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何处飞来双白鹭 > 第266章 祭灶日正言延绣师

何处飞来双白鹭 第266章 祭灶日正言延绣师

作者:韶华过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12 13:20:38 来源:文学城

然而伤嗟终究只是一时,日子也总要过下去。国丧期间乏善可陈,等出了丧期,又到年关。这样的大节令,即使娉姐儿一心躲懒,也不能交到陈姨娘手上,只得打叠起精神,主持祭祖、祭灶等等诸多琐事。

汉家素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俗礼,话虽如此,大到主持整个流程、熟悉种种习俗,小到预备祭灶的物件、菜式,若没有娴于家务的女子,如何办得囫囵?

自宋致端起的一干仆妇,少不得还有几分看热闹的心思,想着夫人过门将近半年,内务外务样样来得,想必出阁之前,宁国公府对于这位二房嫡长女是精心教养了的。就是不知道过年这样的大事,她是否能主持得周全妥帖?毕竟别的家务事还会有让未出阁的娘子练手的情况,似过年这等庄重肃穆的大事,却必须由成熟稳重的当家主母经手。

娉姐儿也的确是初试牛刀,却并不似寻常过门半年的新妇一般缩手缩脚的,先叫来宋致端之妻王氏,和巩妈妈一道拟了所用之物单子,若库房里有的,就着人寻了东西出来,若无,则领了对牌出去采买。也就是几日的功夫,就将祭灶的仪式筹备得颇为妥帖,一扫郦府从前没有主母当家的乱象。

又问过了冯海波家的,商议着拟出了祭灶的菜谱。正如诗中所云:“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荤素咸甜,有软有糯,又拿饴糖糊住了灶君司命的嘴,拿酒水浇了活蹦乱跳的公鸡,恭恭敬敬热热闹闹地送灶君上天。

祭礼完毕,又将祭灶果散与孩子们吃了。逢年过节讲究的就是笑口常开,娉姐儿平日里对待几个庶女虽然严厉了些,但在年关,自不会挑这个时节扮演严母的角色。红姐儿等人也略放下了平日里的芥蒂,露出小孩子该有的欢容,拿起一块黑交切送进口中,嚼得满面是笑。年纪最小的维姐儿更是满脸的懵懂,抓起一个□□球,嚼了半日咽不下去,噎得直瞪眼,众人又是好笑,又忙着拍背的拍背,喂水的喂水,终是帮她送服了下去。

娉姐儿望着翘着个兰花指,做张做致拈了一块寸金糖吃的纯姐儿,心中自然鄙夷她的造作,但当着人的面,还是笑得一派温和:“多吃些,来年更兴旺呢。”

祭灶之后又有填仓的习俗,晚膳不食荤腥,食用面条、糖、饼等物,讲究吃得越多越好,谓之“填仓”。只是阖府上下拢共只有郦轻裘、娉姐儿和三个庶女,加起来五个主子,四个女眷的饭量又小,这填仓也填得不够丰足。郦轻裘环视四周,不免觉得寂寥,感慨道:“前些时候悼玉家里又添了第四个小子,他虽然也是独子,但家里儿女绕膝好不热闹,几时咱们家里多添几个孩童就好了。”

悼玉是镇国中尉朱怀的小字,他原本就比郦轻裘年长些许,又如他一般是个慕色的性子,家中姬妾成群、儿女绕膝也不足为奇。偏生郦轻裘年纪也不算轻了,在子孙运道上却不强,如今将近而立之年,膝下却只有三个女儿,难免觉得萧疏寥落。

娉姐儿对比出嫁前在家里守岁过年的情景,也添了几分感慨。殷家的人丁不算兴旺,两房都只有一个儿子,二房的人口多些,却也都是些女儿,陆续出嫁之后,撇开关在家庙里的娟姐儿,如今也只余好哥儿一个。但长房的松哥儿已经成亲,这些年来开枝散叶,自从骐哥儿、骥哥儿陆续降世,宁国公府就添了小孩子的欢声笑语,不仅热闹了许多,也给花老太太增添了无穷的欢乐。眼看好哥儿也逐渐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之后,家中必然更加热闹。

而郦府这厢呢,再过若干年,倘若还没有子嗣,几个女儿长成之后陆续出嫁,家中只余下或年老色衰或年轻娇艳的几名妾室,并她和郦轻裘这对主人主母,就显得格外寂寥了。

虽然娉姐儿并不觉得身为女儿有多少低人一等的地方,也很渴望能生个乖巧贴心的小娘子,给她打些精致的小花钗、做些漂亮的小裙袄。但在这样的时刻,她确实不得不对这个社会千百年来的规则低头,似她未嫁之前鄙夷的那些庸俗妇人一般,盼望着生出个儿子了。

