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闺中女儿执横刀 > 第15章 第十五章 落榜生恨意泄私愤 高灵均夜擒纵火犯

九月十八,暹罗使节、爪哇使节先后住进了南会同馆。

按照皇帝的指示,覃温川派李长隽、王骥等几名锦衣卫前往南会同馆设岗保护。

名义上是保护,实际上是禁止他们在京城随意出行,还要监视他们是否跟什么人有过接触。另外,外邦使节一旦有出言不逊地时候,就要遭到锦衣卫调查,就像太宗年间,有外国使节嘴里不干不净,锦衣卫当场就给揍了一顿。

李长隽等人的眼睛此时死死盯着他们。

曾经有洋人使节在皇帝面前傲慢无礼,也有过倭国使节接触外人刺探本朝国情,不过这几位使节很快被锦衣卫抓捕,最终死在狱中。

从此,历任皇帝都下令一定要对这些外邦使节严管,

今年两国使节进京正赶上要举行武举会试,会考人员此时也已经陆陆续续进京。

会考人员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出身军户、卫所,为了避免外邦使节与这些会考人员接触并刺探军情,也怕这些会考人员中出现刺客,所以皇帝要求今年锦衣卫要多派几个人手监管。

九月十九日,两国使节带着贡品进入奉天殿。锦衣卫一路护送。

作为朝贡国,两国使节得到了与皇帝见面的机会

献上精美的贡品,得到皇帝回赠的上好的丝绸、瓷器等礼品。

皇帝与他们进行简的单交流后,也就花了两刻钟的时间,他们就必须离开。

有使节临走前感叹,每每听说京城有多么繁华都很想看看,但每次来却不能到街上走动。

皇帝笑了笑,说是为了他们的人身安全着想,使节表示很遗憾。

离开奉天殿,锦衣卫全程护送他们回到南会同馆。

李长隽他们跟在使节身后,好几双眼睛一刻也不放松地盯着他们。

九月二十日。

京营大校场。

武举会试正式举行。

卯时,太阳升起,校场内传来击鼓声。

考生排好队,让现场的监考官员查验身份。

查明身份,众位武考人员在校场内分队站好。

现场建有一个小型祭坛,上面摆放着三牲、果品、五谷、香烛纸钱、时令水果。

兵部侍郎亲念祝文向武成王进行秋季祭祀祷告,希望这次武举会试能顺利举行。

祷告完毕,兵部侍郎洒下美酒。

此次兵部侍郎临时担任监射官,主要负责监考骑射、步射。

覃温川事先派出几名锦衣卫校尉伪装成考生混入会考人群中,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会试还未举行,一名伪装成考生的锦衣卫校尉就发现有一名考生私自更换弓弦,被揪出来后,锦衣卫给这个人戴上枷锁,站在会考人群前“示众”。

会考的人群,表情各异,有讥讽的、有叹气的、有惊讶的,更多的还是麻木。

不得不感叹锦衣卫真是无孔不入,谁能想到和你一起考试的人里面竟然有人是被专门派来监视你的。

辰时,骑射正式开始。

校场内设有五个靶子,考生每人五支箭,按顺序骑着马把箭射向五个靶子,按规定,只要射中三个靶心就算及格,四箭以上就是成绩优异。

场内人员轮流骑马出场,一个一个比试。有的骑马稳当,射箭也射的优异,一看就是功底扎实。

有的骑马射箭时差点从马背上摔下来。

有的好不容易射中靶子三箭,里面还有一箭射在靶心外圈。

当考场小吏刚把马牵到某考生跟前,这人有点高兴过头了,冷不丁在旁边拍了一下马屁股,马匹遭受惊扰,在考场尥蹶子,考场小吏抓住缰绳好不容易才平息马的脾气。

兵部侍郎见后立即以惊扰考场马匹为由,将那人除名,不准参加后面的武试。

乌泱泱的一大批人轮番比试,等骑射进行的差不多了,兵部侍郎看了看天,问身边的小官吏:“什么时辰了?”

