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寒门青云 > 第4章 潜龙在渊

寒门青云 第4章 潜龙在渊

作者:晴天飞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6 14:20:50 来源:文学城

到了私塾入学的日子,老王氏翻出萧老汉压箱底的一身靛蓝粗布衣裳,虽陈旧却浆洗得干干净净,她一丝一丝的压平褶皱,让萧老汉换上。周秀英早已打来清凉的井水,用一方柔软的粗布帕子,蘸了水,极其轻柔地给儿子擦脸。她的动作细致入微,指尖带着母亲特有的暖意,拂过孩子的额头、脸颊,连那最容易忽略的耳根后、脖颈褶皱处,都反复擦拭,确保干干净净。她看着儿子的小脸,眼神里满是慈爱与期冀,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她给石头拿了一身木头今年刚换给他的衣物,补丁少又缝得平整服帖,被她浆洗得格外清爽。“爷爷,早食好了。”大丫清脆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待喝过一碗咸菜稀粥后,萧老汉领着萧石头去村塾拜师。

束脩用一小方洗得发白的红布仔细包着,里面是全家牙缝里省出来的几十枚铜钱,还有一条瘦津津的腊肉、五六颗攒下的鸡蛋。萧老汉将红布揣进怀里,贴身放着,那布包似乎沉甸甸的,压着他的心口。周秀英送他们到院门口,理了理儿子本就很平整的衣领,轻声叮嘱道:“去了塾里,要好生听先生的话,用心学。”她的目光一直追随着那一老一少的身影,直到他们转过村口的弯道,消失在初春新绿的田野小径尽头,才轻轻叹了口气。她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捻着围裙一角,那是常年操劳留下的印记。

爷孙俩一前一后,踏着田间小径上未干的晨露,走向村东头那间低矮简陋的塾馆。老夫子姓陈,名望,字守拙,是这十里八村的读书种子。早年也曾中过童生,只是后来科场蹭蹬,屡试不第,心灰意冷之下,才回到这出生的清河村,开了这间蒙馆,靠着微薄的束脩和几亩薄田度日。他年约六旬,面容清癯,颧骨微凸,眼角额上刻着几道深深的纹路,是岁月与失意共同镌刻的痕迹。一身青色长衫洗得泛白,边缘已有些毛糙,却穿得一丝不苟,不见半点污渍皱痕。他背脊挺得笔直,坐在那儿自有一股威严,眼神扫过来时,带着读书人特有的清冷与审视。

萧老汉赶忙上前,恭敬地奉上红布包的束脩,萧石头恭恭敬敬地跪下,给先生磕了三个头。“学生萧石头,拜见先生。”小小的身子很是规矩的行了拜师礼,声音清脆,举止有度,不像寻常村童那般畏缩或毛躁。

陈秀才微微颔首,受了全礼,枯瘦的手指轻轻捻着下颌几根稀疏的胡须,声音平缓,带着些许沙哑:“既入塾读书,可知父母可曾为你取过学名?”

萧老汉忙躬身答道:“回先生的话,乡下娃娃,只有个小名胡乱叫着,上不得台面,还请先生费心,赐个名儿。”

陈秀才沉吟片刻,目光越过窗棂,落在远处山峦间缭绕的一抹青岚之上,若有所思。片刻后,他缓声道:“《说文》有云,‘岚,山风也。’山间清灵之气,拂尘涤俗,寓意不俗。便叫‘萧岚’如何?望你如山中清风,涤荡蒙昧,潜心向学,日后能多得一分明澈。”

“萧岚……”从此刻起,他又叫萧岚了。这个名字,既勾连着前世三尺讲台上的身影,又承载着先生一份清高的期许。他再次俯身叩首,额头轻轻触地:“谢先生赐名,学生萧岚,定不负先生期望。”

拜师礼成,萧老汉又说了许多感激的话,方才一步三回头地走了。陈秀才不再多言,只对萧岚道:“随我来。”便转身引着他走向后面的学堂。

学堂不大,光线有些昏暗,空气中弥漫着旧书纸和木头淡淡的气味。七八个年纪不等的孩童散坐在简陋的条凳上,从拖着鼻涕的五六岁稚子,到已显半大少年模样的十来岁孩子都有。个个穿着粗布衣服,面色多是田间晒出的黝黑。见先生进来,原本窸窣的嘈杂声立刻戛然而止,一双双眼睛,好奇的、探究的、懵懂的,齐刷刷落在新来的萧岚身上。

“此乃新进蒙童,萧岚。尔等需谨记同窗之谊,友爱为先,不可欺生嬉闹。”陈秀才简单交代一句,声音不高,却自有分量。他指了前排一个空位,让萧岚坐下。那座位不过是一条磨得光滑的旧木板凳,书桌则是几块厚薄不一的木板拼凑而成,上面还留着以往学子刻画的歪斜痕迹。

