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汉魏风骨 > 第110章 邺城蒹葭声

汉魏风骨 第110章 邺城蒹葭声

作者:Ms林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9 05:09:28 来源:文学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渺茫的歌声似从遥远的邺城高楼传来,穿过许都千家万户,飞越宫阙楼宇嵯峨,环绕着红墙绿瓦的长廊,最后从纱窗里轻飘飘的走进凉室。

那凉室里,沉睡着一名可怜的受伤了的姑娘。

时而发高烧,时而昏迷,时而半睡半醒。她躺了很久,已分不清白昼与黑夜。由于昏睡,她已经变得呆头呆脑。谁都没有来过,又好像,很多人都来看望过她,并谋划着监禁她。他们要把她关到什么地方去,不让她回家。

她隐约觉得,或许猜测应该有着,一堆白幔与白帷,就悬挂于梁上。她听见曹植在叫唤她的名字,便幻想曹植牵着她的手在帷幕间穿梭,嬉笑着追逐奔跑。

白帷绕过她鞭痕累累的脖颈,掠过她沾满泪迹的面庞,一转眼,白帷都遮住了眼,将她紧紧囚禁在空荡荡的风室里,它们就跟雪一样,一圈一圈从天而降,最后都压在了她身上,直至将她埋葬。

数个时辰前,这里曾发生了剧烈的争吵。

而今,就只剩她一个。

她决心要跟曹家人断绝关系,逃离这个勾心斗角的公府。可现实是,她的性命都被人牢牢攥紧,她早已身不由己。在睁眼之前,她听到很多熟悉的声音,人们都在议论她的闺事,议论她这个叛逆的不肖女,今后该如何处置。

“丞相在洧水阳练军,二月底方回。在来信中,并无半字提及缨姑娘之事。”

“……”

“可怜,可恨,都是咎由自取!一个姑娘家,偏要混进行伍里去!”

“好个不自爱的‘名门闺秀’,小小年纪就这样抛头露面,往后还怎么见人呢?”

“都说是夏侯公子救回的,谁知道真相呢?”

“说得没错,要是被刘备的人抓走,说不定是回来进相府当奸细的!”

“……”

“住口!不可胡言!——尚儿,你从速将头尾事实给大家讲一遍……”

“……大夫人明鉴,缨妹妹这两月皆在我身边。至于通敌之嫌,乃系刘备在我军中散播之谣言……”

……

听到众人议论声渐消,崔缨绷紧的眉头才松懈下来,于是努力睁眼,想看清屋内围观自己落魄处境的,都有何人。可光影幢幢,人脸模糊,她只依稀认出一个熟悉的背影。他背对着崔缨,朝卞夫人揖礼,身侧站着夏侯尚。

“此番多赖伯仁救助,才不曾亏损我曹家名节。母亲不如禀明父相,就此将小妹许给夏侯家,如此也算成全一桩美谈,于我曹氏,更是亲上加亲。”

“不!不可以!”

如晴空霹雳,当听到曹丕当堂撮合她与夏侯尚时,崔缨不禁嚎啕痛哭,失神的双目盈满了失望,更含有绝望。

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怎么可能我会跟夏侯家的人扯上关系?历史不是这样的啊!

即便伤疾缠身,她也要拼力起身,跪地磕头,哭泣着乞求卞夫人放他回崔府!

可失望的不只有他一人,卞夫人同样握着他的手臂,拭泪哀叹,对一个发了失心疯的义女,施舍着不冷不热的怜悯。

“夫人,请让我回崔家吧!为我求求丞相吧,求您了!我不当这公府小姐了还不成吗?”

“……”

不论崔缨怎样苦苦哀求,怎样额头沁血,卞夫人都无动于衷,既不表态同意曹丕的擅自主张,更不肯松口答应她的请求,反而愈发愤怒,便甩开她的纠缠,让仆从照顾她好好养伤,在她抗拒许婚的哭声中,叹息着跟众姨娘出屋了。

而曹丕仍是冷漠地站立一旁,任凭她在地上喊闹。

“子建!子建呢?我要见他!……”

“缨姑娘,别哭了,四公子跟在丞相身边,一时半会儿回不来的!”是思蕙的声音。

崔缨连滚带爬,拉住曹丕的下裳摆,仰起头求道:

“二哥,我要回邺城,跟琰姐姐在一起……放我出许都,好不好?……放过我,放我离开,我要去找我弟弟铖儿……”

数月未见,曹丕髭须渐长,已不复邺城少年模样,眉目间冷意厚积如霜。

从他的眼睛里,崔缨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于曹丕而言,而今狼狈至极的崔缨,不过一无用之弃子,仅剩的将她搀扶而起的温存,也不过数年情谊之余烬罢了。

曹丕伸指向着一旁微笑中的夏侯尚,冷静而克制,委婉地劝她道:

“伯仁文武双全,前途无量,难道还配不上你吗?”

“不,不,是我不配,我不嫁,我和伯仁哥只是朋友关系——我不会嫁给任何人的!”

