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回到二零零二 > 第25章 困守一生的李奇帆

回到二零零二 第25章 困守一生的李奇帆

作者:谦泰菡微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19:44:22 来源:文学城

今天李奇帆来肖渺家里,是给肖寰送补考的卷子,这次考试中几个人的卷子,分数在及格与不及格之间,李奇帆大概是上一次听进了肖寰的话,觉得不能贸然决定他们的“生死”,所以特意来讨论一下。

关于考卷及不及格的问题,有时候可能涉及到学生的去留。肖渺小时候就曾见过这样的情况。

那时候她还在上初中,老爸为了补贴家用,偷偷在别的大学兼职代课。。有天,两个男生手里拿了新做的考卷来肖渺家里,肖寰恰好不在,他们想让还是小姑娘的肖渺把这两张卷子去替换他们在课堂上的期末考卷。

肖渺那时已经知道考试的意义,当然不同意。那俩家伙卖惨,说自己是农村出来的,如果这次还考不过就会因为补考太多被退学,自己家里如何如何困难,老人多么期盼自己读完大学找个好工作等等,年少的肖渺被感动得掉眼泪,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肖寰回来了。

这俩学生也不知道是怎么找到肖渺家里的,肖寰当然不能让他们替换考卷,可他也心软,听了俩学生的陈述,颇感同情。他拿出装订好的整本考卷查看,那俩人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的考卷,果然不可能及格。上面的大题干脆没做,选择题也大部分做错了,估计也就30、40分的样子。

肖寰不想通融,可拒绝又于心不忍,于是采取了折衷的办法。肖寰给他代课学校的教务处长打电话说情,那人是他的朋友。肖寰之所以去那里兼课,正是这个人的邀约。

肖寰跟教务处长说,不要让他们退学,这门功课给他们先挂起来,明年还是他去上课,让他们俩旁听,他多多辅导,肯定会考过的。

教务处长说是朋友,其实是肖寰的老学生,对于老师这个要求,他勉为其难答应了。那时候也没有网上公示这种说法,悄悄的也就这样办了。

或许是在肖寰的辅导下,他们对理工科开了窍,后来那两个学生真就过了考试,成绩还不错。其中一个叫牟涛,情商很高,当初大概卖惨的主意就是他想出来的。这次事情后他受到了感召,发愤图强,后面的书读得很好,还考上了理工大学的研究生。

硕士毕业后他回到读本科的大学当了老师。只不过,他的长处不在做学问,目标并不是做个好老师,而是更喜欢从政,之后在那个学校也是走行政这个路线。

再后来几经升迁,于10多年后,牟涛调入了瀛海市的医科大学当了学校的校办主任,后升职到了副校长。很多年来,他不忘肖寰对他的辅导和帮助,与肖寰一家颇有往来。直到2010年元旦,牟涛因工作调动举家南下去了香港。

肖寰对学生的态度,让李奇帆颇多感慨。他自己一路努力学习,治学态度端正,一直觉得不努力学习的学生不值得同情。可他跟肖寰相处这段时间以来,他发觉肖寰对待学生态度温和,颇有耐心,在考试这件事上也采取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式,而不是死扣1、2分数字,令他觉得自己大概只是个严苛的老师,而不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

学生们成绩不好,可能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够好,当时只要考上大学,很多学生就是混个及格,当然一个混不好也会不及格;但另有一些学生,很可能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理解不到位,或者家庭贫困,囿于生计而不能安心学习,总之,不一而同。

反思之后,他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尽量让自己多考虑学生的现实处境。所以这次他的来访,与肖寰相谈甚欢。

其实这一次的相见,肖渺前世应该是没有的。她那时候每天回家太晚,或者因加班不回家,那时的李奇帆就算来,也多数遇不到她。

饭桌上,肖柘跟李奇帆专业一样,俩人聊得很好。肖渺基本不出声打扰他们,只是更细致地观察李奇帆,看着聊天的俩人,肖渺觉出来不同了:李奇帆虽然瘦,却跟哥哥肖柘这种竹竿型瘦弱显然不一样,他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那种,而是穿衣显瘦,肩宽腰窄的类型,板板正正,非常挺拔,跟哥哥站在一起的时候,身高比肖柘还要高5公分的样子。

这段时间下雨多,天气冷,李奇帆来的时候穿了件厚些的夹克衫,肖渺家里热,尤其吃饭的时候,李奇帆便脱掉了外套,只穿了一件长袖T恤,他胸前、手臂上的肌肉,透过衣服都可以看到。这种身材,按照肖渺的概念,她觉得这个李奇帆不会是整天去健身房锻炼吧?

