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汉魏风骨 > 第125章 将侯幕府立(1)

汉魏风骨 第125章 将侯幕府立(1)

作者:Ms林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1 22:18:21 来源:文学城

建安十六年春正月庚辰,天子敕诏:

朕承天序维稽古,建尔曹于位为汉辅。今命汉丞相操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赐将军章,敬服朕命,简恤尔众,克绥庶绩,以扬我祖宗之休命;并减丞相户五千,分所让三县万五千封三子,公子植为平原侯,公子据为范阳侯,公子豹为饶阳侯,食邑各五千户,各置官属。复封公子宇为都乡侯、公子玹为西乡侯。赐金印紫绶,敬敷五教,五教在宽,保乂皇家。可不慎与!勤而戒之。

令初下,朝野震悚,相府上下齐齐在庭下跪拜谢恩。

人人左顾右盼,心照不宣,崔缨心惊:

封侯的诏书肯定是曹氏营党写的,如此安排与其说是汉帝的恩赏,不如说是曹操的有意为之。

她暗暗料想,汉帝本意应该是想用推恩令,或如袁氏旧事,年纪尚幼就封各州郡刺史。借封曹丕曹植曹彰三人为侯来削弱曹氏力量,挑动曹氏诸子的矛盾,分散亲曹派势力。

可曹操不是袁绍,他的眼光要长远许多,于是几番婉拒,最终选择性封侯。

直接封曹丕相副,相当于告诫了诸子打消世子的念头;而曹彰尚武,是要留在身边从军历练,多积累军功与威望,打造成将来的封疆大吏的,所以暂时不能封侯,怕助长傲气折了英年锐气;曹植尚文,是曹操真宠爱,想要用心培养成辅弼江山社稷的;至于环氏所生的十岁小儿曹据、杜氏生的襁褓婴孩曹豹(即曹林),皆是宠爱妾室而得荣赏。三子并列封侯,在候选人的第一梯队;最后,是环氏幼子曹宇、秦氏幼子公子玹,他们只是庶出小儿,象征性虚封侯即可——这一切,都在老奸巨猾的曹操的掌握之中。

五官中郎将:西汉沿秦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分统郎官,号为三署。汉初禄比二千石,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可参与征战,且协光禄勋典领郎官选举,有大臣丧事,则奉命持节策赠印绶或东园秘器。可汉末已无三署郎,曹丕受任五官中郎将,名义上是光禄勋的属官,实际上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目的在于“丞相之副”。

所谓曹操的副手,就是直接卡住地方向中央官僚群体输送血液的脉管,为了培植下一代曹氏势力,曹操尽力让曹丕通过职位之便广结人脉,与年轻富有政治潜力的郎官群体们建立种种公私联系,为日后独立主政打下基础。

这一举措,相当于对天下人公开声明:长子曹丕,今后就是自己的接班人了。

突如其来的惊喜,让曹丕怔在原地,他尚未走出建安十三年被赵温征辟不成的阴霾,这两三年,与各文武朝臣的交流也谨小慎微,曹丕万万没想到,自己会突或此荣宠……

沉默严苛的父亲,就只是轻飘飘地在他身旁道了句“臣领旨”,就这么毫无征兆地承认他梦寐以求的“世子”之位了!

正月春风微凉,曹丕有些恍惚。

他伸直了脖子,喉结略动,双手捧接过御制的将军章,额布密汗,还是在曹真的提醒下才回过神来,连忙叩首谢恩。

接着曹植、曹据、曹豹生母杜氏,依次登阶领取诸侯印绶。

汉廷使者返还驿站,女眷退居帷屏,各公卿文武大臣入堂静候。人们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喜色,崔缨也由衷地为曹植感到高兴。

虽然有些难过以后不能与曹植比邻而居了,但崔缨想起《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承父荫蒙荣光,曹植今后总算有施展抱负的小平台了。

曹植神采奕奕,也是发自内心感到振奋:封侯开府,对他来说,意味着能接触到更多优质的博学知交,今年他刚好及冠,独立出相府后,那更没人能约束他。

接下来,曹操按剑站定,扬袖挥命,便让曹丕、曹植等公子跪受安排:

