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学是农村孩子艰难的谋生路。
同生活在大城市,繁华世界里的孩子不一样的是,农村里的孩子如果想要以读书为契机,谋得一番好的事业和光明的前途,是必须要艰难地煎熬在这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之中的。
我所生活着的这片充满了贫苦气息的小小城镇,曾经被我调侃地称作“黑匣子地带”这所谓的“黑匣子”如果用作理解的话,是可以这样做出解释来:“黑匣子朦胧模糊而又难以触摸,使得无法弄清楚它的真实性。亦我所说的,它的贫富底线。”但是,经过一番时间的考察和摸索,这黑匣子的真实性就又会完全凸显在我们的面前。从而**裸的,变得一览无余了。于是乎,我便用两个字加以概括:“贫”和“俗”。
而不过,至于这个“贫”字应该做何描述,或者说是贫到了何种程度。一时想不到别的高大上的词,只能用“没落”或者“浅而难入流”来形容一下。现实生活的变化难以与一朝三变的城市同月而语。
这就好像镇上隔壁零售部里的王大娘,一次简单的采购就要骑一辆用了二十余年的脚踏车,并且骑上十多里地方能到达县城,然后一番言辞犀利的砍价来完成采购。而与她同时代的城里的富裕小老太太,要登峰造极到涂脂抹粉,甚至于脚踏高跟鞋,唇摸艳紫口红的地步。
“俗”字出名亦是城乡特色。祖祖辈辈的文化浅薄,说话谈吐不雅致,流里流气的陈腐和充斥着满腹的郁闷。这就是蕴藏在此地的民俗与民风。这民风民俗存在于普通大众之间。流行到比诸如歌曲、化妆品、减肥丸、更加流于发光发亮,而最终亮成了一条只属于我们农村的,通向光明和辉煌的,充满了无限力量的道路。而那些弥漫着病态的,所谓的贵着的人们,是永远也走不进这条道路的。因为内心深处妄自为尊的态度,是一种虚伪、丑陋和充满痞气的典型。
而就是当前的这些俗人所努力寻求的“显贵”,也就有了一些穷的几乎被磨得锃光瓦亮的人,要贷款培养子女,把他们培养成一种同样摆着阔气和腐蚀心态的小市民形象。还有一些较为贵着的人,在金钱观的丑陋腐蚀下,日渐的一毛不拔,不去努力下本钱培养自己的子女,而是随大流随波逐流。而那种守着所谓宿命论者:认为宇宙万物的一切变化,都是上帝的安排,是权威性的,是不容更改的。或者处于贫富之间的人,在培养孩子方面,大概也是守着摆脱凡俗命运,找些正当活儿谋出路,进而拥有属于他们的铁饭碗的传统观念。
正是由于当前的这一切一切的不合理的观念,和“贫”“俗”的心理的指引下,许多穷人家的孩子,尤其是农村家庭的孩子,和处于工薪阶层的勉强维持生活的小市民家庭生活中的孩子,都要踏上上学—这条属于他们的艰难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