可按照李奇帆现在的经济实力来说,显然不是,那么这就只能是李奇帆在家干农活儿干出来的。

肖渺一边看,一边暗笑自己如今这关注点,她作为一个经历过痛苦风霜的女人,早已少了从前年轻时的青涩和扭捏,眼睛也敢去看男人的穿着、容貌,甚至是肌肉,有些放肆的“好色”起来。

前世最后那几年,身边20多岁、30岁的男生,对她来说都是“小男孩儿”了,她偶尔会拍打他们的肩膀和后背,催促他们赶紧成家立业,那个年龄她自然百无忌禁,谁也没觉得有什么违和感。

不过,如今自己还是个27岁的年轻女子,也不能太放肆,让人觉得浪荡,她提醒自己。

此时,坐在对面的李奇帆虽聊着天,可他的心思却不在聊天上。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不是为了看见对面的女孩子,大概他也不会如此频繁地上门来吧。可是,他却丝毫不能露出自己的心情,

2002年的李奇帆,还只是一个出身贫困家庭的学校老师。

李奇帆出生在嘉庐县(现在已经升级为市)辖区的一个小山村里。说起来谁都会说那里自然风光秀美,可因为多山,他家所在的那片村子一直都很贫困。

他是家里的老三,上面还有个哥哥。他们村里那时结婚大多数都是换亲,家里有女孩子的多半会为了兄弟结婚,收彩礼出嫁。

可他家没有女孩儿,除了夭折的二哥,就是他们哥儿俩。李奇帆就是别人家嘴里来报恩的孩子,他从小就喜欢读书,为了上学,他每天走路几公里去临近的大村小学上学,上学的时候家里穷,顿顿饭都是窝头就着水煮萝卜。跟他同村的其他孩子,上不完小学就都辍学了,可他不,他一直坚持每天都去,风雨无阻。

家里人看他确实书读得不错,也盼着家里能出个金凤凰,于是全家节衣缩食给他提供条件读书。

他的大哥李一舰比他大6岁,早早辍学在家帮着父母干农活儿。可即便这样,他们也还是付不起李奇帆的高中学费。年纪大一些后,李一舰干脆跟着乡亲出门去打工,那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他们就是第一代农民工。

家里剩了两个老人,他父亲患有严重的关节炎,大关节变形,劳动能力受损,可没钱治,种地这些事情都落到了他母亲头上,李奇帆只要不是在上学,也一起帮着种地。多年下来,他母亲也是胃病、胆囊炎各种病,身体瘦弱,艰难度日。

李奇帆顺利考到了瀛海市最好的大学,因为分数高,上了计算机工程系。他的成绩年年第一,并且还因为数学天赋,选修了数学系的课程。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一舰也很能吃苦,是工地绑扎钢筋的农民工,待遇并不好,可他人勤快拼命干,挣了钱寄到家里,供弟弟读书。

等李奇帆上了大学后,情况有了好转。李奇帆出身贫困户,申请了学校的困难补助,每个月还有十几块钱的津贴,到了期末,李奇帆各科的奖学金下来,基本够他下个学期的生活费。这时候,他基本不需要家里的资助,可以自己解决问题。

不需要供他读书,他家的经济状况也得到了改善。原本家里已经在给他哥攒钱说媳妇了,可李一舰常年在外面回不了家,相亲不是很顺利。而且李一舰在大城市打工,增长了见识,对村里的姑娘也不是很满意。

