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汉魏风骨 > 第73章 白狼山血战

汉魏风骨 第73章 白狼山血战

作者:Ms林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6 17:41:13 来源:文学城

于是前军整装,以田畴率众为乡导,避开泥泞水道,登上徐无山,直出卢龙塞,逆濡水东北分支而上,堑山堙谷五百余里。

第一次“出塞”,崔缨也曾期待过,想象中奇异瑰丽的“塞外风光”。

可事实上,塞外道绝不通,尽是重峦叠嶂,山谷骑马难行,多数时候是以步代骑。崔缨自问身体素质尚佳,可从季夏六月到初秋七月,他们都在深山沟壑里缓慢前进。

山谷两岸林木高耸,隐天蔽日,闷湿丛里常有蛇虫出没,每天都有很多兵士染上怪病死去,崔缨胆战心惊,惶恐不安,可曹操、曹植他们早习以为常。

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行军打仗的艰辛。

崔缨一路沉默寡言,只拄杖跟紧郭嘉的脚步,让自己尽量不为拖油瓶,即便体力殆尽,即便痒痛难忍,即便汗湿身背,也不敢喊累,也不敢抱怨一句。她反复诵读一首《苦寒行》,脑子里尽是想象的,去年曹操出征攀越太行山的画面。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她从未有过这样感受一首诗歌的心境,若教此刻的她,回前世去做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她一定能将这首《苦寒行》鉴赏出几百上千字来!

经过白檀县,地势渐缓,军士们精神渐济,再越过平冈境,他们沿着白狼水东行,悄然涉入鲜卑境庭。大军终于在风急天寒的秋八月,逼近白狼水两源汇流的白狼县。

此时距离柳城只差二百里。

“报——”哨骑忽从后军赶来。

众将皆勒马停步。

“曹公!袁尚兄弟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于西南凡城驻军!正往我军方向逼近!”

“凡城?”曹操略微吃惊,“敌军距此地还有多远?”

“不过一百里。”

“再探!”

“唯——”

诸将纷纷骚动,曹操眯了眯眼,望向西南方向山脉,细索自语:

“莫非敌寇已察觉孤军背袭,竟倾巢而出?”

“曹公,辎重在后,军中披甲者极少,恐难以中原布衣兵士以御乌丸悍猛甲兵。不若循循后撤,待与辎重队会合,再一举攻破敌军!”荀攸进谏道。

“万不可退军!”郭嘉急忙劝道,“曹公,敌军当是不日前赶至,且不知我军虚实,只闻有袭军,辄仓皇将数万骑逆军,否则,定不使我军顺白狼水而东进也。”

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曹操正拿不定主意。

张辽上前抱拳道:“曹公,末将以为,此正危急时刻,愈是如此,愈不可退,退则自明虚实。若引兵自退,敌虏兵马强盛,须臾之间,便为追及,不如迎战,尽早设伏!”

“曹公,成败在此一举!望曹公速作决断!”郭嘉又言。

曹操点头,扬鞭西南一指,于马上下令:

“张辽!”

“末将在!”

“远处五十里,彼山曰白狼,连绵相接,长约四十里,山势高峻,便于设伏,登其高峰可四下远望。若急速行军,则天黑可至。今以孤持麾授汝,汝与张郃二人,各率本部劲旅虎豹骑先隐于东南山隅,等待号令!”

“遵命!”

“众将士听令,即刻掉头,沿白狼水溯回,向西南前进!”

“遵命!”

响亮的应战声大大振奋了众将之心,崔缨更是与曹植遥遥相望,激动与紧张都写在了两个少年脸上。

于是大军沿河而下,往白狼山方向疾行。曹操行军经验老成,果真天黑不久,他们便抵达了山隅。

曹操领诸将潜行,登至山顶,教弓弩手做好准备。

崔缨遥望西南方向平地大道,只见隐隐有大片甲兵伏行,行军速度并不十分迅速,显然,是他们的候骑已探知曹军临近。

“曹公请看——”郭嘉指道,“虏骑虽有万众,但军伍不整,且逡巡徘徊,犹豫不前,可知彼确不知我军虚实,此时正是最佳战机!吾观此白狼山高谷深,可教一部军士布于群山之腰,战端一启,擂鼓呐喊,凭回音造数倍劲旅之势。”

