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欢喜园 > 第215章 喜讯

欢喜园 第215章 喜讯

作者:嬴洲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31 11:28:42 来源:文学城

年前事忙,沸沸扬扬,并非一家之忙。

临安城迎来送往,江南道各家奉礼,一日多出百样事,崭新的、老旧的层出花样。

大年小年,不过是青年人招呼给老人家小人家过的,真心操劳的只能得一身操劳,尝不得多少好滋味。

年前日子巧,茶官的老娘做大寿,茶行元老爷元夫人领着二儿子,三媳妇,还有四房两口子同去祝寿。

一家子齐全,独独冇得那两个人。

女儿家不读书不做事不思进,实心说,人人面前没有腰杆,男人面前,那更得低眉顺眼、伏低做小,生子生到腰干。

男人比不得自家女人,那便是一辈子双膝跪地,直不起腰插不上话,事事当不得自己的主儿,更当不得一家子的主儿,只能心里堵着怨气窝窝囊囊一辈子。

不受重视得了冷落,二媳妇乐得清净自在,三儿子全然不以为意。

娇小姐撇嘴不理、骄少爷扭脸不服,都认自己是极能享福的命,犟嘴反笑有本事的人就是天生的劳碌命,他两个没本事,手脚不勤,嘴又不灵光,自然要享清福贪富贵……

为享清福一辈子不受累,一个愿意生子生到腰干,一个愿意折膝跪一辈子,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各人有各人的归路,爱怎么活怎么活。

说罢骄少爷娇小姐,再说元家大少爷,大少爷今岁依旧回不得江南,照旧照例叫人捎了信送了年礼。

满满当当堆了三五车,各房各院都有,丫头小子也有,连玉瓷没出世,尚不知男女的孩儿也有……

小金镯,小银镯,玉项圈,一套又一套,全是宫中样式,都是公主皇子们的小玩意儿,周瓶曾在金家做工颇有眼力,连他细看了也说不出半点粗制瑕疵,没口子得夸好。

两口子瞧了又瞧,看了又看,无一不喜欢,无一不满意,金银玉深锁进柜里,加上肚里的,一屋子三个人,哪一个不记大爷的好?

大少爷广交友舍得散财,吃了一两回酒,便和宫中乐师交好,乐师擅乐器更擅制乐器……那三车五车里,也塞进了新制的笙、箫、唢呐。

恋笙最喜阮,最擅琵琶,最好柳琴,弹着大哥哥送的阮,她对元昭笑道:“倒是你最会疼我!”

四少爷做着工擦着笙,一口应下,“自然是我,最疼你!”

左手琵琶,右手柳琴,恋笙又说,“这些……其实是大哥哥疼你!”

四少爷不歇息,又擦着阮,得意着,“自当如此,倒不是我心口胡说卖弄,家里四个弟兄,大哥只疼我一个,那两个不过长随小厮,怎比得我?”

前头说得倒有几分真心,后头说得不像话,不用多思,那必是胡说卖弄无疑。

换了院子一想,二哥三哥必然也是这套说辞,恋笙不接他的话,由着元昭独自浑说,任他们三兄弟争大爷的宠,“这些虽是闲时玩物,却也难得,大哥哥好生心细,小样物件也能送到人心里,难怪园子里人人都说大爷好,我虽没见过大哥哥,也得多说他几声好。”

那人虽是元昭的亲大哥,四少爷听不得四奶奶夸旁人,一时悠着嗓子笑说,“他是花丛浪子情场老手,最会哄十七八的姑娘,你是个傻妹子,少想他,少说他好!”

大哥哥送的琴被人生抢了去,方才还是至亲兄弟,这会子,又不许人说大爷的好,真是一时兴起的陈年老醋,不与他多掰扯,恋笙想了想又说,“大哥哥做事若不细致,只怕难在京里做大官。”

拿起林小姐送的经书,恋笙翻给元昭看,“你瞧,大哥哥和林家小姐也很好,就连我的事,她也晓得……”

元昭放下琴接过经书,心头五味翻腾,不言不语随意翻了两页,就此丢开,再不触碰。

京中元明来了家信,北边,同样寄来了亲笔书信,大儿子那一封被元老爷撂在一旁,元正让拿着楚立中的书信瞧了又瞧,看了又看,读了又读。

冬日手汗,摸软了纸张,两行热泪,渲染了墨迹,白纸黑字,早不成样子。

信上头一句便是问恋笙安好,恋笙,自然安好。

又说刘氏的尸身已经下葬,不日便要启程进京,年节守岁便在京中和元明一同过。

元正让摸着日子,一早算准了楚大人行程,于是早早去了信叫大儿子提早接应。

思及此,元正让这才想起元明那封家信,信,被他压在最底下,仔细找了一番,翻开一瞧,上头只写了五个大字。

儿,百里相迎。

元老爷哈哈一乐,还是大儿子元明,最贴他的心。

丢开大儿孝心,元老爷又瞧楚大人,信上说事事都好,叫他不必挂怀,又问元家安好?

