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庙战役”分两个阶段,第一段是清扫百灵庙的外围,以主要力量攻打红格尔图、土牧尔台和土城子,这次战斗,主要由董其武指挥。
红格尔图是绥远东北的门户,是日伪进犯的必经之地。
11月12日,日军命令王英为前敌总指挥,率两个骑兵旅,一个步兵旅和两个炮兵连,突然向红格尔图进犯。
日寇指挥官和王英的司令部设在土城子村。
当时,日寇3架飞机,轮番轰炸,战幕刚一拉开,就显得十分激烈。
14日上午8时,日伪军千余名,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发起猛攻。
董其武部奋勇抗击,双方战至下午5时,日伪败退。
15日晨6时,不甘失败的日军指挥部,派出日本特务机关长田中隆基亲自指挥,赤膊上阵,共投入兵力五千余人。
他们先是野炮乱轰,飞机狂炸,接着是装甲车开路,横冲直闯,先后冲锋7次,都未冲过董其武部的防守阵地,午后6时,又一次败退,到了16、17、18日日伪军连续冲锋,炮、陆、空协同很好,但仍不能前进一步。
此时,董其武部的士兵,为了坚守阵地,常常跳出战壕,主动拼剌,双方伤亡都很大。
为了减少损耗,有效地打击敌人,战斗最激烈时(16日),傅作义将军亲往集宁前线指挥。
他要求董其武出其不意,抄袭敌后。
董其武亲自率领部队乘汽车昼夜行动。
18日夜20时,各路大军秘密集结到红格尔图西边的丹岱沟一带,当晚2时发起总攻,分路包抄,打了日伪军一个猝不及防!
战至拂晓,敌人纷纷溃散,连敌人的土城子指挥所也仓皇东遁,7辆汽车一辆比一辆逃得快。
19日上午7时,敌人便全线崩溃,红格尔图战斗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在红格尔图战斗中,当地蒙汉群众发挥了很大作用!
他们冒着枪林弹雨,给部队当向导,送弹药,有不少人还随部队参加了战斗。
兴和县二区庆余乡有个名叫张子清的老百姓,当日伪来到他们村后,他遇到迷路敌人,敌人要他带路,说,如果带到商都,将以千金酬谢。张子清一听这个敌人手中钱很多,估计是个特殊人物,便假装带路,一下把敌人带到县政府。一查问,发现这个敌人是日方特务,专门侦察军情。从而使部队获得了日伪方面许多重要的情报。
红格尔图附近的爱国天主教司铎,战斗打响后,自动组织教民建立自卫团,配合守军作战。
新兴乡自卫团团员张志元、韩得功、张万贵、李万福、刘得才等人,打死打伤10名日伪军。
当地的蒙古族牧民表现更是英勇,敌人溃退时,他们纷纷骑上骏马,拿起猎枪,在沿途截击敌人。
这些感人的事迹,著名记者范长江在《塞上行》中作过评价。
他说“真正有决心就地抗战的,要算农民。红格尔图的战争,当地自卫团抗战的勇敢的效力,并不下于正式军队。”
这次战斗,从13日开始,19日结束,连续进行了7昼夜!
战果很大:
捣毁了日寇田中隆基及匪首王英的指挥部,缴获汽车、大车10余辆,高级军用马车一辆,俘敌300余人,抄获日寇无线电台一部,密码一本,并俘虏了日军电台台长、雇员各一人。
红格尔图战斗的胜利,为下一步攻打百灵庙扫清了障碍。
因为百灵庙是中国与蒙古国接壤的边远县城之一,军事地位十分重要!
1936年时,这里是日寇妄图建立蒙伪组织的巢穴,驻有日本特务机关“善邻协会”、“大蒙公司”、“稽查处”等,著名日本特务山本、盛岛和小宾,都在这里潜伏。
小宾21岁自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不久即以喇嘛的身份,混入百灵庙喇嘛寺(广福寺俗名百灵庙)探听情报。
要拔掉百灵庙这个钉子,在当时确实不易。
红格尔图战斗前,日寇在百灵庙就屯积了大量武器、弹药,并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红格尔图战斗日军失败后,更加注意百灵庙的防守。
除了派王英一部进占大庙(百灵庙东一据点),增强外围防御力量外,同时将德王的第七师(穆克登宝部)调驻百灵庙,令其在百灵庙山顶、山腰、山下构筑更完备的工事。
在伪军中又增派了200余名日本指挥官。
但是,傅作义将军是个“不说硬话,不做软事”的人,既然抗日决心已下,就一定顽强打到底。
面对困难,他再次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议,发动群众,集思广益。
最后一致决定,攻打百灵庙要以奇袭制胜。
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各部队采取严密伪装,行军时车、马、人统统披上白布,借绥北的茫茫白雪作掩护。
为了提高行军速度,各连队都组织了扫雪队,一人一把木锹,在大部队前面开路。
这样,人不声,马不嘶,悄悄向百灵庙附近集结。
11月22日,参战部队全部进入攻击位置,百灵庙的日伪军竟一点也没有发现。
23日夜11点,抗日部队在师长孙长胜(正指挥)、旅长孙兰峰(副指挥)的指挥下,突然向百灵庙之敌发起猛攻。
步兵一个团从南方正面攻击,另一个团攻西面,再一个团攻东面,骑兵一部攻飞机场与伪蒙政会办公处,一部与一营步兵配合,守百灵庙东北山口,截敌归路,一营炮兵和步兵,作预备队。
战斗打响时,由于敌人事先无防备,抗日部队进展较顺利。
但半小时后,战斗就打得十分激烈了。
日寇特务机关长胜岛角芳恼羞成怒,拿着战刀,亲自上前沿督战。
他指挥日伪军集中全部火力,拼死阻击抗日将士突击。
女儿山上十余挺轻、重机枪,交织成火网,三、四个小时内,无法前进一步。
这时,离天亮还有两个多小时,如果拂晓前攻不下百灵庙,敌人的5000名援军一到,10多架飞机一来,战争局面将会变遭。
傅作义将军及副指挥孙兰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急令山炮营推进到百灵庙南山大道以东高地附近,向女儿山实施摧毁性射击,并命令韩天春营长指挥装甲车队,配以6辆汽车,共同向百灵庙东南山口冲击。
对于这一段战况,著名记者范长江在他的笔下作过这样的描述:
敌人“机关枪林牢居山口,如暴雨式的吐出子弹。”
“我方指挥官一方面见死亡之枕籍,徒奋勇而无成,而又感到时机之急迫,眼见覆败之可待。乃以孤注一掷,同殉国家之决心,将预备队用一队重载汽车载上,以二装甲车为前导,破阵而入,炮兵亦冲锋形势,我方指挥官则徒步而前,置生死于度外,视弹雨如无睹,于是士气大奋,裹创而前,战局始为之突变。”(《塞上行》)
装甲车驾驶员最英勇!
