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之林中燕(黛玉×燕临) > 第81章 姑苏

红楼之林中燕(黛玉×燕临) 第81章 姑苏

作者:震泽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6 13:52:17 来源:文学城

第八十章姑苏

且说燕家一行人在金陵停留一日,由李诲和李绮作陪,游览金陵的名胜古迹,黛玉一整天兴致勃勃,还与李绮联句作诗。

第二日,他们告别李家众人,贾兰也到石头津送行。黛玉和燕临都叮嘱他一番,这才依依不舍地登船。

他们继续南行,途径金匮,黛玉知道袁百年的弟弟袁万里时任金匮县丞,便问他是否在此处上岸。袁百年却说要去姑苏祭拜旧主,依然与黛玉同行。

黛玉听罢,感动不已。

燕临见到江南景致,虽已是冬日,仍残留绿意,粉墙黛瓦,吴音袅袅,十分欢喜。转头见黛玉,却是芙蓉轻愁,眼雾氤氲。

燕临不解,询问黛玉:“玉儿,你这不是快到家了么?怎么我见你兴致还不如前天呢?!”心中还有几分忐忑,莫不是她怪我昨晚唐突了她?

黛玉道:“我也不知是怎么了,大约就是人们所说的‘近乡情更怯’的缘故了。说来,我虽出生于姑苏,幼时却长在扬州,回姑苏乃是扶灵归葬,想来……”

燕临这才明白,连忙把黛玉揽入怀中,安慰不迭。

船靠盘门码头,袁百年来说道:“姑奶奶来姑苏,事先也没跟林家说,不如让我先去报个信,姑奶奶和姑爷在船上等候。”

黛玉说好,又让蒋嬷嬷将林稹的书信转交于他,以作凭证。袁百年作为林如海曾经的书童,对姑苏林宅比黛玉熟悉得多。

林家族长林?知道姑奶奶回来了,连忙遣人来接。

姑苏林家虽然和金陵李家一样,都是诗礼名族,但李家人口众多、聚族而居,占了半个乌衣巷,而林家人丁不旺,如今在姑苏老家的不过十数人。

林如海旧居如今也空置了,他临终前虽然把宅子给了族里,但族长只将其作为宗族里供奉祖先及合族议事的场地。从前贾敏住过的院落更是不曾动过,今天黛玉和燕临就住这里。燕牧坚持仍然住船上。

族长夫人白氏笑眯眯地来见黛玉,她虽然年届四十,论辈分,却与黛玉是同辈,因而口称“妹妹”。

黛玉见母亲院中布置,与她幼时记忆中的一模一样,又是欣慰,又是感伤:“嫂子,这里打扫得真是干净……”

白氏道:“当年叔母就是极爱干净的人。这株石榴树,是妹妹出生时种下的,如今长这么高了。”

初冬的石榴树,枝叶略显枯瘦,但树干壮实,一支分叉横过母亲曾经梳妆的小轩窗,冬日可爱,照进斑驳的影子。

黛玉喃喃道:“我记得花开时艳红如火,可是后来我们去了扬州,也不知这果子有没有结成……”

白氏笑道:“如今结得可好了!那边的丫头们淘气,偷偷翻进来摘,还让我抓到一回,狠狠罚了!”

“丫头们?”黛玉问道:“谁家的?”

白氏带着黛玉往书房去,边走边说道:“咱们族里又与别家不同,当年妹妹的祖奶奶携子血战永定,祖上才得列侯之位,故而族里对女孩子们也一般重视,族中不论男女,无有不诵诗书者。之前闺塾和族学在一处,后来叔叔把这宅子给了族里,又说女学就可办在此处……”

黛玉这才明白过来。

慢慢走近书房,竹林环绕,书声琅琅,俱是清亮高扬的女童音。黛玉透过窗子看去,五个孩子正在读《千家诗》,黛玉听得微笑起来。

却听白氏轻声道:“可惜咱们林家人丁不旺,这里只有三个孩子是咱族里的,还有两个是附学的。族学里头,男孩子那边也是如此。”

黛玉点点头,拉着白氏走出了闺塾的院子,才说道:“可能天意如此,不必强求。但愿这些落地的孩子们,个个都能成人成才!”

白氏笑道:“正是如此!不料今岁,咱家又出了一个探花。整个平江府,谁不羡慕咱们林家?必是祖宗保佑呢!”

黛玉又问:“她们现今读的什么书?”

白氏道:“正为此事犯愁呢!按说《百家姓》、《千字文》、《女四书》和《千家诗》都读的差不多了,从前沈伯母赴京前,都是她过来指点丫头们读书,如今是秎儿媳妇做女夫子,比之沈伯母,到底差了一层。”

说着,白氏脸上露出一丝尴尬来,看向黛玉,似是盼她也能出个主意。

黛玉听罢,沉思片刻,道:“只读这些,还是不够的,可惜伯母不在姑苏,她们若是半途而废,未免可惜……”

白氏叹道:“正是呢,咱家养育了这些好苗子,偏又嫁到别人家去了……”

黛玉道:“之前我小姑子出嫁前,我为她做了一本《汇编》,将四书五经中的一些重要篇目摘录选读,我也按着从前父亲和老师的教导,作了集注,如今也给族里的女孩子们一份吧,有空也可读一读!”

