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闺中女儿执横刀 > 第14章 第十四章 皇帝西苑设重阳宴 高偃巡街抓获无赖

九月初九,重阳节

司苑监的小太监们忙忙碌碌,将已经盛开的菊花陈设在乾清宫、慈恩宫等处。

司苑监大太监前来查看,当他看到一盆盆培育的新品菊花被摆在了边边角角,十分不满,转身教育右少监:“这新培育的菊花一定要放在最显眼的地方,要让皇上、太后和皇后一眼就能看到。你们放在那犄角旮旯里,谁能注意到?”

右少监忙赔礼:“属下一时疏忽,这就让他们搬过来。”

右少监上前指着几个正在忙活的小太监说:“你们几个赶紧把那边的新品搬到这里,手脚麻利点。”

小太监们在这边七手八脚的忙活着,司苑监大太监就在跟前絮絮叨叨的教育着:“这风雅之事可不能马虎,尤其是每年宗族皇亲和朝中众臣都会陪着皇上赏菊,要是出了岔子岂不是丢了皇上的脸。嗨呦,怎么你们一个不如一个,我年轻的时候可比你们有眼力见儿。”

右少监指着另外几个小太监说:“你们几个把这些送到御花园去。”

正说着,左少监走过来说:“属下刚才往暖阁送菊花的时候,皇上下了口谕,说不在乾清宫赏菊了,要去西苑,让把好的品种全送西苑去。”

右少监问:“皇上怎么又改主意了呢?”

左少监压低了声音说:“听说前两天朝堂上有人指责光禄寺筹备筵席一次就花费银子三千两,还说皇上太过铺张,要求省检,皇上不高兴了,不过最终还是缩减开支,然后去西苑热闹。”

司苑监大太监一脸严肃地说:“朝堂上的事是你我能议论的吗?”

左少监和右少监马上站好听从训导,司苑监大太监又说:“皇上怎么说的咱们就照着办,不要问为什么,朝堂上的事少打听。”

说完司苑监太监冲着小太监们一声喊:“你们现在把这些菊花都送到西苑去,手脚麻利点。”

今年大半年时间在各地剿灭了不少“妖党”,上个月又成功扳倒了生有二心的德保,皇帝本来想接着这个机会放松一下心情,可没想到这群文臣还是没有放过他,一个重阳节的赏菊宴都要被限制花钱。

皇帝在暖阁里发牢骚:“还有天理吗?一共才三千两银子,太后往寺庙一捐就是几万两呢。朕就是想趁着过节高兴高兴。”

皇后劝道:“皇上还是别跟那些文臣计较了,他们可是在朝堂上就能打起来的人。记得去年八月皇上给太皇太后过大寿,还被他们指责说花费太多呢。大不了今年就缩减一下帑银,堵住他们的嘴,咱们在西苑照样能赏菊开宴。”

皇帝叹了口气说:“朕从小就与太皇太后亲近,去年太皇太后重病,朕就想给她过一个七十五岁大寿让她老人家开开心,没想到才过完没几天人就去了。”

皇上不免又叹气起来。

皇后忙安慰:“太皇太后抚养两代天子,皇上从小就知道孝顺,太皇太后也是心满意足地走了。”

皇后想了一下对身边的太监说:“让武英殿待诏去西苑等着,等皇上赏完菊华就让他画一幅《重阳赏菊图》。”

辰时,皇帝带着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在宫女太监的簇拥下来到西苑,宗族皇亲和几名位高权重的官员已经在西苑等候。

皇帝前行,众人在身后跟随,在西苑里看着一团团的奇姿仙品,众人都啧啧称赞。

一盆盆、一簇簇,开得正是繁蕊浓艳之时,众人指来指去,说那个像狮的鬃毛,这个像仙女手中的银盘,还有旁边的像金钩垂钓,后面的像云团棉絮,还有远处的像美人垂下的头发。

每一个品种的花盆上前面都贴着名字,皇帝皇后忍不住赞叹,文臣们也是随口吟出古人的诗,太后也笑呵呵的一边看,一边夸:“好看,名字也好听。”

已近中午,太监前来奏明:“回皇上,光禄寺在西苑已摆好筵席。”

