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家族复兴之路(科举) > 第22章 争辩

家族复兴之路(科举) 第22章 争辩

作者:未见阿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5-12 10:39:47 来源:文学城

刘府书房内,刘教谕一把摔碎茶杯,心中怒不可遏。

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早知如此,上次月考他便亲自督考,无论如何都不会让那纪温出头!

经历一次失败,刘教谕收起了几分轻视,决定亲自出手。

于是,自这日起,县学学子忽然发现他们的教谕来为他们授课的频次变高了。

以往十天半个月都不来一次,如今隔三差五便登上了讲堂。

对于县学众位学子而言,这无疑是件好事。刘教谕不仅是县学中地位最高之人,也是学问最深之人。能得教谕指点,众位学子求之不得。

此事看在纪温眼里,自然免不了提高警惕。

事出反常必有妖,刘教谕一计不成,只怕又要生出幺蛾子了。

这日,刘教谕讲的是《尚书》。

身为县学教谕,刘教谕果然文采斐然,与其他诸位夫子均有不同,深入浅出、引经据典,可见其真材实料。

循着《尚书》,刘教谕又讲到了《周礼》,从“十恶不赦”一路讲至“常赦所不原”。

纪温渐渐明白了刘教谕的意图,面上不动声色,眼中却逐渐冰寒。

讲完历朝历代的赦免制度,刘教谕面带微笑,语气轻松道:

“当今宅心仁厚,不但放宽了“大赦”之限,更是允其子孙后代科举入仕,若不如此,恐怕有些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翻身机会。”

他目光直直看向下方的纪温:“你说,对吗?纪温。”

所有人顿时向纪温看去,心中不禁充满疑惑,教谕为何在此时独独提到纪温?

果然来了。

纪温心中一片沉静,顶着众人不解的、充满疑虑的目光,他缓缓站了起来。

“圣人言“恩出自君上,非臣下所能擅专。”皇上隆恩浩荡,我纪氏上下无不感激涕零!”

众人越发困惑不解,有那年纪较大的,听到“纪氏”的那一瞬间,忽然想到了十年前的那一家人。

“纪氏?莫非是十年前的纪大将军?”

有人震惊道:“纪温竟是纪大将军之后?!”

有人轻嗤一声:“什么纪大将军!人家早已被罢官夺爵,如今只是一介布衣!”

还有人低声道:“也不知那家人究竟犯了什么罪?”

“罢官、夺爵、抄家!这罪名还能轻了去?!”

......

众人的低语声尽皆入耳,纪温面不改色,挺直背脊看着前方的刘教谕。

刘教谕仿佛一位温厚宽和的长辈,对着纪温谆谆教导:“尔等既得此般厚爱,更须得痛定思痛,知耻而后勇,切勿再行那不法之事!”

纪温不由暗自捏紧了拳头。

众人的议论声似乎更大了。

又听那刘教谕道:“前人之过,虽怪罪不到你的头上,你也应当引以为戒,万不可步入尊祖父后尘!”

话音未落,纪温已然情绪翻涌,心中燃烧起熊熊的怒火。

家人就是他的逆鳞,他绝不允许旁人如此侮辱诋毁他的家人!

越是愤怒,脑子越是清醒。

纪温定定看着刘教谕,扬声正色道:“教谕此话差矣!家祖一生征战,为大周立下汗马功劳,我父亲悍不惧死,也曾斩下无数漠北鞑靼的头颅!

我大伯、三伯、六叔尽皆战死沙场!至今,我纪氏仍有人驻守边疆,用生命保卫着大周子民!

有先人如此,实乃吾辈之楷模!教谕此言,不仅寒了我纪家先辈之心,更寒了无数为国捐躯的勇士之心!”

在场学子听得热些沸腾,凡是听过纪大将军之名的,谁人不知纪氏满门英勇?

这样一位国之栋梁,十年前却不明不白地落得那样一个下场,谁人不为之惋惜嗟叹?

顿时,不少人看向刘教谕的目光中隐含质疑。

这恐怕是刘教谕生平第一次被自己的学子当众驳斥,他心中气急,板着脸训斥:

“纪氏之功,老夫亦为之感念。然功过不可相抵,纪氏之过,乃先皇亲口定论,尔等岂敢有异!”

这帽子扣的太大,无人敢沾染。

纪温自然不能平白招惹祸患。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学生绝无二话,纪氏亦谨遵皇命,甘愿受罚。如今既得赦免,日后定当修身齐家,不负皇恩。”

语气一转,忽道:“说到修身齐家,学生少不得要劝谏一句——”

刘教谕眉头一挑,见那纪温一脸装模作样,忍着不安,做出一副身正模样:“有话便说!”

