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华阳公主今天也在搞事业 > 第1章 800块余额准备活过两个月

苏晓晓在剧烈的头痛中醒来,入目是绣着繁复金线的帐顶,鼻尖萦绕着陌生又浓郁的龙涎香。

她尚未弄清身在何处,一道冰冷彻骨、饱含厌恶的男声便劈头砸来:

“赵晴,你就算真把自己喝死在这里,也只会污了镇北王府的门楣。”

她艰难侧头,只见一个身着玄色古装、俊美如谪仙却面覆寒霜的男人立在床前,那眼神里的鄙夷与不屑,几乎要将她凌迟。

紧接着,一个带着哭腔的侍女声音响起:“殿下!您终于醒了!您若再不醒,世子爷他……他就要请旨退婚了!”

殿下?世子?退婚?

苏晓晓脑中嗡的一声,彻底懵了。她不是刚在旧货市场买了一条项链,然后……

——几天前,她还只是个为工作和生计发愁的普通大学生。

六月的午后,空气像被蒸透了的棉絮,闷得人喘不过气。

校园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烈日透过玻璃顶洒下斑驳光影,映在一张张年轻却写满焦虑的脸上。

苏晓晓站在人群边缘,手里攥着简历,指节微微泛白。

她穿着洗得发白的浅蓝色连衣裙,肩带有些松,滑下来一次又被她默默拉回去。

汗水顺着额角滑落,在鬓边凝成一粒细小的水珠,她没伸手去擦——怕弄乱了刚整理好的发型。

“下一个。”招聘经理头也不抬,声音干涩疲惫。

前一位男生自信满满地走上前,西装笔挺,谈吐流畅:“我是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会主席,主修会计学,暑期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三个月,带队完成过两个校企合作项目……”他侃侃而谈,简历上贴满奖状复印件,还附了一张与某知名企业家的合影。

招聘官终于抬起头,露出一丝笑意:“不错,留个联系方式吧。”

轮到苏晓晓时,人群自动让出一条窄道,仿佛她的沉默自带疏离感。

她低着头往前走,脚步轻得像怕惊扰谁。

递出简历时,指尖微颤。

招聘官接过,扫了一眼学校和专业——管理学。

他眉头一皱,嘴角浮起一抹几乎不可察觉的讥诮:“这专业啊……学了四年,到底能干什么?”

苏晓晓喉咙一紧,声音比自己预想的还要轻:“我……我们课程涉及组织行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还有数据分析……”

“哦?”男人打断她,目光从简历移到她身上,“那你说说,如果你负责一个百人团队,怎么提升效率?”

问题来得太突然。

她脑中闪过课堂上的案例分析、PPT汇报、小组讨论时别人抢话的情景。

她张了张嘴,却只挤出一句:“我会先了解每个人的优势,然后合理分工……结合目标设定……KPI考核……”

话音未落,对方已把简历推到一边,语气敷衍:“行了,等通知吧。”

那一叠整齐的纸,就这样被随意丢进角落,和其他几十份“等通知”的简历堆在一起,无人问津。

她怔了几秒,才慢慢收回手,指甲掐进掌心。

不是愤怒,是熟悉的心酸——那种从小到大反复经历的感觉:你很努力,但总差一点;你按部就班,却永远不够亮眼。

走出会场时,阳光刺眼。

她摘下眼镜,用袖口轻轻擦拭镜片上的雾气,动作细致得近乎执拗。

这是她的习惯:每当情绪翻涌,就做点具体的事来稳住自己。

回到出租屋已是傍晚。

不到二十平的空间塞着床、书桌和简易衣柜,墙上裂缝用胶布勉强粘住。

手机震动,银行余额提醒跳出来:账户余额:837.62元。

她盯着那个数字看了很久,直到屏幕自动熄灭。

窗外传来楼下情侣的笑闹声,隔壁在放剧,锅铲碰撞声此起彼伏。

这座城市的夜晚热闹非凡,唯独她的房间静得像一口井。

她打开电脑,页面跳转到兼职信息平台。

“家教”、“奶茶店小时工”、“文案代写”……手指停在“夜间便利店收银员”上,犹豫片刻,点了收藏。

电脑右下角弹出聊天窗口,大学室友李晓芸发来消息:“晓晓!我拿到Offer啦!XX集团市场部!明天聚餐庆祝,一起来啊~”

后面跟着三个爆炸烟花表情。

苏晓晓嘴角微微扬了一下,回复:“恭喜!我这边还在等消息,下次吧。”

关掉对话框,她仰头靠在椅背上,闭上眼。

天花板上有块水渍,形状像一片枯叶,年复一年地蔓延。

她想起高考填志愿那天,母亲坐在旧沙发上,眼睛亮亮的:“闺女,选个好专业,将来找个稳定工作,妈就放心了。”

她说“管理学”,因为听起来“有用”,能当领导,能解决问题。

可现在呢?