来到筵席处,尚膳监的小太监们早就在在光禄寺官员的指挥下将菊花酒、重阳糕、醉蟹、鹿尾汤、时令水果等美食佳肴摆放好。

皇帝先坐下,而后太后、皇后坐、嫔妃、皇子、公主依次坐下,众位宗亲和大臣最后坐下。

教坊司的乐伎开始演奏,皇帝举杯,众人还礼。

锦衣卫在周围十步一岗,不敢松弛。

李颂之身着飞鱼服,覃温川身着斗牛服,两人率领锦衣卫维持皇亲国戚的安全,确保宴会正常举行。

李颂之叮嘱自己的手下要保持警惕,覃温川叮嘱自己的手下不要掉以轻心。

宴会完毕,宗亲和百官离开,而武英殿待诏却要回去为皇帝画《重阳赏菊图》。

同一天,京城百姓也热热闹闹起来。

宫外,百姓们也正熙熙攘攘的去登高。买上一束茱萸,喝上一杯菊花酒,头上再插着菊花,嘴里嚼着菊花糕,手上提着桂花饼、重阳糕。

孩子们拿着风筝到处跑,货郎推着独轮车的货品四处叫卖。

路边的花农摆着自家种的菊花,虽然比不上宫里的珍品多,但也争相开放,一盆盆、一朵朵,不时有人打听价格。价格合适了自然会买走一两盆。

山下凉亭里,聚集了一群读书人,大家以菊会友,有的拿出自己的画,有的写下了自己的诗,赢了的可以拿走一整坛菊花酒。

高易和高民一大早就跑出了,说是要放风筝,家里的下人一路跟随。

皇帝在西苑散了筵席后,锦衣卫们也得以有了休假的时候,皇帝恩准可以在当天外出登高过节。

窦兰芝去了娘家。李长隽回家换上浅蓝的搭护和松绿的直裰,戴上网巾,像个翩翩公子一样也去登高赏菊。

此时已经快到未时了,各处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路上到处都有放风筝的,看到好吃的李长隽就买,茱萸也买上一束。

锦衣卫们平时再怎么威吓朝野内外,可毕竟都是俗世中人。就像李长隽,脱下公服他就是个俊俏公子,大家都年轻着呢,该玩的一样玩。

一路上正在闲逛的李长隽突然听到了高易和高民的声音,他四处看了看,终于在前方看到俩小子各人拿着一个风筝在说笑。

一个说:“你的风筝飞的没我的高。”

一个说:“你的风筝飞的不如我的远。”

李长隽此时颇为羡慕。他走了过去,站在兄弟俩身后看他们放风筝,兄弟俩都没看见,直到旁边的下人扭头撞见赶紧向他行礼称呼一声:“李百户”,这兄弟俩才转过头来。

看见李长隽两个人都很高兴,一个叫着:“长隽哥哥”,一个喊着:“姐夫。”

这一声“姐夫”倒让李长隽很不好意思,他问道:“你们不饿吗?我带你们去买吃的。”

兄弟俩齐声说:“不饿。”

李长隽又问:“你们出来多久了,还不赶紧回家。”

高易说:“我们再玩会儿就走。”

李长隽又问:“你们姐姐呢?”

高民说:“在家呢,本来想跟着出来,家里不让。”

李长隽陪着他们又玩了半个时辰,终于玩尽兴了,兄弟俩要回家了,李长隽作为未来的姐夫一路上护送他们,这倒让下人省了心。

进了高家的们,就看见老祖母站在院子里,祖母生气的问:“你们两个去哪了,原说吃午饭时候就回家,这都什么时候了才回来。”

高易说我们跟着姐夫回来的。

“姐夫?”灵均祖母一时愣住。

灵均祖母一抬头看见李长隽也进了院子,李长隽问安道:“老夫人身体可好?”

灵均祖母这才反应过来忙笑着说:“好,好,你母亲呐?”

“我母亲去我外祖父家了。”

“那你没跟着一起去?”

“我过一会儿就去。”

灵均祖母说:“难为你娘了,过年过节的还要去照顾两个老的。”

正说着高灵均走进院子,四目相对,两人都微微一笑,高灵均跟李长隽打一声招呼:“长隽哥哥。”

李长隽说:“灵均今天没出去赏菊吗?”