黛玉便让紫鹃去取了来,白氏一看如获至宝,交到秎儿媳妇手里,她也喜不自禁,道:“还是姑奶奶思虑深远,这集注也做得好,到底是探花和进士教出来的,旁人不可比!”

黛玉道:“嫂子谬赞了!”

官客那边,燕牧、燕临也和林家族长林?见礼,林?着实热情,力邀姑爷一家多住几日,无奈燕家要赶在小年前回家,这才作罢。

等午间设宴,林?又让几位小辈来拜见。燕临因着黛玉辈分高,跟着做了“姑丈”乃至“姑爷爷”,虽则见面礼散出去不少,心里却乐开了花。

燕临看了一遍,问道:“听六哥说,有一位九岁就中秀才的内侄,不知是哪位?”

林?笑道:“世子说的是林昱,他中了秀才之后,便去了石湖书院读书,我们族学中,还是蒙学为主,若有进益,便去更好的书院。六弟也曾在那里就读。”

果然一听石湖书院,在座的小子们都露出向往之色。燕临见状,微微一笑,心道:江南果然遍地都是读书人,真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啊!

燕牧也来了兴致,询问起来。

林?谦虚几句,说道:“如今族里有两位正在石湖书院读书,其余的,一位去了应天书院,一另位则在国子监。这一科,只有六弟一人赴考,若等到下一科,应有两三人都会去考,届时再看分晓。”

燕牧听了,微微点头,又鼓励两句,一时你来我往,宾主尽欢。

第二日,燕临和黛玉去阊门外林氏祖坟祭拜,燕牧也在林如海夫妇墓前敬了一杯酒,燕临则行孝子礼,燕牧也未阻止。

袁百年在一旁看了,感慨不已:谁说女婿不上坟?恩公只有一个女儿,女婿就要顶半子。燕临这个女婿,比一般的儿子还强呢!

黛玉默默祷祝:父亲母亲在上,如今女儿已经出嫁,夫婿是父亲选定之人,他果然待我极好,父亲母亲也可放心了!

燕临也在心里念道:岳父岳母大人,你们在天有灵,必能见到我与玉儿夫妻和顺,长长久久!

最后,袁百年也来磕了头,告知旧主,自己已经完成恩公所托,今后就要离开林家、自立门户了。

一行人等祭拜完毕,便去了虎丘赏游。几人登上虎丘塔,俯览整个姑苏城。黛玉笑谓紫鹃:“要是四妹妹在这里,只怕是要提笔描摹一番了!”

燕临则在石刻边流连忘返,还对着燕牧说道:“这‘剑池’二字,真有黄诚公的意思!”燕牧也点头称是。

黛玉在一旁听见,觉得奇怪,“黄诚公”是哪位书法大家?她竟不曾听过。瞧燕临也是侯府公子,竟似不曾临过颜鲁公的书帖一样,他的字也自成一体,真是怪哉!

从虎丘到山塘,这一路逐渐热闹起来,已到腊月,各家各户都忙着采买过年,五方商民杂处、东西两洋南北货物俱全。

雪雁乐得都找不着北了,这里看看,那里瞧瞧,这个是心爱之物,那个也瞧着喜欢,一转眼,两手都满了。

黛玉无奈道:“这丫头可是疯了,我看她半年的月钱都要花在这里了。”

紫鹃笑道:“昨儿个她哥哥来瞧她,又偷偷塞了她几百钱,这可不就是可着劲儿地花了。说来,我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东西。”

紫鹃不比雪雁,雪雁是江南出生长大的,听着乡音,觉得亲切,紫鹃是京中长大的,这南边的热闹,从未见识过。

黛玉笑道:“别拘着了,你也去看看吧!”一想又有些不放心,香菱不就是幼时在姑苏城里被拍花子拐走的么?她回头看了一眼燕临,燕临会意,让泰阿跟了上去。

他又问黛玉累不累。黛玉连日奔波,确实有些受不住,燕临便扶她上了车。

黛玉透过车帘,见到市井百业、兴旺繁荣,心中也十分喜悦。今上刚登基的那几年,南方水患兵祸,如今海宴河清,一派盛世景象。

当晚回到老宅中,黛玉再次见到林如海和贾敏入梦,二老笑眯眯地望着她,良久才道:“我等心愿已了,终要往去处去!玉儿,你与燕临定要好好的,相互扶持,相敬相爱,一生平安!”

黛玉连声应了,像小时候那样乳燕投怀,三人相拥,笑着作别。

燕临也梦到一对素昧相识的夫妇。燕临见他们仪表不凡,气度儒雅,一下子就猜出了他们的身份,纳头就拜。

“临儿,不必如此,今儿个已经拜过了。今后我们爱女就托付于君了,望你信守承诺,你二人白头偕老,子孙满堂,我夫妇也就无憾了!”燕临连忙应了。

黛玉和燕临从梦中醒来,想到方才的梦境,不由相视而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