冲击中,第一辆驾驶员被敌击中身亡,第二辆车身被敌手榴弹炸坏后,驾驶员张仰贤在左臂受伤的情况下,奋不顾已,冒弹将第一辆阵亡驾驶员从车中搬出,自己驾这辆车继续冲击。
敌人的炮火遂集中火力向他射击,他中弹十余处,壮烈牺牲!
车中的士兵6人死伤5人,车被打坏,留下46个弹孔!
预备队连长张振基一看此势,不顾一切,跳下汽车,指挥全连“硬以身*体争山头”,终于以损失三分之一兵力的高昂代价,夺下山头,争来阵地。
张振基连的胜利,使敌人乱了手脚,抗日将士的各路兵马乘势突进。
至24日上午8时,战局遂有了决定性好转,骑兵团控制了飞机场,切断敌军后路,胜岛角芳及穆克登宝扔下全军,驾车逃跑。
以喇嘛伪装的日本特务小宾,负隅顽抗,被自己的部下击毙。
9时半,抗日将士全歼日伪军,胜利地收复了百灵庙。
此战,傅作义采取先发制人、远程奔袭的手段奇袭百灵庙,作战中中**队共击毙日军50余人,毙伤伪军1400余人,俘伪军600余人。
百灵庙大捷,是中**队自1933年长城抗战以来取得的又一次胜利!
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
在尚未实行全面抗战的1936年,曾引起过全中国和全世界的瞩目!
艰苦转战二万五千里,刚刚到达延安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得知傅作义将军坚决抗日,取得大胜后,首先发来贺电,高度评价傅作义将军发起的绥远抗战。
电文大意是:
百灵庙大捷是中国人民抗日的先声。为支持你们抗战,中国工农红军将组织抗日先锋队,只要绥远需要,立即奔赴前线!
这一珍贵电文,至今仍保存在傅作义家属的手中。
以此为转机,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积极开展援绥抗日运动。
一时间,全国上下为绥远抗日将士损款、赠物,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据《大公报》报道,12月2日,“本报代收劳军损款,昨达八万三千元”;12月5日,“已过十万元”。
极其感人的是,有一个卖山芋的75岁老人,虽收入微薄,也慨然解囊捐献。
中国在伦敦的留学生一次就汇款九百元。
北平市人力车夫王德志,为表示自己的爱国之心,将自己在风雪中两日所得车费一元八角钱,全部赠送抗日战士。
以陈嘉庚先生为代表的海外爱国华侨,捐献了大批物资。
全国人民在高兴,欢喜的同时,还纷纷组织了慰问团,奔赴绥远战场。
中国共*产*党首先派南汉宸同志率慰问团赴绥远,赠送抗日将士锦旗一面,旗上题词“为国御侮”。
上海以革命老人黄炎培为首,组成慰问总会,携带上海人民损款十万元赴绥。
北平市组织了北平市民战地服务团、清华大学绥远抗战前线服务团、北京大学抗战后援会等,爱国教授朱自清亲自参加了服务团。
此外,西安、太原、两广、天津、武汉等地,也有大批慰问团赶到前线。
其中,许多志士仁人,名流学者,如鲁迅先生的好友刘半农,作家谢冰心、雷洁琼,著名音乐家吕骥、上海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陈波儿,来到百灵庙前线后,都做了许多工作,大大鼓舞了士气。
冰心为战斗英雄写过小传,吕骥谱写了《三十五军军歌》,到连队教唱,陈波儿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
绥远人民称颂百灵庙和红格尔图战斗中的英勇将士为民族英雄。
为此,报纸上开辟专栏,配照片突出介绍《绥东战役中的五个民族英雄》。
五英雄中,其中一位就是后来的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
报纸专栏还介绍了《收复百灵庙的勋将》,其中就有连长张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