她心不在焉地敷衍了郦轻裘几句,又问宋妈妈要了许多红纸,领着几个女儿剪起了窗花。

娉姐儿心灵手巧,什么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鹿鹤桐椿、犀牛望月,各式各样的花色信手拈来,剪出来栩栩如生,就连向来眼高于顶、从不轻易许人的郑妈妈,都忍不住赞了一句:“真真我们夫人这双手,是再巧不过了。”娉姐儿笑道:“我也就是这些奇技巧淫上有几分歪才情,若论女红针黹,却也不过平平。”

郑妈妈从前是伺候过郦老太太的,如今在绣房执事,却并不得意。这常年失意的人,说话做事都带了几分偏激和愤愤不平,难得开口夸人,娉姐儿自要给她几分面子。果然,说到自己拿手的绣艺,郑妈妈就得意起来,同娉姐儿讨论了几句针黹上的事情,向来板着的脸上难得露出了真心的喜悦笑容。

娉姐儿就顺势问她:“说起来,郑妈妈也是绣房的老人儿了,这一手绣活堪称出神入化。可巧却辇阁只有龙先生一位先生,要教导三位姑娘,忙得不可开交。龙先生的学问自是不消说的,论起针黹来,却只得了‘细密齐整’四字,较之郑妈妈的手艺,少了几分栩栩如生。我就想着,能不能请郑妈妈得了闲儿,到却辇阁坐坐,也指点指点姑娘们。”

说到这里,娉姐儿露出几分为难之色,朝三个女儿所在之地努了努嘴。郑妈妈顺着她的示意看去,只见红姐儿正领着两位妹妹剪窗花,只是三人都笨拙得很,剪坏了好几张纸,还是拿不出一张齐整精巧的作品。只有纯姐儿精乖些,她自知不善于此道,干脆不去剪复杂的样式,只剪最简单的雪花图案,一会儿功夫,已经剪出了好几张,只是线条粗糙,花样单一,叫人目不忍视。

郑妈妈不由露出一丝心动之色,只是尚且有所顾虑,沉吟不语,没有马上接话。

娉姐儿便笑道:“若郑妈妈肯到却辇阁里当个供奉,三个姑娘当向你执弟子礼,我这边每年的束脩,自也不会薄待了郑妈妈的。”言下之意是要将郑妈妈当个正经的师长看待了。

这以绣房管事的身份指点几位姑娘,和以供奉的身份教导绣艺,看似只是待遇上的差距,实际上却是体面上的天差地别。

郑妈妈本来的顾虑也很显而易见:她是伺候过郦老太太的人,一向自矜身份,从前郦老太太从不愿意让妾室到她跟前请安问好,足见她也是个重视正妻、嫡出子女地位的人,郑妈妈身为她的丫鬟,想必也不大看得上三位庶女。教导她们针线,算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计,出彩了是三位姑娘自己蕙质兰心,做不好女红,却是教导的人没有本事。况且看三位姑娘剪窗花的情形,就知道三人都并不心灵手巧,郑妈妈虽然心动于多一份差事多出来的月银,却也有些犹豫。

但娉姐儿将她的身份定性为供奉,事情就不一样了,时人都讲究尊师重道,郑妈妈以奴婢的身份,教导过几位姑娘,阖家上下就无人敢将她当成奴婢看待。无论三位姑娘能否出师,她下半辈子的安富尊荣,都因为一个供奉之位得到了保证。

郑妈妈想明白这一节,当即眉开眼笑,一口答应下来。

娉姐儿又去征求郦轻裘的意见:“妾身想着,郑妈妈绣艺精绝,为人又很方正,还是伺候过母亲的老人儿,自是处处妥帖,给女儿们当个教习,想必是够格的。针黹之余,还能给女儿们说说祖母的往事,也算是我们这些小辈对长辈的一点怀念了。”

妻子既尊重自己的意见,又尊重已经去了的先人,还上心庶女们的教育问题,郦轻裘又哪里有反对的道理?自然是满口答应,连连称赞妻子的贤惠。

娉姐儿虽然是偶然与郑妈妈闲话时的灵机一动,但此举一拍数响,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只是底下的人却心思各异了。

于龙先生而言,身上的担子少了一分,束脩又没有减少,她自然乐得郑妈妈——如今该称郑先生了——加入却辇阁的教育团队。

于几个庶女而言,课业没有额外增加,只是教导绣艺的人换了一个,似乎也没什么妨碍。

于下人们而言,郑先生得势,强化了从前已经显露端倪的信号:新夫人在用人上,似乎格外偏厚于老太太、先夫人用下来的人手,因为这两个派系,最不可能带有陈姨娘的色彩。

于三位姨娘,似洪姨娘这等眼皮子浅的,满脑子想的是如何让女儿好好和郑先生套近乎,好疏通绣房那边的关系,如此裁剪新衣时能优先挑选好料子和好花色。

韦姨娘则不置可否,横竖没有触及她的利益。

至于陈姨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