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汉魏风骨 > 第115章 谯居江湖行(1)

汉魏风骨 第115章 谯居江湖行(1)

作者:Ms林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1 22:18:21 来源:文学城

崔缨和曹植重返宴席时,场央篝火旁正上演着两出好戏。

一边是武将群里,二十二岁的典满正与二十五岁的许仪角抵比武,他们光着膀子,腰束长带,下着短裤,足穿翘首鞋,手臂大张,怒目逼视,作跃跃欲扑之状。而二十岁的曹彰正在一旁平伸双手充当裁判。

随着一声令下,两个角抵者不让伯仲,扭成一团,卖力斗武的姿态立刻逗乐了围观武官,纷纷擂掌欢呼。

曹植见状,赶忙放下漆盘,从背后用双手捂住了崔缨的双眸。

崔缨嘴角快笑歪了:“哎!‘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这有何瞧不得的呢?”

“我说不许就不许!”

曹植含笑,一本正经地端正她的头向,推搡着她去瞧另一旁文人中的热闹——只见燎火烟熏尽头、白衣文臣簇拥中,十四五岁的郭奕,竟当着众多二代青壮的面,同弱冠之年的荀恽对辩。

谈及律书,什么萧何的《九章律》,叔孙通《傍章》十八篇,张汤《越宫律》二十七篇,赵禹《朝律》七篇,又有《令甲》三百余篇,以及鲍昱关于嫁娶辞讼的《法比都目》……又辩法与情。

作为颍川荀氏和郭氏的后人,两人的见解,都有对自己家族叛逆之嫌。

荀恽:“‘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古语又云‘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天下之事,皆须规矩。吴起伏于楚悼王尸后,权贵射杀殃及先王,亦夷宗受诛,若以情干律,则易失公允,正如汉律使富者得生而贫者独死,此圣人所不乐见也。”

郭奕:“‘治道不法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春秋齐邦有兄弟相争,公子小白杀逼杀公子纠,独留管仲以成王霸之业。法应时而变,不可复古倒退,亦不可因循守旧。守旧之儒,岂非守株待兔之愚人邪?”

荀恽:“乱世欲成王霸之业,法势术诚为君之道。高祖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遂俘关中父老之心。杀人偿命,天经地义,若蓄心以护老弱幼残,免烧杀□□者罪而复用之,豪右子弟当横行街头矣!”

郭奕:“荀况云‘礼法并重、刑德并举’,杀伤亦有过失之分。今有寡妇人采桑于阡陌,遇府令强掳,夜帐失手杀人,当罪何?”

荀恽:“……”

“今有兄涎其弟妇美貌,欲淫弟媳,妇人拔刀反杀,当罪何?”

荀恽:“……”

“今有恶霸曾辱邻童,棍棒杀人,毁尸灭迹,又一日当街欺侮贫少年,少年卫己而杀之,又当罪何?”

荀恽:“……”

郭奕:“有人辱其师,当街敢杀人,乱世称豪气。赵娥、秦女休、苏来卿,此三女皆以私仇复怨得垂名;《周礼·秋官·朝士》云‘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郑玄释曰‘若今时无故入人室宅庐舍,上人车船,牵引人欲犯法者,其时格杀之,无罪’;昔董乱使旧律湮灭,应劭应时修补汉律,又为一变。‘不以一眚掩大德’,法变则通,不变则亡。”

……

见曹节听得津津有味,崔缨不禁纳罕:“节儿,你也懂儒法之争吗?”

曹节弯眉笑:“虽不能懂,但弈哥哥说的,定然不错。”

那时崔缨与秦淳还十分惊奇不解,当初因曹操缢死来莺儿而被吓得口吃的曹节,竟已恢复如初。而看见曹节挨着座跟郭奕言笑晏晏时,他们什么都明白了。

“你看节儿那脸红的,哈哈,真是跟当年的我们一样啊……真怀念在司空府同居的那段日子。如今我们三人长大了,分居了,我常常觉得与姊妹们生分许多,今夜却很是不同。仿佛爱谈论俊俏公子、诉说闺事的我们,就在昨日。”

可秦淳却并不笑,也似乎没把崔缨的话放心上。

“阿姊,此等场合,切不可失了仪态。”

秦淳睫毛微颤,回眸瞟了她一眼,仍端坐不乱。

崔缨心下一动,想起那日被秦淳撞见夏侯尚道她结姻之事,便借机解释道:

“淳儿,你如今,还心悦着那夏侯伯仁么?数月来与他打交道,我着实怕了,此人心机极深,绝非良善之辈——”

秦淳径直打断道:“伯仁哥哥可是有恩于你,崔姊姊,你竟就在人前如此贬损他的吗?”

