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1月底,师里组织85加农炮、122加农榴弹炮、130加农炮的野营拉练。
这次拉练是按照实战标准组织的。
拉练结束,总结出很多问题:
1.炮兵技术不熟练;
2.负责侦查计算的人员不够精确;
3.通信工作有很大问题:
比如130营传错了炮兵口令,造成脱靶!
通信连架线兵速度太慢,影响了进度。
如果真的开战,这些都会是致命问题。
之后要找差距,做全年工作评比。
会上,领导再次解释守备部队的含义:打起仗来就守,不打仗时就备!
备就是修工事、挖战壕、打坑道、埋电缆、筑碉堡,工程兵的活我们都要干;
备就是掌握所有的武器,要精通射击、投弹、刺杀、埋雷,熟练使用火箭筒、60炮、82无后坐力炮;
要求每人要掌握6种以上武器,成为多面手!野战军的本事我们也得会!
为了准备打坑道用的炸/药,师部自己建立了火药场,就在包头市的麻池公社。
从各连队抽调了一批人学习制作□□;
一直到后来部队有了专供的火药系列,这个危险的工作才停止。
改编后的守备师,有炮兵团,装备是130毫米加农炮,122毫米榴弹炮、130毫米火箭炮;
有坦克营,装备是95式主战坦克;
有高炮营,装备是双37毫米高射炮;
主力六团有炮营,装备是122毫米加农炮、85毫米加农炮;
步兵营有炮连,装备是120毫米迫击炮、60毫米迫击炮、53式重机枪。
每个排都装备了82无后坐力炮!
冬季训练就比较艰苦了!
当地冬季气温严寒,战士们穿着四皮一镜(大头皮鞋、皮帽子、皮手套、皮大衣,风镜)还是被冻得打哆嗦。
有时候白天气温会降到零下30多度,53式重机枪第一枪可以不用退壳!(机身不热)
为了防止战士冻伤,训练卧姿瞄准时,每10分钟就要起来活动10分钟。
12月底,支左任务结束的原十三团移防包头固阳县。
固阳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隶属于包头市。
绵延起伏的大青山由东向西,在固阳县南部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位于大青山西段的固阳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前214年秦国大将蒙恬曾率军30万人抗击匈奴,并在这里修筑长城(秦代固阳段长城),之后的汉武帝还曾派大将卫青对其进行修复。
秦代固阳段长城遗址距今已有2200多年,自西向东横穿固阳县中部三个镇,全长85公里。(目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石板沟对面的山上,就能看到一排秦长城,蜿蜒伸向远方!
每天天刚一放亮,司号员嘹亮的起床号响起,红石板沟就沸腾了!
首先广播站开始播放军歌,包括:**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老房东查铺、野营训练好等等,晨跑的战士也会跟着一起哼唱!
按照图纸计划,山中遍布坑道和火力点,因为机器设备不够,很多猫耳洞之类的设施,都是战士们一锤一锤人工打出来的。
部队三大任务:施工、生产、营建!
因为天天打山洞,大家戏称自己是“穿山甲”部队!
驻守在红石板沟沟口的是高炮营一连,负责在山头上构筑高炮阵地。
这个工作中最辛苦的就是灌注炮洞工程,需要全连一百多人全部上阵。
因为灌注不能停,一次就要完成一个炮洞;
有的班负责供料,就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往搅拌机里倒水泥、细沙和小石籽,大家用筐把材料抬上山,再用铁锹铲,全部都是人工作业。
搅拌机4、5分钟就是一斗,大家丝毫不敢停,一个炮洞需要连续作业两天两夜48个小时才能灌注完成!
坚持完成之后,全连倒头就睡,全都没有力气下山了!
修整两天之后再接着灌注下一个炮洞,全连共六个炮洞,等干到最后一个炮洞的时候,大家已经娴熟到把时间从48小时缩短到36小时!
全连玩命干了一个夏天,才把高炮阵地构筑完成,准备迎接有可能的苏联军队进攻!
每天超负荷的劳动,干部战士各个食量惊人!馒头用筷子一穿,跟糖葫芦似得就是一串!
偶尔改善伙食蒸包子,有的战士一次可以吃20几个!
战士们的伙食费是0.49元/天,根本就不够吃,再加上细粮太少,军供站拉回来的基本都是陈米旧粮。
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呢!
炊事班的战士也没办法,只好隔几天才能吃一顿白面或者大米,其余时间就是粗粮细做的钢丝面或者牙碜的小米饭。
有一回,军供站拉回来的是生了芽的麦子面,炊事班的战士都傻了眼,这还能吃吗?
试了试,结果上屉的馒头,蒸出来都成了面饼,根本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