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金榜题名(科举) > 第15章 第 15 章

金榜题名(科举) 第15章 第 15 章

作者:辛宸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16 01:19:45 来源:文学城

第十五章择徒

次日,不光是林夫人母子,就连护国公父子都早早收拾打扮好,在温泉山庄等候着杨老先生的到来。

整个庄子里里外外都被打扫的干干净净,从桌椅几案到门板窗棂,甚至就连青石板路都被擦得一尘不染,园中草木更是被一早就修剪清理,生怕有尘埃或者露水沾染到来客的衣襟鞋底,引起对方哪怕一点点心情不快。

因为据说这位杨老先生有“洁癖”。

曾经因为一个太监身上有异味,直接拂袖而去,连当日的经筵讲习都不参加了。

导致皇帝为此直接换掉了一批太监,也让宫中太监每日三洗自身,以免身上有异味引起贵人不快。

其实在林铭柯看来,与其说这是杨老先生的“洁癖”,不如说是他借题发挥。

因为当日被他所“嫌弃”的那个太监,正是当时最受皇帝信重的大太监之一,专权索贿,贪婪妄为,朝中御史屡次上述弹劾都未有反馈不说,那些上书的御史还被他报复贬官,轻则外放边陲蛮荒之地,重则抄家流放,罢官为奴。

杨老先生嫌他“又脏又臭”,可不仅仅指的是他的身体,还有这人的灵魂,那才是洗都洗不干净的。

尽管如此,他还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从里到外,让自己能完全配得上成为这位老先生的“关门弟子”。

十月的西山红枫正艳,浓烈如火,正如一家人此时的心情,都如火如荼,热烈到极致。

林若风今天特地带了自家的两个儿子过来观礼,就是想让他们见识一下小表弟的厉害。

别人求之不得的名师,主动登门收徒,算起来老先生的辈分跟老护国公齐平,这铭哥儿成了他的关门弟子后,岂不是要一跃成为表哥们的长辈?

林若风忍不住问了自己老爹一句,毫不意外地挨了老爹一巴掌。

“又不是同门,算什么辈分。在家论自家的,在外各交各的,瞎讲究个什么劲儿!”

挨完打也舒坦了,林若风悄悄跟自家妹子讲,“其实要从亲近程度来说,我也可以跟着铭哥儿长长辈分啊!比如我一下子跟杨老先生平辈的话,出去就可以让唐靖远给我磕头了!”

唐靖远可是真正拜过座师的,他当时考上进士时的座师是如今的内阁次辅户部尚书赵德元,正是杨老先生的弟子之一,算起来,他得称杨老先生为一声“师祖”。

这或许也是杨老先生后来不再正式教授弟子的原因之一,他年高德勋,连弟子都已经成为当朝重臣,若是再收弟子,这年龄和辈分算起来着实尴尬。

而在经筵讲习上,他也能够讲经论道,偶尔也会去太学或书院讲学,每次讲学时,都会引得无数学子赶去听课,据说连他讲课的房外树上都站满了人,只求能有听君一席课,胜读十年书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林夫人一开始怀疑是有人冒名前来行骗的原因,就连现在等在门口的护国公父子,都一直觉得这事情有些不真实。

直到那辆牛车摇摇晃晃地从小路上朝着林家庄子驶来,驾车的老头正是昨日杨家庄看门的老头。

牛车拉着的车厢半敞着门,里面一个年近古稀的老者身着玄袍,白发白须,面色却十分红润饱满,身形微胖,面带笑容,眉目舒展,团圆富态的模样,不像儒家高人,倒有些像佛家弥勒。

老护国公虎目一瞪,惊呼一声:“当真是杨老先生!”

杨老先生却是一挑眉,远远地朝着他摆了摆手,“林老刀你宝刀未老,生得个好孙子啊!”

老护国公善用横刀,曾自诩大燕第一刀,年轻时被人称为林小刀,等到年纪大了,林小刀的称号给了儿子,自己就成了林老刀。只不过,到如今还能直呼他这个绰号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此时听得他如此称呼,反而更觉亲切,亲自上前扶他下车,“我也是听他娘派人送信,听说你要收他为关门弟子,才特地赶来看看。”

杨老先生警觉地一瞪眼,“就算我收你孙子当关门弟子,你也休想我称你为长辈。”

“那是自然!”老护国公连忙说道:“这师徒关系与我们之间,当然是各论各的。能得杨老教诲,那是铭哥儿太天大的福分,就是不知杨老看上他哪一点了?”

林若风还凑上来厚着脸皮问道:“我家还有两个小子,不知杨老肯不肯一并收下?”

杨老先生眼皮一翻,没好气地说道:“你那两个混世魔王在燕京的名声你自己不知道吗?教他们?是嫌我老头子命长吗?”