第一堂课,是温习《三字经》。塾馆内,孩童们参差不齐的诵读声此起彼伏,显是各人进度迥异。有刚开蒙的,正磕磕绊绊地念着“人之初,性本善”;有学了一阵的,已读到“一而十,十而百”;更有两个年纪稍长的,正埋头默写《百家姓》。陈秀才手持那柄光滑的旧戒尺,在学桌间的过道缓缓踱着方步,目光如炬,扫过每个学童。

他先是不发一言,任那混杂的读书声持续片刻,方才用戒尺不轻不重地敲了敲身旁的书桌边缘,发出“叩叩”两声,满室顿时肃静。“新蒙童萧岚,今日始读《三字经》,尔等且一同温习前文。” 陈秀才语调平直,不带丝毫暖意,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规矩。他并未为萧岚单独开讲,而是让他先跟着大伙儿的节奏一同诵读。

“人之初,性本善……” 陈秀才领读,字字清晰,顿挫有力。萧岚立刻收敛心神,虽能倒背如流,此刻却不敢有丝毫取巧,跟着先生一字一句,认真地念诵。

领读三遍后,陈秀才方停下脚步,转向萧岚及其他几名进度最浅的蒙童。他用戒尺指向壁上挂着的一块旧木牌,上面用墨笔写着“初”字。“今日,单讲此‘初’字。” 他神色肃然,语调刻板,“《说文》有解:‘初,始也。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 说着,他用戒尺虚划,演示字形,“看仔细了,左为‘衣’部,右为‘刀’形。以刀裁布,乃制衣之起始。故凡事物之开端,皆可曰‘初’。” 他讲解时,目光逐一扫过几个小蒙童的脸,见有走神的,戒尺便轻轻点在其桌角,令人心惊。“字义、字形、字音,皆需牢记,一字不解,后文难通。此乃学问根基,不可轻忽。”

待这几个蒙童勉强识记后,陈秀才便不再多言,转身去检查那些进度较快的学童背诵、默写情况。若有差错,或背得磕巴,那戒尺便会毫不留情地落在摊开的手心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伴随着严厉的呵斥:“心不在此,读甚圣贤书!”

萧岚看在眼里,心中对这位古板严苛的先生更添几分敬畏。在这简陋塾馆里,无分天资,唯有苦功。先生这般按部就班、逐字锤炼的教法,虽显笨拙沉闷,却正是打熬根基的正途。他不再多想,只专注于眼前木牌上那一个“初”字,在心中反复摹写记诵,小身板坐得笔直,不敢有片刻松懈。

上午的课业在朗朗书声中结束。萧岚并未急着离开,而是主动帮旁边一个年纪稍大、名叫赵虎的同窗收拾意外掉落的书具。赵虎是村里木匠的儿子,见这新来的小人儿如此懂事,黝黑的脸上露出笑意,拍了拍他的肩,算是认可。萧岚又与其他几个靠过来的同窗打了招呼,态度不卑不亢,言语谦和,很快便让这群质朴的村童接纳了他。漫漫求学路,同窗之间的情谊,亦是将来难得的助力和慰藉。

放学归家,萧岚一刻不闲。他找来一个破旧的浅边木盘,在里面铺上一层从河边精心淘洗晾晒过的细沙——这便是他眼下最好的练字“沙盘”了。又寻来一根粗细适中的树枝,削磨光滑,权作笔。他就蹲在院角,对照着今日所学的“人、之、初”几个字的写法,在沙盘上一笔一画,反复练习。爷爷特意为他削的几片光滑木牍太珍贵,要留着日后蘸取稀罕的墨汁试写时再用,平日的练习,这不要钱的沙盘便是最好的工具。

傍晚时分,萧木头像一阵风似的从外面野回来,满头满脸的汗珠,衣裳上也沾着泥草。他瞧见萧岚蹲在地上,对着木盘划拉,好奇地凑过脑袋:“石头,读书好玩不?是不是就跟听先生说天书一样?”

萧岚停下手中的树枝,抬起头,看着二哥亮晶晶的、充满兴趣的眼睛,认真地想了想,才回道:“说不上好玩,先生很严厉的。要一直坐着,大声念书,还得弄懂每个字的意思,不能出错。”

萧木头听了,吐了吐舌头:“嚯,那你可得听先生话好好学习才是,等过两年我力气再大些,学了木匠手艺给你造出读书的桌子椅子来!” 他说着,脸上露出了对未来的憧憬,又用力拍了拍萧岚的肩,“你呀,好好念你的书,将来给咱们家考个功名回来!”看着哥哥那关切的笑容,萧岚心里暖暖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