“他处处为利,甚至拿感情作赌注,儿女私情于他不过儿戏,那日他为何会在我院中说那番话,你是明白的。”

“不,阿姊,我不明白。我只知自小伯仁哥哥待我,便如同我亲兄长一般好,他本性良善,绝非你说的那样不堪。”

“可此人不近女色确是谬传。淳儿,你当真决心要嫁给此人吗?”

“婚姻自有命定,他心悦何人,与我并无关系。”她扬袖颔首微抿了口酒,轻声道。

“命?什么是命?”

“自然指的是比不得阿姊名门出身喽。”

秦淳撇一撇嘴,将崔缨冷落一旁,不愿再搭话了。崔缨深深叹气,心知肚明,她并非吃醋,而是因背地说夏侯尚坏话才生气的。

……

小愁难胜常乐。崔缨度过赤壁阴霾后的曹府生活,终归于宁静与祥和。更何况,那是子建的故乡。

那一年,是他第一次回到谯沛老家。

谯沛久经战火荼靡、征兵劳役,已是十室九空,残破不堪,纵然是坐拥数十亩良田的曹家老宅,经翻修后,仍是座简朴小邸,不可与许邺曹府相论。但愈是简朴,愈是古风,愈有这个时代独有之古韵。

崔缨依稀记得,那后园颓圮的旧墙早被爬山虎织得密密麻麻,芒萁在乱石丛里横生,难得有棵劲松,躯干却被重重菟丝缠绕着,几处废砖弃瓦堆积成小山,再往里走,尽皆阴凉潮湿地;中庭倒是人烟气十足,阶前惯有女贞,除了排排小翠竹,还有曹丕新种的蔗苗;而那庭院前处无人经管的园圃,更是满栽着旅葵、藜藿和迷迭香。若遇着有风的时节,野生的飞蓬辄从遍地飞扬起来了,它们比薄雪薄,比飘絮轻,最后大都成了行人靴履下的“冤死亡魂”。

崔缨总是这样冲曹植笑道:

“喂!你踩着这些小精灵们啦!劳驾踮起脚尖儿来罢!”

曹植却比崔缨要悲观,他耸耸肩,不以为意:“飞蓬恶其本根,美其枝叶,遇秋风辄拔根而旋,居无定所。分明只是捱尘过客,何谓‘汲取天地精华之生灵’乎?”

那一刻崔缨突然明白,时代的悲凉,早刻入,那个背影看似自由却单薄的少年的骨子里。

春日有自由飘扬的飞蓬,夏天亦有盛绽的蒲公英。

两人戴着用蒲公英草编织的白帽,清晨便跑出外郊去,乘牛车去迎着晨雾看朝阳,去拄杖登密林深山吓唬惊鸟,去潮湿的山涧浅水石苔上赤足摸鱼苗,去溪流旁的岩石缝中择菖蒲作香,去竹林下用铁刀挖春笋,去攀葛藤峭壁采小株灵芝……打完水漂啦,就这么挽起袖管让双臂在绿水中浸泡,摩挲着浮沙的鹅卵石,全身上下每一处都会透着清凉。

在游山玩水的途中,曹植是很不安分的,往往是崔缨双手刚掬起一抔清泉,未及直腰起身,就被他偷袭个正着。头淋得发丝分叉,自然很不服气要反击的,可在逐闹时,那素来敏捷的公子,也会不适应脚下凹凸不平的石子路,抱着鱼筐摇摇晃晃刹那间,就跌足摔进河里去了,引得崔缨不由得放声恣笑。

黄昏时分,凉意渐起,本该返途的他们,却因霖雨霏霏而迷路。但就这样踏着淤泥,迷失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竹叶林中,其实也很好。不知怎么走的,他们误打误撞,来到了半山腰的一处观景台,远远还能眺见涡河和村舍。

那时,天空飘起了飞雨,点点滴滴,如天神之泪一般,落在了曹植的眉心上。崔缨站在乔木下振臂高呼,提着裙摆摇摇摆摆笑着说:

“We came, we saw, we will conquer!”

