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连的训练包括队列,站姿,齐步正步走,刺杀,唱军歌,射击训练,投弹训练,整理内务之类的。
新兵们训练结束,分到各个班之后,才会分发马匹,进行驯马、养马、马术等的训练!
唯一不同的是,每天晚点名之后,团部都会组织大家进行传统教育,师部特意派了一名政治教/元,来给大家上课。
为了照顾听不懂汉语的战士,还特别让于班长给翻译成蒙语。
"我姓马,大家叫我马教/元即可。这几天主要给大家讲讲我军骑兵的历史,建国后内蒙古骑兵师的历史,以及曾经发生过的一些著名战役和战斗英雄!”
“骑兵是一个古老的兵种,也是陆军的传统兵种。尤其我们这里还有很多蒙古族战士,对于骑兵绝对不会陌生!你们蒙古族的祖先成吉思汗,他们的骑兵,最远打到了现在的欧洲!
我们的人民军队早在建军初期就组建了骑兵部队,1928年4月,我军就建立了第一支骑兵部队——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
到了1933年,红军第二十六军也组建了骑兵团。
大家都知道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吧?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宁夏缴获国民党东北军骑兵师100多匹战马,用这些家当,组建了骑兵侦察连,在这个基础上,扩建为中央君委骑兵团。
1936年5月,红四方面军成立了骑兵师
1936年6月,红十五军团将各次战斗中缴获的战马,集中于军团部,成立骑兵团。
1936年7月,中央君委将陕甘宁边区的3个骑兵团组成陕甘宁红军骑兵独立师。同年10月,西渡黄河进入河西走廊的红军西路军也组建了骑兵师。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都有骑兵部队;新四军的活动区域主要在江淮流域,但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骑兵数量较少,其中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最为出名,被称为“红色哥萨克”,他们的师长就是已经牺牲的彭雪枫同志,还参与设计了一款制式马刀,其刀身修长,刀背轻薄用精钢打造,锋利异常。此刀也被命名为“雪枫刀”,还有战士编了快板称赞:“雪枫刀,明晃晃,千锤百炼是好钢,一马扑到两阵前,势如破竹谁敢挡……”
对了,大家知道“哥萨克”是什么意思吗?”
说到这里,马教/元特意停顿了一下,
“报告!我知道!”是张学奎!
“好啊!那你来说说!”
张学奎站起来,答到:“哥萨克的意思是“自由人”,他们是沙俄时代一个特殊的阶层,主要是农奴和城市贫民,因为不堪忍受沙皇贵族的残酷压迫,被迫逃亡出走,流落他乡。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强烈反抗性。为追求自由而不惜牺牲生命。在俄国历史上,数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都是先从哥萨克人居住的顿河和伏尔加河流域发起,并由哥萨克人所领导。他们的骑兵特别厉害!日俄战争的时候,他们还剿灭过日本关东军!”
“不错啊,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家就是东北的,我从小就听家里老人讲抗日故事!我还读过一本书《静静的顿河》,可惜只有一部分。。。。”张学奎惋惜的说到。
“你还看过《静静的顿河》?”马教/元很是吃惊,“你是哪个学校的?”
“报告,我是满洲里一中的,高中毕业!”
“好,我知道了!咱们继续!”
“到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骑兵不断发展壮大。
1945年12月,以大青山抗日游击队、绥东和绥西游击队为基础,成立蒙古骑兵独立旅,这个就是咱们骑兵五师的前身!
1946年9月,内蒙古人民自治军组建了5个骑兵师。
1947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成立骑兵司令部,辖第一、第二骑兵师。解放战争后期,我军骑兵部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2个骑兵师、近10万人。”
“建国后,骑兵曾经参与了五次阅兵式。
包括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式,参阅部队是华北军区骑兵师;
1950年建国一周年阅兵式,参阅部队是我们内蒙古骑兵第二师;
1953年建国四周年阅兵式,参阅部队就是我们骑兵五师的一个团;
第四次是1954年,仍是咱们骑兵五师的一个团。”
“同志们,骄不骄傲?”
带头的班长喊到:“鼓掌!”
新兵们都站起来,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大家激动不已,心潮澎湃!
第二天,晚点名之后,依然是马教/元继续给大家做传统教育!
“昨天回去后,有战士问我,能不能详细讲一讲咱们骑兵部队国庆阅兵的情况。只是我当时也无缘看到这个盛况!”
“啊?”会场里一片叹息声。
“但是!。。。我找到了一位曾经参加过阅兵式的老同志,特意打电话询问了当时的盛况,可以大家讲一讲!”
