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北京市
手机响了,张学奎拿起来一看是战友李源泉,忙按了接听键:“源泉你好!”
“哎呀学奎!你好你好!”源泉的声音飘了出来!
“哎?在北京吗?我说,咱都退休了,你最近有没有时间?陪我去看看司务长呗?”
“行啊!没问题!你联系上司务长了?”张学奎问道。
“这还不容易!去当地户籍科一问不就知道了!河北涞水县能有多大地方啊?”李源泉自信的说道。
“行,你组织吧,我先报个名!还有谁去啊?”
“刘常顺,还有曲希杰!”
“那就说定了!我没问题的!”
第一章
2008年2月16日,一行4人踏上了寻找司务长陈正德的旅途!
退休后,曲希杰考了驾照,正好家里又买了新车,因此一路都是他开车,向河北涞水进发。
李源泉,刘常顺和曲希杰都是1969年从北京参军,这一批基本都是首钢子弟,以北京九中的1968届初、高中应届毕业生为基础,还有部分石景山中学,石景山人民公社,水利二局永定河113工地的职工,共计140多人。
他们是内蒙古骑兵第五师的最后一批骑兵,1969年因珍宝岛事件爆发,内蒙古骑兵第五师改编为北京军区守备第34师(同年9月又改编为北京军区守备第二师)。成为了炮兵部队!
而张学奎是1968年从满洲里参军到骑兵第五师的,比李源泉他们这批北京兵早一年入伍,1969年奉命到北京接兵而结识。在部队移防包头固阳后,帐篷又紧挨着,关系非常好!
路上,李源泉讲起了他与司务长陈正德的故事:
1969年2月22日,19岁的李源泉与北京的140余名战友踏上了北去的列车。
陈正德和他们同住在半地下的铁架子房,是河北涞水人,比他大四岁,还是他的入党介绍人!
李源泉是上士,负责整个连队的伙食采买,和司务长住一个帐篷,从入伍的骑兵,一直到后来部队改为守备部队的工兵,两人在一个帐篷住了四五年,感情自然深厚!
1970年,陈正德家里给介绍了个对象,两人时常有书信往来。当时李源泉才20岁,也不知道这是人家的情书,以为是普通的家信,时不常的还要看一看。
幸亏当时人们即使写情书也不会像现在这么肉麻,什么情呀爱呀,和普通家信内容也差不多!
1973年,李源泉回北京探家,特意绕路去司务长家里探望,所以他还记得司务长爱人在涞水县商业局做会计工作!
可惜的是他1974年退伍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司务长失去了联系。
2005年李源泉也退休了,这之后他一直试着寻找司务长,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商业局这一特定时期的机构早已解散,人去楼空,无从查起。
中午时分一行4人总算到了涞水县城,直奔县公安局的办公大楼。
停好车后,李源泉心急,直奔办公大楼而去,其他几人在后面跟着。
他先进了院子,另外三人却被推着电动车的门卫拦住了!
门卫本来都要下班了,一看好几个男的不打招呼就要进大院,立刻急了!
“你们是干什么的?谁让你们进来的?”
张学奎赶紧向他解释:“别急别急!我们不是坏人!我们是想来户籍科查询一个老战友的情况,他转业后在省测绘队,他爱人以前是咱们县商业局的会计!”
“找人也不能不打招呼就往里闯啊?你们也不看看这什么地方?”门卫是个红脸膛的老头,老大不高兴了!
正说着话呢,李源泉也出来了。
原来办公楼里空无一人,他一无所获,只好回来了!
“哎呀!老哥对不起!我们是来打听人的,找我们部队的司务长,他叫陈正德,我们都是一个师的战友!”李源泉赶紧道歉。
或许是当过兵的人脸上特有的诚意,或许是他们找寻战友的迫切心情打动了门卫。
门卫的脸色缓和了许多,说话也热情了一些:“哎呀!你们今天来的不是时候啊!今天周六,分局都休息啊,再说就是有人值班也查不了户口,得到城关派出所去查!而且你们说的商业局早几年前就拆了,省测绘队二十几年前就搬到了廊坊!不过我们村倒是有一个省测绘队退休的。”
四人商量了一下,觉得既然来了,那就去城关派出所再查查!