“傻妹妹,这世上哪有女子不嫁人的理?莫说疯话了,先治病吧!”

“我要见琰姐姐!她曾是我们的傅母,她会——”

“蔡琰已故。”

曹丕打断崔缨的话,再没有耐心听她争辩下去,弹了弹衣袖,便起身欲走。

小曹节蹲在一旁,扶着崔缨悲声道:“崔姊姊,年底的时候,河北疫民流入邺城,蔡夫人散财与众官吏济民,不幸染疫,病发身亡了!”

突如其来的噩耗,如鲠在喉,双耳失聪,反倒哭不出声,崔缨把眼睛睁着圆圆的,不敢相信,蔡琰竟然没有等到她把杨夙的话带回,就先一步离开这个悲情的时代。

恶寒攻心,烈火灼肺,怪病复发后,崔缨咳嗽不止,抽搐着直往地上打滚。、

夏侯尚见状不对,知是病情恶化,赶忙催促人再次将医官请回。

卞夫人等人闻声折返,却在听完医官的诊断后,无不掩鼻向后退去。

“脾虚肺弱,痰中带血,高热多汗,反复不止,似是冬春交替之际,军旅盛行之瘴疠……”

有了曹冲染疫后病夭的先例,相府人人皆以病危无治,趋避不及。

曹丕一面令人去禀报曹操,一面将崔缨隔离在偏院,也不许秦淳和曹节来探望。

医官面对这样一具,血吸虫病和疟疾双重感染,而内外伤遍身的躯体,更是束手无策,反复摇头叹息。加之曹操远在外地,侍奉的奴婢们皆以为崔缨无宠无信,便没有多少尽心尽力照顾,只有思蕙一人忙前顾后。

两日下来,崔缨与躺在凉室等死并无区别。

到了第三天,依旧是白日西匿,崔缨穿着单衣,独自坐在雕花木门槛上,将十几年的乱世生涯经历的事都回忆了一遍。神魂恍惚,从日中坐到傍晚时分,白唇干裂,直至夜风将最后一丝光照的温存从她身上剥离。

暮色幽暗,春雷渐起,崔缨熄灭烛火,赤脚躲在屏风后,不肯上榻,反厉声呵逐前来送饭的思蕙。

她抹着泪,将饭菜放在一旁,又怕崔缨着凉,回来合上户牖,才徐徐退下。

凉风入帷,屋内窗牖颤抖,屋外雷声阵阵,妖风呼啸,听得崔缨心惊肉跳,蜷缩在角落里捂耳啜泣。

疟疾致死率,乃至二十世纪都是居高不下,何况是在汉末呢?染上这样的疾疫,还谈什么理想信念,跟这个世界的人的恩怨纠葛,又还有什么意义呢?想明白了这点,也许雷雨天也不再可怕,死亡也不再可怕了。

正当崔缨万念俱灰,从衽间中抽出匕首,从容不迫欲自绝时,有人破门而入,撞翻烛台架,趔趄着奔前,推开祥云纹屏,愕然在止步在她身前。

“你在做什么!?”

曹植一掌拍开她手中匕首,迅速抓过架上长袍,自后而前披在她身上,并用力扶她起身至榻。当透过薄衣碰到崔缨脖颈和腰背时,曹植如电触般怔住。

等重新添灯移近前看时,曹植才发现她遍身的旧伤:肩胛骨、脊梁、小腿腹、手臂、下颌……乃至原本长直的墨发,都被烧焦得参差不齐。

崔缨裹着他搬来的衾被,坐在榻上,一言不发。

在烛光下,曹植很长一段时间都默然不语,就这么坐在她身后,握紧她的右手掌,将手覆在她的手背上,一刻都不肯放松,连呼吸也是轻飘飘的。

那是半张手背都被烈火灼伤的手掌,自虎口而开的口子,成了恐怖的伤疤,如同肆意生长的藤蔓,延展至手腕。触目的情景,令一旁的红烛也生出悲悯心,留下热泪来。

崔缨在曹植面前,没有泪。

“君来何其晚也?”她笑着问他。

一句没心没肺的话问得曹植鼻酸,可崔缨不知,他已变得多情敏感。

“我瞒着父亲偷偷回来的……这些天,你从前线回来的消息,很多人都知道,唯独我不知,二哥也不告诉我,你还活着的消息。”

“……”

“我知道人心乃尔,却怎知薄凉至此!他们只会一昧地为了私利而恐慌,从不去探究疫情真相,去年你说冲弟那病不传人,若要传人,必以蚊虫、血液为媒,我都有去军旅验证过。可见这公府上下都是愚蠢之人!”

“他们不蠢,蠢的是你啊,子建,”崔缨咳嗽着说道,“你以为,他们避的是疫病本身吗?他们避的是我这个人,将我当瘟神一样对待呢……这些年,我好累,好累啊……”

“可你既然没有死,那就给我好好活着!”

