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韩娱之白月光 > 第4章 想办法赚钱

韩娱之白月光 第4章 想办法赚钱

作者:小小人类ZZ敢叫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0:32:25 来源:文学城

接下来的两个月,“李英爱”确实过着看似深居简出的生活。她以“身体还需慢慢调养”为由,谢绝了大多数不必要的社交,接受姨母频繁来访的提议(定期通电话报平安)。

但这段时间,她并没有真正闲着。

首先,她以“整理成焕遗物,慢慢适应”为名,将房子里里外外彻底清理了一遍。这个过程,既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仪式,也是熟悉这个家、这个社区的最佳方式。她会和楼下小卖部的阿婆温和地打招呼,会记得垃圾回收的日子,慢慢地在邻居眼中,从一个“突然回来的、可怜的女人”,变成了一个“话不多、但很有礼貌的新住户”。

真正的行动,在厨房悄然开始。

“满汉全席”的天赋,让“李英爱”对寻常食材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她并没有一开始就做什么复杂菜式,而是从最接地气的入手。

起初,是香味。

从“朴家”厨房飘出的,不再是简单的泡菜味,而是一种勾人食欲、让人忍不住深呼吸的复合香气——可能是葱油拌面醇厚的葱香,可能是红烧肉甜咸交织的浓郁,也可能是某种改良后更适合韩国人口味的、带着微妙香料气息的汤羹。

这香味,成了小巷里一道无形的招牌。

几天后,“李英爱”似乎是无意地,在周末的早晨,推着一个干净的小餐车,出现在了离家不远、人流尚可的街角。餐车上只卖两样东西:皮薄馅大、煎得底部金黄酥脆的锅贴,以及用秘制高汤煮出来、撒上翠绿葱花和虾皮的馄饨。

她定价公道,态度温和,总是带着一丝大病初愈的柔弱感。更重要的是,味道实在太好了!锅贴咬下去汁水丰盈,馄饨汤鲜得让人想把碗都舔干净。

从一开始的好奇尝试,到后来的熟客光顾,“李英爱”的小摊很快有了固定的客源。她从不贪多,每天只准备固定的分量,卖完即收摊,保持一种“不为生计发愁,只是找点事做”的淡然姿态。

这反而更增添了神秘感和吸引力。

“听说那家的女人,是从国外治病回来的,手艺真是不得了!”

“她家的孩子好像之前也遭了不少罪,现在总算母女团聚了,真不容易。”

“她这手艺,开个小店肯定火!”

类似的议论在街坊间悄悄流传。同情、好奇,以及对美食最纯粹的赞赏,交织在一起,为“李英爱”这个身份积累了最初的良好口碑和人气。

我(本尊)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里,通过窗户,能看到“妈妈”推着餐车出去又回来,也能看到邻居们和她打招呼时脸上友善的笑容。

这两个月,是我穿越以来最安定、最像“正常童年”的时光。我安心地看书,偷偷练习那50%的烹饪天赋(比如试着帮“妈妈”摘菜,或者在她指导下包一两个奇形怪状的馄饨),身体也养好了不少,脸上有了红润的光泽。

【叮!马甲“李英爱”通过社区活动与美食经营,获得稳定关注度。关注值持续缓慢增长中……】

【马甲社会融入度提升,身份稳固性增强。】

系统的提示音证实了我们的策略是正确的。这两个月的“休养”与“试水”,不仅让马甲妈妈合理地融入了环境,积累了初始资金和人脉,更为我(本尊)的成长赢得了宝贵的缓冲期。

风暴后的平静即将结束。当“李英爱”的小摊口碑发酵到一定程度,当我的身体和心智都做好了更多准备,下一步——无论是开一家真正的小店。

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着急,也在按部就班的学习着股票,同时也抱头抓狂。为什么别的穿越女一穿越就在股票市场里大杀四方,我却要从头学习!没办法——见识决定眼见,上辈子就跟着朋友买过几支,还亏了。

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买过股票,早知道会穿越,亏死了也得呃~~——,亏个半死也得买呀!

我的书桌上放着我让“妈妈”从旧书市场淘来的、这个时代能找到的所有关于经济、金融的基础书籍,以及过期的财经报纸。

这些知识对我而言只是用来理解这个时代金融术语和规则的工具。我真正的“金手指”,是来自未来的记忆!

未来的记忆里1997年可是一个韩国很大的转折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韩国将是重灾区,股市暴跌,韩元大幅贬值。这是巨大的危机,也是巨大的机遇!做空韩元、做空股指……当然,这需要足够的本金和国际账户,对现在的我来说还太遥远,但这是必须标记的关键节点。

要问为什么会知道这个事情,那可要感谢梨泰院F4啦!

曾经刷视频的时候刷到过一个关于他们的颜值安利视频,开头就是97年韩国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出现这四位神颜?

看评论区的时候,一条高赞回答是:97年韩国金融危机经济崩盘,于是诞生出了印钞机。

抱着好奇的态度去查那年的韩国金融危机的事情,不得不夸一夸我的聪明的小脑袋瓜,谁说刷视频没用的,这不就是派上用场了吗!

