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汉魏风骨 > 第131章 闺中长相诀(2)

汉魏风骨 第131章 闺中长相诀(2)

作者:Ms林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1 22:18:21 来源:文学城

众目睽睽下与夏侯尚的亲密接触,让崔缨感到震怖惭惶,马背颠簸却使她的头不由自主地往夏侯尚的胸膛撞去。于是,只能闭眼拽紧了他的袍角,把脸埋得很深很深,任凭旋风吹散青丝。

为什么忽然有滚烫的东西吻过脸庞,随后又滑进心口呢?她也不知道。只是觉得鼻尖酸酸的,已经很久很久,不曾让廉价的眼泪噙满眼眶了。

前夜伤寒未愈,昨夜又为曹植的话半宿不眠,适才还为铖儿的事提心吊胆。崔缨感觉全身好累好累,一声闷哼不出,实际上很不舒服,骨头几乎快被疾驰的骏马颠碎了,而她本又是个多心常怀忧惧的半亡人,此情景无端又令她回忆起当年一二赤壁往事。

于是大把大把的眼泪掉落了,她也趁着风大对身侧的夏侯尚说出他听不见的真心话了:

“明明我们两个人都没有错,为何要相互欺骗,我与你河井水不相干,可我为了子建,选择逶迤子桓一党间,笑里藏刀与你们周旋;我时刻不在思考如何抽身逃离将府,却由衷敬畏你们在野势力盘根错节;碌碌数年,我曾手刃重伤他人,亦有人因我想成全他人而丧命。夏侯尚,我非良人,此生,离我越远越安全。”

……

穿过山脚密林,登上磐石山路,直至临崖山腰,丕尚二人终于一收少年意气,勒马回缰。此时,云雾缭绕,漫山遍野的杜鹃正盛展容颜,黄鹂、鹧鸪的婉转与深幽,初春的山野新壤气息,莫不让曹丕和夏侯尚二人心旷神怡。

夏侯尚低头,却见怀中之人早已双眼红肿,便敛起了笑意,先一步下马,默默在牵头牵马前行。

曹丕亦下马并行,他信手折下几根根覆依山壁的绿芒萁,坐在秃石上,独对满山草木,悻悻吟咏起诗: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知之。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夏侯尚背手不解:“子桓,你如今已是名正言顺的丞相副手,府中宾客如云,丈夫如此,夫复何忧呢?”

“世事变幻,只似白云苍狗,乐往哀来,乱世壮志难酬,今后之路,不会越来越顺畅,只当更为履冰难行。伯仁,若没有你和子丹,这些年,我应与乡野鳏夫无甚区别。”

“……”夏侯尚不应。

他没有曹丕那般敏感的神经,不会因为一阵料峭清风吹来花香,一场幽谷春雨带来的微寒,就感伤世事无常。他只是抱臂站在他的朋友身后,无悲无喜,空留给马背上的崔缨一个猜不透的面庞轮廓。

曹丕弯腰拾起尖锐的石子,一个接一个往云海中投掷而去,打水漂似的,让石子夹携着怨愤和不满,消失在高崖深处。

后来崔缨才知道,早在她回世子府的前一日,曹丕就已经为了虎豹骑统帅的事,携夏侯尚去拜谒过毛玠,可毛玠公私分明,一口拒绝了。

恰巧两人密访东曹重臣,又被军咨祭酒杜袭撞见,杜袭直接跑到曹操跟前告状,说两人情好甚密,而夏侯尚善于谄媚,蛊惑曹丕为己谋私,绝非世子良友贞臣,不足殊待,更不该选为五官中郎将府文学,惹得曹操颇为不悦,对曹丕也多留了个心眼。

“‘战战栗栗,日谨一日。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崔缨淡漠的发言,不禁令二人回顾,“朝夕恪勤,做好相副本分,纵然是步步惊心,也当有横渡过冰河的那一天。”

崔缨下马,恢复昨日沉着神色,踱步上前,以后世穿越者的身份为曹丕一一捋清道:

“毛玠与家叔同侪,‘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於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崔缨对着两人冷笑道:

“子桓哥、伯仁哥,你们扪心自问,当真做到俭约持正了么?既然做不到‘投其所好’,又何必自怨自艾?

