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家族复兴之路(科举) > 第23章 借势

家族复兴之路(科举) 第23章 借势

作者:未见阿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5-12 10:39:47 来源:文学城

纪老爷子看着手中的一本书,仿佛已入了神,听见纪温的话,连眼皮子都不曾动过。

纪温好奇看了一眼,发现那书竟是被历朝历代列为**的《鬼谷子》。

纪老爷子合上书本,就那么大大方方的置于纪温眼皮子底下,似乎全然不在意被他看到。

“他可是借纪家的过往攻讦于你?”纪老爷子淡淡道。

纪温点点头:“好在孙儿早有准备,早早让全叔打听到了刘家的一些腌臜之事,短期内他应当能消停下来了。”

纪家的管家纪全曾是纪老爷子手下的一员武将,当年在一次战事中伤了手,无法再拿起兵器,纪家便收留了他,且为他冠以纪姓。

纪全虽上不了战场,一身武艺却并未荒废,飞檐走壁,打探消息,不在话下。

尤其是刘家这种寻常人家,纪全进出简直如入无人之境,很快便为纪温带来了想要的消息。

纪老爷子并未对此作出评价,而是道:“经此一遭,他必定重整内宅,至少明面上不会再轻易让人纠出错来,你若再想以此相胁,恐怕是不行了。”

纪温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

可他身为县学学生,即便握有刘教谕的把柄,若是胆敢告发,哪怕刘教谕得不了好,他也会落得一个“不敬尊长”的恶名,日后基本就与仕途无缘了。

更何况,如今他与刘教谕实力相差悬殊,想凭一己之力拉他下马,无异于以卵击石。

他皱紧眉头,声音中带着一丝倔强:“即便如此,孙儿也不后悔!孙儿绝不能眼睁睁坐视旁人欺辱我纪家人!”

纪老爷子心中淌过一股暖流,复又神情凌厉:“这般沉不住气,日后若是到了上京城,入了官场,你会听见更多这样的声音,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届时你又能如何!”

听出了纪老爷子语气中的关心,纪温放缓了声音:“祖父,孙儿不是鲁莽之辈,若是没有全身而退的底气,孙儿不会轻易招惹。”

纪老爷子冷着脸:“此次你当如何?”

纪温便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孙儿近来有所感悟,想要拜见知县大人。”

纪老爷子立刻明白了纪温的意图:“你想要借顾知县的势?顾知县只怕会因此不喜。”

对此,纪温早已有所预料:“顾知县只是不愿与纪家牵扯过深,孙儿仅以本县生员身份前去讨教,绝不多言其他。

更何况孙儿是知县大人任期至今唯一一位秀才,也是大人不可多得的政绩之一,哪怕发现了孙儿的目的,想必也不会愿意看到孙儿因他人之故有所闪失。事后,孙儿定当登门谢罪!”

纪温这一番说辞条理清晰,可纪老爷子仍旧不甚满意。

“即便能借顾知县之势,然政教互不干涉,顾知县也不能对刘教谕如何,顶多令其有所忌惮,无法对你进行面上的打压!”

“孙儿要的便是这份忌惮!”

“忌惮又如何?私底下动手脚的机会比比皆是,若是他存心忽视于你,或是在月考、季考之时故意压下你的考卷,你又能如何?”

纪温毫无犹豫答道:“县学中还有其他夫子传道授业解惑,两位训导并不比刘教谕差多少。至于月考、季考,结果无甚意义,孙儿并不在意。”

纪老爷子沉默了。

纪温能考虑的如此之多,是他不曾想过的。

孙儿的成长比他想象中更快!

他一时满怀欣慰,又不免为孙儿心酸。

收起满腔复杂的情绪,纪老爷子最终提点道:“这几个月便先按兵不动,任那刘教谕如何,都不要有所动作。不出意外,府试过后,学政便要来了。”

纪温一愣,随即立刻反应过来。

“学政大人若是来此,岂不是意味着——岁考快到了?”

纪老爷子点了点头。

纪温顿时笑了起来:“如此一来,我倒希望刘教谕能将我打压的更狠一些了!”

毕竟,越是不起眼的人,若是一朝成名,越能打某些人的脸。

纪老爷子轻哼一声:“你就这么自信能在岁考中一鸣惊人?”