后来,在工地里,李一舰认识了个做饭的姑娘。李一舰人长得好看,姑娘也喜欢。相处一段时间后姑娘怀孕,为了孩子,姑娘也没要啥彩礼,就结了婚。

没想到孩子还在他嫂子肚子里的时候,李一舰所在工地出了安全事故,不知为什么塔吊倒塌,压住了正在工地干活儿的5个工人。5人中3个抢救无效死亡,李一舰是其中之一。哥哥死去,让李奇帆的家庭情况再次急转直下,而那时候的李奇帆刚开始读研。

李奇帆读研的时候,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研究生人数还非常少。如果李奇帆不读研,毕业分配肯定是回到原籍安排工作,估计李奇帆就是回去嘉庐县当老师。

李奇帆当时的系主任老师董子华惜才若渴,非常看好他,认为他未来一定是个难得的创研人才,觉得他回到嘉庐那样的小城市当个老师太可惜了,大四的时候,董子华动员他考研继续深造,就考自己的研究生。

董子华可以算是学校的学术权威,他的研究生一向难考,他让李奇帆考自己的研究生,本身就是对他的肯定。

李奇帆考虑到自己困难的家庭情况,一度很犹豫。为了留住他,老头甚至说,要是钱不够,他个人可以掏腰包给他补贴,李奇帆深受感动。

回到家里跟家里人商量,那时哥哥还在,就让他安心读书,将来有了大出息,把全家都接到城里过好日子。就这样,李奇帆决定考研,并且轻松考上。

可谁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他刚考上研究生,哥哥竟然就英年早逝,年轻的嫂嫂也就22岁,比李奇帆还小。她在悲痛中生了个女儿,算是给他们老李家留了个后代。

嫂子是回到婆婆家生产的,看到了婆家家徒四壁的情况和公婆两个病人的样子,虽然她也是穷人家的女儿,但都没有贫困至此,她知道自己没办法在这里过以后的生活。于是拿着李奇帆哥哥几万块的赔偿款跑了,刚出生还差几天没满月的女儿就留给了爷爷奶奶。

嫂子原本是外乡人,又是在工地上打工,那时候户籍登记也不是很全,人既然跑了找回来基本是不可能的。

出了这个变故后,李奇帆第一时间跟董老师请了假,要回老家去处理哥哥的后事。路上坐在大巴车里的时候,望着窗外快速移动的大地和远处看上去一座座小小的农宅时,他心里感慨万千。

那时,李奇帆觉得自己七尺男儿都不能养家糊口,让父母受累,累哥哥早亡,真是个废物。他几乎下定了决心,想着不如退了学先回家乡找个工作,把父母接到嘉庐县城来生活。

可当他回到家,整理回来的东西时,才发现在他的背包里有董老师给他的一个油纸包,里面放了500块钱,写了一行字:“奇帆,困难是暂时的,希望你能坚持完成学业。”

原来董老师怕给他钱他不要,趁着他去请假辞行的时候,悄悄塞到了他的包里。那时候的500块,是一笔不少的钱。李奇帆看着这个油纸包哭起来。男儿有泪不轻弹,可董老师对他的好,真的是让他无以为报。

然而之后他处理完事情决定回来读书的原因,是因为他想通了,他要成为一个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人,就像董老师那样。

董老师什么都不缺,他唯一能报答的就是好好读书。他放弃了休学的念头,把钱留下,安抚好了父母,重新回去读书。

读了研究生,国家的补贴多起来。董老师为了让他能挣点儿外快,给他介绍了很多的私活儿。

那时候计算机已经开始进入很多单位使用,个人用户也在增加,90年代中期互联网接入国内后,计算机的使用更加普及。李奇帆在董老师的推荐下,给外部企业搞过软件培训,也曾他们帮着做计算机硬件的调试,最初还兼职过一段时间的计算机装机工作。

挣的钱,除了他的日常开销,大部分都寄回了家中。那时的李奇帆顾不上考虑他个人的婚事,他总觉得父母带着小侄女艰难度日,他的每一分钱都要省下来交给他们。

可即便是这样的“岁月静好”也没持续多久,李奇帆家里又出了事。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你有本领就可以。还有天时地利人和。有时候,恩情也会把人捆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章 困守一生的李奇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