光有宏观趋势和埋头学习是不够的,我需要熟悉这个时代的交易规则、市场节奏和具体的个股。

我让“妈妈”找来纸笔,开始进行“模拟盘”训练。我根据记忆和现有的报纸信息,挑选出几只目前看来平平无奇、但我知道未来潜力的股票(比如三星电子的前身),每天记录它们的价格波动,模拟买卖。

同时,我也关注着当下的市场热点和短线波动,锻炼自己的盘感。

两个月后,我对1995年韩国股市的“脾气”有了初步了解。是时候,进行一场小规模的“实战”了。

机会很快出现。一家中型食品公司因为一批原材料受污染的负面新闻,股价连续几天大跌。看着眼熟的牌子我知道,这家公司后来通过危机公关和技术升级,不仅度过了危机,反而借此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股价在半年后创下新高。

我决定出手。

晚上,我对“妈妈”说:“妈妈,我……我做了一个梦。梦见爸爸对我说,可以把我们攒的钱,买一点……一点这个。”我递给她一张纸条,上面是我歪歪扭扭写下的公司名称和代码。我用的是“爸爸托梦”这个在孩子身上看似荒诞却无法严加指责的理由。

“李英爱”看着我,眼神复杂。她明白这是我的指令,但系统赋予她的“母亲”人格,让她本能地担忧。“世真,这……这太冒险了。我们的钱不多……”

“爸爸说……会涨的。”我坚持着,用孩童的固执掩饰着成人的笃定。

最终,“马甲妈妈”服从了核心指令。她以“李英爱”的身份,去证券公司开了户,用摆摊攒下的大部分积蓄,在股价低点买入了那家食品公司的股票。

交易完成后,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不仅仅是投资,更是一种宣言——我,朴世真,不再是被动承受命运的可怜虫。我要用我知道的一切,悄无声息地,撬动这个世界的杠杆。

书桌下,那张画着幼稚K线图的草纸,仿佛是我向未来吹响的、无声的号角。

买入那家食品公司的股票后,日子仿佛又恢复了平静。

“马甲妈妈”依旧每天推着餐车出门,用香气和美味温暖着街坊的胃。而我,朴世真,偶尔会跟摊出门帮忙收钱,涨涨关注。

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每天下午,“妈妈”从市场回来时,会“顺便”去一趟证券营业部,看一眼行情。她不会待太久,只是安静地看一会儿大厅里滚动的电子屏,然后默默离开。

晚上,她会把当天的收盘价,用只有我们能看懂的方式,记在一本普通的记账本上。股价起初依旧有些波动,甚至偶尔还会小幅下探,但总体趋势,正如我所“梦见”的那样,在负面新闻的影响逐渐消散后,开始缓慢而坚定地向上爬升。

大约三个月后,那家食品公司发布了强有力的澄清公告,并公布了新技术投产的消息。股价应声而起,连续几天涨停板,不仅完全收复失地,更一举突破了历史高点。

时机到了。

在一个平静的傍晚,“李英爱”从证券公司回来,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混合着激动与难以置信的红晕。她关上房门,快步走到我面前,甚至顾不上放下手里的菜篮。

“世真……”她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微微颤抖,“股价……涨了好多!比我们买的时候,翻了一倍还多!”

我放下手中的童话书,抬起头,内心虽然早已波澜壮阔,但脸上只是露出一个属于孩子的、略带困惑的笑容:“是吗?爸爸的梦……是真的呀。”

“妈妈”重重地点头,眼眶有些湿润。她不仅仅是为了这笔意外之财,更是为了某种验证——验证了“女儿”那看似荒诞的“梦”,或许真的蕴含着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或许是来自天上父亲的庇佑。

第二天,她按照我的暗示,抛售了所有的股票。

当那张存折上的数字清晰地显示出来时,连拥有成年人灵魂的我都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

初始投入:约300万韩元(主要是摆摊所得和家里所剩无几的存款)。

最终收益:超过1200万韩元。

净盈利:900多万韩元!

在这个普通职员月薪不过几十万韩元的年代,这无疑是一笔巨款。这意味着,我们不仅彻底摆脱了生存危机,更拥有了启动更大计划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妈妈,我们把本钱和一部分利润存起来。”我用稚嫩的声音,说着冷静的计划,“然后分几个银行分别慢慢的换转成美金,到时候放在家里。‘爸爸’好像说过美金汇率会越来越高。”

“李英爱”心领神会

对于第一次投资的大获成功,我虽然开心,但是也不敢太嚣张,毕竟这个公司恰好是以前比较喜欢吃的零食才会知道,其他的还需要慢慢的摸索。

但是最起码成功了之后有了托底的金钱资助,我还是开心的笑出声来。

这笔成功的投资,极大地增强了“马甲妈妈”对我(或者说,对“爸爸托梦”这个借口)的信任。她开始更主动地关注财经信息,甚至会把我“无意”中提到的某些公司名字记下来,暗自研究。

我知道,这仅仅是开始。900万韩元,在未来的金融风暴和科技浪潮面前,不过是沧海一粟。但这是一个完美的开局,它证明了道路的正确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