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的混乱如同疫病,迅速蔓延至地方。三位年长皇子在赈灾一事上受挫后,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将争夺的战场转向了吏部铨选(官员选拔任命)。各地肥缺的任命,成了他们拉拢人心、安插亲信的关键。一时间,吏部公文积压,官员升迁调补近乎停滞,地方政务为之迟滞。
这年江南科考,皇次子门人任主考,爆出鬻题丑闻。三皇子一党抓住机会,发动言官猛烈抨击,奏章如雪片般飞至太祖案头,言辞激烈,直指皇长子“结党营私,败坏国本”。
萧承冷眼旁观,却在一次陪同太祖用膳时,“无意”间提起:“儿臣听闻,江南学子寒窗十载,所求不过一个公平。若因少数人营私而阻塞天下贤路,岂不令士子寒心,动摇国朝根基?”他语气天真,却字字戳在太祖最敏感的神经上。
太祖勃然大怒,下旨彻查。最终,皇次子虽未直接获罪,但其门下多位官员被革职查办,势力大损。而三皇子一党也未能全身而退,在后续的博弈中被揭出在漕粮运输中以次充好,中饱私囊。太祖各打五十大板,双方皆损失惨重。
经此一役,朝臣们意识到,这位看似置身事外的“小皇子”,其言行竟能隐隐影响圣心。一些在混乱中寻求出路,或对几位年长皇子失望的官员,开始将目光悄悄投向了乾清宫偏殿那位沉静的少年。
萧承十四岁时,向太祖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他言道自己读史书,深感民生多艰,欲效仿古之贤王,于京中开设一“济幼堂”,收容抚养因战乱和灾荒失去父母的孤儿,并请求允许一些通晓农事、工巧的“杂学”之士入堂教导技艺,使其将来能自食其力。
太祖正为儿子们争权夺利、不顾民生而心烦,见幼子有如此“仁心”,且所求并非军政实权,大为欣慰,当即允准,并拨付内帑支持。
“济幼堂”迅速建立起来。没有人知道,那些被收容的孤儿中,混入了一些萧承暗中搜寻来的、身世清白且资质上佳的孩童。他们将在“杂学”的掩护下,接受最为严苛的文武教导,成为萧承未来最核心的死士与班底。而那些被聘请来的“杂学”之士,亦有部分是萧承通过定国公府旧关系网络罗的、各有专长却郁郁不得志的人才,他们在此研究水利、改良农具、甚至……改进军械。
与此同时,萧承开始利用“济幼堂”的账目往来,通过定国公府残留的商业网络,秘密建立起一条属于自己的资金渠道。他深知,无财不足以养士,无士不足以成事。
皇次子萧琮在江南科考案中受创,急需在军中巩固和扩大影响力以抗衡三皇子在文官系统的优势。他将目光投向了北方边境的军需采购——一笔数额巨大的冬衣、粮草及军械订单。
三皇子萧琰敏锐地察觉到了皇长子的意图,岂能让他如愿?双方在兵部、户部再次展开激烈争夺,互相揭短,导致边境军需迟迟无法到位,引得边关将领怨声载道。
萧承看准时机,再次“不经意”地提醒太祖:“父皇,北境苦寒,将士们若缺衣少食,恐生变乱。儿臣听闻,四哥(指四皇子萧玠)母族常年经营漕运,于物资调配转运颇有心得,或可协助督办此事,以解燃眉之急?”
此时焦头烂额的太祖,觉得这倒是个折中的办法,既能绕过皇次子与三皇子的争斗,又能尽快解决问题,于是采纳了建议,命四皇子协同户部办理。
此举如同在滚油中泼入冷水。皇次子与三皇子愕然发现,他们鹬蚌相争,竟让一直低调的四皇子得了“渔翁之利”,不仅接触到了军需这块肥肉,更在父皇面前露了脸。怒火与恐慌之下,两人暂时放下了些许成见,联手开始打压四皇子。
朝堂的乱局,从双雄争霸,演变成了更加混战的三足鼎立,甚至更多皇子被卷入其中。
皇子们的争斗日益白热化,手段也愈发不堪。构陷、刺探、甚至暗中动用江湖力量清除异己的传闻,隐隐传入太祖耳中。
一次,太祖病中小恙,几位皇子表面忧心,暗地里却加紧活动,打探父皇病情,布置宫禁人手,其急切之态,令病榻上的太祖心寒不已。唯有萧承,日夜侍奉汤药,不言政事,只细心照料,眉宇间是纯粹的担忧。
太祖握着他瘦削的手,看着他与皇后相似的眉眼,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发妻,心中百感交集。
“承儿,”太祖声音沙哑,“你的哥哥们……都盼着朕死啊。”
萧承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惶恐与悲痛:“父皇慎言!哥哥们定是忧心国事,才有所疏忽。父皇万岁之躯,定能早日康复!”
太祖看着他“真诚”的眼神,再对比其他儿子的行径,心中天平彻底倾斜。他愈发觉得,身边唯有这个幼子,还保留着一份纯孝与真心。他开始将一些更为机要的奏章,交给萧承阅览,甚至询问他的看法。萧承的回答依旧谨慎,但每每能切中要害,提出一些看似中庸,却能有效维持朝局平衡的建议,让太祖倚重日深。
然而,信任越深,太祖内心深处那丝关于萧承身世、关于他过于沉静眼神的不安,也如同鬼魅,时时缠绕。他一面依赖着幼子的“纯孝”与“聪慧”,一面又无法完全摆脱那源自愧疚与猜疑的恐惧。
萧承清晰地感受着父皇这种矛盾的心理。他知道,火候差不多了。父皇的心防已在兄弟阋墙和他的“温情”攻势下,出现了裂痕。
下一步,他需要一场更大的风暴,一场足以将所有人,包括他那高高在上的父皇,都彻底席卷进去的惊涛骇浪。
是时候,让隐藏在最深处的毒蛇,露出它的獠牙了。他目光投向北方,那里,不仅有蠢蠢欲动的边患,还有他前世今生,都未曾忘记的……军中旧缘。或许,是时候让“昭明永慧承德皇太子”的余泽,再次照耀这片土地了——只不过这次,带来的不是荣耀,而是复仇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