可傍晚坡上的风太大,曹植不解她意,只握住她冰凉的双掌,陪她安静的坐在盖可擎天的老松树下,给她讲遥远的岐下古公檀父的故事。

崔缨托起脸庞,呆呆地看着他,有很多心里话藏着不能讲。

“你一定是天上的谪仙,要不然怎么声音那么轻柔,怎么能拉着手把我牵引到那么远的远方。等你累了,躺下了,我便要同你讲起我昨日的梦境了,它们有酒的香味,有枣蜜饯的甘甜。在那巨人的花园里,我觅见了那个贪玩闯入的女孩子。她是天真自私的小精灵,她的生命就像晶熠的红曜石,她一来春天就到了,像雀儿一样在绿草地里翻飞着,于是花儿开了,风儿笑了,巨人也落泪了……”

“被侮辱和伤害,是一辈子的寒冷与潮湿。选择原谅,就是背叛当年的自己。有些恩怨,只会化作云霓重新挂满人间,以另一种回击校园霸凌者的完美主义形式重现,只因有个古人在一旁曾善意伸手拉一把。黑夜要勒断我的脖颈,于是我把残阳撕破,于天际割破新的黎明去吞噬黑夜。

“你是我相信良善的最后王牌。”

“不能忘掉,不能放下,这份恩情也还不尽,我也不可能被黑暗和恐惧打倒。将来是否圆满想必我都会无遗憾,因为我们的结局必然磊落光明,因为我们怀抱赤子心肠迎海击浪,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是进击这天地间的不可战胜的勇士。”

“子建,献尽毕生温柔,勉励前行,是我能做的最大守候。

……

谯居的夏天是生命的绿色,更是瑰丽的紫色。

在曹植老家,反倒闲杂人少,身心自由,崔缨和曹植大可趁着卞夫人与曹丕都不在家时,尽情嬉耍,看府的管家又是极惜爱曹植的,自然对他们逾礼的郊游行止,睁一眼闭一只眼。而赋闲在家时,更别提有多自在潇洒。

不知何时开始,曹植开始变得“爱干净”起来,往年他并不在意着装与形容的,近来天热起来时,他竟要取冷水沐身,澡后也随意用干布擦头,还在崔缨跟前旁若无人般敷粉。

崔缨侧头用食指勾划了下他面庞,捏搓着油腻的脂粉,忍俊不禁,笑得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白日里,曹植或穿着凉快的木屐,在廊道里“哒哒”行走,邀请夏侯威、荀恽、郭奕他们来席前博弈,作诗品画;或遁身后园,与三两乡邻好友互揖毕,温文尔雅地开始偷饮陈年桃花酿。那年盛夏,节儿与她倾心的郭奕盈盈谈笑,曹植也结识了荀恽和夏侯威这两个文武至交。

那败落的后园,像是成了独属于他们的秘密花园。后来的记忆里,崔缨还依稀记得曹植曾赠与她一只温润可人的玉豕,却在园子里遗失了,当天打着灯笼,找了大半夜也未曾找到,崔缨为此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她坐在曹丕的葡萄架底下乘凉,闲暇时还能在石案上抄录一些散佚名姓的乐府诗,和曹植共读俳优小说。偶尔望着那串串颗颗如眼泪般晶莹的葡萄,崔缨还是会怅然失神,觉得日光刺眼,光晕迷离——一切,都平静幸福得不自然、不真实。

曹丕曾在春天亲下中庭种植甘蔗,到六月底的时候,甘蔗彻底成熟了,于是曹丕宴会官员,还用甘蔗在庭前比武。

那天宴会上,有不少外宾,或是曹氏故交,或是精通兵器武艺超群的将领。丞相长公子设宴,自然座无虚席,满是夏侯家族的公子。

但曹植不知怎的,并不爱凑这热闹,只同崔缨站在高楼上远远俯观着。

“威虏将军臧霸、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鹰扬将军李申成、侍曹朱铄……他们皆是我父亲的旧部,不通文学,粗鲁无趣,为人少子,并不应与外臣交接过密,款客宴宾之事,还是让我二哥出面去吧!”

崔缨笑了笑:“子建,若人人都似你这般凭兴趣交友,那还有何人际可言?”

“管他呢!我开心就好。”曹植撇撇嘴,嘟囔着持书简遮阳。“我却想不明白,这寻常宴会,有什么好看的,值得你强拉我过来观赏?”