“……”崔缨转身看着烛光下的曹植,才发觉那张清澈的脸,始终没有改变。

“阿缨,如今相府谣言四起,人人目异于你。你若是不想死,就不要再去母亲跟前大呼小叫,说什么跟曹家断绝关系的蠢话。没有人会抛弃你——就算有,我曹植也不会不念昔日情谊,见死不救。至于和伯仁哥的事,那更是二哥无中生有,是他一惯的玩笑作风,你不必放在心上,母亲不会同意的!”

曹植气鼓鼓地说着起身,打开带来的匣子,端出新熬的药,命令崔缨一口灌下,一面又忙着给她敷些外伤的药。

“当年的事,淳儿都告诉了我,你的心意我都明白了。”

曹植十分坦然地说起,仿佛一个成人的口吻:

“原谅我那时年轻气盛,说话不知轻重。其实你并没有我说得那样不堪的,特别是经过你关照郭祭酒一事后,我才真正了解你的为人。”

“当年之事?……”

崔缨说不出口,却感动得泪流满面。

她不敢相信,她等待了无数时日夜想听的一句道歉,真的等到了。而一夜之间,曹植竟也明白了她的诚心。

那么,他会接受吗?

“子建……你还是愿意承认我这个朋友的,对吗?”

“对,你是我曹植认识的人里,为数不多的勇士。”

“那你,不介意,我从前说过的狠话了吗?以前,是我不懂事,是我不好……”崔缨哽咽道。

“你肯不顾自己性命去救一个侍女,是因为你崔缨,将那朝夕相伴之人看得很重要。侍婢尚且受你如此在意,何况是我们这些兄弟呢?你崔缨良善的本性,我还有什么好质疑的?”

一股委屈得以释然的快感涌上心头,崔缨颔首抹泪,跟曹植诉说起赤壁的险遇,提起文兰之死时,还是全身哆嗦。

“……任何人因救我而死,我都会愧疚一辈子,那样遗憾地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可她,还是为我挡下了致命的一刀。我原以为,你是极其讨厌我的,我很有自知之明,故而有意与你疏离,哪里能想到后来的结局呢?现在没了,没了,什么都没了,郭祭酒送的绿罗裙,子桓哥的青萍剑,你送的青莲玉簪,统统都被我弄丢了……”

“等我回来。”

曹植笑着跑出偏院,不几时便折返,手中多了把宝刀,他抽刀出鞘,双手捧着献上。

那是一把做工精良的环首刀,崭新无比,刀柄上还刻了一个“缨”字。

“当今之世,格斗哪还用长剑,唯此环首刀最为锋利。还记得去年在蓬庐小院吗?那天,父亲把你抓走,等所有人走后,我在屋子里发现了这把刀。杨夙打铁锻刀之术素来闻名,这定然是他留给你的吧?喏——我还给你做了个刀鞘。”

崔缨怔怔地看着那把环首刀。

原来,夏天的时候,杨夙已经为她今后考虑了。可杨夙却不言明,那他赠刀的寓意,会是什么呢?

“可是你送我的组玉佩,那天被我摔了,簪子也丢了,对不起……”崔缨抱着环首刀,沮丧地低下头。

“没有,你瞧,组玉佩,不是好好地在这里吗?”

曹植笑着晃动挂在指间的玉佩。

“那天你走后,其实地上的玉佩部件都被我捡了回来。后来,我去请教了王粲,他用残存完好的三块玉器,拼凑了一个古制的组配,你喜欢吗?”

原本繁琐的组玉佩,如今只剩云形玉珩和磬形玉珩各一块,中间夹着两块半璧形玉璜。

崔缨头脑一热,这才终于想起来,它跟后世在东阿鱼山曹植墓里出土的玉佩一模一样!刹那间,时空错乱的幻觉,震撼着崔缨的心。

后世须隔着博物馆冰冷的玻璃柜,才能和玉组佩见面,而今,竟然就在她掌心。

原来,它一直在她身边。

原来,曹植一直在她身边。

原来,曹植送她的玉佩,他会在一直放身边,直至一千八百多年。

“玉簪丢了没关系,我这支给你。今后你就安心在这偏院养伤,这边虽说偏僻却也幽静,听不见那些人的聒噪声,我看也很好。你放心,我会留下来陪你,母亲宠我,就算我不听她的话她也不会生气的,我跟你讲呢,这每天除了吃药睡觉,还要……”

眼前之人渐渐模糊不清,崔缨湿润了双眼,内心激荡不已,冥冥中感觉这是上天给她的命运暗示。

避开流言蜚语,不顾一切愿意留下来照顾她,曹植不是可以跨越时代去接受失名节女性的男人,而是选择做了一个信任她的朋友。

崔缨将玉佩攥在手心,也下定决心,要不顾一切争取和曹植在一起。

至少,她留有这样的信念:他是会喜欢她的,他心里是会有她的。也许在将来,也许,就在现在。此外,崔缨还有更深彻的预感,真正的爱情,将使她迅速变得坚强、勇敢、成熟,心胸更加开阔,理智更加清明。

因为,她若盛开,蝴蝶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