门卫告诉了派出所的地址,他们又马不停蹄去了派出所。
到了派出所,和值班民警一说情况,民警说:“对不起啊,几位老同志!今天周六,户籍科管电脑的同志休息,你们只能周一再来查了!”
李源泉还是不死心,他对大家说:“我1973年的时候去过司务长家,就在商业局家属院,还有点印象,要不然咱去那里再看看?!”
35年过去了,涞水县城变化很大,几经打听,他们总算找到了商业局家属院。
但这里已面目全非,有的房屋连门窗都没了!
他们走进一间开着院门的人家,屋里有位年近70的老太太。
说明来意,老太太说:“我虽然是在商业局下属的五金公司退休,但并不认识你们所说的司务长爱人,不过这排房子里还有一个从商业局机关退休的,可能她认识。”
四人按照老人告诉的地址,找到了这户人家。
女主人也是60多岁,她还隐约记得司务长爱人,但是说二十几年前就随着司务长调走了!
李源泉是个细心的人,他从包里拿出当年的司务长照片,女主人一下就认出来了,说:“就是这个人,我见过的。我有个朋友和他爱人比较熟,我帮你们问问,看能不能找到联系电话!”
闲聊间,四人才知道,这片家属院还有1个月就要拆迁了!
如果他们再晚来几天,可能就更难找到知情人了!
不一会儿,男主人也回来了,一听说这四人是来找老战友的,立刻邀请他们在他家吃中饭,原来他也当过兵,是在云南!
“咱都是当过兵的人,互相最理解,千万别客气!”男主人说到。
四人一看都快中午2点了,实在不好意思打扰人家,留下手机号码就出来了。
大家找了个小饭店吃中饭,情绪都不高,从出发时的胸有成竹变成了心灰意冷!
找到司务长的希望已经很渺茫了!
你看我我看你,大家彼此心照不宣,茫茫人海,35年过去了,想找一个人哪儿那么容易啊?
默默的吃完了中饭,想起公安局门卫的话,他们村里有个省测绘队退休的,大家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又返回了公安局。
下午值班的门卫是另外一个人,原来上午的门卫叫王文海,已经回家了,他家住涞水县城北面的大三里铺村。
四人立刻驱车赶到王文海家,他没在。
但老王的儿子非常热心,说:“几位叔叔别着急,我打电话问问!”
打了几个电话,终于问道了,原来省测绘队退休的人叫王生,还有家庭地址。
四人又找到王生家,但他也没在。
王生的儿子儿媳热情的接待了他们!
说明来意后,一说司务长的名字,王生的儿子就说:“你们可找对人了!我爸和陈叔叔关系非常好,当年在测绘队时经常来我家!”
大家几人立刻长舒了一口气,心也放了下来。
但王生的儿子又说:“不过那是二十几年前的事了,测绘队早就搬到廊坊了!”
刚燃起的希望又像被泼了一瓢凉水,大家心里七上八下的。
王生儿子打电话的短短几分钟里,四人凝心屏气,仿佛过了很长时间。
放下电话,王生儿子找来他父亲的笔记本,把司务长的电话和地址抄写好递给了几人!
大家心情立刻振奋起来,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一下午总算没有白忙乎!
又聊了几句,大家才知道司务长的爱人叫刘振琴,家里有两个女儿,司务长的晚年生活挺满意!
李源泉迫不及待的拨通了司务长的电话!他的手都是抖的!
可以理解,大家既怕电话里传来盲音,又怕接电话的人说打错了!
电话通了,“请问是陈正德家吗?”
“是啊!你是谁啊?”电话里是个女声!
“真是陈正德家吗?我是李源泉,司务长的战友!您怎么称呼啊?”李源泉激动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我是陈正德爱人!你说你是老陈的战友?”接电话的是司务长爱人,显然她也有些难以相信!
“是的是的!嫂子!我是李源泉啊!73年的时候我还去过你家,司务长托我给你捎东西!你还记得吗?”
“小李?真的是你啊?天啊!昨天老陈还念叨你呢!说你们失去联系以后,怕是再也见不到了!他还去北京找过你呢,但你家以前住的平房都拆了,全是楼房,没找到你啊!”