纪温微微一笑:“孙儿不敢妄想能一鸣惊人,但努努力兴许能够着廪生的尾巴。”

出了纪老爷子的书房,纪温满脑子想的都是岁考之事。

大周朝所有县学、州学及府学之中的生员不仅需要参加每月一次的月考和每个季度一次的季考,更重要的是三年一次的岁考。

月考和季考并无实质性奖惩,而岁考结果却会将生员们分为三六九等。

其中一等可为廪生,除去秀才本就享有的免疫税外,廪生每月还可领取廪米六斗、银钱五两。即便什么都不做,每逢县试之时,也可赚取一笔不小的保费。

只是廪生名额极为稀少,岳池县多年来也仅有七位廪生,其中四位在县学中进学,三位早已在县城开办私塾,纪温颇为熟悉的林秀才便是其中之一。

二等即为增生,也称增广生员。现如今绝大部分生员便是增生,享普通秀才待遇。

三等为附生,即附学生员。县学之中,附生地位最低,然而在外界,除廪生地位超然,增生与附生一样,均为秀才。

初入县学的纪温,初始身份即为附生。

不知不觉,纪温走到了王氏的院中。哪怕学习任务繁重,纪温也不忘每日抽出时间来向他娘请安。

今日也不例外,得知纪温将要拜访顾知县,王氏并未多问,而是亲自备好了礼,又对阿顺细细吩咐了一番,才放两人离去。

坐在马车上,纪温打开了王氏为他准备的礼盒,只见里面放着一块上好的端砚,石质细腻、触感幼嫩,却又不过分名贵,送给身为文人的顾知县很是合适。

纪温不得不感叹一声,他娘办事实在妥帖。

再一次来到县衙,由于提前递过拜贴,这次同样很是顺利。

还是内院前厅,如上回一般的情景。

纪温不急不缓的说着自己近期学问上的疑虑,顾知县一边听着,一边却在反复猜测纪温的来意。

然而直到纪温请教完所有问题提出告退了,也不曾有任何异常言行。

纪温走后,顾知县看着桌上的一方端砚,想了想,还是叫来了师爷。

“纪温近期在县学如何?”

师爷不明所以的看了眼顾知县,不明白自家大人为何突然关心起了这个纪温。

他答道:“县学刘教谕与纪家有些龃龉,怕是连带着对纪温也有些不喜。”

顾知县还是头一回听说这事,不免问道:“这是为何?”

顾知县来岳池县不久,对县内的一些过往不甚了解,师爷却是已在岳池县深耕数十年了,对各家隐秘都了如指掌。

“那纪家行五的小子与刘家小姐自幼订有婚约,八年前,刘家小姐却与当时的季知县之子——”

师爷顿了顿,接着道:“两情相悦,季大少爷亲自登上了纪家的门,要求两家退婚……”

不知顾知县对纪家的态度,师爷没敢将话说的太过透彻,尽管如此,顾知县也当即听出了言外之意。

他暗自算了算,纪家出事是在十年前,退婚是在八年前,其中缘由,旁人一眼即明。

刘教谕此人,他与之来往甚少,但从为数不多的几次照面,依然不难发现他的为人。

若说学问,刘教谕在举人之中学问还算尚可,可顾知县乃两榜进士出身,又如何看得上一个小小的举子?

说到人品心性,此人刚愎自用,气量狭小,不是个有容人之量的。

略一思索,顾知县便明白了纪温此行用意。

这些年他一直刻意保持着与纪家的距离,不外乎担心有朝一日为其牵连。纪温此举,着实令他心中不愉。

顾知县心中不快,回到后院中不免露了几分。

知县夫人潘氏见他脸色不佳,不由问道:“今日又是生了什么事惹得你生了气?”

顾知县冷哼一声:“一个十岁的小秀才,竟也敢利用本官为自己造势!真是好的很!”

十岁的秀才,在整个大周朝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恰好,岳池县就有一个。

潘氏立刻对上了人,又见顾知县气得不轻,不禁噗嗤一笑:“我看你呀,可不是真的气那纪温,真要因此生气,直接定他个大不敬的罪名不就行了?”

顾知县脸色一板:“本官虽气,但也并非那等不明事理之人,此事是那刘墉之过,纪温此举,想来应是只为自保!”

潘氏不由问道:“与刘教谕有何干系?”

顾知县便将刘家与纪家的过往,以及纪温入县学后刘墉的所作所为讲述了一遍。

“欺人太甚!”潘氏听后,面露愠色:“纪氏如何,岂容他刘墉说三道四!”

她突然紧紧抓住顾知县的手:“老爷,您一定要为纪温做主!绝不能令刘墉这等小人欺辱于他!”

顾知县愣了愣:“夫人为何如此激动?”

想到一种可能,心中咯噔一下:“莫非岳家与纪氏有亲?”

潘氏摇摇头:“我爹娘敬佩纪大将军已久,我自小听着纪大将军的故事长大,他就是我们心目中的战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