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组织的初期,周霁月的生活仿佛被割裂成了两个平行的世界。
白天,她依旧是周家大小姐,偶尔陪母亲出席茶会,打理一些无关紧要的家事,甚至在父母的安排下,又与邱烽见过两次面。一次是在戏院,一次是在某个文化名流的沙龙上。邱烽始终保持着那份温润如玉的学者风范,谈史学,论时局,观点稳健,偶尔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但分寸拿捏得极好,绝不会引人侧目。周霁月带着审视的目光,却再也抓不到任何破绽。那晚街头的蹊跷,仿佛真的只是一场幻觉。她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先入为主的偏见,让自己变得疑神疑鬼。面对父母和邱家愈发明显的联姻意图,她只能以更深的沉默和更完美的礼仪来应对,内心的疏离感却与日俱增。
而夜晚,则属于“新月”。
她的直接联系人,并非苏婉清,而是一个代号“掌柜”的中年人,公开身份是城南一家旧书店的老板。每隔两三日,周霁月便会借口出门访友或购物,悄悄潜入那家弥漫着霉味和墨香的书店后堂。在那里,她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学习地下工作的基本原则、联络暗号、密写技巧、反跟踪要领。她惊人的记忆力和冷静的头脑在这一刻发挥了作用,进步神速。
“掌柜”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很少表露情绪,但他对周霁月的领悟力和表现流露出不易察觉的赞许。他告诉她,因为她身份特殊,背景清白,不易引起怀疑,组织上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让她尽快开始参与一些外围工作,进行实战锻炼。
第一次任务,是传递一份情报。地点在熙熙攘攘的城隍庙。周霁月穿着普通女学生的蓝布旗袍,揣着那份薄如蝉翼、却重若千斤的纸条,混在摩肩接踵的香客和游人之中。她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如擂鼓般的心跳,手心里全是冷汗,表面上却要强作镇定,按照指示,在特定的摊位前停留,与接头人对上暗语,将情报悄无声息地塞入对方手中。完成的那一刻,她几乎虚脱,后背已被冷汗浸湿。但一种奇异的兴奋和成就感,也随之涌起。她不再是旁观者,她正在行动。
几次任务下来,周霁月逐渐适应了这种地下工作的节奏和压力。她学会了控制情绪,掩饰眼神,在人群中完美地隐藏自己。她开始感受到这种工作的意义,每一次成功的传递,可能就意味着一次危机的化解,一些同志的安全。
这天晚上,“掌柜”交给她一个新的任务指示,神色比往常更加严肃:“‘新月’同志,你前期的表现,组织上很满意。现在,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明天下午两点,西区废铁厂后面的第三个仓库。你需要去那里参加一个小组会议,接受下一步的重要指示。这是地址和进入暗号。”他递过来一张小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一个地址和一行字。
周霁月接过纸条,心脏微微加速。小组会议?这意味着她将接触到组织内更多的同志,真正融入这个集体。她郑重地点头:“明白,保证完成任务。”
第二天,周霁月仔细斟酌了衣着,选择了一身毫不起眼的灰色工装裤和旧外套,用头巾包住头发,脸上稍微做了点修饰,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普通的年轻女工。她提前一个小时出发,换乘了两次电车,又步行了很长一段杂乱荒凉的路段,才找到那个位于城市边缘、早已废弃的铁厂。
锈迹斑斑的厂门虚掩着,里面空旷无人,只有风声穿过破败的厂房,发出呜咽般的回响。她按照指示,绕到厂区后面,找到了第三个仓库。仓库的大门是厚重的铁皮,已经锈蚀得不成样子,旁边有一扇小侧门。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紧张,走上前,按照约定的节奏,轻轻敲了敲门——三长两短,停顿,再一长。
里面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门闩被拉开的轻微响动。侧门开了一条缝,一双警惕的眼睛在门后扫视了一下,确认无误后,才将门拉开一些,示意她进去。
周霁月闪身而入,仓库内部光线昏暗,堆满了废弃的机器零件和杂物,空气中弥漫着铁锈和尘土的味道。已经有几个人等在那里,男女都有,打扮各异,但眼神都同样锐利而沉稳。他们只是淡淡地看了周霁月一眼,微微点头,算是打过招呼,没有人说话,气氛压抑而紧张。
她找了个角落安静地站着,心中既激动又忐忑。这就是她的同志们吗?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却因为共同的理想聚集在这危险的地方。
过了一会儿,侧门再次被打开,一个人影逆着光走了进来。仓库里的人立刻都挺直了脊背,目光齐刷刷地聚焦过去,带着明显的尊敬。
周霁月也望了过去。
当她的眼睛逐渐适应了光线的变化,看清来人的面容时,她感觉自己的呼吸瞬间停止了,血液仿佛在刹那间凝固。
走进来的那个人,穿着一身合体的深色中山装,身姿挺拔,步伐沉稳。他没有戴眼镜,平日里那份温文尔雅的书卷气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峻、锐利、仿佛出鞘利剑般的气势。他的眼神扫过仓库里的每一个人,精准、冷静,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那张脸,周霁月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是邱烽。
那个她认为迂腐、沉闷、与她格格不入的未婚夫。那个在沙龙里谈论历史的青年学者。那个在父母面前彬彬有礼的“良配”。
此刻,他站在昏暗的仓库中央,目光最终落在了周霁月写满震惊与不可置信的脸上,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她从未听过的、属于领导者和战士的威严:
“人都到齐了。我是‘青石’。现在开会。”
[竖耳兔头]冲冲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六章 代号“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