“司务长肯定找不到啊!我们都搬家了!嫂子!你们现在怎么样啊?住哪儿啊?我们一起来了四个战友,想去看看司务长呢?”
“太好了!太好了!欢迎你们来!不过老陈出去遛弯了!你给我留个电话,他一回来我就让他联系你!”
没过几分钟,司务长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李源泉?真是你啊?我都不敢相信,我以为咱们再也见不着了了!”司务长难以置信的说道!
李源泉在电话里简单的讲了大家寻找他的过程,问好地址,大家赶紧上车出发!
挂电话前,司务长哽咽的说:“你们一定要来!就现在!我都想死你们了!就是等到夜里12点,我也要等着你们!”
司务长全家25年前就搬到了河北青县,后来在青县磷肥厂工作!
已经是快下午三点了,大家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确定好行车路线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出发了!
一路上经过白沟,雄县,白洋淀的枣林庄,大成,直扑青县。
这一路上,不是美丽的田园风光,就是繁荣的农村集市,大家不仅感慨国家的变化太大了!
这四人都是19岁20岁左右在部队相识,转眼就是四十年,谁会想到再见面已经是60多岁了呢!
真是感慨万分啊!
大家都没来过这里,曲希杰开车走的全是县级甚至乡级公路,很多路面坑洼不平,再加上还遇到几个乡村大集,速度一直提不起来。
加上冬季天黑的早,气候寒冷,路上想找个问路的人都没有!
司务长不放心,每隔半个小时就来个电话,询问走到了哪里?
四个老战友,凭着在部队侦察排练就的辨别方向的工夫,竟然一点弯路都没绕,200多公里啊!当天晚上九点十五分顺利到达了青县北环中路!
刺骨的寒风中没有行人,只见昏黄的路灯下一个人影在翘首企盼,每过一辆车都要细细打量一番!
他的身影已不再矫健,甚至有些笨拙,步履蹒跚!
几人在车上就认出了司务长!
就是他!
虽然大家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但大家毕竟在一起摸爬滚打了好几年!
清一色的愣头青小伙,天天处在一起,
一个锅里搅马勺,一个床板上翻跟头,
一个炮洞里抡锤打钎,一条战壕里射击投弹;
一个班,一个排,一个连,一个团,一个师!
尽管那时伙食很少,吃不上啥!
尽管那时很枯燥,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
尽管那时条件艰苦,每天训练,放马,打坑道!
尽管铁架房,干打垒难以抵抗内蒙古刺骨的寒风,冻疮,关节炎!
但大家的感情是纯粹的,没有任何杂质!
将近40年后,大家又见面了!
风华正茂的小伙子都变成了年过花甲的老头子!
大家依然兴奋不已!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
岁月无情!
司务长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刻痕,头发也脱落了!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大不少!
但招呼起大家来,依然让人想起在部队的难忘时光!
司务长指挥着曲希杰等4人到了自己家!
战友相聚,难免畅饮一杯!大家互相讲述着离别后的工作,学习,生活状况。
司务长已经当了姥爷,两个外孙,大的八岁了,聪明伶俐,乖巧懂事!
给大家又是倒水,又是递烟!嘴里还甜甜的喊着“姥爷好!”
李源泉不禁感慨!“当年我还看你和嫂子的情书呢!这一转眼司务长你已经是儿孙绕膝!这么多年真是弹指一挥间啊!”
司务长爱人张罗着大家吃饭,端碗的时候,发现司务长用的碗不一样,是个铁碗,非常沉!
刘常顺笑着说:“司务长,你这碗咋真么沉呢?”
司务长说:“哎,别提了!两年前得了心梗,幸亏抢救及时,但我落下了个毛病,爱睡觉!有时吃饭都能睡着,不知打了多少个碗,所以才换了个铁碗!”
嫂子在旁边笑着说:“这样永远也摔不坏!”
大家也笑了!但这笑,是心酸的笑,是难过的笑!
司务长倒是很高兴,谈笑风生,精神矍铄,一点也看不出病态!人似乎也年轻了不少!
大家都说了很多,一直到半夜,就像当年一样,在司务长家里沉沉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