“等日后你自开幕府了,方知人才难得呢。”

“无所可谓,反正我将来及冠开府时,决不允许筵上有吴质辈的席位。”

顺着曹植鄙夷的目光,崔缨果然瞧见,曹丕密友吴质殷勤献杯的背影,不禁解颐笑道:

“是是是,咱曹四公子之府,必也孔氏之门,则公干升堂,公子入室,德祖仲宣,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哈哈哈。”

曹植摇头晃脑:“知我者,子嘤也。”

崔缨连拽他衣袖:“嘘嘘,快看,热闹开始啦——”

只听曹丕开始微笑挑事问候:

“素闻邓将军善有猿臂,畅晓五兵,又能空手入白刃。适与将军论及剑术,知将军非庸夫也。数年来,子桓也尝从京洛名师学剑,略有小得,愿下殿以芉蔗为剑,求乞一二,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酒酣耳热之际,邓展初听曹丕捧夸他,未免抿了口小酒掩笑,却听曹丕从学京洛名师学剑,脸色骤变,忙问道:“敢问公子从学何人?”

“尊师史阿。”

邓展登时连连摆手,婉拒了曹丕的“请教”。

“不敢不敢,公子适才过誉了。”

曹丕笑,已经兀自起身,取过两节事先削好的紫蔗,强拉起邓展来比试剑术,邓展推脱不得,只好硬着头皮走下殿台。不到半柱香的时间,几个回合下来,邓展已被曹丕用甘蔗三中其臂。

满座看戏的宾客,知晓此间玄妙,莫不大笑。

邓展颇难为情地笑着,只好再次请战。

曹丕笑唤:“邓将军,在下的剑法迅而猛,却难以击人之面目,故而只能打中将军的手臂啊!将军莫怪,莫怪!”

“公子莫要再说了,请再打一次吧!这回末将可不会让着您了!”

“好!请——”

这回胜负决断只在片刻之间,却见曹丕预判出邓展从中间发起攻势,于是佯装抵御,在邓展挥蔗刺来的瞬间,陡然侧身躲避,并顺势击中他的额角。席间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曹丕莞尔,利落回转甘蔗,兀自啃啮起来,边吃边笑说:

“前汉有名医阳庆,善为人把脉,淳于意欲拜其为师,庆使去其故方,更授以秘术。今日在下亦愿邓将军捐弃故伎,更受要道也!”

满座复笑,邓展眉舒目展,接连夸赞曹丕剑术云云,笑着作揖退场。

“二公子文武兼善,今日以蔗为剑,着实令我等大开眼界啊!哈哈!”刘勋起身离座,手握酒卮上前,折腰献尽殷勤。

那时,曹丕正背对着刘勋,似乎终于等到时机,于是转身用甘蔗抵着刘勋下巴,步步推前,他显然洞悉这些旧部的心思,却仍旧笑如春风,动止昂扬,仿佛十分沉醉此夸耀之中。

“刘伯父!”他朗声笑道,笑得神秘,“您是举家来投我父相的座上宾,这杯酒,理应晚辈敬您才是。”

刘勋变色,不明所以,曹丕却接过他手中杯觞,继续踱步侃侃而论:

“凡事不可自傲,自夸己长。丕自知剑术不精,并非有意胁逼邓将军让我,今日在诸位面前献丑,实有肺腑之言欲诉也。自矜功伐者,向为士之不耻,以兵器为例,丕少时极爱舞戟,自以为无所对者,自以为手持双戟犹如身披甲衣,敌莫可近身。后来却听闻,战国时陈国有名唤袁敏者,可以一戟攻双戟,戟术出神入化,如入无人之境。若是少时之曹子桓,只怕是无所顾忌,一心欲与袁敏决斗也。”

意识到曹丕话中藏话,众将纷纷酒醒大半,各武将席座后的门客,更是竖起了耳朵。

曹丕浅笑。

“寻常游戏玩物,我平日并不上心,唯有弹棋精巧可为解闷生趣,故而少年时曾为之作赋。后来听人常说,当年早有马合乡侯、东方安世、张公子的弹棋之术名震雒阳,于是丕又恨不能与这三人对弹棋局。今日比剑亦是同理,在邓将军面前,子桓不过一孺子罢了,人外有人,不论丕从师何人,皆应戒骄戒盈,智而能愚,勇而能怯,仁以接物。诸位叔伯与我父亲草创不易,他年曹氏之业,更仰赖诸君出力!”

