怨怼之情,但面对益王,或许是因为他那不同流俗的态度,张绍发现自己好像偏偏对他就生不起气来,也做不到将他与那些人一样看待。

“殿下,您没事吧。”张绍靠近益王,耐着性子低声问道。

“无妨,”赵宗宓抬眸对上张绍那双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充满了担忧的眼睛,不由得便想再多解释一句,“我……小心!”

赵宗宓正要开口时,却突然注意到张绍身后的异样,立刻出声提醒,并下意识地伸手替他拦了一下。

“啊!”

被那个横飞过来的物体击中,赵宗宓立时捂着手腕痛呼出声。

张绍不明就里,一把揽住摇摇欲坠的益王,急得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嗓门,高声呼唤道:“殿下!您怎么样!”

周围看热闹的人见益王受了伤,也都乱作一团,大呼小叫地嚷嚷着,“叫太医!快叫太医来!”

一旁的直殿官眼看着现场的情形越来越乱,惊觉大事不好,兔子似的一溜烟飞奔出去找周老相公去了。

见益王一直捂着左手手腕不说话,张绍不得不低声哄着他放开手给自己查看,“殿下,让我看看你的手腕怎么样了好吗?”

赵宗宓犹豫了片刻松开了右手,别过头不去看他。

张绍小心地抓起益王的左手观察起了伤势。如玉的手腕上赫然是一块明显的青紫痕迹,张绍上下摸了摸,万幸没有伤到骨头。

直到此时,张绍才抽出工夫低头看清楚打伤益王的罪魁祸首是什么东西——一只紫檀镇纸大喇喇地躺在地上。

看着怀里暂时稳住了身形,却痛得一时开不了口的益王,张绍顿觉怒火直冲脑门。他放开手,定定地转过身,看向不远处的刘桓。

刘桓也没想到自己会捅出这么大的篓子,又惊又怕浑身打着哆嗦,察觉到张绍那宛如实质般带着怒火的视线,刘桓随即又满脸惊骇地看向张绍。

原来刚刚张绍打完那一拳后,毫无防备的刘桓被打懵,短暂地愣在了原地。可他回过神来就见张绍无所谓地转头去和益王搭话,这让刘桓如何能不怒火中烧。

一时间刘桓也顾不上许多,顺手抄起桌子上的一块镇纸,便朝着张绍丢了过去。

可令谁也不曾想到的是,益王居然会替张绍挡下这一击。

刘桓看着被众人围在中间的益王,一边担心,一边心里又不乏怨毒的想,谁让你偏偏要替那个姓张的挡这一下,受伤了也是你自找的,活该!

刘桓心里在想些什么?

他刚刚的目标到底是自己还是益王?

这些现在都已经不在张绍的考虑范围内了,他现在只想让这个无比恶毒的小人付出代价。

张绍大喝一声,朝着刘桓扑了过去。

从方才益王发出那声痛呼,赵宗宪便已经凑到了益王身边嘘寒问暖,其他人也都朝着益王涌去,此时刘桓左右已经没几个人了。

这反而给刘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眼见张绍举着拳头朝自己扑过来,刘桓大脑一片空白,甚至想不起反击,而是条件反射般转身拔腿就跑。

张绍一拳落空,自然不肯就此罢手,紧随其后追了出去。

两个人就这样,一前一后跑出了萃英殿。

……

与此同时,垂拱殿,西暖阁

宽大的御案上摆着一份摊开了的劄子,御案后坐着的那位看完了劄子上的文字,脸上显露出两分不耐,身子向后一仰靠上椅背,抬手示意身旁侍立的内侍都知,将劄子拿下去给底下在座的那三位看看,自己则低下头摆弄起袍袖上的龙纹刺绣,不知在想些什么。

郗孟得了旨意,一折一折收起御案上的劄子,小心翼翼地不发出半点声响。双手捧着劄子,郗孟首先递到了左手边那位身穿紫袍、须发斑白的虬髯大汉面前。

裴况瞟了一眼眼前捧着劄子微微躬身的人,半分接过劄子的意思都没有,“嗤”了一声扭过头去,摆摆手示意他赶紧拿走。

郗孟对他的反应毫不意外,不须请示便直接转过身,将劄子又递到右边首位坐着的那红袍官员眼前。

韦观从刚才便抬眼偷觑着官家的神色,却没有看出什么端倪。见郗孟递来劄子,韦观伸出双手接过劄子,仔细地阅读起来。

郗孟把劄子交给韦观,不再等候,径直走到了官家右侧继续垂手侍立。

韦观看似专注实则一目十行地看完了劄子,没有立刻开口,而是一脸凝重地将劄子递给坐在自己身边的张放。

张放比他忧虑更甚,满面愁容,接过了劄子半天都没有展开。

其实根本都不用看这份劄子的内容,张放就已经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了。

——算上这一本,这已经是这一个月内的第四封弹章了。

写这封劄子的人,正是上个月刚刚起复的剑南道东川路转运使,华阳郡公孟忠。他要弹劾的人则是张放的长子,剑南道天保军指挥使兼西川路转运使,张绪。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几份弹章所说的都是些捕风捉影无稽之谈,连驳都不值得一驳。若是落在旁人身上,少不得要追究个攀诬大臣、扰乱军心之罪。