汉丞相世子丕,克让遵仪,文武涉猎,班列五官中郎将,身为储副,当博延英儒,开府纳臣。今召右北平郡无终人田畴署为将军府长史;召河内郡温县人博陵太守常林署为功曹;召良乡侯卢植之子卢毓署为门下贼曹;召雁门郡太守郭缊之子郭淮署为门下贼曹;召京兆长陵人丞相掾赵戬署为司马;召北海郡人徐幹、南阳人刘廙、陈留人苏林、沛国谯郡人夏侯尚、颍川阳翟人郭奕并为五官将文学……二三子其佐我嗣子勋业建安。

汉丞相少子植,明睿允恭,孜孜好学,蒙圣恩封侯平原,念幼不就国,宜开府纳贤,揽集文学名士。今召河间郡名士邢颙署为平原侯府家丞;召尚书令刘梁之孙宗室之后刘桢署为平原侯庶子;召汝南人应玚署为平原侯庶子;召京兆尹司马防之子司马孚为文学掾;召扶风郡人雍州别驾鲁芝署为文学……二三子其佐我儿平原明扬仄陋。

……

众臣贺庆有加,召臣在邺者依次礼谒曹氏将侯。

“世子聪明尊隽,明公宜选天下贤哲以师保之,辅成至德。及征行军,宜以为副贰,使渐明御军用兵之道也。”荀彧手执笏节,上前致辞。

在众臣前得到首辅荀令的肯定,那是何等荣耀!

曹丕喜不自胜,连连深鞠躬拜谢荀彧。曹操捋须大笑,点头赞同了荀彧的长远提议,较之提议本身,曹操感到更欣慰的,是荀彧愿主动干预曹氏继承人培养这件事。

可放眼望去,新将军府属吏队伍,似乎还差了最关键的傅师“长史”一人。

“田子泰何在?”

堂内瞬时鸦雀无声,笑声隐去。

曹操皱眉:“孤多番派人征辟,他还是不肯来么?”

负责擢辟官员的东曹掾崔琰,上前陈白道:

“禀丞相,田畴性乐稼穑,昔年徙族隐居徐无山,务桑兴学,数千户彬彬斯盛矣。后以功其家属及宗人三百馀家居邺,丞相所赐车马谷帛,畴皆散之宗族知交。且拒五百户邑亭侯封爵之赏,上疏陈诚,以死自誓。琰以为,丞相当顺春秋君臣之义,勿复擢征为将府长史也。”

曹操对崔琰的回复不甚满意,甚至有些生气,给世子选定属官之日,居然有臣子触他逆鳞,拒当世子之师,当众让他下不来台。

“哼,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

西曹掾有司丁仪,见曹操颜色变化,出席参本道:

“当年辽东斩送袁尚首,公严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田畴犹犯禁与牵招私祭袁尚。丞相亦不问。今丞相欲引拜之,封爵赐禄至于数四,畴终不受。仪以为,田畴狷介违道,苟立小节,宜收付大理,免官加刑,以正世听。”

话毕,四座臣子皆脊背发凉。

是被酷法著称的丁仪的言论惊到,更是知道曹操喜怒无常,最忌志高抗节儒生,丁仪此言,正是说到了曹操的心坎上,于是他们纷纷为田畴捏了把汗。

“丞相不可!”崔琰直言不讳道,“田畴私祭袁尚,乃报袁氏征辟善遇之恩故也。当年北伐乌桓,若无田畴请为向导,恐军行不利。畴所辞官故,不过畏世俗之讥,丞相若强人所难,又因此治罪,恐失幽冀人心。”

曹操仍是犹豫,在堂内徘徊良久,十分重视这件事情的处理,于是他大袖一扬,高坐于上,问曹丕道:

“子桓,田畴,是孤亲自给你预定的傅师人选,而今他并不愿教你,你,有何话说?”