“当年司徒赵温一案,丞相将其罢免,并迁怒于子桓,我那时也以为不过朝堂防忌常态。可后来才想明白,丞相从一开始就打算废三公官署,置丞相、御史大夫,以适应当前这三分天下之时局。

“子桓公子文武并举,家世也足以享有被三公辟举的资格,可一旦被赵温征辟,便失去了自开幕府以繁枝叶的机会,更不论相副之职。赵温乃汉室亲臣,并非真心拔举公子。丞相为了你,看得格外长远,既如此,又何必嗟叹呢?”

崔缨以为,这番推论能让曹丕对她更为重视,可曹丕只是平静地笑了。

“前几日,仲达说了与你几乎一模一样的话。”

… …

寓居中郎将府,第二十日。

相府传来消息,经曹丕等人的努力,曹真成功给曹操操演了一套全新的作战阵型,并与十数名壮汉对峙,无一败绩。曹操壮其鸷勇,让他率领虎豹骑。此讯传来,曹丕拍掌叫好,未被选上的夏侯尚同样欢颜以贺。

崔缨那时站在庭下,听着这一切,只觉得奇怪。

数日前在校场所见,那套全新作战方阵训练,明明夏侯尚出力最多,而仅仅因为这一缘故就受曹操如此重用,还是不太对劲。

这其中任免深意,她想去查个明白。以她目前在中郎将府的作用,根本接触不了丕党核心,更别提出头之日,能有机会离开世子府了。

趁着曹丕心情不错,崔缨提出了去走访邺城辟雍学宫的想法,并拿出了之前在谯沛考订的宗族私塾和郡学卷宗。

曹丕欣然允诺,但在杯盏之后,又使了个眼神,让三两仆婢跟从。

邺城学宫里,汇集了不少河洛名儒,受业生要么是河北名士子胄,要么是徙居邺城却征战在外的军统幼子,崔缨早在很久以前就摸清楚了这所学校的性质,并没有多少访谒的兴趣。但它却与曹植的平原侯府很邻近。

自曹植开府以来,崔缨还从未进过侯府一次,虽在曹丕府常与曹植照面,到底不知他当上小侯爷之后,在府中是个什么模样。

可这天倒春寒,街头下着迷蒙细雨,扶着墙壁能让掌心尽湿。崔缨站在平原侯府门外几丈远的地方,遥遥望着进出的陌生面孔,站了良久,忽的没了勇气。

曹植如今不同了,是成年开府的公子,就这么贸然入府相见,只怕会给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何况身边还有曹丕的眼线。崔缨叹了口气,落寞地往南街走去,过了学宫也不停脚,只漫无目的地任由双腿把自己带去远方。

天刚放晴,白日的建宁街一如往常般热闹,只是偶尔有几个轻浮放浪的少年,驾着猎马惊扰大街,也不知哪家将军的儿子。或有招摇过市的华服贵公子,沿街寻花问柳,遭人侧目而视,巡街散吏视若无睹。

邺城,是什么时候变得,越来越有东汉中晚期的京城风韵的呢?崔缨想不明白,可一下车,就被一二个素未谋面的少年毫无边界地打量和评足。

“瞎了你们的眼!相府的车马也是你们能平视的么?”随行的酷婢冷冷斥了一句,什么公子哥就溜个没影了。

崔缨却顺着他们消失的方向,注意到东坊角边一家装缮颇为气派的绣坊,朱门玉阶前停着数辆贵族马车,十余个重臣妻眷都在婢女的搀扶下,冒雨也要络绎不绝地进出。

那里,不是原先任霜经营的旧坊么,何时换得如此崭新豪奢的面貌?崔缨边想边快步走去。

她不会记错,东坊这一带,原是庶民区,如今竟然半条街都成了驿市,各种商行店铺林立,变得再不是记忆中的模样。在任霜离世后,绣坊后继无人,本该倒闭才是,如今又是谁在经营呢?

“你家主人是谁?他可在坊中?”

崔缨揪着一个门口的小婢就问,可没人搭理她。崔缨回神,转过身看着随行的曹府侍婢,疑心又问:

“是中郎将接管此绣坊吗?什么时候的事?”