听毕曹二公子最后一句话,纵然曹操旧部们都是只会打仗的莽夫,也都猜得到他背后深意了。于是大部分都敛容端坐起来,对曹丕啧啧称颂,当然,不乏仍有恃宠豪骄惯了,不买曹丕账的人。

汉人酒席常与权势利不可分离,曹丕今日言谈,可见其阳谋玩得已是出神入化。崔缨笑着叹惋道:

“今日这戏,原是做给那倚老卖老的刘勋看的,可叹那愚钝刘大人,枉做了庐江太守,竟丝毫听不进子桓哥的话。”

“刘勋确实不像是个好的老物!”曹植用鼻翅儿扇着楼下那些媚宠之辈,“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哼,那邓展与吴质,也不过一路货色,算个什么杂牌将军。”

听见曹植又开始蔑讥着吴质,崔缨扶额长笑,连拉着他转身离去。

“走吧,用膳去,下位者讨好相府公子的戏码,看得实在腻烦咯,但愿你将来也能如子桓哥一般独具慧眼,能识别良莠吧——”

“对,你说得对,二哥他能辨别,可为何他偏就是要用!”曹植似乎有些不悦,他疾步向前走去。

崔缨在身后站定,怔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们兄弟二人处世观上的分歧,已随着年龄渐显。

……

夏天很快过去。

自三月以来,曹操所率军部,大都驻守在城郊,他一面征民冶造舟楫,一面在涡河练军。到了七月,曹操率军再次南下,曹丕也跟着同往,不久还作了首《浮淮赋并序》,竟然寄还给了崔缨。

赋中描述曹军入淮口、行泊东山、千里舳舻的军旅盛况,应命溢美之词,无外乎如是。却不巧,俯首默读时被曹植瞧见了。

“‘乃撞金钟,爰伐雷鼓。白旄冲天,黄钺扈扈。武将奋发,骁骑赫怒’……”曹植一面念着一面朝崔缨抛来白眼,“以往我作赋时,可不曾见你这般认真品诵呢!难道你更喜欢二哥的诗文吗?”

崔缨被曹植这莫名其妙的闷气逗笑了,旋即想起,他这是曹操南征未带他的缘故,于是推搡着他在桂花树下坐着。

“哪有的事!这不是因为一年来子桓哥主动联系我了嘛!子建你能明白吗,这意味着,二哥他不生我气了,对吗?”

曹植阴阳怪气道:“二哥还有没有气我不知道,反正某人夜夜抄录他的《莺赋》练字我是知道的。我看你就是——”

“就是什么??”崔缨哭笑不得,一本正经地解释道,“那篇赋文却是写得凄美极了呀,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我与子桓哥都是敏感多情的人,春去秋来,人命无常,怎不许我顾影自怜呢?”

“哼,总有一天,我会写出比二哥更好的感伤赋的!到时候定让你更佩服!”

崔缨捂住曹植的嘴:

“别,别,我宁愿,你永远写不出这样的东西,子建……”

曹植轻笑,握紧了她的右手,让她也在桂花树下坐下。曹植跟变戏法似的,突然从袖口中掏出一只毛茸茸的小黄鸟来,那雏鸟羽翼初生,蜷缩成球,绒羽中还夹带着几根细草。崔缨惊讶不已,忙接过捧在手心。

问过方知,这是曹植刚在堂前笼里偷取出来的。

崔缨压低声音笑问:“廊里挂着的鸟笼,都是谯沛各族子弟献给子桓哥的玩物,这种金色鹁鸪更是罕见,你偷偷送给我,就不怕二哥生气?”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翩翩者鵻,烝然来思’,我有令物,以燕乐嘉宾之心。”曹植只是轻飘飘地念起了《诗经》的句子。

鵻即古书上的鹁鸪——那是一种天将雨或刚晴时,常在树上咕咕叫的鸟儿。而崔缨姓崔,“隹”本指鸟儿。曹丕作《莺赋》自伤对曹操的宠爱患得患失,而曹植赠她黄鵻,分明有教她幽暗之中逢遇光明之意。

是啊,她崔缨本就该是山里自由鸣嘤的鸟儿啊,将来会有羽翼渐丰,飞出乔木林的那一天吗?

崔缨湿了眼眶,却干涩得流不出泪,更不想再落泪,于是硬是鼓足勇气问曹植:

“子建,这只黄鸟既是赠我的,那将来我将它放飞了,你也不会生气的,对吗?”

“那当然!”曹植望向秋高气爽的天空,“飞飞摩苍天,那才是归鸟最好的归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