曹操称善,即刻点兵候备。

敌寇略有小动,说时慢那时快,只听曹操一声喝令“点火”,满山伏兵皆举起火把,放火箭的放火箭,冲锋杀敌的喊杀!张辽与徐晃率伏兵自山壑杀出,分抄其敌军前路与中路,拦腰截断虏骑,敌军惶惶应战,阵型大乱。

曹操见时机到了,即刻命众将驱兵掩杀。

四周鼓声大震,喊声冲天,回荡在山谷间,仿佛四周山隅间尽是曹军铁骑!

崔缨激动不已,紧张得满头是汗,首次见这等壮大战争场面,怎能不震撼?是震怖与惊骇!万箭齐发,骑兵相撞,火光闪现,兵戈与刀剑相击,铿锵声不绝于耳!

张辽所率军队已纵入敌军深处,黑夜里看不甚清,可转瞬之间,虏骑旗帜纷纷倒下,只远远听见张辽大吼一声,如同霹雳:

“蹋顿已死!单于已死!贼虏速降!贼虏速降!”

然后便是军士们也喊,漫山的鼓兵都在在喊,敌寇顿时节节败退,自相践踏,尸体遍野。领将张辽身披银甲,舐血野战,猛如白狼,曹军士气大涨,情绪点燃到了极点。

曹操与众谋臣皆大笑,曹植更是兴奋地翘首张望。

唯独崔缨不自觉地后退,全身打着哆嗦,最终蹲在地上。

因为,血腥味已飘得漫山皆是,空中弥漫着驱散不开的烟雾,仿佛要将所有人都吞噬一般。这种味道和感觉,让崔缨十分熟悉,仿佛瞬间回到当年,那在荒野被尸体包围的岁月。

真是司空府过于安逸了,她竟快忘了当初流浪时的味道。

明明周围都是人,她却读懂了唐人李华赫赫有名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尸踣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

崔缨忽然意识到,山下那是数以千计的性命,竟在一瞬间曝尸荒野!她所站立的地方,不是一座功勋卓著的白狼山,而是生灵涂炭的骷髅山!

胃中忽起巨大的不适,崔缨拼命捂住嘴巴,不想呼吸这里的一丝空气,几近窒息……一个没忍住,胃酸翻涌,将原本空虚的胃吐了个干净。

曹植着甲按剑,连忙上前将她挡在身后,扶她起身,暗声道:“快起来!莫要教父亲看见你这副模样!”

崔缨吐完之后,仍是全身发抖。

“第一次,我也曾这般,以后习惯了,自然就好。”曹植的声音冷得让人心寒。

“这样的‘第一次’,我情愿不要再有……你不必‘好心’,我这‘懦弱的’模样,教司空瞧见了也罢!”

“真是不可理喻,我们曹家兄弟,哪个不是自小就跟着父亲在外南征北战,见惯了这些场面的呢?”

“见惯了生死又如何?很值得炫耀么?”

崔缨甩开曹植的手,只想一个人静一静,刚才吐得眼泪都出来了,好在黑夜里不易被人看见。一抬头,郭嘉已经站在了面前,他剧烈地咳嗽着。

“缨儿,你可还好?”

“先生放心,我没事。”

“拿水囊喝点吧,好受些。”

见此情状,曹植撇撇嘴,按剑返回了曹操身边。望着曹植离去的背影,崔缨沮丧地接过郭嘉递来的水囊,只敢在背地里小心漱口。

众人皆在偃旗息鼓中,庆贺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唯独崔缨苦笑着,觉得自己太另类,不知该如何融入这群古人。

他们是古人,难道你就不是吗?