侍婢也不答,撇着嘴也不给崔缨好脸色看,更拦着她不让闯入。

崔缨更加确定了自己内心的答案,可她只惧怕是夏侯尚接手了这块酥酪,变成了她最讨厌的模样。任氏绣坊倾注着任霜多年的心血,变成这幅皮囊,不必说都知道为了什么。

“去你的权!钱!势!利!夏侯尚,你给我滚出来——”崔缨忽然发作,失去冷静。

持续的訾骂声引起不小骚动,可也仅仅只是片刻了。因为曹府侍婢强拉住崔缨,令她镇静,才让她意识到身处屋檐下,绣坊背后势力没那么简单。

也就是半晌的功夫,崔缨甩开她们的袖子转身,才看见绣坊内庭赫然立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秦淳。

崔缨哑住了声,错愕不已。

明明只是数月未见,秦淳却好似变了个人,变的是面相,变的是魂灵气息。

崔缨说不出来,那是一种什么气息,只是觉得她那种高雅贤淑的闺秀女儿,万不该出现在如此弥漫着金银味的风尘场所。

可秦淳赫然站在庭央了。仆婢们都簇拥着她,她也只是漠然拂袖,穿过红帷绿裳的布料廊,绕过林立的机杼和纤纤素手的织女丛,引着崔缨上阁楼私谈话去。

绣房前堂的待宾房里,都是品茶闲谈的贵妇公女,并无男人,这里环境雅致,装饰华丽。可绣坊邻边的歌舞坊、酒肆、茶馆里粗鲁男性或豪贵公子寻乐纵欢的声响,崔缨刚才却是句句在耳。

怀着满腹的疑虑,一落榻席,崔缨便按几直问:

“任氏绣坊早已改姓曹,成了你哥哥的产业,对吗?”

“阿姊说笑了,这绣坊原就是二哥的,我不过代为执管,哪曾换过什么门楣呢?”

“你知道我说的不是中郎将的,而是你的亲兄长,曹真。”

秦淳抿茶,但笑不语。

“是中郎将从丁氏族人手中夺了这绣坊,还将它送给了你们秦氏,而曹府中除了二嫂,当属你女工技艺最佳,你便从去年开始,就在此经营绣坊。对么?”

“崔姊姊,”秦淳媚眼扶额笑,“淳儿与你一般大了,如今仍敬称你一句阿姊,你当明白:有些事,大家各自知晓便罢,无须深问。回到刚才的问题,此处绣房,向来只姓曹不姓任,曹任氏早逝固然可悲,但偌大的一片产业,喂给丁氏那群白眼狼,绝无可能。”

“她不是曹任氏,她姓任名霜!”崔缨愠怒,将拳头揣进袖中,“绣坊如今整饬换新,侵占民宅,与风尘官所相接,那不是二嫂的本心。”

“甄氏,她为子桓哥生育一子一女,她才是淳儿如今的二嫂。”

“你就一点也不为一个薄命女子难过么?”

“自戕自残父母所予授躯体,大不孝之罪过也,有何难过可言哉?”

崔缨哽噎,她忽然觉得眼前的秦淳好陌生,好陌生。可她这个时刻,只能忍着什么都不可发作,因为她想要摸清楚更现实的一些东西。

“淳儿,你本是待字闺中的名淑,是什么改变了你既定的人生方向呢?”

“阿姊能出入行伍,游走署吏间,我便不能做任何事情吗?”秦淳目光冷淡。

“什么意思?”

“阿姊未入府时,淳儿才是曹家独一无二的异姓养女;阿姊来了之后,淳儿不曾妒忌过丞相和子桓哥对你的偏爱,可为何才艺兼通的淳儿,只得被伯仁哥哥以兄妹之情而待?淳儿想了很多个夜晚,才明白:不是淳儿不好,不是淳儿不如阿姊,是淳儿不够价值。”

“价值?”

“阿姊你身份尊贵,不论怎样你都可以嫁得好人家,而我呢?虽是名义上的曹氏养女,却无亲族倚恃,也许会像物品一样,随意赐婚给丞相帐下文武之子。我可以不计较自个儿的尊位,可我不能让将来的儿女,有个身份低位的母亲。”

“于是你就经手了此业,并助力你兄长博得虎豹骑一职?”

