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回到七零开饭馆[古穿今] > 第9章 第 9 章

回到七零开饭馆[古穿今] 第9章 第 9 章

作者:临江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7:58:05 来源:文学城

“婉音丫头,在家不?”

“在呢,婶子!”苏婉音赶紧去开门。

刘婶子端着个小碗站在门口,碗里是几块自己腌的咸菜疙瘩。

她目光习惯性地往屋里一扫,鼻子下意识地吸了吸,脸上露出讶异的神色:“哟,你们姐弟俩中午吃炒菜了?这油香味……”

苏婉音心里一跳,暗道这刘婶子鼻子真灵,连忙笑道:“瞧婶子说的,就是用了两滴油炒了点白菜帮子,哄孩子玩的。”

刘婶子也没深究,把咸菜碗递给她:“自家腌的,给你们就粥吃。”

她顿了顿,压低了声音,神色有些严肃,“婉音啊,婶子过来是跟你说个事。”

苏婉音接过碗,见刘婶子神色郑重,心也提了起来:“婶子,您说。”

“我晌午听人嚼舌根,说你婶子……就是王秀芬,昨天在村口跟你碰面后,回去就摔摔打打的,嘴里不干不净,说什么……‘傻病好了,倒学会藏奸耍滑、吃独食了’,还嘀咕什么‘香味飘得邪乎,肯定有鬼’……”刘婶子皱着眉头,“她那人心眼小又记仇,你得多防着点,我估摸着她这两天说不得就会来找你麻烦。”

苏婉音的心沉了下去,果然,王秀芬不会善罢甘休。

“谢谢婶子提醒,我知道了。”她感激地点点头。

“唉,你也别太怕,”刘婶子拍拍她的胳膊,“你如今病好了,脑子清楚,手脚也勤快,好好带着弟弟过日子,她也不敢太明目张胆,就是那些阴私下作的手段,得多留心,有啥事,就大声喊,婶子在隔壁能听见。”

“哎,谢谢婶子,”苏婉音心里暖暖的。

送走刘婶子,苏婉音关上门,脸上的轻松消失了。

她看着桌上那个小小的油瓶,心情复杂。

这油带来的不仅是温饱的希望,也可能招来意想不到的祸端。

还有上工,刚刚刘婶子隐晦地提了一嘴,她那个好婶婶找上大队长,说她既然病好了就得安排上工,得让她下地,自己挣工分儿,不能再吃队里的。

上工下地,无论在何时对她来说都有些遥远的词,此时正式横亘在她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躲避上工是不可能的,现在都是生产大包干,既然她已经不傻了,队里自然也不会多加照顾,不干活就吃不饱。

只能期望给她安排些轻松点儿的活,让她能有些喘息的余地。

刘婶子的提醒像一声警钟,敲散了苏婉音心头刚刚升起的那点暖意和轻松。

油香……终究还是太招摇了。

她看着桌上那个小小的、却仿佛闪着金光的油瓶,又看了看角落里那罐所剩无几的猪油,心里迅速盘算起来。

王秀芬就是条闻到腥味的鬣狗,绝不会放过任何一点可疑之处。

今天她能闻到炒白菜的油香,明天就可能发现换回来的盐和火柴,甚至那几分钱的硬币。

必须把这些“家产”藏起来,而且要藏得滴水不漏。

她环顾这个家徒四壁的屋子。

土坯墙,泥土地,破旧的家具一目了然。

藏在哪里才能万无一失?

她的目光最终落在墙角那个不起眼的米缸上。

米缸是陶土烧制的,很沉,平时基本不动,最重要的是,它现在几乎是空的,只有缸底那层薄薄的糙米。

有了!

她立刻行动起来,先找来一块相对结实的旧布,将油瓶、盐包、火柴,还有那几分钱硬币,仔仔细细地包裹起来,扎紧口。然后,她费力地挪开米缸——缸底的地面因为常年的放置,有一个浅坑。

她将小布包放进浅坑里,再把米缸小心翼翼地挪回原处,严丝合缝地压在上面。

做完这一切,她已是微微气喘。

但她不放心,又蹲下身,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确认看不出任何破绽,这才松了口气。

最重要的家当藏好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表演”了。

她不能一下子变得太“穷”,那反而显得心虚。

得让王秀芬觉得,她们姐弟俩的日子依旧艰难,甚至比之前更不如,那点油香只是个意外或者错觉。

“小宝,”她拉过弟弟,小声而严肃地嘱咐,“咱们家买了油和盐的事情,不能告诉任何人,尤其是婶娘,记住了吗?要是有人问起,就说我们好久没尝过油味了,天天吃水煮野菜,知道吗?”

