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河湟女儿行 > 第49章 第 49 章

河湟女儿行 第49章 第 49 章

作者:花落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31 17:36:31 来源:文学城

三天后的傍晚,阿大从外面回来,脸色比往日松快了些。他关紧院门,对阿妈和红军姐姐低声道:"路子寻下了。北山,土楼观。"

"道观?"阿妈有些迟疑。

"嗯,"阿大点点头,"那道观偏静,香火不算旺。那位道长识文断字,是个明白人,心也善。让丫头去那儿避上一阵,最稳妥不过。"

第二天天蒙蒙亮,我们就准备动身。院子里,晨雾尚未散尽,空气里带着凉意。红军姐姐已经收拾停当,依旧是那身干净的粗布衣裳,头发梳得整整齐齐。阿大去后院推独轮车,阿妈在灶房用荷叶包着最后几个馍馍,絮絮叨叨地嘱咐着路上当心。

我站在院子里,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着,闷得慌。我知道她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了。

她走到我面前,蹲下身来,让自己的视线与我齐平。晨光中,她的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眼神依旧清亮。她拉起我的手,放在她粗糙的掌心里。

"玉娟妹妹,"她轻声说,嘴角努力弯起一个温和的弧度,"这些天,谢谢你和阿妈、阿大的照顾。给你们添麻烦了。"

我摇摇头,鼻子有点酸。

"我要走了,有样东西想留给你。"她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用旧布缝成的本子,边角已经磨损,但很干净。"这是我平时识字、学文化时用的,上面还有些我绣的花样子。你拿着,往后......往后多认字,总是好的。"

我接过那个还带着她体温的小本子,紧紧攥在手里。

"还有,"她看着我,眼神格外认真,"我的名字,叫何秀英。秀气的秀,英雄的英。我告诉你,是把你当成真妹妹。"

何秀英。我在心里默默念了一遍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和她的人一样,看起来普普通通,却藏着说不出的力量。

"秀英姐姐......"我哽咽着,终于喊出了这个名字。

她笑了笑,伸手替我理了理额前的碎发,动作轻柔得不像个拿枪的人。"好好听阿妈阿大的话。我走了,你......多保重。"

这时,阿大推着独轮车过来了,车轴发出"吱呀"的声响。秀英姐姐站起身,最后看了我一眼,那眼神里有不舍,有感谢,更有一种我那时还无法完全理解的、义无反顾的决然。

阿大看着那独轮车,对秀英姐姐说:"丫头,上车吧,路不近哩。"

秀英姐姐看着那独轮车,眉头微蹙,脸上显出不情愿的神色。"阿叔,我能走,伤好得差不多了。"她习惯性地挺直腰板,那是在队伍里养成的不肯示弱的性子。

阿大叹了口气,声音压得低低的,却带着不容反驳的实在:"闺女,我知道你筋骨硬朗,能走。可你瞧瞧,"他指了指渐渐有了人声的巷口,"这西宁城里,但凡是缠了脚的女娃、媳妇,但凡是出趟远门,哪个不是坐车、骑驴?你若是自己一步步走出城,走上北山,那才叫惹眼,才叫告诉旁人你有问题哩!听阿叔的,坐上去,蜷着些,把脚收好,旁人只当是家里送女眷出门,才不会多问。"

秀英姐姐愣住了,她看了看自己的脚,又看了看那辆为了她特意铺了褥子的独轮车,终于明白了阿大的深意。在这地方,她最大的掩护,竟是她这双走过万水千山的"小脚",以及这双小脚带来的、合乎世俗认知的"柔弱"。她沉默了片刻,终于点了点头,依言侧身坐上了车板,将双腿并拢,那双穿着阿妈新做深紫色弓鞋的脚,小心地缩在裙摆下。

我也想去。扯着阿大的衣角央求。阿大起初不允,说我添乱。我急得快哭出来,只说:"两个姐妹结伴去道观上香,不是更寻常么?"阿大怔了怔,看看我,又看看车上低着头的秀英姐姐,沉吟了一下,终于挥挥手:"罢了,跟上吧,路上机灵点。"