前文走笔,只写到一半儿,神思凝结,停笔墨留,黑汁淤堵,透穿了白纸,又问“元昭”,忽又划去“元昭”二字,只怕太生疏,又写“女婿”,然又划去“女婿”,想来不妥当,于是又写“昭儿”,又恐太亲昵,连笔一划,黑鸦鸦一坨,极不美观,再又写“你四儿子”四字大字,又烦太冷淡疏远,划了半张纸,终究还是问了一句,“侄女婿安好”?

末了再问侄女安好,又说大雪日曾与离儿同见梅花,叫侄女写了信再作一幅踏雪寻梅图,一并捎带来。

元正让怎不知立中的心思,立中一心盼着昭儿不好,又不敢太显露,叫恋笙写信作画,也是为保女儿万全。

笔迹可仿,画工可仿,两样都仿,未必不落破绽。

立中那样一个没心计不粘事的人,为了女儿竟也耍起了心眼,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元老爷收好信,又拿起立中捎给他的北茶,元家有的是南茗,吃一吃北茶,也很不错。

因是饼茶,份量又不多,元老爷舍不得浪费,更舍不得胡乱煎煮,又想着元昭茶艺了得,便叫了四儿子亲来点茶,元昭才闻了半点气味,便知是北茶,是他亲丈人寄来的北茶。

亲自点了茶,元昭在老爷的书房里摸到了丈人的信件,瞧楚大人一笔“黑山”一笔“乱石”,一笔一划映射了恨他入骨又无可奈何的抓狂模样,死踩着死压着人的痛处,元昭笑意不止,他过着苦日子忽而又吃出了甜滋味。

放下家书,侄女婿一口饮下叔父的好心意,随即拂袖而去。

大年下,各处庄头轮番轮班全往欢喜园来,吃穿用物,五谷六畜,一概登记在册,二爷元彻挑出好的,三船五船先往京里大爷那儿送。

玉真也写了信叫庄头捎带来,她信上只问姨母、舅舅、舅母安好,旁的一概不写。

元老爷叫来庄头,细问秦姑娘近况,这庄头最是老实不敢胡言乱语,更不敢欺负元家表小姐,元正让特意挑的。

庄头只说,表小姐每日劳作,身子早就好了,也不发疯病了……

到底是自家亲戚,也是个可怜孩子。

玉真,也未做出不可挽救的错事,元正让狠不下心,背着太太偷着到庄子上瞧了一眼,见外甥女浆洗忙活,样样不落,可见,庄头说得一字不错。

玉真,已然好了,疯病也没了……

元正让现身,朝外甥女走近了几步,玉真仍忙着做活,经身边人提点,她这才瞧见了表舅,玉真搓着手,见了表舅,半天说不出来话。

舅甥两个一处沉默,四目不看呆了半日,元老爷叫她跟他回临安城回元家回欢喜园,秦姑娘低头不肯,不挪步子。

闹成那般,元家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哪一个她都不好意思再见。

是有隔阂嫌隙。

表舅担保要给她说一户好人家,玉真依旧低头不肯,嫁人的苦,她已吃过一回,再遇未必能遇好的,八成还得吃苦,倒不如在庄户上自个养自个,不必受公婆磋磨,不必受丈夫压迫,不必受生育之苦。

玉真既不肯回元家,又不肯嫁人,元老爷想了想,又不能弃她不顾,只好把这处庄子转给外甥女做私产。

玉真听了,先是抬头后又跪下磕头,生怕磕慢了,表舅反悔。

若依她年少时的志气,那必然不肯受这嗟来之食,若照她嫁人后受得委屈冷遇,那定然嫌这处庄子小气寒酸。

几个月的辛劳磨练,让她的双手长出茧,什么心气贪欲全被苦力磨得干干净净,吃饱穿暖才是人之初的爱欲。

人之一生何其漫漫,岂能因一时之欲一时之气,判定一辈子,大多时候大多思绪,皆是似水浮萍因势而生。

有了这个庄子,虽不能大富大贵,也可保她一世无虞,但若不用心经营,纵有金山银山,也得坐吃山空。

玉真跪地磕头真心谢过表舅,随即起身跑开了,庄子与她姓了,秦姑娘做起活来越发有力气,元老爷望着外甥女潇洒远去,一时惊得说不出话。

元正让人一还家,躲进书房,独坐圈椅,元老爷凝神散气,止不住地忧思。

不等元老爷多愁多想,外头忽而传来一声喜讯,是元正让和江照雪的小儿子,元简,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