“阿姊还跟年少时一般聪明。”

“你是怎么说服那些官眷们的?”

“乱世多的是流离红颜,绣坊的姑娘们,歌舞俱全,白日这边纺织的线活毕了,便能在隔壁挣个小钱,当中有几个,还是子桓哥遣人从江东采买回来的女孩儿。谁买了她们回府,自然就对谁唯命是从喽。与其让自己常年在外的丈夫寻花问柳,不如亲自送个只听正房话的婢妾,这不是一点就通的么?”

“私通官员家室,可不是小事,淳儿你就不怕引火上身么?”

秦纯露出了清高而诡谲的冷笑:

“阿姊觉得,绣坊街的事儿,你都能猜到,丞相会不知么?”

“……”

崔缨惊惧,这才反应过来,秦淳极有可能,从始至终本就是曹操宠信的人,多年来她表现出的对曹丕的亲密,反而不真实。曹操需要培养那样一个养女能辅助嫡子,也需要她去观测嫡子。

崔缨却像秦淳的反面,早年与曹操处处对立,打破寻常教养路线,是个极具个人主义精神、有强烈仕途心的怪异女子。

背靠歌舞坊、茶酒楼,明于后宅与贵妇人往来,暗则为曹丕人脉铺路,与富贵军阀子互通款曲。这等阴阳绣坊,事实上已经改为了朝堂官员的“高级会所”。

崔缨暗道:谈笑有贵妇,往来无白丁。短短五个月,好手段,你秦淳‘改换门庭’,借绣坊一跃而起,料得业已名噪满城了吧?丞相宠爱你,允许你出府别居,据绣坊而兴乐舞伎行业。我倒是忘了,你们秦家早先便是商贾出身,如今倒是步步高升,官商相合了。

“是只有这样早早‘站队’,才能确保自己将来的幸福吗?”

崔缨悲哀叹息:“我说过的,我对夏侯尚无感,他同样更看重现实价值,我崔氏一族价值固然比秦氏要高,可淳儿你自身的魅力,在这个时代,却是比我要高得多的。何必趟这趟浑水,去替中郎将办事,你兄长与夏侯尚交好,你们二人的姻亲,其实在中郎将那里早有定论。”

“可阿姊的出现,阿姊的价值,让子桓哥哥犹豫了!”秦淳的脸色忽青忽白。

“你到底还是介怀我亲近了那个人。”

“如果不爱,请放过。”秦淳冷笑,“不论阿姊是真醉还是假醉,当日都不该忤心而为。”

秦淳的话戳中了崔缨的心事,崔缨耷拉下头,面露歉疚。

“这些年,奔往于男人行伍间,与姊妹们的情分生疏了,是我不好……可其实,我从未有一刻,真正属于曹家。任霜是位好阿姊,曹银姊姊也是,时代的诅咒公平地落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我终于明白,淳儿你的出现,在曹府对我有何警示的意义。”

崔缨起身上前,来到小轩窗边,俯瞰整座绣房及东市繁华。

“世子府夫人的寝房上了锁,那里攒着任氏的遗物,包括临终前亲手为世子缝制的一件黑狐绣披,领襟上绣十三字:‘桑蚕苦,女红难。得新捐旧后必寒’。男人喜新厌旧是常态,淳儿,永远不要预设与人共度一生,好好爱自己。静水流深,你我姐妹情分——还长着呢!”

[粉心][粉心][粉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感谢各位读者朋友看到这里。六十多万字的存稿,到这里就结束了,后面的章节将放缓更新进度。放到互联网,正是还剩一半的写作路很难走下去,希冀得到大家客观真实的反馈,不是玻璃心哦,虚心听取中肯的想法,欢迎大家到评论区留言。[彩虹屁][彩虹屁]

下半部分,主要是夺储背景下:汉中之战、曹魏与保皇派的较量、铜雀台建安文人集会、大瘟疫爆发……由于本小说倾向考据和典故化用,讲好三国故事,更新进度也因为本人在职上班等因素会放缓。望见谅。

总之,一言难尽吧。为爱发电,我一直在改变和进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祝大家蛇年大吉大利!!

林羽 2025.1.29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1章 闺中长相诀(2)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