灵均祖母说:“我要去的话就带着她,偏偏最近几天身子不太好就没去。”

“老夫人是生病了吗?”

高玲均说:“我姑父刚过世没几天,祖母挂念着姑姑,这两天心里难过。”

“原来是这样。”

高灵均的姑父才去世了没几天,姑姑刚守了寡,老祖母此时再带着她去赏花游玩,似乎不太合适。

一家人也只有两个弟弟出去玩玩也就罢了。

告别了高家,李长隽就去了外祖一家,今年重阳节在外祖家过。

外祖母买来了各种糕点,从李长隽一进门开始就不停地塞给他吃,就像小时候那样。

窦兰芝正在厨房忙活,外祖父窦融把李长隽叫了过去,悄悄跟他谈心:“平时公务累不累?

“不累。”

“高家小姐对你好不好?”

李长隽看着外祖父,笑着说:“挺好的。”

窦融说:“那就好,我就怕人家不愿意。”

外祖母进来说:“你别瞎操心了。”

窦融说:“我那不叫多管闲事,自家孩子的终身大事怎么能叫‘多管闲事’呢。

李长隽此刻看着外祖父外祖母斗嘴,自己一直笑。

到了晚上,皇帝又在太液池旁摆了一小桌,命太监持灯站在四周,自己对着菊花、月亮小酌几杯。

在这里,没有文官的吵闹,也不用管烦心的奏本,后妃们此刻都在自己宫里,此时他才能尽心饮酒。

自他登基以来,各地发生多起叛乱。先是陈王起兵造反,而后这两京一十三布政使司每隔几年就要出现“妖党”作乱,锦衣卫和东厂几次剿杀依然留下隐患,这些贼子就如同野草一般,疯狂蔓延。

这些情况在本朝建立前就有,但最初的几位皇帝文治武功,打跑了入侵的外族,震慑住了周围的番邦小国,作乱的“妖党”逆贼竟一时掀不起大风浪。

直到他的曾祖父继位后,这些“左道妖术”才开始大规模蔓延。

到了祖父时期,朝廷狠狠打压了一两次,颇有效果,“妖党”们沉寂了一段时间。

直到先帝时期,这些谋逆分子竟然成功跑到京城里广收信徒,而后作乱,给他留下了后患。

继位后他想控制整个朝堂,他想把江山抓在手里。

但是,他发现自己竟然还要受到群臣摆布,这些文官在朝堂上吵架、相互动手。他坐在龙椅上看着眼前的闹剧,从一开始的看热闹,到最后的心烦意乱,再到最后的甩袖而走。

“一群读书人打起架来犹如市井斗殴”。

这是他对读书人的评价。

外面是“妖党”带着信徒冲击官府,试图动摇朝廷根基,里面是文臣们紧抓权力不放。

在被东厂压制期间这群读书人确实也有过胆战心惊的时候,被东厂陷害的人也确实让这位年轻的皇帝有了悔意。

可一旦没了约束,尤其是哪天东厂静悄悄了,文官们又开始对皇帝指手画脚了。

先帝从不心软,让东厂和锦衣卫相互制约,又让东厂和锦衣卫一同监视百官。

今年内忧外患的状况尤其多,独自饮酒的年轻皇帝不会想到,再过几天这京城里还要有事发生。

重阳刚过。

皇极殿前,群臣分班站好,皇帝坐在龙椅上,看了一下众位臣子,大太监宣唱:“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兵部尚书上奏:“现如今倭寇持续在南方沿海一带作乱,焚烧房舍、杀害百姓、劫掠财货,一些富商竟然私通倭船。为之导向,甚至向倭寇提供补给。现如今必须增派人员支援抗倭将士。”

皇帝问:“如何增派人员?”

兵部尚书说:“已经好几年没有举行武举殿试了。应该尽快举行殿试,选拔将才。”

皇帝问:“上一次是什么时候举行殿试的?”