小官吏回答:“快要午时了。”

“我看也进行得差不多了,你让人把成绩唱报出来,不合格的就让他们下午别来了。留下的人就让他们在这里吃了午饭休息一会儿,一定不能让他们擅自离开校场。下午未时准时参加步射。”

小官吏领命让人唱报成绩,留下的满脸笑容,也有得意的。没留下的唉声叹气,只能离开。

骑射的淘汰率是最高的。

午时朝廷提供伙食,饭菜还算可以,有米有面,有青菜也肉汤。

到了下午,随着一声锣响,未时一刻开考。

就在旁边骑射考场,那里有步射考场。

步射开始。

考生们比上午少了很多。

步射区内三个靶子依次排开。

考生们需站在离靶子五十步的地方,每三人一组一同考试。

射中靶心三箭为及格,四箭以上为优异

考生们每三人一组,站在五十部外开始拉弓射箭。

申时末,步射结束。

考官唱报成绩,成绩优异的留下明天接着考,落选的明天就没机会参加下一轮武考了。

落选的垂头丧气,选上的一脸镇定。

第二日卯时。

这次考的是开弓、舞大刀,石锁

此时已不需要兵部尚书亲临现场。

武举主考官宣读规矩:开弓时需要拉满三次满月弓。

每三人一组,前面的人正在拉弓比试,后面排队的人趁机活动肩膀,给自己的胳膊上上力度。

朝廷给的弓可不是小孩子玩的东西,还真得靠力气取胜。

当然了,里面有的人确实臂力很好,人家规定开弓三次即可,有人现场拉满四次,惹的监考官直说:“够了够了,下一个。”

而有些人拉满两次就已经很吃力了,第三次开弓到一半就放弃了。

开弓成绩优异的进入下一个考场。

接下来考的就是舞大刀、石锁

力气大的把大刀舞的刀口生风,挥砍有力。

强壮如牛的双手提起石锁,肩平脚稳,能快步走出二十步。

这一天下来又淘汰不少。

第三日,笔试,靠的是策论。

卯时末,鼓声响起,考生入席。

辰时初开考,主要是考《武经七书》,还要考如何“屯田、养兵、灭倭。”

考完后,监考官员在考卷上盖上“弥封官”大印。

一直到酉时初刻,兵部衙署墙上张贴榜文。

众人聚集在榜急切的寻找自己的名字。

考生王介在每一次武试的考场上都表现不错,但榜文上却没有他的名字。

究其原因是在最后的策论笔试中答辩的不如意。批卷之人都是文官,对他的文笔和理念都不看好,尤其是文中多带有偏激思想,这种人朝廷不能用。

他如果只是文笔平平,也说不定能靠着武试的成绩得到点名头,比如能进入兵马司或去卫所任职。

想当年,高灵均的姑父就是文笔一般但武艺不错,再加上人又长得又浓眉大眼的,最终去了昌平州担任总旗,又从总旗升任百户的。

简单来讲,文官们就是看不上王介这种自我膨胀、思想偏激的人。

落选导致了王介心中愤愤不平。

“怎么可能落选?武试一直过关,策论也都答上了。”

同乡在旁边看了他一眼说:“怎么了,这次不就是落选了吗,过两年再来考,你也太想不开了。”

王介说:“这不对劲,我看是他们瞧不起人。”

同乡劝他:“考上的也就那几个人,落选的一大片,又不止你一个,还是出去走走吧,好不容易来到京城,也长长见识,等过几年再来考就是了。”

同乡上前拉他的胳膊把他拽走,他忍着气最终跟着离去了。

接近申时,两个人走回了东城大街,天已经暗下来了,有些商铺已经开始点亮灯笼了。

这些参加会考的,有的考上了,自掏腰包,高兴地拉着同乡去喝酒庆祝。

落选的,多数闷不做声。

街上人来人往,王介被同乡拉着进了一家酒肆。

在酒肆里,同乡要了便宜酒,而王介要了两碗最贵的酒,同乡劝他悠着点喝,他一言不发,先灌上两碗酒。

同乡好意劝他:“你呀,别想不开,一次考不上就考两次,下一次来肯定能考上。”

“我真想把榜文撕了。”

坐在旁边桌子上的一个中年男子刚吃饭完了饭,注意到两个人的谈话,那男子说:“你们是来考武举的吧?”