出了城,路便崎岖起来。独轮车的木轮压在碎石土路上,发出单调的"吱嘎"声。阿大在前头稳稳地推着,脖颈上青筋微凸。我跟在车旁,不时偷偷看一眼车上的秀英姐姐。她坐得笔直,双手紧紧抓着车板边缘,目光望着前方层叠的北山,嘴唇抿成一条直线。我知道,让她这样被人推着走,比让她自己走路还要难受百倍。

到了土楼观,山门寂寂。那位我们见过的道长姐姐果然已在门外等候,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的青布道袍,清瘦的脸上神色平静。她见到我们,并无多话,只微微颔首,便引着我们绕过正殿,沿着一条僻静的小径往后山走去。

直至一处更为幽静、几乎被树木掩藏的小院前,她才停下脚步,推开虚掩的木门。

"暂且在这里安身吧。"道长姐姐的声音温和,"为了稳妥起见,恐怕得请你换上这身衣裳,只说是来观里带发修行的居士,避世静心,掩人耳目。"

说着,她便要领秀英姐姐去旁边一间净室换衣服。我心里好奇得紧,也硬着头皮跟了进去。

道长姐姐仔细闩好房门,从一旁简陋的木柜里取出一套叠得整整齐齐的衣物。并非正式的道士冠服,而是一套寻常道家女居士常穿的青衣、青裤,布料普通,却干净爽利。

秀英姐姐接过衣服,开始默默更换。我站在一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

她褪下那身阿妈给的粗布女装,露出了里面阿妈为她缝制的贴身小衫。当她将青色的居士服上衣穿好,系上同色的腰带时,整个人的气质陡然一变。那衣服宽大,掩去了她肩部、腰身的女性曲线,却更衬得她身形挺拔,如一株青松。她又穿上青裤,裤脚用布带利落地束紧。

最后,她坐到炕沿,道长姐姐递过一双白布高筒云袜和一双青布十方鞋。她熟练地套上云袜,将那双向来被布袜和弓鞋紧紧包裹的四寸小脚仔细束好,然后穿上十方鞋。这鞋与平日穿的弓鞋截然不同,鞋底更平实,前端也不那么尖翘,更便于行走。

当她全部穿戴整齐,站在我们面前时,我几乎有些认不出来了。一身青衣青裤,洁净无华,衬得她肤色愈发显得苍白,却别有一种清峻之气。一头乌发被她自己利落地在脑后挽了一个简单的髻,用一根普通的木簪固定。脱下了女儿装,换上了这身素净的居士服,她眉宇间那股原本被刻意压抑的英气再也遮掩不住,眼神清澈而坚定,仿佛这身衣服才是真正契合她魂魄的装束。只是,那双在云袜和十方鞋包裹下,依然能看出纤小轮廓的脚,悄悄诉说着她过往的另一段人生。

道长姐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时才缓缓开口,声音平和:"我在山上看些旧报,也听些过往香客谈论,知道你们红军是穷苦人的队伍,在陕北扎下了根。"她顿了顿,眼神里流露出些许忧色,"东边的日本人,狼子野心,关外早已生灵涂炭,如今华北也岌岌可危。这世道,怕是要有大变了。"

秀英姐姐系好鞋带,抬起头,目光直视着道长,问出了藏在心底的话:“道长,你我素不相识……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帮我?”

道长姐姐沉默了片刻,清瘦的脸上掠过一丝不忍,她走到窗边,望着远山,声音低沉了些:“前些日子,我下山化缘……亲眼见过马家的兵是怎么对待被俘的女红军的。那惨状……同为女人,我不忍心。”她转过身,目光温和而坚定地看着秀英姐姐,“我知道你们红军是真心为穷苦人打天下的,是好人。出家之人,慈悲为怀。见危不救,见死不扶,才是最大的业障。你只管安心住下,把伤彻底养好。观里清苦,但能护你一时周全。日后若有机会,或有北边来的妥当商队,或能托人送你一程。”

秀英姐姐深深地看着道长,眼圈微微发红,不再多说,只是郑重地点了点头。她重新低下头,仔细地将鞋带系好,每一个动作都沉稳有力。

我看着换装后恍然一新的秀英姐姐,又看看一旁超然却又心怀慈悲的道长姐姐,心里迷迷糊糊地觉得,这道观,这青山,仿佛是一片乱世中的孤舟。她们说的话,像隔着云雾,我听不真切,却能感觉到那份沉甸甸的分量,压在我的心头,也压在这个看似平静的清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