“真的,太好了!”一片叽叽喳喳。
马教/元抬手向下虚按了按,大家立刻安静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咱们内蒙古军区共有五个骑兵师,加上军区警卫团等,共有约一万八千人左右,但隶属于东北军区。当时内蒙古东部和西部还有艰巨的剿匪任务,所以开国大典上的是由华北军区的骑兵部队参与的。而我们内蒙古骑兵参与的是1950年的阅兵式。
当时接到总参命令的是骑兵二师,要求我们代表全军骑兵执行国庆阅兵任务。
咱们的骑兵指战员从2000多匹战马里为国庆阅兵精心挑选出白色、红色、黑色和花色的战马,组成了四个骑兵方队,每个方队100匹战马,颜色全部整齐划一。由骑兵第二师的战斗英雄包海龙担任军旗手。
1950年10月1日清晨,骑兵战士们以整齐健壮的雄姿,与心爱的战马一起,集合在北京东单大操场。
上午十点,阅兵式开始。
当首长们检阅部队时,咱们的骑兵二师是用蒙古语回答的:“满达!满达!满达!”
汉族战士不懂什么意思,马教/元让于班长给翻译,于班长说:“满达在蒙语里是兴旺、繁荣、昌盛的意思!是蒙古族常用的吉祥祝词!”
下面就坐的蒙古族战士都听懂了,很兴奋!
马教/元接着说:“你们知道吗?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受阅部队第一次用少数民族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祝福与热爱!”
其他部队检阅时,军乐队奏响的是《解放军军歌》,当咱们的骑兵部队入场时,军乐队奏响的是《骑兵进行曲》,**周总理都向骑兵们挥手致意,大家都高兴的不得了!
骑兵二师的师长白音布鲁格,政委慕汝瑞,骑兵三师师长孔飞,骑兵一师一团团长张生银,骑兵战斗英雄邰喜德,好特老还受邀登上了**观礼!共同见证了内蒙古骑兵的光荣时刻!”
新兵们忍不住开始鼓掌!
“而且,他们还佩戴了东北解放纪念章和华北解放纪念章,代表了内蒙古骑兵在解放东北和解放华北的战斗中做出的贡献!
阅兵结束后,骑兵二师受到了阅兵指挥部的表彰;骑兵二师排以上官兵,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鼓励大家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时刻警惕,保卫祖国!”
大家高喊:“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时刻警惕,保卫祖国!”
等大家安静下来之后,马教/元说:“阅兵式结束之后啊,华北军区邀请骑兵二师排以上干部聚餐,吃的是北京传统炸酱面,结果咱们的战斗英雄包海龙啊,还闹了个笑话!怎么回事儿呢?给大家讲讲啊!包海龙回来说,他以前吃的都是高粱米啊,没吃过白面条,也不知道咋吃。就舀了一碗酱,然后把面条放进去,吃一口怎么这么咸啊?再吃一口,还是咸啊!扔又舍不得,等都吃饱了,碗里还剩半碗酱!”
不少东北战士哄堂大笑!
等笑声停了,马教/元说:“能参加国庆阅兵,这是祖国给予每一名骑兵战士的最高荣誉!而这个荣誉,是与我们骑兵战士做出的贡献紧密相连的,是我们的每一场胜利带来的!大家回去好好休息,好好训练!明天晚上,我会讲咱们骑兵参与的胜仗!”
会场外,马教/元被张学奎叫住了,
“报告!我是新兵连三排五班的张学奎!”
“你是。。。昨天那个!小张,有什么事儿吗?”
“是这样,我有几个问题不明白,想向你请教!”
“哦!你说!”
“第一个是,阅兵式上接见咱们骑兵二师的国家领导人是谁啊?你怎么没说呢?也是**吗?”
马教/元犹豫了一下,看看了周围没人,才小声的说:“是朱德总司令。”
张学奎傻眼了,“啊?原来是这样啊?”
马教/元也沉默了,说:“还有啥问题不明白?”
张学奎说:“为啥咱们骑兵只参加了五次国庆阅兵啊?54年之后怎么不参加了?”
马教/元张了张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陆军部队摩托化、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骑兵的作用日益减小,骑兵部队逐步减少。
虽然骑兵部队曾5次参加首都国庆阅兵典礼,但是在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通信兵、防化学兵等各兵种领导机关相继成立的同时,并没有成立全军统一的骑兵领导机关。
而1955年国庆阅兵取消了骑兵的参与,这也标志着作为一个独立兵种的骑兵,已难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马教/元只好说:“国庆阅兵哪些部队参与,都是由总参制定的,咱们也得让兄弟部队都参与吗!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明白了吗?”
“是,服从命令!”
“快回去吧,一会儿该熄灯了!”
周日大家休息了一天,周一晚上照旧是传统教育。
这天晚上讲的是建国后内蒙古骑兵的历史。
“1950年10月,内蒙古东部匪患基本清除,骑兵第一、第二、第三师奉中央君委命令撤销,每个师分编为两个军分区。
到了1952年,经过两年多的剿匪作战,内蒙古中西部,包括现在的绥远一带,社会秩序基本稳定,根据君委的命令,第四师和第五师又压缩组建为一个骑兵师,称国防骑兵第五师,归到了华北军区建制。
1954年,国防骑兵第五师划归内蒙古军区领导。
1957年5月,国防第五师建制撤销,骑兵十三团归平地泉军分区;骑兵十四团归昭乌达军分区;骑兵十五团归军区直属领导。
1958年7月,骑兵十三团、十四团奉命赴青海平叛,暂时由青海玉树地区指挥部领导,1961年11月返回。
1964年,因我们与苏联关系紧张,根据总参的命令,重新组建骑兵第五师,仍旧归内蒙古军区领导,除了我们原有的干部,还从北京、沈阳、南京等军区增加了部分人手,当年12月1日,原骑兵十三团、十四团、十五团调归骑兵五师建制。
目前师长为云一立同志,政委为席达同志!