“大概**年前,就在重阳节那天。”

皇帝一想,还真是,已经很久没有武举殿试了。

皇帝当即在早朝的时候下旨,九月二十日先在京营大校场举行武举会试,而后在午门前举行殿试。

榜文一经贴出,一时之间,两京一十三布政使司的习武人员无论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练过刀的、举过锤的、拉过弓的等等,要么走陆路,要么走水路,纷纷涌入京城的各家客栈里。

同时五城兵马司又领到了新任务,看好城门,会试举行期间要防止打架斗殴,持械伤人。还有,所有考生不能带兵刃进城,有违规者取消会考资格。

另外各兵马司指挥使、副指挥使要带着人日夜巡城。

晚上高家吃完饭,一家人坐在正堂聊着,高正问:“朝廷上又有新指示了吧?”

高偃喝了口茶:“嗯,到时候我得带人巡城了。”

高正:“这很正常,之前举行会试、殿试的时候不是也巡城了嘛。”

“这都**年没会试了。”

高正笑了笑说:“呵呵,当年还不是因为会场舞弊。”

高灵均问:“只听说科考夹带纸条的,这比试武艺还能作弊?”

高偃说:“啊,照样作弊。”

高易问:“这怎么作弊啊?”

高正笑着说:“要不说你们没人家灵活,这手段可多的是。”

高灵均问:“难道让别人替着考?”

高偃说:“哎,你还说对了,就是有人替着考。这武举会试啊,分为内场和外场,外场就是骑射、步射,还有拉硬弓、舞大刀一类的力试,就是看你劲儿大不大。内场呢就考策论,也就是考一些兵法韬略,看你的文笔,看你有没有作战的谋划。”

高民问:“那到底怎么作弊呢”

“我还没说完呢,当年会试舞弊案里,就发现有人找了个读书人在内场代笔,还有人伪造军籍冒充卫所人员来参加会试,更有大胆的直接贿赂兵部官员篡改成绩。舞弊案被揭发后皇帝大怒,直接取消会试、殿试,一直到今年才恢复。”

高灵均好奇地问:“是谁揭发的?”

高偃喝了口茶说:“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那次会考出了好几次事,有名考生会试的时候,骑射全中,到了殿试的时候,就射中一箭,还射歪了,皇上当时在场,看他射的一塌糊涂就起了疑心,让人一查竟然是一名边军士卒帮他考的会试。还有人在内场会考的时候文笔工整,到了殿试写的很潦草,后来一查竟然是自家兄弟替他考的会试,因为长得像当时没认出来。另外有人贿赂兵部官员,在步射、骑射的时候帮他虚报成绩。后来舞弊案被揭发后,兵部涉案官员被革职,涉案考生被打了几十板子,终生不得参加考试。所有的会试成绩全部取消。”

高灵均听后觉得可惜:“那多可惜啊。好不容易考进会试,结果被连累,一夜之间全完了。”

高偃说:“那没办法,时也,命也。只能说当年那群人也是倒霉催的。”

高正说:“就看今年怎么样了,朝廷能不能选出几员武将。”

正说着,灵均祖母和薛夫人走来,薛夫人让下人把水果酥酪给他们每人端上一碗。

眼看着会试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此时京城内各个商铺大街的客栈已经住进了不少人,因为是考生,所以朝廷要求必须住在城内的客栈。

京城的巡逻也是一天天加紧。

督察院御史特意交代五城指挥使:“白天指挥使带着人穿上家常的服饰巡街暗查,晚上副指挥使带人按往常的样子巡夜,一定要小心,不要再像几年前那样,应天府晚上带着鬼面具巡夜把人家更夫给吓晕了,丢不丢人。”

