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回响 > 第4章 侵蚀

回响 第4章 侵蚀

作者:宴山亭晚秋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0-27 18:50:06 来源:文学城

自那句用她自己的声音发出的质问之后,304房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充满张力的平静。

但这种平静,比直接的恐怖更让陈默同窒息。它像暴风雨前凝固的空气,每一秒都蕴含着即将爆发的、未知的灾难。那面墙不再满足于间歇性的骚扰,它似乎进入了某种“潜伏期”,将它的存在感如同毒素般,无声无息地注入陈默生活的每一个缝隙。

白天,她强迫自己坐在笔记本电脑前,试图修改那个让她身心俱疲的设计方案。客户那句“有希望的平静”像一个恶毒的咒语,盘旋在她混乱的脑海里。色板上的颜色在她眼中开始扭曲、变形,那片客户要求的、介于冷暖之间的平衡色,怎么看都像是那面白墙在特定光线下呈现出的、毫无生气的灰白。

她试图寻找灵感,点开了几个设计参考网站。屏幕上流淌过各种精美的UI界面,动态效果流畅而充满科技感。

Aura这款健康冥想类APP的设计就充满呼吸感,它的主色调是柔和的渐变色彩,比如从清晨的淡紫渐变到日出的暖橙,或是从森林的青绿过渡到湖水的蔚蓝。色彩会根据一天中的时间或用户选择的冥想主题自动变化。页面大量留白,核心内容被突出显示。图标是纤细圆润的线性图标,显得轻盈而友好。启动时,屏幕中央一个与品牌同名的“光环”由小变大,如同水面涟漪般扩散开来,最终淡出,露出主页。这个过程瞬间奠定了平静的基调。在呼吸练习模式下,屏幕中央是一个柔和的、会“呼吸”的光球。它随着引导语缓慢、平滑地膨胀和收缩,其缩放曲线是完美的缓动函数,模拟真实的呼吸节奏。背景的渐变色彩也会随之微微流动。当用户在不同冥想课程间滑动时,不仅是卡片滑动,背景的渐变色彩也会如流动的丝绸般同步过渡,创造出一种沉浸式的、无缝的体验。点击播放按钮时,按钮会泛起一圈微光,并伴有轻柔的“叮”声,反馈清晰而治愈。

然而,看着那些元素优雅的滑动、渐变,她的眼睛却开始刺痛。那些平滑的过渡,不知怎地,让她联想到某种粘稠的、缓慢蠕动的东西。

她的工作效率低得可怕。常常对着屏幕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却连一个图标都画不出来。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绪总是飘向客厅那面墙。她会突然停下手中的工作,侧耳倾听,心脏在胸腔里空跳,但除了她自己紧张的呼吸和窗外遥远模糊的城市噪音,什么也听不到。

但这“听不到”,本身就是最大的异常。

她知道它在那里。它能模仿她的声音,就证明它具有智能,具有目的。它的沉默,更像是一种戏弄,一种猫捉老鼠般的从容。它在观察,在等待,在积蓄力量。

陈默同开始刻意避免进入客厅。她从卧室到卫生间,会贴着另一侧的墙壁,像躲避瘟疫一样快速穿过那片区域。她不敢再看那面墙,但眼角的余光却总是不受控制地瞥过去。每一次瞥视,都像被冰冷的针扎了一下。

她的生活空间被无形地压缩到了卧室的角落。那个用台灯、笔记本和药物构建的“安全角落”,如今成了她唯一的避难所。她在这里吃外卖,在这里工作,在这里试图入睡。

然而,侵蚀早已越过了物理的边界。

她开始出现短暂的失忆。

第一次发现是在搬进来后的第五天早上。她醒来,感觉口干舌燥,想去客厅倒水。走到卧室门口,她却猛地停住,一股莫名的、强烈的恐惧攫住了她,让她无法伸手去拉门把手。她站在原地,努力回忆昨晚睡前发生了什么,记忆却像断片的磁带,最后清晰的画面是坐在床上吃药,然后是一片空白。

几分钟后,这种茫然的恐惧感才慢慢消退,她终于记起昨晚只是在一片死寂中辗转难眠,并无特别之事。但那种记忆被生生挖走一块的感觉,让她不寒而栗。

类似的情况开始频繁出现。她会忘记自己把钥匙放在哪里,即使它就在眼前的桌面上;她会在一段时间的凝神工作后,突然忘记自己刚才在画什么,对着屏幕上未完成的图形感到一片陌生;会在走出卧室的一刻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走出来,回忆很久也想不起来,有时候又回去坐着想,偶尔能想起来,但是如果不马上去做这件事,过两分钟再走出去的时候又想不起来要做什么了;最可怕的一次,她正在烧水,临时回房间拿手机回个信息,水壶在厨房发出尖锐的鸣叫声,她却坐在卧室的床上,茫然地想:“这是什么声音?谁在叫?” 直到刺鼻的焦糊味传来,她才猛地惊醒,冲进厨房关掉燃气。

