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变动最大的,是一间重新收拾出来给两个小娘子日后读书习字用的书房,原本院中并未布置专门的书房,陶凝与女儿都爱在堂中看书,她从小教导女儿读书认字,这是她们之间难得的相处时光。
但如今有了一个伙伴一起学习,还是要有一个专门的地方才是。
“往日若要研读道法经典,真妃便会到道堂里。”陶凝淡笑着与陶融道。
院外有一处特地分隔出来道堂,是给薛真妃清修的。
他们移步道堂。
陶融走进去,先拜了三清,其余人也都虔诚躬身,口称‘福生无量天尊’。
陶融目光在道堂中放置经书的位置扫了一眼,又拿起牙签看了看,老、庄等道教经典这里都有,还有一些史学文献之流,矮案上则放着《太平经》《周易》等经卷,可见薛真妃向道之心。
虽说一直都在家中做居士,但小小年纪没有师傅带领,却已经能读懂很深奥的一些书。
陶融自认若自己没有拜师入门,不定有这样的学习深度。
薛真妃若真将她有的这些典籍学过,那跟一些更注重经史典籍的门派所学,几乎已经没有差别。
陶融觉得自己看人这方面,日后还需更仔细些,他与薛真妃第一次见面时只看出她与道有缘,文气很重,却没有深究,如今细看,她与道家的缘分并不比吴窈娘弱太多。
他看到吴窈娘第一眼,就看出了她在修行符箓的天赋,她面相中的黯淡太多,使她天赋很突出,看在陶融眼中就像一团火光。
陶融又认真看起站在不远处的薛真妃,这位表妹父缘浅薄,但一生少颠簸,她一整个面相都很好,他要细看才能从她的人生之中找到关于道学方面的信息。
薛真妃整体资质都很优秀。
可能是看到了天赋突出的吴窈娘,他就忽视了自己这位俗家的表妹,在修道之途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即使只是俗家弟子,她修行之路也比许多入道之士走得远得多。
他转变了心态,将原本只打算空出时间教吴窈娘,有时间再跟这位对道家有兴趣的表妹讨论经文的想法,改为接下来若有兴趣想要学,他就都努力教给她们。
天赋如此,同道中人,他也愿意给她们求学之路减轻些坎坷。
陶融思索后,决定跟这两人商量接下来学习的一些信息,还有时间安排。
吴窈娘与薛真妃并不是四五岁的学童,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只是带她们入道的师哥,商量着来的便是。
陶融回忆了一下自己能教给她们的东西,他要教的便是自己从小学的那一套,除了必不可少的学习道法经典外,要做早晚课,还要去做一些锻炼身体的功法。
他跟姑母的院子之间有一片竹林,他这几天已经到竹林之中看过,里面草木之气繁盛,若在里面学习锻炼,或有静心之效,于初学者而言,颇有助益。
“这几日你都与吴窈娘在一起,想必你已摸清楚她识字水平。”陶融对薛真妃说道。
薛真妃点点头:“窈娘所会之字不多,但我教她读过的字,她很快便能记住。”
吴窈娘所会的,就是一些简单的字,会的字并不超过一百个,这些还是因为她从小到大就对识字有兴趣,有机会认新字她便会记下,时不时的练习。
她阿娘虽然小时候教了她一些字,但是因为身体并不好,生了双生的儿女之后身体每况愈下,更多的时间就放在了小女儿小儿子身上,她又长时间的卧床,没有时间再教她。
作为一个普通平民家的小娘子,吴窈娘能记得那么多字还能写出来已经很厉害,并不能要求更多,陶融觉得她认得那么多字已经是一个大惊喜,他师父从小教他,他还是个未开蒙的小童子,教起来更难。
陶凝见他们已经说起正事,她这个做姑母的,便不继续打扰,退出道堂,将地方留给她们。
陶融随意坐下,让两个小娘子也坐,然后开始说起自己在门中所学。
“入道之人要身心修炼,除了要修习道法,熟读核心经典,遍阅经书寻找自己的‘道’外,还要练功,学习打坐以及元清派的修体术。”陶融说到练功,见两人都露出好奇之色,便展开解释:“我所说的练功,与日常你们所听的那些江湖武功并不一样,它的作为是活动血脉,让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的轻盈,强健体魄通畅气血,也让你们在打坐悟道时更容易达到‘入静’状态。”
“我是到长安历练的,今后不一定每日都在家中,但最近我会先带你们正式体验道门学习的方式,等你们学会后,清晨我会带你们做早课,做完早课之后炼功。”陶融对两人的安排不同,他道:“上午我会教你们诵读理解经书,然后你们各自分开学习,吴窈娘天赋在符箓上,我会先教你相关。”
“真妃若是对符箓也有兴趣便跟着学,我接下来会将我在门中学习教给你们,若无兴趣也可以跟我说,你想学什么,我便教你。”陶融刚才大致看了道堂中放的经卷,薛真妃可能对星象占卜更感兴趣。
吴窈娘是他跟师父说的一定要收入门中的修习符箓的天才,未正式入道,薛真妃一向只是自己研读经书,是居家修行,陶融看待她们并无师长姿态。
薛真妃听了他这样说后,也十分开心,原本还担心正统道门的兄长会觉得自己不适合入道,没想到她如今居然还有了一个随他学习的机会。
虽她并无如吴窈娘一样天赋强盛,道长表兄见第一面便要她加入自己的门派,但日后能与一个入世修行的道长谈经论道,薛真妃就已觉得十分满足。
“道长!我都会认真学的。”十三岁的小娘子认真保证。
“不必担心,若以后你们有了不同的学习方向,我能教你们的,都必会教你们。”
陶融说这话并不是夸大,虽然他的天赋集中在元清派的三门主修上,但是他这些年来一直都没有放弃对其他修行的放松。
元清派主修祈神、道医、看相,但堪舆风水、奇门遁甲、星象历算、占卜预测等,门中弟子只要有兴趣,都能在门中找到相应的经卷修习。
他在卦象及星象符箓上并不精通,但是在休息的时候陶融并没有放松放弃过,他一直有在精进学习。
尽管他这方面天赋奇差,让他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也没有他另外三份有天赋主修的十分之一,但如今只是用来教导入门并不是什么难事。
在修道上,“师傅带进门修行靠个人”这句话是很正确的,陶融并不擅长那些,但教有天赋者,给了她们学习的方法,她能就能快速成长起来。
薛真妃与吴窈娘齐声向陶融道谢。
两人都不是完全不谙世事的小娘子,知道即使是拜师,师父也不会一上来就要教所有东西,总要经过考验才能成为亲传,如今她们能听道长说出‘只要他会的她们想学必教’这样的话,怎能不高兴?