督察院御史正在苦口婆心的“教导”,高偃差点笑出声来,偷瞄一眼发现御史没注意到他,就赶紧装严肃。

从这天开始,五城指挥使开始白天巡街暗查。

高偃穿着家常服饰带着几名兵马司的兵丁正在街上巡视。

主街上商铺鳞次栉比,半边街道是什么苏杭的绸缎铺、景德镇的瓷器铺、蔗糖一类的“南货”、西洋玩意儿。

另半边街道是什么米面粮店、珠宝铺、胭脂铺。

再往前走就是戏园子、茶肆酒楼。

还有什么勾栏、斗鸡场、卖杂耍的、卖小吃的都集中在各条小街道上,说不定在一拐弯的时候还能撞见几名叫花子。

有钱的、有权的三三两两从酒楼、戏园子进进出出;略有几个臭钱的进了勾栏;没钱的在路边喝碗甜粥,或是在茶肆门口站着喝碗茶,这也算享受了。

走了大半天了,也到午时了,高偃也走乏了,自己毕竟比不过年轻人,于是带着几名兵丁进了一家酒肆,打算点几个菜,再上一壶好茶解解乏。

正吃着喝着,突然听到一阵放肆的大笑声,高偃几人听到笑声下意识的抬头看了看,里面墙角有三人坐在一起,高偃一瞧,这三个人里面有一个就是前几天跟高偃父女打过架的无赖。

这个无赖跟同伙有说有笑完全没注意到高偃,高偃起身找到店小二,买了一碗酒,嘱咐店小二:“给那个人送过去,就说是一位老爷请他喝的。”

店小二把酒送去并说明是前面那位老爷请他喝的,那无赖抬头一看,高偃冲他一笑,无赖瞬间黑着脸站了起来,冲着高偃走了过去。

这无赖没好气地问:“怎么着,在外面没打够,跑到京城来找挨打。”

高偃笑着点头说:“怎么你今天还带了帮手?”

无赖抬手在高偃肩膀上拍了拍说:“兄弟,别不识抬举,爷们今天不想动手。”

眼看着这无赖敢拍指挥使的肩膀,跟随高偃的几名兵丁立即警觉起来,纷纷围了过来。

无赖的两个同伴见状也迅速走过来。

一时间两伙人聚到一起,论架势谁也不让步。

一名兵丁呵斥到:“你算什么东西!敢拍我们老爷的肩膀。”

无赖冷笑一声,对着高偃说:“呦呵,原来你今天带着帮手来的。上一次那个死丫头没来?”

另一名兵丁骂道“跟我们老爷说话客气点儿。”

无赖骂道:“有你什么事。”

该兵丁瞪着眼睛指着无赖骂道:“你再说一句试试。”

同伴劝无赖:“这个时候不要动手,别忘了你是来干什么的。”

无赖啐了一口唾沫,骂了一句:“他娘的。”

高偃挑衅说:“想打就打,怎么着,你以为我不敢吗?”

无赖咬着牙用左手指着高偃说:“你给我等着。”

高偃:“今天你们谁也别想走。”

无赖的同伴骂道:“你想干什么?”

高偃轻蔑地说:“谁欺男霸女我就抓谁。”

掌柜的在旁边看了半天,估摸着两伙人是要现场打架,赶紧上前骂无赖几人:“你们几个还不老实点,这是本城的兵马司指挥使,放尊重点。”

掌柜的刚说完,兵丁们“哗啦啦”迅速抽刀架在无赖的脖子上。

无赖一听是兵马司指挥使,顿时了冒了冷汗,嘴上连连求饶:“大老爷,我有眼无珠,我要早知道您是兵马司的我就不敢招惹您了。”

此时两个同伙在旁边一脸错愕。

高偃骂道:“我知道你专门欺负穷苦人。那我今天就替天行道了,跟我走一趟吧,别反抗,我们京城可不是外头,想来就能来,想走就能走。”

高偃下令:“把那两个一起带走。”

无赖的同伴委屈道:“指挥使老爷,我们可什么也没干啊,我们就是进京参加武举会试的。”

“干没干,等刑部审了就知道了。”

四个兵丁迅速上前把刀架在两人的脖子上,三个人被押着走了。

武举会试还没开始,东城兵马司已经抓到了三个可疑人员,尤其是其中一个经常吃喝嫖赌,经过刑部审问,原来这三人进京确实是要参加会试的。

俩同伙好不容易在地方上参加初试被选出来,准备来京城参加会试、殿试,这下子,还没开考呢,就被押进刑部审问起来。

最后,无赖被刑部关起来了,两个同伙虽然没有干过什么坏事,但也受到牵连,被取消会考资格。

正如高偃说的:时也,命也。

只能说这俩同伴也是倒霉催的,交友不慎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