小宝虽然不太明白为什么,但看姐姐如此郑重,立刻用力点头:“嗯!姐,我不说!谁问都不说!”

“真乖。”苏婉音摸摸他的头。

接下来的两天,苏婉音刻意降低了生活的“水准”。

她依旧每天带着小宝去挖野菜,还会特意经过人多容易遇到人的大榕树下,逢人问起就说家里断炊了不得不去挖野菜度日。

挖回来的野菜,品相明显差了不少。

做饭时,她彻底断了油腥。

清水煮野菜,撒上一点点盐,就是一顿。

偶尔煮粥,也是清汤寡水,能照出人影,那两张换来的饼子吃完后,她连麸皮饼子都不做了,因为那需要面粉,而面粉袋也快空了。

每顿饭,姐弟俩都吃得愁眉苦脸。

小宝很懂事,虽然觉得水煮野菜远不如炒白菜和饼子好吃,但还是乖乖地吃着,从不抱怨,只是偶尔会眨巴着大眼睛,困惑地看着姐姐。

苏婉音自己更是吃得一脸艰难,难以下咽。

她甚至故意在刘婶子过来串门时,端着一碗清澈见底的野菜粥,唉声叹气:“婶子,这日子真是越来越难熬了,肚子里一点儿油腥都没有,人都快撑不住了。”

刘婶子看着碗里那点东西,也是连连叹气,宽慰她几句,对王秀芬那边的不满更甚,还是孩子亲婶娘呢,发粮的时候跑得倒挺勤快,俩孩子都断炊了连个人影都没看见。

……

这天下午,苏婉音正在院子里晾晒挖回来的、品相不太好的野菜,打算晒干了冬天当储备粮,就听见一个尖利的声音由远及近:

“哎哟,这晒的是啥?喂**都嫌剌嗓子吧?”

苏婉音心里一凛,来了。

她抬起头,脸上挤出一点怯懦又讨好的笑:“婶子来了。”

手上晾晒的动作没停,那些野菜又老又干,确实不太好看。

王秀芬扭着腰走进院子,眼睛像探照灯一样,飞快地扫视着整个院子以及敞开的屋门内部。

院子里空荡荡,只有一两个破瓦罐和柴火。

屋里一眼望到底,依旧是那张破桌破床,米缸盖子开着,能看见底下那点可怜的存米。

灶台冷清,似乎很久没开过火的样子。

她鼻翼微动,仔细嗅了嗅空气中的味道。

只有阳光和干草的味道,以及淡淡的野菜清气,根本没有她想象中的油烟气。

王秀芬眉头皱了起来,脸上露出明显的失望和怀疑。她不死心,径直走进屋里,这里摸摸,那里看看,甚至掀开米缸盖子,用手扒拉了一下那点糙米。

苏婉音跟在她身后,心提到了嗓子眼,但脸上依旧保持着那副木讷又有点紧张的样子:“婶子,你找啥呢?”

“找啥?”王秀芬没好气地甩甩手,米粒落回缸底,“我看看你们姐弟俩是不是饿死在家里了!前几天不是闻着你们家吃得挺香吗?又是烙饼又是炒菜的,合着是闻错了?”

苏婉音心里冷笑,面上却露出委屈的神色,低声道:“婶子说笑了……我们家啥情况您不知道吗?哪来的面烙饼,哪来的油炒菜?肯定是隔壁谁家改善伙食,香味飘串了门子,我们这阵子,天天就是水煮野菜,连盐都快省着用了……”她说着,还适时地咽了口口水,一副馋油腥的样子。

王秀芬盯着她的脸,似乎想从中找出破绽,但苏婉音眼神“坦诚”又带着点被冤枉的怯懦,看不出丝毫心虚。

难道真是自己闻错了?还是这死丫头藏得太深?

她又不甘心地四处瞟了几眼,实在找不到任何可疑之处,最终只能悻悻地哼了一声:“没饿死就行!省着点吃,别有点东西就瞎嘚瑟,最后还得求到我家门上来!”