这些失忆片段都很短暂,通常只有几秒到一分钟,很多人也可能出现这样的状况,但是不是经常,它们的频繁发生,正在系统地瓦解她对自身认知的控制感。她没有放弃,必须要和这些困难做抗争,她变得越来越依赖手机备忘录和便利贴,把要做的事一件件写下来,贴在床头和电脑屏幕上,像一个患了阿尔兹海默症的病人。(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中最常见的一种,不是简单的“健忘”,而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它像一块无情擦拭记忆的黑板擦,缓慢而持续地抹去一个人的记忆、思维、判断力,乃至最终的人格和自理能力。)

与此同时,既视感也如同鬼魅般缠上了她。

她会在推开卫生间门时,强烈地感觉到“这个动作我已经重复过无数次,就在刚才”;会在看到窗外某片云彩的形状时,莫名地确信“我梦到过这个场景”;甚至会在听到楼上邻居模糊的脚步声时,产生一种“接下来他会向左走三步,然后停下”的诡异预感。

这种对日常生活的、扭曲的“熟悉感”,并没有带来任何安慰,反而让她觉得现实像一层脆弱的薄膜,随时可能被底下涌动的、黑暗的“另一种真实”撕裂。她分不清哪些是真实的记忆,哪些是大脑的欺骗,哪些是公寓强加给她的“回响”。

她的精神状况肉眼可见地恶化。黑眼圈浓重得像被人打过,脸色苍白,食欲不振。那瓶白色的药片,她吃得比以前更频繁了,但效果似乎越来越差。药物带来的麻木,无法阻挡内心深处的恐惧和认知的混乱。

这天下午,她再次试图攻克那个该死的启动页动画。她决定放弃抽象的意象,回归最基础的“光效”。她设计了一个方案:屏幕中央一个微弱的光点,逐渐亮起,扩散成APP的名字。

她全神贯注地调整着光点的亮度和扩散速度,试图营造出那种“有希望的平静”。

光点亮起扩散…

她盯着屏幕,手指在鼠标上微微颤抖。

突然,一个冰冷刺骨的意象毫无征兆地撞进她的脑海,不是温暖的光,而是那面白墙上,在绝对的黑暗中,突然浮现出一个微弱的光斑,像一只缓缓睁开的、没有瞳孔的眼睛,然后,这“眼睛”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最终吞噬整个视野。

“啊!”陈默同惊叫一声,猛地向后一仰,差点从椅子上摔下去。心脏疯狂跳动,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

她喘着粗气,惊恐地看着屏幕。那柔和的光效动画,此刻在她眼中变得无比狰狞。

它不仅在模仿声音,它开始污染她的视觉,她的思维,她的创造力。

作为一个设计师,视觉想象和创造力是她的立身之本,是她与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

她在学生时代的巅峰之作是她的毕业设计,叫《记忆的褶皱》。她收集了上百个普通人的老照片和与之相关的旧物(如纽扣、票根),并以此为灵感,创作了一系列混合媒介装置。其中一个作品,是将一张泛黄的全家福照片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用极细的光纤线在空间中“编织”出照片中的人物轮廓。当观众走近,触发传感器,光纤会微微亮起,并伴有对应人物的一段模糊的、由AI生成的童年记忆独白。布展当晚,她看到一位老奶奶在自己作品前驻足良久,最后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那一刻,陈默感到一种巨大的满足。她的设计不再是冰冷的产品,它成为了情感的容器和记忆的桥梁。她坚信,视觉设计拥有治愈人心的力量。在学生时代,她的骄傲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她能用抽象的视觉元素,精准地叩击观者的心门,唤起一种共通的、难以言喻的情感。这种能力让她确信,自己与这个世界有着独特的连接方式。

而现在,这最核心的能力,正在被那面墙散发的恶意所侵蚀、玷污。

她猛地合上笔记本电脑,仿佛这样就能切断与那个恐怖世界的连接。

房间里一片死寂。

她蜷缩在“安全角落”里,抱着膝盖,将脸深深埋进去。

她开始怀疑自己。

怀疑这一切恐怖的源头,究竟是不是这里以前的主人。

也许,老人说的那些租户,他们也和自己一样,只是本身就有严重的精神问题?所谓的“墙里的声音”,不过是他们集体臆想出来的投射?这些都只是巧合,或者他们崩溃后产生的幻觉?

而她自己,不过是沿着这条既定的疯狂轨迹,滑向深渊的又一个病人?

这个想法,比直接承认这里有鬼更让她绝望。

如果敌人是外部的,她或许还有逃离或对抗的可能。但如果敌人是她自己的大脑,是她与生俱来的、无法摆脱的缺陷,那她将无处可逃。

就在这时。咚。

一声沉闷的,仿佛来自极其遥远之处的敲击,穿透了地板,或者说,穿透了某种维度,轻轻敲在她的脊椎上。

不是客厅,不是这里的某个方向。

声音的来源是正下方。

陈默同猛地抬起头,瞳孔因恐惧而放大。

这栋楼不止304有问题?

那它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她的楼下?或者,整栋公寓,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活着的。

她不敢再想下去。

侵蚀,从未停止。它只是换了一种更隐蔽、更深入骨髓的方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