陶融在门中是最小的,还未有过师弟师妹,师兄师姐也还没正式出师收徒,因此他对如何跟后辈相处,完全不知如何把握,如今跟吴窈娘跟薛真妃聊了一段时间天,发现他也不必参考跟师长之间的相处,也不用思考后辈该如何教导,只要想到了什么跟她们说就是了。
毕竟这两个小娘子都是极其聪慧的,她们的向学之心很强,只要将她们感兴趣的点提出,她们便能积极汲取到相应的养分,茁壮成长。
他与两个小娘子一起去看了竹林,竹林里放置了一些可以暂时休息的石块。
陶融很快就选定这里,作为日后清晨修炼功法的地方。
薛真妃又提起另外一个好地方。
花园里有个湖,沿着湖边建造的水殿极适宜教学。
那边原是为了夏日消暑建造的,沿着湖边建了一排挑高的木质建筑,里面有可供休息的榻,若是夏日觉得住着院中难受,还可以暂时歇息在里面借水汽消暑。
不过如今已经是九月底,湖中早没了荷花,家里人到花园里面逛更爱在园中观赏花木,不会到水殿中去。
他们若是在里面学习也不会被打扰。
在水殿里绕了一圈之后,陶融最终拍板了这第二处学习之地,光明正大却亲近自然,竹林与水殿都是极好的。
陶融希望吴窈娘在修道的时候,还要继续学习读书认字,想要研读经典的,识字是最基础的,她必须每天都拿出一定的时间,放在学习新字以及练习书法。
薛真妃将这件事情放到了自己身上,她从小能够玩得来的好友并不多,能够当先生教导别人,对她来说也是有意思且很让她有成就感的事。
“舅母那日与我阿娘就说了,我这几日也在整理教窈娘的书册。”薛真妃眼睛晶亮,不好意思的道:“就是不知道用什么书启蒙更好。”
吴窈娘并非一字不识,所以要教她读写,用当下高门中爱给蒙学童子用的书便不合适,且考虑到她还要跟着陶融入道,吴窈娘也想学得更好,更要挑本好的启蒙书。
陶融直接说他稍后默几卷他小时习字用的书到薛真妃。
“师父给我开蒙用的是药书,你们教学时正好也学了。”
书里面记载的是一些草药的知识,陶融小时便是用它用来识字,既能习字也能将一些草药知识记下来。
如今正好也给到她们用。
“师父在教我的时候还会将我带到山上认识草药,这样互相印证能记下来的也更加快。不知你们对学习草药有没有兴趣?如今已是秋日,不知能否找到合适的日子到长安外的村落山野,实地辨识一下草药,也算是一个有意思的郊游。”陶融边说边思索着可行性。
两个小娘子,虽然出身不同,但都少到长安城外,忍不住期待起来。
最后,三人共同定下,明日起,未时开始跟着陶融练功,上午学习道学经典,等学好之后,她们便要跟着做早晚课。
道学课后,短暂休息一段时间,陶融会先教她们学习符箓,下午他们先学占卜预测,剩余时间让薛真妃教学,两人共同学习草药知识,夕食后,再学半个时辰的星象历算。
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但三人都很是满意。
陶融已经在期待两位师妹能学有所成,日后一人供给他符箓,一人能在他历练遇到瓶颈时,给予他一些指点。
吴窈娘跟陶融所学差不多,也想让自己快些学有所成,能够有所回馈。
薛真妃简单些,她自小迷恋道术,能够有机会真正学习到正式道人才能修行的东西,她对未来的知道,有着无限期待。
薛真妃对吴窈娘道:“我们先回去吧,我给你讲讲《道德经》《清静经》。”
吴窈娘看向陶融,寻求他的意见。
陶融自然乐见日后的道友好好学习,他想起自己带来的东西,从怀里掏出来。
将从家中人那里获得的笔墨分别送给了两人,又将自己做的一些治疗小病痛的药丸送给她们。
“日后小病便能及时医治,也不用喝苦苦的药汤了。”陶融挥挥袖,他制药丸的手艺那样好,也得多谢他自己不爱喝药汁,与师父一起研制出了许多好用的药丸。
两人道谢,对接下来要学的东西,更怀抱着期待之心。
融儿厉害吧,师门亲友不在身边,就亲自给自己培养助力哈哈大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章 第 26 章