脑中忽又响起这句话,崔缨的心咯噔一声。

…… ……

初战告捷,袁尚兄弟和乌丸残众往北奔逃,曹军还要乘胜追击,故而数日不曾停歇。而后,曹军稍扎营于白狼县外,暂作休息整顿,点兵清理,恰巧传来后方辎重队已至的好消息,群将振奋,始设宴欢庆首战之捷。

那时方得探清,当日原是白狼水下游路道未曾阻塞,早有虏骑把守,故而乌丸得讯,单于蹋顿亲自临陈,与袁尚兄弟二人共拒曹军。可首战便大败,单于蹋顿被虎豹骑团团围住,张辽挺戈,一下便将他搠死。乌丸虏骑见元首被斩,自然作鸟兽散。

崔缨暗叹:在中原赫赫布衣曹军雄师面前,区区乌丸之众到底还是乌合之众。

宴饮正酣,曹丕却提着酒壶,拉着夏侯尚和崔缨走出帐外,带上卫大哥,说要去寻人。

他们并肩而行,曹丕一路问个不停,无不是斩杀单于蹋顿的相关话题。未尝亲临白狼山一役,他大呼遗憾,于是反复向夏侯尚询问,曹纯部下的虎豹骑是怎么困住单于蹋顿的……看得出来,他颇为懊恼不能亲眼一睹那壮观的战争场面,而他对张辽的崇拜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崔缨跟他们走过战俘营,行至伤兵营,只见一处支起的四角帐下,一位将军未解甲卸盔,正蹲下地慰问受伤的兵士。

“张将军,酒未过三巡,辄不见了将军踪影,原是在这儿寻了个好去处呢!”曹丕笑着微微一揖。

张辽回首起身,恭敬抱拳:“见过二公子!”

伤兵们纷纷拜见曹丕。

“各位军兄弟,不必多礼!你们出生入死,连日与乌丸作战,辛苦了!”曹丕招呼着笑道,“伯仁、子嘤,你们瞧,我说对吧,若要寻张将军,到这儿总没错!”

崔缨朝张辽欠身行礼:“张将军体恤兵士,久闻不如一见。”

曹丕笑着搭过张辽的肩膀:“张将军,这边请——”

四人一边在伤兵营附近踱步,一边闲聊起天。

“张将军,可否详述那夜白狼山激战?”

“张将军,你是如何于万军之中取那单于首级的?”

“张将军,快快教我震喝敌寇之秘诀吧!”

……

曹丕虽已二十出头,此时却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对张辽赞不绝口。

在崔缨看来,他跟曹营老辈将军们的关系好像还不错,听他与张辽对话,仿佛是跟久别重逢的老友交心,肺腑之言倾泻而出,也不管张辽面色尴尬与否,他自个儿从头到尾都是神采飞扬的。

崔缨和夏侯尚自然成了‘灯泡’,被撂在一旁,互谈欢笑。

忽而瞥见不少包扎休息的军士,于是崔缨敛起了笑意,叹息罢,发问道:

“张将军,此一役,也算是险中得胜,不知折了多少兵士?”

张辽停下脚步,侧身负手,静静地看着那些孱弱的伤兵,良久方叹道:

“此役虽是大胜,我部尚有数千战骑,然一兵一卒之损失,亦足可惜可悯,他们是翁母之儿,是妇人之夫,也是稚子之父,如今战死北疆,却因山高路遥,却不得殓尸还乡啊……”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将军可试过烧骨成灰,将战死边疆的将士们以瓮罐携归?”

曹丕连忙喝道:“子嘤休得胡说!”

好吧,她想起了,古人向来敬重逝者,怎么可能愿意像后世一样将逝者烧成骨灰呢。

张辽倒不怎么介意,只感慨道:“此法不可行,即便我们能做,那些战亡将士的遗属也不会同意的。”

崔缨垂着眼,望着帐下横七竖八躺着敷药喊疼的兵士们,深感气氛沉闷压抑,忧从中来,于是不自觉地靠近,俯身问他们:

“诸位兄弟,北征已数月,你们……想回家吗?”

伤兵们面面相觑,继而齐齐点头。

“能跟我聊聊,你们家乡是什么模样的吗?还有你们家乡的家人吗?”

“俺是清河人,俺们家乡的菜豆腐可好吃了!”一个留着髭须的伤兵,约摸三十来岁,眼神却亮亮的。

“巧了!我也是清河人氏!咱是老乡呢!”崔缨笑盈盈道,“哎——大兄弟,那你可知这菜豆腐的来历么?”

