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混在三国当武将 > 第9章 第 9 章

混在三国当武将 第9章 第 9 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07 21:44:15 来源:文学城

月华如练,夜露渐浓。

宴毕,偌大宅邸重归静谧,唯闻蝉鸣。

虞临躺在由仆婢精心布置过的宽敞客房的大床上,凝视着承尘上的精美刺绣,却是毫无睡意。

不知过了多久,忍无可忍的他还是坐起身来,循源找到正不断散发出复杂的混合香气的香炷,然后挪到了窗外。

他嗅觉极为灵敏,多年来之所以能忍受丧尸群散发出的恶臭,主要是因为习惯了。

——这不代表,他能在这种馥郁浓烈的人制香下安然入睡。

最浓郁的香源被他移走了,可居室里残存的香气仍然久久不散,持续地刺激着他远超常人敏感的嗅觉。

虞临难得地有些烦躁。

他很快意识到,不光是连自己所盖的被褥芯里也沾满了熏被香,连他所枕的这枚陶枕也未能幸免。

香料稀有且昂贵,尤其在颠沛流离的乱世中,更是价比黄金的奢侈物。

刘氏兄弟却命人将整间宽敞的客卧熏成了一座花园,不可谓不用心,也不可谓不重视——唯独没想到虞临对这种优待简直避之唯恐不及。

毕竟在他曾经长期生活的环境中,敢在嗅觉比视力灵敏百倍的丧尸面前使用这种香料,简直同自寻死路没什么区别。

睡是睡不着了,不过对基因经过优化,已经将睡眠时间进化到三小时之内的虞临来说,少睡一晚也毫无影响。

他没有在床上躺着浪费时间的习惯,在确定自己无法在这种环境里入睡后,索性起身,悄无声息地打开了窗户,在不惊动任何守夜奴婢的情况下直接翻上了屋顶。

天上星河浩瀚,他步履轻盈地踩在青瓦上,如拥有柔软爪垫的花豹般没有发出一丝一毫的声响。

身形亦在呼吸间自然地避开了静谧银霜,彻底融入到稠密夜色之中。

底下仍偶有仆役来去,不时有抬头观月者,始终未有人察觉到他的身影。

虞临原本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只是睡意全无下心血来潮的夜游。

等他百无聊赖地凝望了一阵朦胧新月,忽然想到可以去府中曾豢养之观气士所用高台一逛,看能否更好地俯瞰城中情景。

这所宅邸将高台设于东南角,毗邻隔壁宅院,真要沿小径而去,距他所居之客舍颇有一段距离——同直接飞檐走壁过去的效率,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待虞临信步而至,台中果然空无一人。

即使伫立于高台之上已足以睥睨周边低矮住宅,他尤嫌不够,三两下就轻盈地登上了位于台子最高点的小亭顶。

彻底居高临下后,他终于感到自在了。

不比士族大户那通宵达旦的华烛,也不似城外流民那朝不保夕的落魄,城中蒸庶过的不说捉襟见肘,也只是布衣素食、狭室无甚余财的普通生计。

多是日落而息,无要事不点灯。

是以虞临朝四周望去,城墙以内除他所在的这一小片大院豪居仍明亮外,鳞次栉比的矮小民宅具被沉沉夜幕吞噬,只偶见微光半盏,远不抵天上漫星万千。

他正默记城中地形时,就被隔壁宅邸传来的说话声吸引了注意力。

由于双方相隔甚远,又有院墙阻隔,即便是以他的过人耳力,也只能捕捉到徐徐晚风送来的只言片语。

再凭那才经过恶补的文化水平,唯有少数勉强能被拼凑成可供连蒙带猜的句。

真正引起他关注的,是其中一道声音,于他而言很是熟悉——是属于刘廙的。

与刘廙对话者听着是位年轻男子:“若真如……雅度……贞实……还望引见……”

吹着清爽的夜风,虞临漫不经心地听着。

他起初还想,既然提到了‘引见’,对象又是刘廙,这说的会不会是自己。

但联系到之前的“雅度”、“贞实”等词,又属实觉得与自己毫无干系。

刘廙具体答了几句什么,因声音太轻,叫虞临未能听清。

只闻那人沉吟片刻后,又开口道:“时……猘儿……按兵……多日未……援……”

又有道陌生的中年男性的声音:“封豕……恶暴……”

那人轻蔑地哼了一声:“狸埋……掘之……定有诈……”

听了好一阵后,虞临渐渐感到有些无趣了。

既是疯狗又是野猪,还有狐狸的……是这附近哪里闹兽患了吗?

随着无聊感上涌的,就是难得的睡意。

虞临正准备离开,却忽然又听到了另一人的声音。

方才一直未曾言语的这人并未大语,语调堪称十足的温文尔雅。

却让虞临感到耳廓莫名发痒,鼓膜被带得微微振动。

他本能地揉了揉耳,才适应了那道清晰可闻的低音:“宜遣使相问。”

对方此话一出,另三人纷纷附和,好似已经尘埃落定了。

——这难道是在说孙策么?