王介同乡说:“我们确实是来参加武举会试的。”

那人说:“全天下这么多人来考,一山还比一山高,肯定有考不上的。我跟你们说,成化六年,南直隶乡试结束后,一群落榜考生放火烧了贡院门窗,最后逮捕了数名考生。到头来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太冲动了。”

“太冲动了不好,我劝他他听不进去。”同乡夹着小菜一边吃一边表示赞同。

王介此时有点醉意,嘴里嘟囔着:“不公平。”

那人劝道:“有什么不公平的,每一个落选的都觉得不公平,你现在应该回去好好练武,好好看书,准备好了下一次再来考,朝廷又没说不让你考。”

那中年男子说完就走了。

此时同乡说:“我看你也快喝醉了,咱们快回去吧,再晚了就宵禁了。”

王恒走到酒保跟前,付钱买了一小坛味道浓烈的烧酒。

吃完晚饭,高偃在家喝了点小酒。

薛夫人唠叨他:“你少喝点,今天怎么想起喝酒了?“

高偃说:“今天发榜了,武举会考也结束了,明天这些人就该陆陆续续的离开京城了。”

薛夫人阴阳他:“你明天就不用乔装打扮再去街上盯着去了。”

高灵均说:“爹,这次考的怎么样?”

“应该说比以前顺利。”

“这次又给朝廷选拔了不少人才吧。”

“这次选的,有一部分大概要派往沿海一带,最近两年这些倭寇又死灰复燃了。”

薛夫人说:“这兵马司的人也不好过啊,逢年过节就要加强巡逻,读书人文考、练武的武考,都得没白天没黑夜的巡查。

“加强巡逻是有好处的,这次开考前,我就带人在街上的酒肆里抓了一个无赖。”

薛夫人继续阴阳道:“酒肆里除了酒鬼就剩无赖了。”

高灵均问:“爹,这个无赖是喝了酒打人了吗?”

“差不多吧,在外面欺负人家一个弹琵琶的姑娘,现在又跑到京城里要参加武举会试,趁着还没开考,我先替朝廷除了一害。”

高偃说完一笑,高灵均也心知肚明。

薛夫人喝着茶说:“欺负人家一个卖艺的姑娘算什么本事。”

高偃说:“这要遇上灵均这样的,早就挨几回打了。”

薛夫人点头说:“看来这姑娘家学点武艺傍身还是有好处的。”

回到客栈的王介,辗转反侧,睡不着,这心里也静不下来。

也不知是不是酒量好的缘故,喝了酒的王介此刻根本睡不着。这酒没给他带来睡意,反而让他脑子相当清醒。

同乡此时已经睡的打起了呼噜声,而他浑身燥热。

他冷冷地想着:“想出去凉快凉快,现在就去!”

戌时末。

王介的身影鬼鬼祟祟的出现在东城一个角落。

穿着寻常的旧衣服,脸上还蒙着一块儿遮脸的黑布。

腰上斜挎着一把雁翅刀,手里提着一坛烧酒,他打算趁着宵禁悄悄溜出去。

这京城是让他颜面扫地的地方。

这京城也即将成为他泄愤的地方。

宵禁后的夜晚,街道上静悄悄的。

天上的月亮已被云蒙住了“眼睛”,朦朦胧胧的,看不清黑暗下的鬼祟。

王介毕竟是练过的,跑得快,身手也敏捷。

他的身影“驮着”他的罪恶在夜晚疾驰。

他曾幻想着一把火烧了榜文,烧掉这些官老爷的体面,也给朝廷一个教训,谁让他们小瞧人的。

可他离兵部衙署太远,他一路过去需要一段时间,同时还要注意随时可能出现的兵马司巡夜官兵。

跑出去没多远他就改变了主意,想了想,既然住在东城不如就在东城制造点麻烦。

他听说有几个衙署就离他住的地方不是很远,也就二三里地,不如去试试。

夜色下,他一路小跑,路上不知是什么东西,被他奔跑来的声音吓了一跳,小身影“哧溜”一声跑了。

他跑的有些慌张,今晚的月亮并不亮,他手里也没个照亮的东西只能凭感觉跑。

前面的路昏昏黑黑,一不留神,一颗树突然出现在他眼前,他一时没收住脚直接撞了上去。

随着树干的摇晃,一只乌鸦“哇哇”叫着飞走了。

空寂的夜晚,那瘆人地叫声穿透夜空。

“呸,晦气。”