曹丕慌忙出席,在阶下苦思应答之话。

从前曹丕向来冷静,今天的他这般失态,看来是真藏不住对将爵的贪恋了。曹操不满,把目光转向了曹植,可曹植还在傻愣愣地笑,眼神游离在他侯府的庶子、文学掾身上,哪有半分关心田畴出不出仕呢?

于是曹操叹息,振臂呼道:

“在座诸君,请就刑收田畴事,畅抒博议。”

乱世刑名之学盛行,王道两济向来是难题。支持崔琰还是支持丁仪,这是政治立场的问题。

堂下顿时争吵得喧哗一片。

“父亲,田畴不能治罪啊!”曹丕终于发声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楚令尹子文辞禄,人谓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对曰‘夫从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旷也,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死无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介子推避晋封,申包胥逃楚赏。田畴之行,与其相类,父亲不宜轻夺田畴丈夫之志,反倒应褒优其节,书信以勉励之。”

“臣附议。”司隶校尉钟繇道。

正是曹操犹豫不决之际,荀彧出席,踱步发声道:

“君子以情用。小人以刑用。荣辱者。赏罚之精华也。故礼教荣辱以加君子,化其情也。桎梏鞭朴以加小人,治其刑也。君子不犯辱,况于刑乎。小人不忌刑,况于辱乎。若夫中人之伦。则刑礼兼焉。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纳于君子之途。是谓章化。”

荀彧引用了荀悦的《申鉴》。

“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期于为善而已。故匹夫守志,圣人各因而成之。定国安邦,起自人心向背曹公。明公宜善待下属,恭敬名流。田畴年高,高风亮节,辞不受爵,良有以也。愿明公宽宏伟度,崇任教化,以成圣人之治。”

崔缨暗叹:史书所载荀令温良,德行周备,风骨飒然,在此刻具象化了。

听完荀彧的一番劝说,曹操长叹,消除了治罪田畴的念头,改为解颐之容,对堂下的夏侯惇说道:

“元让——”

“臣在。”

“孤听闻,子泰素与你亲善,且往田府以情喻之,只说是你的意思。”

“唯。”

议散,诸臣退,堂内只剩相府中人,五官中郎将府署吏选擢事既定,曹丕松了口气。崔缨也晃晃悠悠,兴奋地从屏后跑出,快步凑近曹植身侧,同一众姊妹们为他庆贺。

曹操抱过环氏怀中新封的小曹宇,笑得合不拢嘴。

“小都乡侯,快叫翁翁……”曹操撮口逗他道,“你看,这孩子眉眼,多像咱们冲儿啊。”

环氏早知曹操封侯之故,强忍着丧子之痛,故作欢颜陪侍曹操。

一旁的小曹据,拉着曹操袖口,天真地问道:“阿翁,据儿不要封侯,开府后就不能常和阿母在一处了,据儿怕一个人睡。阿翁,可不可以不要让据儿出府呢?”

曹操笑:“自然不是现在出府,你们众兄弟中,只你四哥今年成冠礼,要开府了。据儿,你可是孤的儿子,怎生得如此胆怯,都十岁了还不敢独居啊?”

卞夫人这时笑盈盈地走来:“孟德,开幕府一事,子桓倒还使得,子建这孩子年纪尚幼,天性好动,会不会过早约束紧了他?”

“夫人啊,你就是太宠着子建了,弱冠之龄了,不小了,尽早找个师傅管教着他,那才好着呢!他的五月冠礼,我看也提早就在近日办了吧,夫人,你要多对此事上心,孤也下函多请谯沛乡人来邺。子建及冠成人自开府门,尚有诸多事要学,可不能轻慢,嗯——子建?”

曹植正小声跟崔缨笑着分享,刘桢、应瑒即将入他幕府的喜悦,哪听得进别的话。

“叫你呢。”

崔缨偷笑着,忙推搡他上前去应话,看着曹植在曹操跟前像个温顺的绵羊似的,唯诺听训,崔缨忍俊不禁,是横袖也掩饰不住的喜悦。

可是她再次抬头时,却与曹丕灼灼目光相对。

曹丕并不介意曹操此刻对曹植的上心,因为今日封将已让他定心,将来的储位,必属于他曹丕无疑。

既然如此,曹丕此刻似笑非笑的眼神,又是何意呢?

