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汉魏风骨 > 第100章 赤壁焚心焰(2)

汉魏风骨 第100章 赤壁焚心焰(2)

作者:Ms林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9 05:09:28 来源:文学城

在文兰的哭声里,崔缨扼腕,努力使自己冷静:留在船尾照顾她的,只有文兰一人,被圈禁之事,除了当日帐中数人,再无旁人知晓,逃跑更是无望,崔缨又不愿再拉曹植下水。眼下,只能找一个在曹操面前说得上话,且能在赤壁一战发挥作用的人,还要让他信任区区相府义女,最好是曹操帐下并不起眼的谋士。

崔缨脑中回想了一下,据前世了解,江东阵营内部本有主战与主和派之分歧,正如荀彧所说“刘表帐下,多为荆州士族,保全之心已非朝夕”,江东更有所谓吴中四姓:顾、陆、朱、张。

这些士族势力盘根错节,互为姻亲,早年经受军阀战乱,定然不愿再历战火。如今曹操北方大军压境,前有荆州稽首臣服,无疑给他们造成了极大压力。赤壁一役,名为周瑜与程普并任左右都督,各将兵万人,事实上,黄盖、吕蒙、甘宁、韩当、周泰、凌统等深谙水战的名将,无不听周瑜号令。

故而,崔缨分析,破解孙刘盟军关键在于周瑜主力,而破解周瑜主力只能用阴谋——即触碰江东阵营最敏感的地方:主与将之间的关系,将与将之间的关系。

她前世好像听过一些传闻,说那程普自恃老将,素来不满周瑜年纪轻轻辄大权在握,策由其出。赤壁后,曹操与刘备都曾忌惮周瑜一帅之才,留书给孙权明捧暗贬之。孙权本是多疑之主,而周、程二人和睦绝不在短时间内,她何不好好利用此时契机,耍些见不得人的手段达成目的呢?即便不能真正干扰历史,拱把火促进战局扭转也是好的。

可眼下问题是,什么样的人可以助我一臂之力?

赤壁,赤壁,群英会蒋干中计?

对了!蒋干!

历史上虽没有盗书被骗的蒋干,但可以有反耍离间计的蒋子翼!

崔缨来营中数日,不曾打听得曹操那边有什么动静,想来蒋干还未动身前往江东说降周瑜。但她算着日子,也该是这几天了。

走神之际,文兰犹在一旁哽咽不语。

“兰儿,你说你错了,你的确错了,你以为那样便是忠于丞相,殊不知忠于我命才能真正为丞相效力。事到如今,我最后问你,你可愿将功补过,真正听命于我一次?”

文兰拂袖拭泪,咬紧牙关:“只要能救姑娘出去,文兰愿意。”

崔缨叹息一声,一本正经地跟她说道:“你听着,事关重大,如今丞相不再信任于我,我只能求援于旁人,天地可鉴,我崔缨从未有反叛作乱之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丞相的千秋大业,你若是真忠于丞相,此番更应为我保密,代我传信。”

“传信?”

文兰犹豫片刻,与她对视两眼,点了点头。叵耐一时寻不来纸笔,崔缨见船尾多积放柴薪杂物,便摸过一小块木炭,扯下一截裙面,就地书写。

缨白:

子翼足下。闻君与吴军都督周瑜州里故交,以才辩见称,独步于江、淮之间,莫有与君对者。

小女不敏,暗度先生不日将为丞相传见,遣为游说,布衣葛巾,密下扬州,以私谒瑜。然周公瑾者,数万吴众之帅也,少年成名,手执权柄,人中龙凤,胸怀天下之志,素有王佐之姿。且蒙孙氏厚恩,入作心膂,出为爪牙,尽节守忠,与二代吴主外为君臣,实同骨肉,祸福与共。其雅量高致,非君言辞所能说也。

先生欲效苏张郦叟慷慨陈辞,岂可得哉?瑜性度恢廓,先生唯从瑜将与吴主用计,谮间君臣、臣臣,仿王翦除李牧、效陈平间项范,以会友故私谒周郎,并与之昵好,日则外扬瑜才盖主,恐不甘久居人臣;夜则暗托书信,涂抹再三,使君臣相疑,自生嫌隙。

如此若成,孙刘盟军当不攻自破矣。

书不尽言,愿足下慎思行之。

“我要你将此信,伺机递与丞相谋臣蒋干,其人颇有仪容,位份不高,我这还有些军饷,你花些心思自可买通巡卒,教他们引你去蒋干宿帐。记住,留下书信即可离去,不必引他来此处,他见了落款自然晓得我是谁。待时日到了,他完事而归,自会寻来。”

文兰应诺。

她的第一招棋——获取蒋干信任,借蒋干之手行离间计,此为中策。

崔缨心想,劝降与离间并不矛盾,蒋干不是演义里的愚人,看了信自然多个心眼,有意无意都会采纳她的雕虫小技,或许蒋干自己发挥得更好。就算这种雕虫小技,蒙蔽不了周瑜,也要给他制造一些麻烦,一切皆有可能。

崔缨信心满满。

果不其然,不过十日,蒋干便自吴营折返,主动寻上门,来囚牢外见崔缨。他果然照着崔缨说的做了,至于实效还须一段时日。

“确如姑娘所料,某无能劝得周瑜归附,然卑职亦无本事助姑娘脱离囹圄。”一番寒暄后,蒋干开门见山地说道。

崔缨哈哈大笑,单手抓紧木栅,咬牙切齿:

“先生误会了,崔缨在此处舒服得很,今日先生来此,我反要送先生一份大礼。”

“噢?”

