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之前,内蒙古军区的部队,包括野战骑兵在内,历来征兵都不出自治区范围。
1969年的这次征兵,是内蒙古军区从军队实行义务兵役制以来,首次从区外大规模征兵。
连长和指导员在办公室。
王连长:“指导员,你说为啥这次从区外征兵呢?和去年师长他们被审查有关系吗?”
梁指导员:“哎,咋能没关系呢?你看看,现在带队干部都不够了,全被送去审查了!”
王连长:“我没啥文化,真是搞不懂!你说咱当年都是一起平叛的战友,就因为他们是蒙古族,就成内人党了?打死我也不信啊!”
梁指导员:“嘘,小点声!你想让别人都听见啊!”
王连长死鸭子嘴硬:“嘁!听见就听见,老子是汉族,往上查三代都是贫农,老子怕谁!”
梁指导员:“我知道你谁也不怕!这不明摆着吗?上面已经不信任咱了!往里掺沙子呢!”
王连长:“哎,也不知道师长和政委现在咋样?”
梁指导员:“不行!那些人手挺黑,我听说被打的不轻!”
王连长:“啥?妈拉个巴子的!这些人也下的去手?那阿拉德尔平叛时就受过伤,一到冬天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也不知道他现在咋样?”
梁指导员:“咱能有啥办法呢?希望这股风尽快过去吧!”
王连长:“是啊!啥时候是个头呢?对了!先把这次去接兵的名单定下来!”
刚过完元旦,张学奎很高兴,因为连长说,他可以去北京接新兵了!
上次去北京,还是1967年,他二哥大学放暑假,利用大串联的机会,带他去北京玩了一圈。
第一次看到北京**,第一次做前门的有轨电车,第一次去北海公园,第一次喝豆汁,北京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9年1月5日,骑兵五师接新兵的一行人踏上了东去的火车,经过一夜的行驶,第二天早上到达北京站。
北京军区的同志已经在广场等待了,有人拿着电喇叭喊:“内蒙古接接兵团队的在战前广场东侧集合!”
大家在骑兵师副参谋长带领下登上一辆大客车,来到了北京军区赵家楼招待所!
大家稍事休息,吃过午饭后,又乘车来到石景山区北辛安庄,当地的区政府给提供了一件大屋子,但没有床,地上铺了稻草,大家把背包放上去,准备晚上打地铺!
第三天,张学奎和司号长程根栋到古城大队以及衙门口附近大队进行应征入伍青年的摸底调查,陪同一起工作的是古城大队的一位女干部王桂芳,还有衙门口的一位负责干部程福禄。
这里是农业大队,青年们白天要出勤劳动,当时在兴修水利,挖水渠,埋水泥管道;家里都没人。
张学奎和司号长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去了解情况。
幸好陪同的两位同志都是当地人,对地方情况很熟悉,在王大姐的帮助下,两人很快就熟悉了!
张学奎是高中生,和同样几个也是学生的青年熟悉起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接兵工作已经进行到体检,政审环节。
这批应征入伍的青年,除了部分是农民,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石景山首钢的工人子弟,以及北京九中的1968届初、高中应届毕业生,还有部分石景山中学和水利二局永定河113工地的职工,共计140多人。
这段时间还出了一个小插曲!
因为骑兵部队以前不在内蒙古自治区外征兵,北京军区接到任务后,才发现被服库里没有骑兵的服装!
北京军区所有的仓库都被翻了个遍,最后在天津八分部的一个仓库深处找到一百多套。
但这是前几年的一款骑兵服装,□□黄色人字呢军装,腰带也比较特殊,不是制式腰带,而是由55式武装带改制的真牛皮腰带。
给大家发的喝水缸子,还是最新的□□产物,上面印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这批人里的很多青年本身就是军干子弟,甚至有**,对部队并不陌生。
让他们更好奇的是草原骑兵是个什么样子?
在大家想象中骑兵都是□□高头大马,手里挥舞着闪亮的军刀,一幅威风凛凛的样子!
总之,骑兵给这些人带来了一丝神敏感,这可能也是大家愿意来内蒙古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