曹植退回坐席,与曹姝等姊妹们商议冠礼之事。崔缨敛容正色,越过众人,主动端起羽杯上前向曹丕致贺,以示礼数。

可曹丕径直离席,揽着她的衣袖上前,朝曹操叩请道:

“父亲,将府署吏事宜,孩儿复请一人。”

崔缨瞪直了眼,跪也不是,逃也不是。此刻曹植尚在姊妹群中欢笑着。

曹操将抱着的小曹宇放下,眯眼看着崔缨,又瞥了眼曹植,点了点头,当即做出决定。唤来计吏,令曰:

“着,崔缨即日迁五官中郎将文学掾书佐,教习各郎官眷属子女,参掌邺城学校教化事。”

“谢父亲成全。”曹丕得意地浅笑。

犹如晴天霹雳,崔缨悚然站定,又有些站不稳脚跟。

曹操重视文学教化,所下《修学令》已有数年,让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崔缨已负责统筹帮衬审查多时。之前她是相府门下书佐,隶属文学掾,掌书翰,参相府文书缮写,并参学校、教授弟子、郡内教化、礼仪等事。奉侍左右,可自由出入军旅。

如今迁入曹丕幕府,比在相府还要更低一等,而且新府事繁,必然寸步不离,左右侍奉曹丕文章。将军府与相府相隔甚远,这就意味着,她将长期久住曹丕府上,人身自由受到极大限制!

才因任霜事与曹丕闹过矛盾,发誓再不搭理这种人,崔缨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受到他的全面管制。一想到日后在将军府,不知又要受多少窝囊气,要假笑捧迎多少次。崔缨心跳加速,忽而有些喘不过气。

一瞬间,我胡思乱想了很多事情。

为什么,为什么曹操要这样安排,知道曹植要离开相府已经很难过了,偏偏又把她扔进与他对立的阵营里,还缩减了职权……难道,是她这一年多来的努力不被认可么?还是说,是见她与曹植过分亲密了,有意为之?还是偏爱新立的世子,想让她为他曹家辅助,以表对清河崔氏的重视?……崔缨思绪全乱,脸上却不敢露出半分不满。只好强挤出欢笑,礼谢曹操调任署职。

“什么事那么热闹呀?”

曹植笑着走近,拍了拍她的肩膀,将全身冰冻住的她解封,她还是冒了一身冷气。

此刻曹植,根本意识不到,崔缨入曹丕幕府将会过得多煎熬,因为他从未想过今天是他与他哥夺储的开端。也还天真地认为曹丕会任由崔缨出门,去侯府常与他接触。

“子建,你过来。”曹操颇有深意地唤道。

“孩儿在。”

“本月择一吉日为你加冠后,你便有自己的府邸了。男儿成家立业,你两位兄长妻妾倒是不少了,在这邺城,你可有心仪贵女?”

崔缨面如土灰,心吊在了嗓子眼。

初次问及终身大事,曹植却如同絮叨家常似的,囫囵应答糊弄了过去:“父亲见笑了,孩儿年纪尚轻,哪里就急着成家呢?”

“孤听闻,你母亲送来的两个陪房,都被你轰出院去了。可有此事?”

崔缨两眼一黑,险些晕厥。

卞夫人什么时候塞了小丫头给未经人事的曹植的,她怎么一点都不知道?曹植也从未跟她说过啊?

曹植这时才有些紧张,他偷瞄了崔缨一眼,心虚低声道:“父亲,孩儿还小……”

曹操乐了,捋须再问:“孤再问你,你可愿今年娶妻成家?”

曹氏姊妹们嗅到八卦的气息,纷纷靠拢上前,曹节更是嬉笑着挤推着崔缨。崔缨低下了头,不敢去看曹操、卞夫人、曹植他们任何一人。

“待孩儿再长成历练一些吧。”

曹植沉默了半晌,到底说出了否定的回答。

崔缨抬眼与他对视,心已再次坠入冰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