连一份基础面试都过不了。

手机又响了。

来电显示:妈妈。

她深吸一口气,按下接听键,声音瞬间变得轻快:“喂,妈,吃饭了吗?”

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乡音:“吃了吃了!你呢?今天面试怎么样?是不是特别顺利?我就说我们晓晓肯定行!”

“嗯嗯,挺好的。”她笑着说,眼角却不自觉垂下去,“有家公司让我等通知,应该……有机会。”

“我就知道!”苏母语气雀跃,“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实在不行咱先回家,你舅说县里新开了个政务服务中心,待遇也不错……”

“不用不用,这边机会多,我想再试试。”她连忙打断,语气依旧温柔,“您别担心,我都安排好了。”

挂了电话,屋里重归寂静。

她缓缓滑下椅子,蜷坐在地板上,背靠着床沿,双臂抱住膝盖。

空调发出嗡嗡的低鸣,吹不动心头沉甸甸的疲惫。

外面的城市灯火通明,车流如织。

而她像被遗忘在某个夹缝里,渺小、安静,连失落都不敢大声。

但她没有哭。

只是在黑暗中睁着眼,望着那片像枯叶的水渍,一遍遍告诉自己:

我还年轻,还能再试一次。

只要不认输,就还没输。

苏晓晓握着手机,指尖还残留着通话结束后的余温。

她把手机轻轻放在书桌上,动作很轻,仿佛怕惊扰了什么。

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那是一种带着期盼的欢喜,像冬日里勉强透出云层的阳光,温暖却照不进她此刻的真实处境。

她不想让母亲失望。

从小到大,她都知道自己是父母唯一的希望。

父亲走得早,家里省吃俭用供她读书,连母亲穿的衣服都三年没换过。

她说“有机会”,不是为了骗谁,而是想给自己一点喘息的空间,一点还能坚持下去的理由。

可谎言越是温柔,现实就越发冰冷。

她坐在地板上,背靠着床沿,双臂环膝,下巴轻轻抵在膝盖上。

窗外的霓虹光影偶尔扫过墙壁,映得那片水渍忽明忽暗,像极了她此刻摇摆不定的心境。

没有人知道她在害怕,也没有人问她累不累。

她习惯了不说,也渐渐学会了把所有情绪压进沉默里。

为了稳住心神,她缓缓起身,走向书桌。

这是她的老习惯——每当内心混乱时,就去做点具体的事。

整理东西能让她找回掌控感。

她将散落的笔一支支插回笔筒,按颜色分类;把几本笔记按大小叠好,边缘对齐;连充电线都绕成规整的圈,用绑带系好。

每一个动作都细致、缓慢,带着一种近乎仪式般的专注。

她甚至把桌角那枚生锈的图钉重新拧紧,防止它划伤手指。

就在挪动台灯底座时,一本书从堆叠的文件下露出了半截封面:《古代经济策论》。

她怔了一下,才想起这是上周在图书馆顺手借的。

当时只是因为书名听起来“有点意思”,又恰好摆在管理学专架旁。

后来一直没翻,直到现在被整理房间的动作勾了出来。

她坐回椅子,翻开泛黄的纸页。

墨香混合着旧书特有的微潮气息扑面而来。

翻到中间一页,是一则关于明代“一条鞭法”税制改革的分析案例。

她盯着那段文字看了许久,脑海中自动浮现出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现代财政理论,以及她在课外读过的制度变迁模型。

“如果当时有数据追踪系统和绩效评估机制,这项改革的推行阻力或许会小很多……”她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而且地方官吏的利益补偿问题也没解决,变法注定难以持久。”

话出口后,屋子里只有空调的嗡鸣回应她。

她忽然觉得有些好笑。

这些想法,在面试时她明明可以讲出来,可当那个招聘经理冷淡地看着她时,所有知识都卡在喉咙里,变成了一句干巴巴的“合理分工”。

她有能力思考,却没能力表达;她看得见问题,却没人愿意听她说。

合上书,她轻轻叹了口气。

这声叹息落在寂静的房间里,像是某种无声的告别——对理想,对信心,或是对自己曾经以为“只要努力就会被看见”的天真。

但她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

她小心翼翼地用软布擦去书皮上的灰尘,又从抽屉里找出一个透明书套,仔细包好。

这本书不能逾期归还,否则又要交罚款。

八百多块的余额,经不起任何额外开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