“丞相近日,可曾提议将船舰连环,首尾相接,横江布防?”

蒋干抿嘴眨眼:“昨日所议,姑娘如何得知?”

“无须管我如何知晓,只要先生按此图纸所示,向丞相进言,改造此铁索,丞相必然大悦。”

蒋干接过崔缨递过的图纸,纳罕道:“不过寻常钩锁扣链,有何玄妙?”

“我这索具可拆可卸,先生以为,如此不比固定连环妥当?”

蒋干将信将疑。

她的第二招棋——改造连环铁索,做最坏的打算,纵然火起,也可及时解开连环,一定程度上减少伤亡。这一计是她的下下策,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既然失去了人身自由,便只能走最后一招险棋了——直接揭穿黄盖诈降的阴谋。

战局发展迅速,很快便到了腊月十二,曹军船舱里气温骤降,囚笼里不过一张草席一床破被,连炭盆也没有,只有文兰心疼地为崔缨搓手取暖。

江南的冬季,崔缨是知道的,那是刺骨的湿冷。每夜她都蜷缩着睡不着,手脚上的冻疮还会时时发痒作痛。

曹操分明想让她吃些教训。

江南江北两军对峙,已如火如荼,双方都在互相试探,只待时机一到,战端即发。

硬碰硬孙刘联军是守势,数量上会吃一些小亏。曹操久练水军也迟迟未动,因为水疫已在营中悄然蔓延,人心已开始骚动。

文兰每日,都跟崔缨禀报着,驻地里多少士兵因染疫而死,那些染疫的士兵,会发热会腹泻,继而四肢无力,战斗力全无。闻之尚且令人变色,不知疫区真实场面又是怎样恐怖。

某日午正,蒋干携了壶烫酒来访。

上回改造铁索的谋策被曹操采纳了,蒋干还因此受到提拔,进入了最高军事决策团,成为荀攸等智囊团中一员。

在旁人看来,曹操不过提携了一位江南新策士,于崔缨而言,却是离定局大计进了关键一步。

“江东传来消息,吴主孙权并无多大动静,然程周二人为夺兵权,当众反目,以至刀剑相向。”

“什么?”崔缨放下刚到嘴边的酒碗,“刀剑相向?此消息可有误否?”

“是曹公亲任密探,已有十余年经验,应当无误。”

“后来呢?他们是如何了结的?”崔缨紧追着问。

“周瑜威高望众,其部下吕蒙与程普部下黄盖相斗,黄盖当众辱骂周瑜,周瑜遂当廷重杖黄盖以至血肉模糊,盖当夜性命垂危。”

历史上真有周瑜打黄盖吗??究竟怎么回事?演义乱入历史了?崔缨咂舌。

既然程周火并到如此严重,那程普真的会不顾大局直接跟周瑜翻脸吗?假使历史上的黄盖,真的被周瑜杀鸡儆猴当众羞辱且重罚,他会不会真的一气之下来降曹?

崔缨突然抱起一种侥幸的心理。

不不,程普她了解不多,但黄盖是什么样的人她是再清楚不过了——一个视死如归,誓死效忠孙氏的老将,是绝无可能晚年变节的!

离间程周,本不抱有多大希望,而今效果远超预期,反倒令崔缨有些忧虑、不知所措,甚至惶恐。

莫非,杨夙不在刘备帐下,而是去了周瑜帐下?

杨夙在建安初就曾在许都与刘备交好,以他现在的名声,周瑜奉他为客卿也不是没有可能。可若这种假设成立的话,那崔缨教蒋干耍的小伎俩也定然瞒不过杨夙之眼。

他们同来自二十一世纪,崔缨知道的他都知道,何况,他更有十余年的从军经验。

杨夙是否在背后阻挠着她扭转战局,崔缨尚且未知。又或许,杨夙根本没想到她能摆脱重重阻碍,只身混入曹营,并且借刀杀人。

崔缨暗下决心:不行,不论怎样,必须留心防范,如若黄盖真的诈降,那历史又仍是沿着原来轨迹发展,她一定要阻止,揭穿这个天大的谎言。

当夜,蒋干又来告知:

黄盖遣人渡江送上密信一封,约期请降,就在后日五更天。

“帐中其余谋臣如何看此事?”

“荀公达、程仲德皆以为有诈,谏言三思,然丞相……”蒋干摇了摇头。

“冬季的五更天,天色犹如子夜。若黄公覆真率船舰来降,夜幕便是最好的屏障,至于船舰布置,也同样不易发觉了。”

“姑娘以为,船上应有何物?”蒋干迷惑。

崔缨微笑道:“倘若吴军假以降曹之名,实藏薪草于舱,以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悬牙旗,趁夜渡江而来,及至之际,纵火烧船,我军滩涂营地无障,江面船舰一体,为之奈何?”

蒋干愕然,冒出冷汗:“当趁风势,火烧连船,殃及陆营邪!?”

崔缨默然点头。

“冬吹朔风,若真吴军真敢纵火,岂非引火**?”

崔缨一时不知,该如何跟蒋干解释洞庭湖附近那种特有的气象。她只能想到的是,长江中下游的妖风从古至今都没变,朔风突变凯风几率极大。

“不论是否纵火,都不宜令其近岸,为今之计,唯有说服荀军师,与共论计,但愿丞相能有所防备。”

蒋干对崔缨的“预言”将信将疑,崔缨把希望全寄托在明日他与荀攸等人的谏言上。

看着蒋干离去的背影,崔缨渐渐醒悟,她对历史的参与,已通过蒋干融合回原先的正史里。

那之后呢,她所干预的一切,是否也会被历史自行消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