那人摇了摇头。

“说起这菜豆腐,那可来历大着啦!听说是在新朝末期,那会儿的天下跟现在一样大乱。咱世祖光武皇帝,有一回打仗,被敌军追杀,逃到清河一位老妇家中,想吃顿饭。老妇家里穷啊,只好盛一碗豆腐,拌进黄豆跟菜叶。谁承想,咱世祖皇帝吃了,直呼天下美味呀!后来登基了,世祖皇帝不忘救命之恩,还下了一道圣旨,大大封赏当年那个老妇人,还将菜豆腐封为贡品呢!”

伤兵们脸上开始洋溢着喜悦之色,听崔缨添油加醋的传说听得十分入神。曹丕抱臂在旁,忍俊不禁,跟夏侯尚互换眼神。

“还有俺!俺家在青州,有俺娘和俺爹,俺们青州的蜜桃可有名了。”一个四十来岁的军士说道。

“您是当年司空帐下的老兵了吧?”

“你如何晓得的?”

“哎呀,当年曹司空麾下劲旅‘青州兵’,可是驰名天下呢!”

崔缨又把目光转向一位吊着臂膀的年轻军士,他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你呢?”

“俺是鲁国人,入伍两年了,俺想写一封信给那与俺有婚约的姑娘……叫她不必等俺了。可远在千里之外,哪还能带音讯回家呢?”

很平淡的语气说出的话,倒叫崔缨鼻尖一酸,她抿嘴笑道:“鲁国啊……那兄弟你可不用写信了。”

“为啥?”

“不曾听过吗?相传几百年前,你们鲁国有个叫尾生的人,和心爱的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女子许是有事没来,尾生就一直在桥下等啊等,直到涨水溺死,他都一直抱着桥柱不肯违约。兄弟你既与那姑娘有约,我想,她定然会一直等着你,所以你也不能违约,仗很快就会结束的,你一定可以把心爱的姑娘娶回家的!”

“真的吗!?仗快打完了?”年轻军士激动得跳起来,连忙问一旁的张辽,“张将军,此话可当真?”

周围伤兵也纷纷亮起眼睛,情绪激动。

张辽有些为难地握拳轻咳,崔缨连忙讪笑着起身:“大家要对曹司空有信心,白狼山一役已重创敌寇,有咱们的张将军在,残虏定当望风披靡!”

众人皆笑。

“诶,小姑娘看着面生?”伤兵营中一个年纪稍长的军士问道,“莫非曹司空又收编女将军入伍了?”

崔缨暗想:果真,影视剧都是骗人的,即便她一身男装也会被人一眼看出是女人。

“岂敢岂敢,老伯您抬举了,就我这身段,哪有当巾帼将军的本事?”崔缨笑着拱手谢道。

“你倒还挺有自知之明。”一直沉默的夏侯尚,双臂环抱,忽而坏笑道。

崔缨瞪了他一眼,复作笑脸以迎军士:

“我叫崔缨,我倒是想参司空军事,当个帐前小吏也好,如今却只是郭祭酒身侧一侍童……这一路与各位军大哥跋山涉水,共临险境,我方晓得大家从军是多么艰辛!

“当年,大将军霍光遣三万骑出辽东追击匈奴,却直捣乌桓老巢,一举击杀三名首领并部众六千余人,大胜而归;后来更有伏波将军马援,率三千骑兵出高柳,先后巡行雁门、代郡、上谷等地,乌丸望风而逃;如今各位随曹司空出塞击寇,于白狼山一战成名,同样是百年壮举啊!马革裹尸为守家园,此乃丈夫之举!”

伤兵们听罢,群情振奋,纷纷在曹丕面前表露誓死效忠曹操的决心。张辽笑着朝崔缨抱拳道:

“姑娘豪情,我等不及也。”

这次换曹丕笑得合不拢嘴了,崔缨跟他相视一笑,正要还礼谢过张辽,身后忽然传来一个小将的呼声——

“崔姑娘!郭祭酒病倒,曹公有令,速传唤姑娘。”

病倒?

这一天终于来了?

崔缨全身触电般一震,赶忙辞了众人,狂奔回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