说着,他冲着林铭柯招招手,“过来。”

林铭柯连忙上前,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小子林铭柯,见过杨老。”

杨老先生笑眯眯地问道:“那唐诗宋词,是你让人传出去的?”

林铭柯一惊,老老实实地点头。

这事情林夫人办的并不算隐秘,而且以这唐诗宋词从海外传来的名义,也只有林家的船队能有这个机会获取诗文,而承恩侯自家,就算是靠着唐贵妃攀上皇家船队,也很难私藏带回这等珍贵的诗稿文集。

所以在大部分人看来,这怕是林家船队从海外带回来的臻品,送到了承恩侯府上,结果正好林夫人生产,就落到了承恩侯手里,拿去给刚认的亲儿子唐文渊扬名,好压过原本的世子唐铭柯。

毕竟,唐铭柯的神童之名,可不是靠一两篇诗文,而是从小就有过耳能诵,过目不忘的本事,举一反三,学习能力极强,才有此名声的。

只是这些都属于正常人能力所及的范围,而那些足以流传千古的诗文,完全是超越常人认知的存在,一下子将唐文渊抬得太高,结果就摔得更重。

也正因为如此,大家对林铭柯主动离开唐家,跟着林夫人自立门户,改名换姓,并没有感到太意外。

那位姓唐的亲爹都为了庶长子压过他采用这种手段了,都打算要他的命了,他若是不走,岂不是留下来等死?

作为反击,将《唐诗》《宋词》整本印制外发,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瞒是瞒不过的,就算林夫人主动认下这个事儿,可大家也会认为她是为儿子出气所为。

只有杨老先生,一来就问是不是他,显然并没有把他当成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他当然不能推给林夫人不认账,有仇不报非君子,他不觉得自己有错。

杨老先生上下打量着他,笑眯眯地问道:“你难道没想过从中抄几首诗,当做自己的发出去?”

“没有。”林铭柯毫不犹豫地答道:“小子所长并非诗文,纵使贪得一时名声,却是坏了一世文心。”

“好!”杨老先生伸手摸摸他的头顶,笑得眼都眯成了缝,“好一个文心,读书人若是连这点骨气都没了,那就算文章写得再好,也不配称为文人。”

“你小小年纪,敢与父亲公堂论孝,又将《唐诗》、《宋词》广传天下,让天下学子受益,不贪名利富贵,是个好孩子。”

“今日我收你为关门弟子,你可愿意?”

“弟子愿意!”林铭柯朗声应下,心底长长地出了口气,终于知道老先生为什么收自己为弟子,忍不住有些热泪盈眶。

杨老先生亦是幼年出名,只是当时父亲早亡,寡母抚养他极为艰难,所以才会早早赴考出仕,十七岁中进士时仅为二甲,当时的老师都甚为惋惜,觉得他若是再进修三年后赴考,定能入一甲,甚至状元都不是不可能的。

七八岁的童生常有,可像他那样十二岁中举人,十七岁中进士入仕的却极为罕见。

正是这样一位老者,得知林铭柯的经历后,才会动了收徒之心,想要为这个有爹等于没爹,小小年纪就自立自强的幼童撑腰。

林铭柯明了他的心思后,更是感激不已,所谓雪中送炭,不过如此。

林夫人早就准备好了拜师礼,设枣栗(喻早立坚心)于红漆盘,奉束脩(干肉十条,示十全之礼)并芹藻(喻勤学采藻),陈于紫檀案上,由老护国公带着儿女焚香告祖。

“稚子虽幼,慕学崇文,今择贤师,伏惟先灵佑其慧业。”

三拜之后,林铭柯执弟子礼,双手捧着红漆盘,跪在杨老先生席前,恭恭敬敬地将束脩置于案上后,后退三步,跪拜于地,行顿首礼。

杨老先生走到他面前,伸手抚摸着他的头顶,微笑着说道:“尔龄虽韶,志已冲霄。吾授尔简册,当如琢玉。”说罢,将自己亲手所书的《春秋》注释三册和一支青竹狼毫笔送给他,接着说道:“六岁授书,古有甘罗;七龄咏鹅,今看汝能。持此三端:一曰勤若映雪,二曰敬如对日,三曰思同濯缨。”

林铭柯连忙双手接过,再次行礼,“弟子谨遵老师教诲。”

老护国公大喜过望,一见礼成,立刻就拉着杨老先生去后堂入席,定要借此机会开怀畅饮,林铭柯虽然能够同席作陪,却只有喝蜜水的份,只是哪怕喝的是水,此时此刻的心情,亦是如饮甘醴,熏然欲醉,恍如一梦。

感觉,这梦,真好,真甜。

[可怜][可怜]求评论,求营养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 15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