半路上遇见乌鸦,这怎么都让他膈应。

再往前走,远远看见外面挂着几个灯笼的官邸,黑夜里只能看懂到一个模糊的庞大身影。

这里是御马监的草料场。墙很高,墙上又有铁蒺藜围着,王介是没办法进去的。

再看看周围,光禄寺的库房、文思院、巾帽院、内府冰窖都在不远处,要么在一条街上,要么隔着胡同。

当然了,王介一个外地来京的对这里很陌生,他其实并不知道这些署衙是干什么的。

此时他本有机会掉头回去,可他放弃了。

不知转了几圈,相距两条胡同的北会同馆让他盯上了。

会同馆有两处,南会同馆乃是本朝接待外邦使节的地方,本着“以礼驭外”的原则,那里成了本朝的脸面。

这里是北会同馆,外邦使节住在南会同馆,随从们就是暂时住在这北会同馆里,番邦的部分贡品和马匹也存放在这里。

如果没有外邦使节的随从入住,北会同馆平时都是闲置的,白天夜间只有馆夫看管和打扫。因为平时没什么要紧的事,所以管理很松懈,夜间常有馆夫聚赌饮酒,这都是常事。正因如此,有意纵火、无意失火都发生过。

最重要的是,王介发现这里的墙比别处矮,墙上也没有铁蒺藜围着。

王介悄悄来到会同馆,凭借着敏捷的身手爬到墙上,无人发现。

里面竟传来一声声吆喝声,一阵阵掷骰子的声音。

王介冷冷一笑:“是你们自己看管不严的,可别怪我。”

来到空空的马厩处,里面堆了几捆干草,王介往干草上泼了烧酒,拿出火折子点燃。

本来就是干燥的秋夜,连着多日不下雨,又有干草堆着,火势一下子就窜上了马厩的棚顶。

而后王介又来到院落的另一处,把剩下的烧酒全泼上,点燃。

不知是谁最终发现了火灾,这时候马厩已经成了“火厩”,院落另一处也冒起了黑烟。

王介本来看得挺高兴,突然听见有人大喊:“起火啦。”就赶紧跳出墙外。

此时北会同馆内一片慌乱声,有人叫骂:“混蛋,怎么又起火了?”

还有人叫嚷:“快拿水来。”

王介躲在不远处看热闹,过了一会儿,远处跑来几名澄清坊的铺兵怒吼着叫门。

北会同馆开了门,铺兵跑进去当场就开骂,他们是兵马司的下属,管的就是防火防盗的任务。

正在巡夜的兵马司官兵也察觉出不对劲,副指挥使看见远处一片火光,心里一抽:“会不会又起火了?”

赶紧带人往那儿跑,还没跑到北会同馆跟前,就看见一个黑影一闪而过,副指挥使喊了一声:“谁?”

那个身影没再出来。

“赶紧去告诉指挥使,北会同馆起火了。”副指挥使先派了兵丁,让他赶紧去跟指挥使通报。而后副指挥使又派了四个兵丁查看那个黑影是否还在周围。

小兵丁一路急跑,跑到高家门口狠命拍门,直到下人打开门,兵丁神情紧张地说:“我要见指挥使。”

下人跑去叫醒高偃,这一折腾,高灵均也被惊醒了。

兵丁上报:“指挥使,北会同馆起火了,附近还发现可以人影。”

高偃在院子里听兵丁说完后大惊失色,赶紧穿上衣服往外跑,薛夫人跟在屁股后面问:“出什么事了?”

高偃说:“北会同馆附近起火了,我得赶紧去看看。”

薛夫人也紧张得不行:“怎么又起火了?”

高偃来不及回答带着小兵丁就赶过去了。

高灵均在角落听的清清楚楚。

高偃一路狂跑,远远看着那个地方冒着火光。

此时北会同馆内一群人正慌乱的泼水救火。

隔着两条胡同,一个看守御马监草料场的太监也跑过去查看情况,生怕一个火星儿随风飘来把草料场也点了。

北会同馆门前站着兵丁守着,里面早就乱成一团,叫喊声、泼水生,一声比一声高。

高偃直接冲了进去,副指挥使赶忙上前:“指挥使。”

高偃说:“什么时候发现的?”

“就是刚过亥时,我们巡夜看到起火了就赶紧跑过来了。”

“怎么起的火?”

“现在还不知道,不过我们来的时候好像看到有个人影一闪而过。”

“有没有派人去找?”

“已经派了四个人去附近搜查了。”

高偃点点头说:“最好能抓到,幸亏暹罗使节和琉球使节前天已经走了。”

副指挥使也感叹:“是啊,要不然得出多大的乱子。”

看着被烧得一塌糊涂的马厩,高偃指着火灾现场,气的连说:“你看看,你看看,这都烧成什么样子了,这些人晚上是不是又在赌钱吃酒?”