可问题偏偏就出在孟忠的身份上,孟忠出身剑南孟氏,孟氏是剑南道最大的世族,占有整个剑南道一半以上的土地,还控制着南诏六国、大理和吐蕃的商路,实力非同小可。

在朝堂上孟氏积累的声势也不算小,不说孟忠他爹已经过世的前任枢相孟珏过去也是官家信重的大臣,就只说他们孟氏作为世祖朝的从龙之臣,官家怎么着也得给孟忠几分薄面。

孟忠坚持上书要求把张绪调走,其用意大家都十分清楚。毕竟张绪就是在他丁忧之后才接替他担任的这个职务,现在孟忠守孝期满重回官场,自然要想办法把这个碍眼的家伙搬走。

可问题是孟忠实在是干不来指挥使这个活,他虽然擅长管理民政和商业,但在军事上可谓是一窍不通。想当年,他曾经在与吐蕃一次会战中就损失了两万将士,连丢了十余座镇寨,把在病榻之上的孟珏气得几次吐血,不久便过世了。

而张绪接任之后,不到半年便重新拉起了队伍,控制住了局面,在最近几次与吐蕃的作战中也是胜仗连连,彻底打断了吐蕃军队的猛烈势头。

张绪的军事才能有多高,官家清楚,韦观他们清楚,张放心里更清楚。

可是清楚又能有什么用呢。

张放叹了口气,难道还能指望官家为了自家儿子而与孟氏生了龃龉吗?

“陛下,张绪治军不严,未能肃靖地方,上遗君父之忧,下添黎民之困,还望陛下降罪。”张放合上劄子站起身,对着官家深深一躬,告罪道。

赵祜看都没看张放一眼,一声不吭。

见官家不语,韦观回眸担忧地看向张放。韦观与张放一样,也是官家的潜邸旧臣,现在又担任着翰林学士知制诰的重要职务,这种事怎么说他也应该发言。

想到这,韦观随即起身替他辩言,“陛下,张绪虽有过,但也不能仅凭孟忠一面之词就随意处置。况且临阵换将,实非所宜,还望陛下三思。”

赵祜抬头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而是转头看向裴况。

裴况抬眼跟赵祜对了个眼神,却依旧还是那副大大咧咧的样子。

三司使兼内省监,宋国公裴况,在他手里管着的是朝廷和皇家两个钱袋子,官家对他的信任可想而知。他母亲先茂国大长公主是官家的亲姑姑,两人是正儿八经的表兄弟,又是同庚,堪称是打小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在御前,他自然不像韦观和张放那样谨小慎微。

裴况坐的久了有些不耐,拧了拧身子换了个姿势面朝官家,“依我看这事倒也不怨张绪,孟忠那里是个什么情况谁都清楚,若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便轻易处置边将,恐怕会使得将士离心,对西南战局不利。反正他们二人现在也互不统辖,倒不如就这么由着他们辩去,等西南的战事彻底安定了,之后再做打算也不迟,官家意下如何?”

赵祜皱了皱眉,他们三人虽然给出了三个主意,但归根结底是一个意思,便是终归要处分张绪以安抚孟忠,只不过处置的时机和程度有所区别而已。

可这却不是赵祜心中所想。

世家在地方上尾大不掉,是从建国以来就一直困扰大秦的顽疴,一味安抚只会纵容他们更加肆意妄为。如今孟忠仅为了一己之私就恶意弹劾边帅,继续纵容下去如何得了,这一次赵祜并不想遂了他的意。

所以赵祜把这份劄子抽出来,拿到与这几位心腹之间的小会上来议,在座的还有张绪的父亲,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提出一个合自己心意的处置办法,没想到他们却是如此的众口一词,这倒是叫赵祜犯难了。

正踌躇间,赵祜隐约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吵闹声,不禁更加皱紧了眉头,瞟了身侧的郗孟一眼。

郗孟立刻会意,躬身快步走到暖阁门前,随手点过一个门外侍立着的小黄门,“你去外面看看,什么事如此吵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