等的就是这句话!

纪温露出几分为难:“按理说,学生不应干预夫子家事,可学生实在不愿见夫子深陷泥足——”

刘教谕一脸正气:“老夫向来循规拘礼!”

纪温假装犹豫着开口:“据学生所知,按《大周律》,以妻为妾者,徒二年;以妾为妻者,徒一年半……”

刘教谕顿时悚然。

他是如何知道的?

他怎么会知道这么多?

全场学子均猜到了纪温未尽之语。

瞬间满室充斥着窃窃私语。

原来他们德高望重的刘教谕背地里竟然是这样一个人?

是有多么不理智才能干出宠妾灭妻这种事?

刹那间,刘教谕接收到了数十双不可置信的目光。

他脸色铁青,强自镇定:“没想到你对本朝律法也有所涉略,只是读书广泛虽也有好处,现下还是要以乡试为主,莫要本末倒置!”

匆匆下了学,他迫不及待回到了家中。

静姨娘第一时间迎了过来,一边替他宽衣,一边笑着道:“老爷回来了,正好,我叫人给您温着鸡汤,不管您何时回来能喝上最鲜的!”

往日静姨娘的温柔小意令他很是受用,回到家中定要与她温存一番,如今却是什么心思都没了。

他板着脸:“夫人呢?”

静姨娘脸色变了变,很快又恢复原样:“夫人身子不太好,还在院中静养呢!老爷可要去看看?”

刘教谕神色不愉:“这都多久了还没好?”

虽是十分不耐,还是抬起脚步走了出去。

静姨娘看着他朝着那孙氏院子方向走去,捏紧帕子咬了咬牙,也跟了上去。

走到半路,眼看刘教谕偏离了方向,静姨娘不得不出声提醒:“老爷,您不记得了?夫人病后,您担心过了病气,让夫人暂时挪到了西边儿的竹院……”

刘教谕脚步一顿,恍然想起似乎是有这么一回事。

随即又调转方向朝竹院走去。

刘家自刘教谕起才开始发家,家底薄弱。

刘府虽有三进,四下却略显单薄,处处透着朴实风格。

尤其是最西边的竹院,因着平日里无人居住,已多年不曾打扫休整。

直至孙氏住了进去,才简单清洗了一番。

可四处漏风的墙壁门窗,几欲倒塌的院墙,无一不透露着院中的萧瑟寒酸。

就连刘教谕都忍不住皱起眉头:“怎么如此简陋?”

静姨娘心下一紧,立刻做出一副委屈模样:“老爷不知,这院子本就年久失修,若要彻底修缮,需得一大笔银子。虽如今是妾身当家,可妾身不敢随意花用银子,平日里一文钱都恨不得扳成两半来花,如此大的一笔开销,没有老爷发话,妾身万不敢自专!”

说着说着,竟掏出帕子抹起了眼泪。

见此情形,刘教谕心也软了几分。

“罢了,左不过你也就管这一段日子,日后你还是安生待在你的翠荷院,无需为这些事费心了。”

静姨娘登时愣住了,险些要装不下去。

好歹最后关头反应了过来,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做出坚强模样:

“老爷可是嫌我笨了?”

刘教谕摇摇头:“妾室管家,总归不好。”

说完,直接踏进了孙氏房中。

静姨娘望着他的背影,眼中几欲喷出火来,哪里还有在刘教谕面前的娇弱模样?

孙氏躺在床上,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病容,见刘教谕前来,有气无力的冷笑一声:

“今儿吹的什么风?老爷竟然有空来此。”

刘教谕也不想过多废话,直言道:“你好好修养,莫要多想,后院还得由你掌管。”

孙氏目露诧异:“静姨娘管家不是正如您愿吗?”

刘教谕烦躁的来回踱步:“她只是一个妾室,由她管理内院,成何体统?外人该如何说道?我丢不起这个人!”

孙氏只觉可笑。

这番话若是让静姨娘听见,还不知会如何。

这个男人果真冷心冷肺,曾经对静姨娘的宠爱仿佛一场笑话,眼下这个自私无情的他才是最真实的面孔。

见孙氏不回话,刘教谕也不想多呆,留下一句“你安心养病,尽快养好身子”便走了。

孙氏不知刘教谕为何突然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但这对她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这一遭后,想必静姨娘也要对那个男人死心了吧?

***

自从纪温家世曝光,他便成为了县学的名人。

众人的目光或带着善意,或心有不轨,浓烈到有如实质,纪温不得不以最快速度回到了家中。

第一时间来到纪老爷子的书房,行礼过后,他直接向纪老爷子汇报了今日发生之事。

“祖父,我们猜的没错,刘教谕果然出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