虞临突然福至心灵,如此猜测。

他稍晃了下神。

这就是这一走神的功夫,多年来千锤百炼出的战斗本能,便抢在理性之前发挥了作用。

“啪沙。”

虞临缓缓地眨了下眼。

他低头一看,手里已经多了一只明显对他的存在一无所察,才刚扑棱了几下翅膀、就大意地被他一下擒住、甚至连惨叫声都没来得及发出来的倒霉鸽子。

虞临:“……”

忽然落入透出无比恐怖气息的猎食者,它后知后觉地睁着绿豆大的眼睛,连腹部的绒毛都炸开了,浑身都极其明显地瑟瑟发抖,却一声都不敢叫。

虞临垂眸,有些无措地与这个小东西对视了一眼。

——“刚才好似有什么动静?”

屋里有人如此说。

虞临当机立断地放走了鸽子,飞速按原路返回了自己的寝室。

此时已过夜半,万籁俱寂,除了被安排在门口守夜的婢女,府中众人具已安歇。

虞临吹了一个多时辰的晚风,又经过那么个小插曲,自己身上那点萦绕不去的浅淡酒气已彻底散了,客卧里残存的旖旎熏香也被敞开的窗户带走了大半,余下的终于不再那么难以忍受。

就在他重新躺下,准备睡上一两个时辰时,门外走廊上却传来一道带着几分凌乱和沉重、显然是醉了酒的脚步声,还伴随着仆役不安的小声劝诫。

他静静地等待着,有倾,便闻门外一道微醺低沉、意识朦胧的声音:“子至,汝已安寝乎?”

是刘望之。

虞临:“……”

看来,自己今晚是真的不用睡了。

待到酒宴一过就被紧急召集、前往广陵太守府去议事的刘廙归家,已是平旦之末。

当他听局促不安的仆从道他那醉酒的兄长半夜去寻已然就寝的客人说话,现在仍不愿就寝时……本就因熬夜而发胀的头,已经开始有些疼了。

他直奔虞临所居客房,一眼就看到了榻上一副要与对方畅谈通宵的醉鬼兄长,一时间根本不敢看被打扰了清眠却仍体面容忍的贵客的表情。

他摆了摆手,示意身后的两名健仆上来,将有放浪形骸之嫌的兄长强行搀走,深深惭愧地行礼道:“兄长深慕子至文武胆志,如今更是见友心喜,方醉至迷乱,未能礼终。”

“如此待客不周,”替哥哥开脱几句后,他深吸口气,再次行礼:“还请子至怜愚兄一片赤心,谅他扰乱。也厚颜请子至再于寒舍多留数日,好叫我那兄长酒醒后亲自请罪,稍作弥补。”

虞临面无表情地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说:“尊兄赤诚好客,临岂有怪罪之理?恭嗣言重了。”

他声线虽一如既往的冷淡,但刘廙还是清楚地听出,对方确实无不悦或怪罪之意,心口大石终被放下。

不过今晚这连续折腾了两回,又临近日出,虞临的睡意早已荡然无存。

“若府中有藏书之舍,”他直截了当道:“不知可否劳烦恭嗣代临走上一趟,取书几册,借临一观?”

刘廙身为郡守从事,书房中自是贮有机密,因而虞临并未要求进入书房,只请刘廙取来些他不曾读过的书籍,来打发一下等待所需的这一两天。

刘廙自无不应之理。

他哪里知道虞临的文学基础只不过刚打了个地基,切实是对他的藏书颇感兴趣。

他理所当然地认为对方识透人情,才故意抛出件于他而言不过举手之劳的小事来揭过今夜。

又深深钦佩虞临手不释卷,好夜思经传之姿,真可谓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也愈发坚定了要尽快将虞临引荐于太守陈登的心思。

刘望之闹腾了一晚,在辰时睡下,直至日昳方醒。

宿醉带来的头疼欲裂自不用提,在意识到自己醺然下到底对虞临行了何等荒唐事后,他当即吓得面如白纸,连履都顾不穿,径直狂奔至中堂。

见虞临神色安然,一派专心读书的闲逸沉雅之姿,心神才稍稍定下。

“子至啊!!!”

他大喊一声,情感充沛得几要当场落泪。

继“子至亦未寝”后,虞临又应付了他好一阵,才叫刘望之真正平静下来。

虞临原以为要如刘廙所言那般,在对方带走自己名刺代为呈上后,至少需等上两日。

殊不料这日哺食未至,便有仆役恭敬来请,道是功曹陈矫有请,望他愿至宅中一见。

虞临于是放下手中这册读了大半的书,又婉拒了过度热情地要陪同的刘望之,随仆步行至距刘氏子居所不过百来米远的陈宅。

行至中途,他与一辆疾驰而过的车擦肩而过。

他并未注意乘客的模样,只将观察重点放在了这种之前没有见过的车子上:制式大致形同最常见的轻车、但在车轮顶部却装有两面方形车耳,且有一面被漆成红色。

他很快忆起书中所读过的内容:轓车具车耳,一侧为朱色,则车中所坐之人,必是六百至千石之官吏。

不过这辆车最初会引起他的注意,还是那连被滚动车轮掀起的扬尘都无法掩去的一缕馥香。

以及……对方好似向他投来了一眼。

虞临的面上无波无澜。

——连那么短暂地擦身而过的功夫都能闻到,看来又是一位熏香的深度爱好者。

注释:

1. 猘(zhi 第四声)儿:疯狗,曹操骂孙策的

《三国志·吴志一·孙破虏讨逆传》裴注《吴历》曰: “曹公闻策平定江南,意甚难之。常呼:‘猘儿,难与争锋也!’”