“还有啊,你自己也识相点儿,早早去大队长那里说你要上工,别总是占公家的便宜,像什么样子。”

明明都是被你拿走的。

说完,觉得没什么油水可捞,又憋着一肚子疑团没解开,王秀芬想习惯性拧苏婉音解解气,又对上她清明的眼神,只得作罢最终没好气地摔门走了。

看着她消失的背影,苏婉音缓缓松了口气,后背惊出了一层细汗。

这一关,暂时算是过去了。

但她知道,王秀芬的疑心不会轻易打消,往后的日子,必须更加谨慎,如履薄冰。

她走回屋里,看着那被王秀芬扒拉过的米缸,眼神慢慢变得坚定,自己要变得更强大才行。

还有大队长那里,她总不能老是想着躲,过段日子还是得主动去一趟。

……

王秀芬的突然袭击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虽然被有惊无险地应对过去,却让苏婉音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家处境的脆弱。

接下来的日子,她越发小心谨慎。

每天依旧带着小宝出门,但挖野菜的地方越来越偏,专挑那些长势不好、别人看不上的角落,带回来的野菜也多是又老又瘦,晾在院子里,任谁看了都只会觉得这姐弟俩日子过得凄惶。

饭食也恢复了最清苦的模式,甚至比之前更甚。

清水煮野菜几乎顿顿不落,偶尔那点糙米熬出的粥,稀得能数清米粒。

小宝很懂事,从不吵闹,但看着孩子明显又瘦下去的小脸和偶尔对着空碗发呆的眼神,苏婉音心里像被针扎一样难受。

必须想办法开源!

光靠挖野菜和那点黑市小打小闹,太被动,也太冒险。

这天,她带着小宝来到村外更远处的一条小溪边。

这里偏僻,野菜长得也稀疏,但水质清澈,能看到水底的水草摇曳。

小宝孩子心性,蹲在河边玩水,用小树枝拨弄着石头。忽然,他小声叫起来:“姐!快看!有小鱼!还有……还有透明的小虾!”

苏婉音走过去,俯身仔细一看。

清澈的溪水下,果然有几条手指长的小鱼敏捷地游窜,更多的是不少近乎透明的小虾米,附着在水草和石头上,一蹦一跳。

河鲜!

她的眼睛瞬间亮了。

在御膳房时,这种小河虾常被用来吊汤提鲜,或是做成酥炸小虾,虽是寻常食材,但若是做得好便是佐酒下饭的妙品。

在这物质匮乏的年代,这简直是意外之财!

“小宝,咱们不挖野菜了,捞这个!”苏婉音当即决定。

没有工具,她就地取材。

找来韧性好的枝条,飞快地编成一个个简陋的小篓子,又拆下头发上的旧皮筋固定,这还是原主妈留下的。

这样,捕虾的工具就做好了,虽然粗糙,但勉强能用。

姐弟俩卷起裤腿,赤脚踩进冰凉的溪水里,用自制的篓子小心地捕捞那些灵活的小虾和小鱼。

过程并不容易,小鱼太滑溜,小虾蹦跳得飞快,忙活了大半天,溅得浑身湿透,也只捞了浅浅一小碗底,还不够塞牙缝的。

但苏婉音并不气馁,这证明了这里有稳定的河鲜来源!只要方法得当,这就是一条新的路子。

接下来的两天,她和小宝天天往小溪跑。

她改进了工具,用旧纱布和竹圈做了个简易的捞网,效率提高了不少,还发现了一处水流较缓的回水湾,那里聚集的小虾更多。

她们专挑中午日头最盛、人最少的时候去,避开可能遇到的村民,虽然对这点儿看不上眼,但是看见了说不定又是一场闲话。

收获时好时坏,多的时候能有大半碗,少的时候只有一捧,但积少成多,几天下来,也攒了可观的一小堆。

如何处理这些河鲜成了问题。

鲜虾不易保存,自家一顿吃完太奢侈,也容易引人怀疑。

晒虾干?需要好天气和场地,同样扎眼。

苏婉音想了想,决定冒险再去一次黑市。

河鲜比野菜饼子更稀罕,应该能换到更好的价钱,或者更急需的东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 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