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市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无论是在内蒙古辖区内,还是在全国的南北交通线上,甚至通往蒙古和俄罗斯的铁路和公路也要从这里经过,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100年前的京绥铁路就从这里经过。
解放后,内蒙古又建设了集二铁路。
它自集宁南站至中蒙边境的二连浩特,全长331千米,是联接乌兰巴托、莫斯科的国际联运干线。
1953年5月开工,1955年建成,使北京到莫斯科的距离比经满洲里的运程缩短了1141千米。
内蒙古自1968年开始“挖内人党”后,包括铁路的工作也开始瘫痪,由部队开始进入“军管”。
赛罕塔拉站。
这是集二线上的一个小镇,只有1000多人口;但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北上二连浩特可直达外蒙古,东向则可到达人烟稀少的锡林郭勒盟!
是铁路线上一个重要的物资补给点。
这里风沙很大,冬季严寒,当地房屋的窗户都是双层的,快入冬的时候,当地老百姓都会忙着擦窗户、打浆糊、找锯末来糊窗户!
冬季大风刮起时,夹带着雪花,一片白茫茫,几米之外连人都看不清楚,老百姓称其为“白毛糊糊”!
因地处戈壁边缘,夏季很少下雨,炎热干燥。远处看着地上有一层绿意,但走进了才发现其实都是沙地,又因前些年内蒙古有发掘“发菜”的任务,导致土壤沙化越来越严重!
镇上80%为铁路员工和家属,但大部分的生活必需品都要从集宁由火车拉过来。
站上配有水罐车,为车站和火车提供必要的水源。
因为再往前100多公里就是我国与外蒙古的边境线,而随着与苏联关系日益紧张,内蒙古上千公里长的边境线,边防任务也变得紧张。
北上二连浩特的火车到了这里都需要检查,所有人都必须持有边防证,否则就要下车遣返回内地,想去二连浩特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骑兵第五师十四团有一个连队负责这边的军管任务。
战士们每日穿着军装,带上值勤袖标,上午下午各接一趟车。
初次除此之外就是各种政治学习:《为人民服务》、《老三篇》等等,要能背诵并默写出来。
每天上午十点半是从集宁南站北上的列车,而下午四点是从二连浩特南下的列车,每周四则是从北京发出驶往外蒙古的国际列车。
这趟列车与其他不同,每节车厢都会悬挂共和国国徽。
每当列车启动,战士们会举手敬礼,目送列车远去,这是在枯燥的日常生活中,难得的轻松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