2.封豕(shi 第三声):大猪,常用来比喻凶暴的元凶首恶,曹操骂孙权的

《三国志·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裴注《先贤行状》“登晓语令还,曰:‘太守在卿郡,频致吴寇,幸而克济。诸卿何患无令君乎?’孙权遂跨有江外。太祖每临大江而叹: “恨不早用陈元龙计,而令封豕养其爪牙!’文帝追美登功,拜登息肃为郎中。 ”

3.狸埋……掘之:

《国语》曰: “狸埋之,狸掘之:是以无成功。 ”

字面意思是狐狸刚把东西埋好,就又把它挖出来。比喻人做事没有决断,疑虑过多,刚做好的事情又轻易地反悔、改变,结果往往导致事情做不好,难以成功。

4.三国时期也并不推荐过度饮酒,比如诸葛亮的《又诫子书》里就有这么一段:

“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

5.孳孳(zi 第一声)不倦:勤勉不懈、孜孜以求

《后汉书·卷二十五·卓鲁魏刘列传·鲁恭》中记载:“丕字叔陵,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遂杜绝交游,不荅候问之礼。

6.轻车,即一马轺(yao)车:

一马轺车:最为轻便的代步工具,也被称为“轻车”。主簿、书记、功曹等小官吏,甚至平民都可以出门乘坐。较为高档的一马轺车会在车盖和车舆之间增加四条维绳,固定车盖,显示身份。没有车盖的一马车,地位最低。《中华遗产》2024年04期《车行中国》p89

所谓“轺车”,是取其字的谐音而来,“轺”即“遥”。《释名·释车》解释:“轺,遥也;遥,远也。四向远望之车也。”可见这种车一可以行远路,二为敞露四面,乘坐者的身份一般也不太高。《汉书·食货志》引《颜师古注》说:“轺,小车也。”谢乘《后汉书》说:“许庆字子伯,家贫,为郡督邮,乘牛车。乡里号日:‘轺车督邮’。”(《太平御览》卷七七五引)督邮在当时不过是亭一级的小吏,三国初年张飞鞭打督邮的事,可能给人的感觉更直观一些。轺车的特点是车厢较小,速度较快,所以汉代也有人将它称为“轻车”。《秦汉社会日常生活》作者王凯旋,中国工人出版社 p161

7.轓(fan 第一声)车以及漆成红色的车耳

所谓轓车,是指形同轺车但在车轮顶部之处左右各装有长方形的挡泥板。这种车的规格一般说来比较高,只有官宦之人才可乘坐。《汉书·景帝纪》记载:“令长吏二千石车朱两,千石至六百石朱左。”颜师古注引应劭的话说:“车耳反出,所以为之藩屏,翳尘泥也。二千双朱,其次乃偏其左,钣以簟为之,或作革。”《续汉书·舆服志》说:“长六尺,下屈,广八寸,上业尺二寸,九文十二初。后谦一寸,若月初生,示不敢自满也。”车的挡泥板也叫作车耳,车耳的多与少、精与粗、大与小实际上也在相当程度上标志着官吏的等级划分,因此汉代人对车的车耳非常看重,汉代铜镜铭文记载:“作吏高迁车生耳。”(罗镇玉《古镜图录》卷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据此可知,“轓”也就是车耳的意思,但同时它也可以解释为车屏。事实上,挡泥板主要还是起着屏蔽车厢的作用,无非是用来屏挡沙尘和积水的。所以说释“轓”为车屏,也仍然是合理的。

《秦汉社会日常生活》作者王凯旋,中国工人出版社 p162

7.观气小楼:

《三国志·蜀志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群少受学于舒,专心候业。于庭中作小楼,家富多奴,常令奴更直于楼上视天灾;才见一气,即白群,群自上楼观之,不避晨夜。故凡有气候,无不见之者”

8.十二时辰制(诸如子时午时)实际上在南北朝时期才形成,在汉朝将一天分作十二等分的制度实际上还未存在。

参照各地出土汉简出现的时刻名,多数十分相似,但并非完全一致,有些甚至比较笼统,譬如“黄昏”“昏时”“黎明”

目前较为公认的一套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 隅中、日中、日昳(die) 、哺时、日入、黄昏、人定。《三国志译注卷三》作者方北辰2596

如果想看对出土汉简里显示出的时辰进行具体对比的图的话,可以看《古代中國的24小時》作者柿沼陽平,八旗文化出版(台湾的)p58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 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