副指挥使不满地说:“外邦使节一来,咱们兵马司严厉把守好几天,什么事都没有,外邦使节一走,兵马司的人一撤,只剩几个馆夫看管,什么事都能冒出来,之前不还有杂役做饭时引起火灾的嘛。”

高偃无奈地说:“也别说几个馆夫能看的住,这会同馆已经发生过多少事了,之前有两个倭国使节在南会同馆内互殴,瓦剌使节喝醉酒在馆内玩儿火,还有杂役被收买毒死了朝鲜使节的。这可都是在锦衣卫看管的时候发生的。”

看着那被烧没了的马厩,还有一处院角被火烧火燎的冒着烟,高偃此时一肚子气。

自己晚上还喝了点小酒,本来想庆祝一下自己又可以不用带着人巡街去了,谁料到半夜出现这种事。

四个被派去寻贼的兵丁,提着灯笼各处查看,那王介躲在暗处看到光亮就知道有人来了,赶紧往回跑。

反正兵马司的人都在救火,路上也没盘问的,趁这个机会赶紧往回溜。

他以为这个半夜三更的时候,兵马司的人又去救火,自己想要逃回去根本不是问题。

他以为的不代表别人也这么以为。

对于别人来说,此时此刻乔装打扮出来擒住他正是好时机,因为没有兵马司的人撞见。

正在王介往客栈溜回去的时候,突然从暗处冲出一个黑衣人。

冷不丁吓他一跳。

他恶狠狠地问:“谁?”

两个人看见对方当场都愣了一下,谁也没想到在这个时候会遇上蒙面人。

那黑衣人并未吭声,而是冷冷地站在那儿看着他。

他见那人一身黑衣蒙着面,身后似乎还背着兵器,认定来者不善。

这黑衣人正是高灵均。

高灵均努力猜测对方的来历,最近几天京城查得很严,应该不是“妖党”作乱,也不太像是贼,毕竟他腰上还挂着一件兵器,可不像是半夜里去偷东西,更像是去杀人或者干其他的事。那此人半夜三更跑出来有什么阴谋,难道他就是那个放火的?感情让自己给撞上了?

而此时王介却诧异自己来京城没几天并未得罪过人,怎么深更半夜的,在半路上就有人要来截住他的路?

王介虽然武考的时候能三次拉满弓、能提起石锁、能舞大刀,这也只能代表他有把子力气,但不代表他就一定是武行高手,有身手也未必强过高灵均。

高灵均的师傅清鸿子那才是高手。

此时只见王介双手握拳,拉开弓步,准备拳脚搏击。

高灵均双手大开大合,摆开道门内家拳招式。

王介硬拳出击,忽而刚猛似鹰爪,忽而双拳似铁捶,拳拳带风。

高灵均双臂开合之间,时而“双手抟月”,时而“玉手推云”,时而“游龙戏水”。

王介双拳好似擂鼓,毫无间歇的拳拳捣向高灵均。

而高灵均腾挪之间如白鹤般躲开王介的拳头。

不料王恒飞起一脚将高灵均踹倒。

高灵均倒地翻滚迅速起身。

王介又化拳为“鹰爪”,双手发力,手指关节似有“咯咯”之声,扣、抓之间恨不能掐死对手。

高灵均趁机拦腰肘击、俯身一记扫堂腿让王介失去平衡。

王介失控跌倒,又单掌着地迅速起身。

王介突然右腿高踢至高灵均头部。

高灵均沉住气,肩臂合力格挡对方腿击,并借力反推对方右腿。

趁对方右脚还未站稳,紧接着高灵均双手犹如“流星穿云”,招招猛烈相向。

王介左右接招之间,高灵均飞起一脚,踹向对方。

王介被踹出好几步差点跌倒。

从一开始的双方谁也不服谁,到现在,王介觉得用拳脚拿不下对方还浪费时间,必须速战速决,赶紧的退身隐藏。

此时王介抽出雁翅刀对准了高灵均。

王介威胁说:“朋友,给条活路。”

高灵均不仅不让,还双手抱起了膀子。

王介被激怒,骂道:“你找死。”

高灵均冷笑一声,身手伸手从后背拔出唐横刀。

横刀一出鞘,伴随着一阵清亮地叮鸣声,在暗月的夜里发出寒冰一般的冷光,

龙吟出鞘处,虎啸刀光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