这就是到目前为止,我们骑兵五师的历史!”
“咱们这支部队,,为创建共和国,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
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参加了震惊中外的辽沈、平津战役,绥包战役,特别是在著名的黑山阻击战中,对待敌人英勇顽强,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初期,我们先后参与了内蒙古地区剿匪反霸战,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有“光荣仁钦连”等8个战功卓著的功臣连队,有全国战斗英雄布和吉亚,孤胆英雄明柱,钢铁战士张士英,战斗英雄好特老等等。”
1951年抗美援朝期间,我们训练了数万匹军马输送给前线,有些战士为了支援国家,甚至把跟随自己多年的爱马都送上了前线,直到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
1950年到1960年期间,骑兵十三团。十四团奉命赴青藏高原参加剿匪平叛作战,历时三年,参加战斗两百五十多次,以坚强的革命意志,英勇的战斗作风,转战数万里,胜利完成战斗任务!
被总参和兰州军区分别授予“战功伟绩”锦旗,有三个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九个连队荣立几天三等功!
马教/元喝了口水,说到:“下面再讲几个我骑兵师参与的战斗及战斗英雄:
1948年9月,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第一场战役--辽沈战役拉开了序幕。
骑兵第一师主力奉东北野战军总部电令,阻击廖耀湘兵团,在胡家窝棚和青苔泡阻击战中激战52天。参战部队英勇顽强,与敌人死打硬拼,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胡家窝棚阻击战是黑山战役的序幕,也是骑兵第一师战争史上最激烈、最残酷的一次阵地坚守站。
10月23日凌晨3时许,胡家窝棚阻击战打响了。
敌人二O七师三旅在重炮和飞机的掩护下,向我骑兵第一师一团胡家窝棚防御阵地发起猛烈进攻。面对五六倍于我方的国丄民党部队,一团将士勇猛抗击,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坚守阵地7个小时,毙伤敌人数百名,65名将士英勇牺牲,为黑山、大虎山阻击战赢得了时间。
在辽沈战役的52个日日夜夜中,内蒙古骑兵第一、二师始终配合东北野战军战斗在最前线,胜利完成了所担负的任务,为解放全东北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骑兵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为解放东北和华北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当时,内蒙古骑兵第一、二、三师主要征战于东北战场,配合东北解丄放军部队参加了1947年的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而第十六师、十一师则配合华北战场作战。
1948年9月,骑兵第一师和第二师奉命参加了辽沈战役中的黑山、大虎山地区阻击战和围困长春、解放沈阳之战。骑兵第十六师和十一师配合华北解丄放军主力参加了察绥战役。同年12月,骑兵第十一师参加了平津战役中的张家口围攻战。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谱写了新的篇章。
骑兵具有快速、机动、灵活、勇猛的特点,擅长战役侦察、远距离奔袭、运动防御、追歼敌人。
骑兵相比步兵,不但能徒步作战,还擅长马上射击和劈刺。
蒙古族的骑兵战士都精通马术,他们跨上战马以后,在马上简直什么都能做。
当时为了躲开敌人的空袭,骑兵部队经常白天隐蔽、夜间行军。
在夜间行军时,几百人、上千人的骑兵部队,只要最前面的人和马清醒,其他人都可以边骑马边睡觉,战马会按照队列的顺序走,绝不会有一匹马掉队。
当时骁勇善战的骑兵战士挎着马刀、端着机关枪在茫茫草原上长途奔袭,如神兵天降,让敌人措手不及、闻风丧胆。
与国民党打仗的时候,对方将领面对溃败的战事,只能无奈地对属下讲:"你们不要逃跑,外面有5万蒙古骑兵,你们跑出去就会被他们全歼。"
当时战俘也称:"我们就怕拿着大刀的蒙古骑兵部队。
1947年5月1日至1949年4月30日,内蒙古骑兵部队与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军作战633次,毙伤俘敌19875人,缴获各种炮69门、轻重机枪132挺、长□□8359支、各种炮弹1203发、子弹68935发、战马20082匹,击毁敌机一架。
1948年10月底,内蒙古骑兵二师在向沈阳进发途中,全歼了国民党一个骑兵旅,迫使国民党53军炮兵师投降。
战斗英雄包海龙就在这支部队上!
包海龙当时只有19岁,在解放长春的一次战斗中,一个人奋力消灭了20多名敌人,自己也被敌人子弹击中,掉落马下。他的战马奔走又复归,俯身趴下,让包海龙艰难地爬上马背,最终一人一马返回骑兵部队阵地。
教/元两个字代表着**,不能随便用!
另外有些小朋友可能看不明白,为啥不能提朱德同志的名字?
因为从1961年开始,朱德同志就已经受冲击了!所以不好提名字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 4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